颅脑损伤恢复期诊疗方案科研成果.docx
《颅脑损伤恢复期诊疗方案科研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损伤恢复期诊疗方案科研成果.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颅脑损伤恢复期诊疗方案科研成果
颅脑损伤(头部内伤病)恢复期
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6月修订
【诊断标准】
1.疾病诊断
⑴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所列举的中医疾病分类标准,中医病名诊断“头部内伤病”。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头部内伤”诊断标准诊断。
①有头部外伤或间接外伤史。
②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烦躁不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③结合病史、体征、CT/MRI检查可确定损伤部位及程度。
⑵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外科学》(张建宁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颅脑损伤分类诊断标准。
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指创伤暴力当时造成的颅脑损伤,如:
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指致伤后一段时间逐步形成的脑损伤,如:
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
⑶伤情分类: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①轻型:
13~14分,伤后昏迷时间<20分钟。
②中型:
9~12分,伤后昏迷20分钟~6小时。
③重型:
3~8分,伤后昏迷>6小时。
⑷恢复期:
经急性期治疗后(符合手术指征者行手术并术后常规西药治疗,无手术指征者行常规保守治疗)生命体征(脉搏、血压、呼吸、体温)平稳,病程2周~3个月的患者。
2.中医辨证分型
⑴气滞血瘀:
外来暴力伤及脑络之后,头痛、头晕或伴呕恶,目眩,耳鸣,舌质多暗红或有瘀斑,脉弦细而涩。
⑵气虚血瘀:
伤后仍昏迷或清醒后眩晕、乏力、神疲倦怠,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或有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⑶痰瘀交阻:
伤后仍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神情恍惚,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或清醒但见眩晕、头痛、沉重如裹,胸脘满闷、纳少、恶心、身倦肢重,口舌歪斜或短胖,舌强语蹇,言语不利,口角流涎,伴肢体麻木,或四肢僵直,不言不食,甚至出现失明、失声、失聪,或抽搐、口吐涎沫,舌质黯,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涩。
⑷痰热蒙窍:
伤后意识昏朦,半身不遂或肢体强痉拘急,口舌喎斜,鼻鼾痰鸣,面红目赤,项背身热,燥扰不宁,或见抽搐,两目直视,大便秘结,舌质红或绛,苔黄厚干或黄腻,脉滑数有力。
⑸肝肾亏虚:
伤后仍昏迷或清醒后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健忘少寐,神疲,语音低怯,或舌喑不语,或智能减退,肢体痿软无力,足难任地,或肢体强直震颤或癫痫,舌红苔少,脉弦细。
【治疗方案】
1.基础治疗
⑴一般措施:
昏迷患者鼻饲饮食,保证营养供给,减少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镇静,监测生命征及脑神经功能的变化;控制高热,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药物退热。
⑵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可予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治疗。
20%甘露醇每次125ml~250ml加压静脉滴注,每日2~4次;或与速尿每次20mg~40mg静推,每日2~3次,交替使用。
颅内压高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用药期间注意复查头颅CT,监测心、肾功能及水电解质情况。
⑶控制血压、血糖:
口服或鼻饲心痛定、开搏通等降压药,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根据平素患者的血糖状况及目前的血糖水平选择适宜的降糖方案。
⑷昏迷患者可予促醒药物治疗:
醒脑静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或纳洛酮注射液每次1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⑸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任一种药物或不同作用机制的2种联用。
①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
每次60~1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②脑苷肌肽注射液:
每次8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或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③奥拉西坦注射液:
每次4.0g,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④胞二磷胆碱注射液:
500~75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或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⑹控制感染:
加强尿管及其他置管的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排痰。
明确合并有细菌感染时,在药敏的指导下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无药敏指导时按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联合治疗。
⑺其他并发症防治:
如消化道出血予禁食、制酸、止血对症处理;癫痫发作予抗癫痫药物治疗等。
⑻如出现脑积水增多、脑出血等情况有手术指征及适应证者则外科会诊处理。
2.辨证论治
⑴气滞血瘀型
治法:
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
血腑逐瘀汤加减:
桃仁15g、红花15g、当归10g、枳壳10g、牛膝15g、川芎10g、赤芍10g、地黄10g、柴胡10g、桔梗10g等。
每日1剂,水煎至300ml,分2次口服或鼻饲。
⑵气虚血瘀型
治法: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推荐方药:
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0g、天麻10g、赤芍15g、地龙10g等。
每日1剂,水煎至300ml,分2次口服或鼻饲。
⑶痰瘀交阻型
治法:
涤痰祛瘀,通络开窍
推荐方药:
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僵蚕15g、青礞石10g、石菖蒲10g、胆南星15g、郁金15g、红花10g、赤芍15g、桃仁10g等。
每日1剂,水煎至300ml,分2次口服或鼻饲。
⑷痰热蒙窍型
治法:
清热化痰、通腑开窍
推荐方药:
清热化痰通腑方加减:
大黄10g后下、瓜蒌仁15g、牛膝15g、枳实10g、黄芩10g、胆南星10g、菖蒲10g。
每日1剂,水煎至300ml,分2次口服或鼻饲。
⑸肝肾亏虚型
治法:
滋补肝肾、填精补髓
推荐方药:
杞菊地黄丸加减:
淮山30g、黄精10g、熟地10g、枸杞子10g、益智仁10g、山萸肉10g、菟丝子10g。
每日1剂,水煎至300ml,分2次口服或鼻饲。
中医辨证有血瘀证患者,可配合选用以下任一种活血化瘀中成药制剂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皮肤、牙龈口腔、各种置管口有无出血情况,定期监测患者出凝血功能、复查CT。
颅内出血超早期(3天)、或有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①注射用血栓通:
每次250~500mg,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②注射用盐酸川芎嗪:
每次120mg,用0.9%生理盐水250ml或5~1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3.中药直肠滴入疗法
针对痰热蒙窍证或痰瘀交阻化热伴大便不通,口服或鼻饲中药困难患者,给予中药直肠滴入疗法。
推荐方药:
清热化痰通腑方加减:
大黄30g后下、瓜蒌仁30g、牛膝30g、枳实20g、芒硝15g冲、黄芩20g、胆南星20g、菖蒲20g。
每日1剂,常规加水煎煮2次合计药液300ml,过滤并浓煎至100ml,装瓶备用,直肠滴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治疗操作:
使用前先将中药药液加温至38℃左右,接一次性输液器,剪去针头,涂少量石蜡油,按灌肠常规,令患者左侧卧位,将导管插入肛门内15~20cm,予以点滴,每分钟40~60滴为宜。
直肠滴注后患者保持左侧卧位至少1个小时。
如大便次数大于3次/日者,剂量减半,依此调整用量,以保证腑气通畅,即每日大便1-2次为度。
4.康复治疗
⑴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在生命征平稳后即可进行,主要针对颅脑损伤后肢体、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辨证取穴治疗,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可以选肩髃、曲池、足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解溪、绝骨等。
痰热蒙窍型、痰瘀交阻型可以选内关、丰隆、水沟配合十二井穴、合谷、太冲等。
肝肾亏虚型证选用足三里、肾俞、关元、气海、神阙穴实施灸法。
神昏加醒脑开窍针法。
⑵推拿按摩
患肢推拿按摩治疗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促进功能的恢复,避免对痉挛的肌肉群的强刺激,其目标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争取患者生活自理,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基本治法:
①上肢操作:
取穴及部位:
肩井、肩臑、曲池、手三里、上肢部。
主要手法:
揉法、滚法、按法、弹拨法、捻法、搓法。
操作方法:
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
先揉肩关节前后侧,继之滚肩关节周围,再移至上肢,依次滚上肢的后侧、外侧与前侧,往返滚之2~3遍,然后按揉肩腰,肩腰、曲池、手三里等上诸穴。
每穴约1分钟,弹拨全上肢5遍,最后搓、捻上肢、捻五指。
②下肢操作:
取穴及部位:
阳陵泉、风市、梁丘、血海、泵林、委中、足三里、膝眼、三阴交、太冲、下肢前、外侧。
主要手法:
滚法、按法、揉法、捻法、搓法、拿法。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
先滚患肢外侧、前侧,往返滚之2~3遍,然后按揉风市、梁丘、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每穴约1分钟;拿捏大腿、小腿肌肉5遍、最后搓下肢、捻五趾。
⑶中药外敷、外洗
恢复期病情稳定伴肢体关节疼痛、麻痹、挛缩、活动不利者。
以威灵仙50g、宽筋藤50g、千斤拨50g、乳香20g、没药20g、桂枝20g等,入水3000ml煮至2000ml,外用每日1次,每次30min。
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2~3个疗程。
【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最好反应)
①睁眼反应:
能自行睁眼4分
言语呼唤能睁眼3分
疼痛刺激能睁眼2分
不能睁眼1分
②言语反应:
能对答,定向正确5分
能对答,定向有误4分
胡言乱语,不能对答3分
仅能发音,无语言2分
不能发音1分
③运动反应:
能按吩咐完成动作6分
刺痛时能定位,手举向疼痛部位5分
刺痛时肢体能回缩4分
刺痛时双上肢呈过度屈曲3分
刺痛时四肢呈过度伸展2分
刺痛时肢体松弛,无反应1分
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
①恢复良好:
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5分
②轻度残疾:
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4分
③重度残疾:
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3分
④植物生存:
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2分
⑤死亡:
1分
⑶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①症状积分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神经外科学》(张建宁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制定颅脑损伤症状分级量化表,按症状评分进行积分评价。
症状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症状积分减少率≥95%。
症状改善:
症状积分减少率≥30%且<95%。
症状无改善:
症状积分减少率<30%。
颅脑损伤症状分级量化表
症状
正常
轻
中
重
(0分)
(2分)
(4分)
(6分)
神昏
无
呼之能应,对答准确
呼之能应,对答不准确,甚至胡言乱语
呼之不应,疼刺激仅见肢体活动,或无反应
肢体不用
无
肢体乏力,不影响日常活动
肢体乏力,可部分活动,生活不能自理
肢体瘫软不用
言语謇涩或不语
无
能分别词句但言语欠连贯
构词困难或仅能说出词语但不成句
简单发音或不语
吞咽困难
无
无呛咳,但进食缓慢,口中食物残留
饮水呛咳,缓慢流质饮食无呛咳
呛咳,无法进食
抽搐
无
神清,时有肢体抽动
神清,频发肢体抽动或肢体强直
神昏,筋脉拘急牙关紧闭,肢体强直
头晕、头痛
无
轻微头痛、头晕,不影响日常生活
头痛、头晕影响日常生活
头痛、头晕无法忍受
恶心、呕吐、纳差
无
恶心,无呕吐,食少
恶心、呕吐,欲饮食
呕吐不止,无法饮食,需卧床休息
咳痰、发热
无
咳嗽、咳痰,无发热
咳嗽、咳痰,低热
咳嗽、咳痰,高热
心烦不寐
无
能入睡,但时常觉醒
烦躁,入睡时间不超过4h
烦躁,彻夜不眠
健忘
无
偶有忘事,尚可记起
时而忘事,不易记起
转瞬即忘,不能回忆
耳鸣、失聪
无
时有耳鸣,但听力正常
频发耳鸣,听力下降
耳鸣,失聪
失明
无
视物模糊,不影响日常生活
轻度影响日常生活
失明
②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头部内伤”疗效标准。
治愈:
神志清醒,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恢复日常工作。
好转:
神志清醒,症状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
未愈:
症状无改善。
2.评价方法
临床疗效的评价以症状积分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1入院确诊后于治疗实施前进行评价
2治疗过程中每周评价1次
3出院时进行治疗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