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医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056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瘾医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成瘾医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成瘾医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成瘾医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成瘾医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瘾医学.docx

《成瘾医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瘾医学.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瘾医学.docx

成瘾医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成瘾的基本概念

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及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或愉快感而形成,所谓成瘾是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物质,虽然这样做会自己或已经给自己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

医学是一门与治疗、缓解和预防疾病以及恢复和保持健康有关的科学和技术。

行为医学是一门将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整合起来,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的边缘学科。

二、成瘾医学的历史演变

首先使用行为医学这一术语的是美国学者Birk(1973年)

1979年Pomerleau和Brady通过大量研究合著了《行为医学》

1984年杨德森实验室将生物反馈技术用于紧张性头痛等治疗

1985年我国第一台肌电生物反馈仪在天津研制成功

1990年,杨德森教授主编的《行为医学》正式出版

1992年6月,《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季刊)创刊

1992年8月姜佐宁万文鹏主编《药物滥用》

1999姜佐宁教授发表了《我国成瘾精神病学近代的研究进展》

成瘾医学是研究各种精神成瘾和物质成瘾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发展规律、危害,及如何预防、治疗与控制为目的一门科学。

成瘾是与人类文明共生的一种现象,它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已经普遍认为成瘾性疾病是一种脑病。

药物指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善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心理、生理状态。

又称:

物质、精神活性物质、致依赖药物。

吸毒成瘾、药物成瘾、药物依赖。

成瘾性即依赖性。

依赖定义为:

“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

渴求指一种内在的对致瘾源强烈的欲念,需要更多的致瘾源才可以满足。

三、成瘾的特征

强制性使用,加大剂量趋势;精神依赖,身体依赖。

躯体依赖,它是由于反复用药或反复某种行为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停药、停止某行为或减药、减少某行为后的戒断症状;

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觅药渴求或特有的嗜好和习性,以达到欣快、宁静、愉快,乃至销魂状态的欲望。

耐受性是指随着反复使用成瘾药物或行为,机体对原有剂量的成瘾药物或行为变得不敏感。

戒断综合征是指成瘾者一旦停止原来的成瘾行为,就会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稽延性戒断综合征

第二节成瘾的病因

1、可获得性2、家庭因素家庭富有

3、同伴影响、社会压力社会态度如主张男人喝酒竞争应激

4、文化背景、社会环境

在西方西皮士的倡导,知名文人赫胥黎鼓吹,吸毒行为的区域。

二、心理因素

1、个性研究好奇、刺激、依赖、侥幸、冒险、逆反、绝望

2、药物的心理强化作用

(1)正强化吸毒后的快感以及社会性强化

(2)负强化作用解除负性情绪作用戒断症状的出现

(3)精神病理因素

3、生物学因素

易感人群青少年个体户司机流动性工作

代谢速度不同,家庭遗传性

药物的成瘾性和依赖性是成瘾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成瘾的分类

一、正常“成瘾”和病态成瘾的区别

二、现象学和致瘾源分类

致瘾源一种使易成瘾者产生强烈欣快感和满足感的物质或行为。

物质致瘾源,如鸦片、酒精、尼古丁等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致瘾源,刺激性小书、武打电影、电子游戏、网络、赌博等。

滥用是指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过度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三、成瘾的程度分类

1、瘾2、癖3、迷

四、药理学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抵制剂

具有镇静、催眠、治疗焦虑、解除肌肉痉挛、控制癫痫发作的一类药物,如巴比妥类、苯二氮类。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使用后可引起高度警觉、注意力集中、活动增加、睡眠减少等,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卓因。

3、大麻感知功能增强精神松驰

4、致幻剂

能改变意识状态或知觉感受,LSD、PCP,产生幻觉、错觉、空间定向障碍、情感反应强烈、活动增多、记忆力减退、自我评价能力受损、被害妄想和冲动伤人行为。

5、阿片类

有镇痛、镇静和致欣快作用海洛因、吗啡、鸦片、呱替啶、可待因、盐酸二氢埃托菲、美沙酮等。

6、挥发性溶剂

引起欣快感、话多、夸大、幻觉、言语不清、共济失调、恶心和呕吐。

如胶水、汽油、涂改液、丙酮等。

7、烟草8、酒类

五、根据使用环境分类

1、社交性成瘾物质2、医用性成瘾物质3、非法成瘾物质

第四节成瘾的检查与诊断

一、病史

1、真实2、全面

(1)现病史治疗史

(2)过去史

(3)个人史(4)家庭史3、简练

二、体格检查

1、躯体检查2、精神检查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三大常规,性病检查以及HIV试验、肺部X线检查、肝功能检查、乙肝全套、心电图检查等。

体液毒品分析检测。

三、滥用诊断标准

1、CCMD-3有害使用(编码:

10.x2)

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的损害。

(1)症状标准有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导致心理或躯体损害的证据。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最近1年中,至少有一段时间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

(4)排除标准排除更重的亚型诊断,如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或精神病性综合征等。

如诊断了这些亚型,就不再论断有害使用。

急性中毒不至于导致明显心理或躯体健康损害(有损害的证据)时,不用本诊断。

四、依赖诊断标准

1、CCMD-3依赖综合征(成瘾综合征,编码10.x3)

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对某种物质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

这种渴求导致的行为已极大地优先于其他重要活动。

(1)症状标准

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并至少有下列2项。

·有使用某种物质的强烈欲望;

·对使用物质的开始、结束或剂量的自控能力下降;

·明知该物质有害仍应用,主观希望停用或减少使用,但总失败;

·对该物质的耐受性增高;

·使用时体验到快感或必须用同一物质消除停止应用导致的戒断反应;

·减少或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

·使用该物质导致放弃其他活动或爱好。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最近1年的某段时间内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

(4)说明包括慢性酒精中毒、发作性酒狂、酒精成瘾、药物成瘾。

五、戒断诊断标准

1.CCMD-3(编码:

10.x4)

因停用或减少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

症状与病程与停用前所使用的物质种类和剂量有关。

(l)症状标准

①因停用或减少所用物质,至少有下列3项精神症状:

·意识障碍;·注意不集中;·内感性不适;·幻觉或错觉;·妄想;·记忆减退;·判断力减退;·情绪改变,如坐立不安、焦虑、抑郁、易激惹、情感脆弱;·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不能忍受挫折和打击;·睡眠障碍,如失眠;·人格改变。

②因停用或减少所用物质,至少有下列2项躯体症状或体征:

·寒颤、体温升高;·出汗、心率过速或过缓;·手颤加重;·流泪、流涕、打哈欠;·瞳孔放大或缩小;·全身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食欲增加;·腹痛、腹泻;·粗大震颤或抽搐。

(2)严重标准症状及严重程度与所用物质和剂量有关,再次使用可缓解症状。

(3)病程标准起病或病程均有时间限制。

(4)排除标准

·排除单纯的后遗效应;·其他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障碍)也可引起与本综合征相似的症状,需注意排除。

(5)说明

应注意最近停用药物时,戒断症状也可由条件性刺激诱发,对这类病例只有在症状符合症状标准才可作出诊断。

六、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

CCMD-3(编码:

10)

(1)症状标准

·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

·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4)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5)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第五节成瘾的治疗与控制原则

成瘾源是发病的原因,成瘾人格(变态人格、孤独人格和依赖性人格)是发病的基础,社会因素是发病的条件。

一、控制成瘾源二、切断成瘾的条件

三、保护易成瘾人群低文化、高收入、男性青年,中小学生

四、坚持成瘾的检测

1、长期系统的资料收集2、资料分析3、情报交流

五、预防复瘾发生和三级预防体系

行为疗法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第二章成瘾机制

第一节药瘾形成的机制

一、生物学因素探讨

内稳态理论

受体理论去敏假说下调假说上调假说

综合理论内源性阿片肽

1、脑中蓝斑区的作用

蓝斑内积聚“F肽”,蓝斑是人类幸福中枢。

F肽是脑黄金,吗啡的分子结构酷F肽

面对吗啡这样的天然模仿者,吸毒者抵制了自身F肽的生产。

蓝斑核含大量阿片受体,其中主要是μ受体。

在吗啡作用下蓝斑核AC和cAMP水平增高,并伴有G蛋白水平增高。

抑制蓝斑核神经元的活动蓝斑适应性改变神经元过度兴奋,表现出戒断症状

2、缩宫素神经元的作用

吗啡抑制缩宫素神经元,吗啡戒断可使缩宫素神经元活动增强,纳洛酮诱导的吗啡戒断

3、DA作用

精神病学家诺拉·沃尔科大脑对“有益的爱”和“有害的毒瘾”所激发出的都是同一种感受快乐的化学过程!

大脑无法制造出足够的DA以应付压力而此时“碰巧”又有机会喝酒、抽烟、甚至吸毒时,瘾君子们DA确实少于正常人

毒品或其他滥用的药物和行为正好有提高大脑DA水平瘾君子与患有强迫症患者的大脑活动是相似的

4、阿片依赖与神经生化改变的关系

可抑制DA的重摄取直接兴奋DA

外源性阿片药物导致内啡肽反馈性抑制

GABA也参与奖赏效应5-HT在脑功能中有多种作用

DA、5-HT、NE三大系统的相互作用失调引起觅药行为及药物戒断后发生焦虑

5、阿片成瘾的分子机制

G蛋白对AC产生抑制作用,使cAMP合成减少AC-cAMP系统逐渐上调补偿反应形成稳定的依赖状态

成瘾本身是一种特殊记忆,药瘾的记忆更为鲜明而生动

如雄鼠隔着玻璃板见到雌鼠DA释放增加,而食物和性刺激本身则不产生类似现象可促进其对愉快事件的学习和记忆过程产生条件反射形成心瘾

滥用使受体对戒断反应高敏,而对受体的兴奋性低敏

6、基因研究

共同的生活背景下,部分人尝试吸毒部分人成瘾部分人能够戒除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容易染上毒瘾

7、苯二氮卓受体的作用

激活GABA受体引起神经细胞中枢抑制

二、心理学的解释

动力心理学自我调节能力有缺陷

人格发育史缺乏自尊心情感承受能力也有缺陷,

不善于言语表达,缺乏沟通,依赖性很强

弗洛伊德吗啡充当了性满足的替代品,除非重建正常的性功能自恋障碍“阴盛阳衰”的家族处于恋母期的儿童

采用注射法象征愿意退行到胎儿期,从而与母体联系更紧密性欲缺乏乱伦欲望退行到前生殖器阶段

行为学习理论阳性的强化因素阴性强化因素社会因素也有强化作用

操作式条件反射等执行的联合型学习过程长期吸毒后上述无关刺激与欣快感反复同时出现,变成了条件刺激

吸毒成瘾机体的记忆表现为三级记忆,大脑皮质可有局部增厚,“心瘾”可谓是“刻骨铭心”。

依赖型人格的人更容易成瘾反社会行为、儿童早期的进攻性、较差的学校成绩较差的社会责任心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和蛊惑不能主动适应社会,与社会疏远,性格多变无常Kandel闸门学说

三、社会因素的作

成瘾药物的供应工业化生产高额利润毒品走私

成瘾药物的需求失学失业下岗高危人群医护和药剂人员家庭负面影响、不良同伴榜样、情感紊乱及行为问题

1、社会成因学说2、人生观成因学说

3、化学成因学说4、毒品解脱学说<毁灭主义虚无主义>

第二节酒瘾形成的机制

酒瘾,又称酒依赖

一、生物学因素

家庭聚集性血清素基因缺陷血清素受阻提高血清素水平药物将能有效治疗酒精依赖直接生物遗传共同的气质和性格

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基因多态性

神经机制酒瘾存在共同的适应过程NMDA受体起中介作用

小剂量可产生兴奋诱使人们经常饮用

抑制蛋白质合成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变性坏死萎缩痴呆

对中枢作用三阶段:

皮质下释放皮质下释放到抑制中枢抑制

二、心理学解释

抑郁反社会人格性格特征:

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对人疏远冲动性、过于自信、活动过多

减少焦虑借酒浇愁酒依赖与精神障碍共存

三、社会因素

寒冷和潮湿地区重体力劳动与家人、同事一起饮酒

男性高于女性朝鲜族最高

青少年时期开始饮酒与25岁以后开始饮酒

有家族史可能性为60%无家史可能性仅为30%

四、精神障碍

酒依赖与其他精神障碍共存以抑郁、焦虑和反社会人格

第三节烟瘾形成的机制

一、烟碱的药效原理

烟碱又称尼古丁无色透明油状挥发性液体刺激的烟臭味与乙酰胆碱特异结合乙酰胆碱受体以适应这个变化需要更多的尼古丁与其受体相结合

尼古丁7~10秒钟就可以随血液到达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

敏捷惬意放松心烦、头昏、疲乏、思维迟钝

很快就被代谢消除,不能在体内贮存

色胺能系统在尼古丁停药综合征中有一定作用

大脑阿片样系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多巴胺学说

中脑边缘DA系统是尼古丁作用关键部位

促使DA的释放MAO的含量获得较多的DA

DA与尼古丁使“兴奋”成瘾

改变大脑奖赏途径的活性需要的眼前冲动和刺激

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自由基升高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三、尼古丁成瘾的遗传度

家系、遗传印记标志和双生子遗传度62%

六成基于遗传基因,两成基于家庭环境两成基于个人经历

人体中有代谢尼古丁的酶如CYP2

四、社会心理因素

生育减少、教育程度低、宗教信仰弱精神紧张

经济状况低下人际关系复杂家庭吸烟者多怀孕吸烟的母亲

隐蔽性、诱惑性、依赖性、选择性、累积性

第四节冲动控制障碍形成的机制

爱立科·霍兰德提出强迫谱系概念强迫性质的精神障碍:

赌博癖、偷窃癖、纵火癖、拔毛癖、谎言癖、求医癖、冒险癖和间歇性暴怒障碍、杀人狂、色情狂等

强烈实施愿望,无现实利益动机,为社会规范所不允许

行为前常有紧张感、实行后即感轻松。

对强近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强近谱系障碍也有效。

一、生物学因素探讨

5-羟色胺酸(5-HIAA)水平下降内啡肽使参加赌博获得异常快感选择5-HT回收抑制剂氟伏草胺可用于治疗病理性赌博

二、心理学的解释

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冲动行为使紧张得以释放产生轻松感

自我控制暂时失效力比多攻击本能驱使具有近期效益

三、社会因素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处境困难

家庭不和、性生活不协调遭受诬陷、迫害、失业、失学等

第五节性变态形成的机制

一、性变态形成机制

1、生物学因素探讨

先天异常,性染色体畸变内分泌异常

2、心理学的解释

(1)心理动力学理论

异性恋发展遭受挫折和失败遭恋母情结阉割和分离焦虑的威胁心理退行到儿童早期幼稚固着于不成熟的状态

(2)行为主义学派理论

性兴奋偶与无关刺激物通过条件化机制结合在一起形成

(3)整合理论模式

3、社会因素的作用

失恋、夫妻性生活障碍失业、晋升失败,人际关系紧张

双亲不适当的同睡、同浴,父母不检点的性活动的影响

淫秽书刊、电影、录像、网络的性诱惑

个性特征多数是内向、害羞、孤僻、具有女子气。

4、全息重演种系性(发育)进化的历程

(1)性别谱系和性行为谱系学说

性别可分为6种:

基因性别、生理性别、脑性别、认识(心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取向性别完全异性恋完全同性恋占少数

生物群体自限的机制不规范个体离开正常生殖轨道

(2)重演发育障碍学说

发育期出现障碍性变态的生埋下隐患

(3)愉悦中枢和愉悦追求

(4)儿童早期性教育的失误“阴盛阳衰”

第六节其他成瘾行为形成的机制

一、迷信和追星行为形成的机制

海马和大脑右半球活跃的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迷信

古代的人比现代人大脑海马和右半球活跃受教育程度

二、电子游戏瘾形成的机制

1、行为学习机制

阳性强化阴性强化

2、游戏作为儿童期幻想表达的残留

3、客观现实与象征现实的关系

4、电子游戏成瘾者的应付、防御与客体关系

三、网络瘾形成的机制

1、生物学因素DA水平升高

2、心理学因素

网海冲浪行为好像口唇期婴儿在摇篮里舒适、安静、幸福入睡在童年期受到了过分的娇惯、放纵

3、社会因素

快速发展网屋、网吧、网友俱乐部

四、洁癖形成的机制

1、生物学基础

强迫症与5-羟色胺(5-HT)功能损害强迫症状与DA能升高有关5-HT能低下比DA能升高更重要

2、心理学解释

巴甫洛夫病理惰性兴奋灶

弗洛伊德使用具有婴儿期的防御机制;固着、退化、隔离、孤立、解除、替代、反向形成等

行为主义仪式行为缓解焦虑洁癖象征着清洗性的污浊、清除有过错感的攻击倾向

3、社会因素

工作学习过分紧张处境不佳性生活不满意

第三章药瘾

指在反复使用具有成瘾性药物过程中,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状态。

包括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心理渴是核心表现。

第一节概述

严重的社会及医学问题一种脑疾病

一、毒品的定义

“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共237种我国目前生产42种

二、毒品的分类

麻醉药品:

鸦片类(吗啡、海洛因)、大麻类、可卡因类;精神药品:

镇静催眠类、苯二氮卓类;中枢兴奋剂、致幻剂(LSD、色胺类);

其他:

烟、酒、挥发性溶剂、汽油、香胶水。

天然毒品(如鸦片、吗啡、大麻、古柯叶)与合成毒品(苯丙胺、美沙酮、地西泮)。

镇静类毒品(鸦片、吗啡、地西泮),兴奋类毒品(古柯叶、可卡因、苯丙胺)和致幻剂类毒品(如仙人球毒碱)。

硬性毒品(如海洛因、吗啡、可卡因)软性毒品(如大麻、地西泮)非法毒品合法毒品。

第二节吸毒及吸毒成瘾

一、概述

1、吸毒药物滥用指非医疗用途长期、反复并以不断增加用药剂量为特征的强迫性自行药物摄入行为。

2、吸毒的方式

(1)通过呼吸道吸入烫吸法抽吸法鼻吸

(2)注射(扎毒)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其他注射法

(3)口服(4)黏膜磨擦

二、世界毒品主要来源

金三角:

泰国、缅甸、老挝罂粟

金新月:

阿富汗、伊朗和巴基斯坦罂粟

银三角:

南美洲位于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可卡因、大麻

三、毒品的流行形势

1、现况2亿至3亿,其中1.4亿人使用大麻,1300万人使用可卡因,860万人服用海洛因,3000万人服用安非他明兴奋剂。

美国有3000万人,中国有390万人,印度有100万人,玻利维亚60万人

全世界有毒品贩子100万人,吸毒每年造成10万人死亡

我国2000年达86万2010年达113万人。

毒品价值2000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不少于1000亿元台湾香港澳门

1993年湖南研究终生吸毒率为1.08%(男1.90%,女0.28%)多集中在15-39岁年龄段,以20-29岁年龄段为最高(3.37%),首次使用年龄在20-24岁;无固定婚姻人群,文化程度较低,无业、待业者,个体户,司机;以阿片类为主海洛因最多第一次吸毒原因归为好奇长期吸毒的原因归于为了获得快感和缓解戒断症状

1987年西安研究一生曾用率:

1993年0.69%2000年1.13%

年龄:

1993年平均为26.11岁2000年平均为31.53岁;性别:

男性高于女性;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低;婚姻状况:

无稳定婚姻关系多;职业状况:

无业人员;滥用物质类型:

阿片与二氢埃托菲混用者较多,还有大麻,酒,镇静剂;滥用方式:

以吸入为主;平均每周每人吸毒4.5次,平均日用量0.6g;

家庭成员吸毒19.3%亲戚1.5%朋友同学22.6%从戒断至复发的时间平均为83.9天;

社会功能影响:

停止工作被开除受处罚贩毒盗窃抢劫卖淫工作能力下降经常缺勤、迟到、早退者;家庭生活影响:

找不到对象严重影响夫妻感情家庭矛盾使家里其他人感到丢脸;社交影响:

丧失社交信心与毒友在一起活动没有兴趣不参加

吸毒原因:

首次是好奇;长期是吸毒后愉快感缓解精神或情绪紧张受家长、同学、同事或朋友影响忍受不了发瘾后的痛苦;戒毒复吸原因:

停止吸毒后出现戒断症状实在无法忍受吸毒愿望太强烈难以抑制,遇到不良精神刺激情绪不好受别人引诱别人免费提供毒品自己戒毒的要求不是十分强烈

成功戒毒前提:

戒毒意志坚强,主动脱离吸毒环境,必须在一些强制的措施下,必须有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

吸毒者对艾滋病的认识:

一种癌症传染性疾病不知道19.8%。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

不知道者30.2%,未回答者19.8%

2、未来

人工合成的兴奋剂成为21世纪的主要流行毒品

安非他明类兴奋剂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贩运方便,利润巨大。

安非他明作用力强,长时间服用会成瘾,过量服用会使人产生幻觉,进入虚无缥缈状态,失去口渴、饥饿和疲劳感。

四、吸毒成瘾

1、概念

吸毒成瘾又称药物成瘾,即药物依赖性,反复使用具有成瘾性药物过程中,机体与毒品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和身体病态状况。

一旦停用毒品,失去平衡,就会出现头昏、精神萎靡、全身不适、频繁打哈欠、涕泪俱下、瞳孔开大、发冷发热、肌肉震颤、大汁淋漓、汁毛竖起、皮肤起鸡皮疙瘩、虫爬感、烦躁不安、焦虑、顽固失眠、胃肠痉挛、呕吐腹泻、气促、四肢抽搐、全身骨骼及肌肉酸痛等一系列轻重不等的临床症状,称之为戒断症状综合征。

随着连续的反复吸毒,机体对原有剂量毒品变得不敏感,此时滥用者为了追求快感不得不增加剂量,这一现象称为耐受性。

2临床特征

初尝阿片感觉并不好,恶心呕吐,头昏思睡,视物不清,焦虑。

注射时立即产生快感发自腹部,向全身扩散,温暖,皮肤痒抓起特别舒服。

快感类似性高潮,持续一分钟左右,继之以似睡非睡松驰状态,这时烦恼一扫而光,觉得宁静快慰温暖,愉悦的幻想,想什么就有什么。

再后是2-4小时精神抖擞,3-6小时需重复用药,数次后快感消失。

阿片耐受性:

如呼吸抑制,镇痛,镇静,致呕吐,致欣快。

而缩瞳,致便秘不产生耐受性,所以有针尖瞳孔,呼吸抑制中毒死亡。

反复多次使用成瘾药物可形成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突然停药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戒断症状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稽延性戒断症状和药物渴求

3、诊断

可靠的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尿液毒品分析和催瘾实验

(1)吸毒史

现病史:

年龄时间次数剂量种类来源动机方式

戒毒的次数方法效果复吸原因戒断症状

治疗史过去史个人史家庭史家庭情况

(2)检查

身体检查三联征:

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昏迷

精神检查实验室检查药物诱发

(3)物质成瘾诊断标准

①鸦片类物质成瘾的诊断

·有吸食鸦片类物质史;

·临床表现:

吸毒后出现欣快感、松驰、白日梦、精神抖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