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72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docx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

 

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财政局

 

项目名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建设单位: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财政局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性质:

新建

 

附表:

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附表2、土地治理项目县乡村计划任务及投资情况表

附表3、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和投资计划表(二〇一一年度)

附表4、土地治理项目主要措施投资计划表(二〇一一年度)

附表5、土地治理项目开发效益估算表(二〇一一年度)

附表6、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附表7、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附表7-1、机电井工程预算汇总表

附表7-1-1、新打机井单眼工程预算表

附表7-1-2、护井工程预算表

附表7-1-3、工程材料预算表

附表7-2、农田机井地埋线工程预算表

附表7-2-1、农田机井地埋线安装工程预算表

附表7-2-2、农田机井地埋线安装工程材料汇总表

附表7-3、灌排渠系工程预算汇总表

附表7-3-1、节水灌溉埋设管道预算表

附表7-4、农田机耕路预算汇总表

附表7-4-1、5m宽机耕路工程预算表

附表7-5、其他费用计算表

附表8、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9、损益表

附表10、现金流量表

附表11、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12、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附表13、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专家评审表

附图:

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

附图2、项目规划布局图

附图3、主要工程断面图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地处***,距市区*公里,是典型的丘陵农业乡。

近年来通过局部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改善,粮食生产及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但由于该乡地处丘陵,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项目区现有耕地全部是中低产田,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由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土壤肥力差,田间灌溉工程不配套,农田灌溉周期长,以及干旱缺水,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土地产出率长期处于中低水平,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下降,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

农民迫切需要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为了认真落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关于“两个聚焦”和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精神,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解决好三农问题,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按照“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年,********三个行政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通过配套建设水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产品产量、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为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

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本项目区现状,编制2012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规划,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1.2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项目范围:

项目建设范围

项目规模:

计划对项目区集中的4000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治理。

建设内容:

新打机电井及配套3眼,购200QJ40-156水泵(国标、含全套启动设施)3台,地埋电缆1200米(50铝蕊线),埋设管道12公里,平整土地200亩;修筑农田机耕路4.3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2000棵,更新樱桃新品种100亩。

建设工期: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472万元,其中:

市级财政资金283.2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94.4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94.4万元。

1.4项目编制的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知》;

4、《水利水电工程估算编制办法》;

5、《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1.5效益估算

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项目区可新增****灌溉面积500亩,主要以****为主,每亩可增加产量500斤,每斤按10元计算,可增加收250万元。

此外,项目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必将进一步促进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可增加林地面积150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00亩,具有防灾减灾、改善灌区的水土流失及保护耕地的作用。

1.6组织领导和管理

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项目管理与监督,项目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辐射带动项目区附近农户进行土地综合治理,推动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

对主要建设工程和物资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投标由****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组织。

确保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和工程监理制。

监理单位由****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通过询价方式进行招标。

项目区各镇同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专职领导抓项目工作,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属****,位于市区****公里处,西和****相临,南与****搭界,北和****接壤,东与****隔岸相望。

全镇面积30.4平方公里。

项目区位于****的****两个行政村,总人口人,其中劳动力人,耕地面积亩,主要种植,约人均年纯收入元。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过渡性气候特征,温暖气团交替频繁。

年平均气温为14.5℃,年日照时数236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12lmm,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风速4.4m/s。

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37mm,年际分布极不均匀,6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位于****,东经****,北纬****,东接****,西与****毗邻,南连****,北邻****。

总面积****Km2,其中城区面积****Km2。

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辖西南部地势起伏、沟壑纵横,****尤为明显,辖区平均海拔高度193m。

项目区位于****。

项目区基本地形为丘陵,地势为南高北低,区域内最高海拔为****米,最低海拔为****米,绝对高差为****米。

沟壑间散落着多处独立栓形土体。

项目区土壤分为棕壤土、红粘土、褐土、潮褐土、潮土等,其中以褐土和潮土面积最大。

耕层土壤容重1.3-1.5g/cm3,田间持水量为22-28%(重量比)。

2.1.4水资源

项目区所在****地表水资源量为8.6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65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利用量3.9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3.39亿立方米。

人均212立方米,亩均304立方米,约占全省的1/2,全国的1/10。

项目所在区地势较高,基本没有可利用地表水,主要靠地下水灌溉。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均为中低产田,主要种植****,耕地面积****亩。

项目区开发潜力很大,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2.1.6自然灾害

项目区由于地形复杂、地势沟壑纵横,不利耕作灌溉,水利设施不完善,旱多涝少,再加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老化、地下水位低,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属****,位于市区****公里处,西和****相临,南与****搭界,北和****接壤,东与****隔岸相望。

全镇面积****平方公里。

****辖****个行政村,****个自然村,*******个村民组,现有人口****人。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主要种植樱桃、大粒樱桃、杏等杂果,秋季套种花生、红薯等农作物。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亩。

项目区土地状况较差,都是在五、六十年代平田整地形成的,限于当时机械水平,长期以来,耕地比较零乱,地块与地块之间多存在荒芜和土丘状,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地碱性化现象严重,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低,广种薄收,长期处于中低产水平。

受资金短缺等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上规模、规范化的土地治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小范围治理。

80%水利设施落后,机耕道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2.2.3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农业总产值1720万元。

2.2.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

2010年末,全乡财政收入63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从项目区的区、乡财政和农民的经济实力来看,该项目区的资金配套和自筹资金能力较强,完全有能力承担此项目的实施工作。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区、乡(镇)、村4级科技网络体系,形成了农技推广、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病害防治、专业技术研究会等5大服务体系。

****与省农科院以及****大学建立了长期的院地合作关系,聘请省农科院专家长驻区内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学专家教授定期受聘到某区讲课和现场传授指导,形成了较好农业科技氛围,并建立了许多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农技站现有技术干部8人,其中:

中级职称2人,助理农艺师2人,水利工作站技术干部2人。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工程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地势较高,没有地表水,主要靠地下水灌溉,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原有的机井大都干枯,现有机井8眼,井深250米至350米,首先满足人畜吃水,然后才能灌溉使用。

目前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000亩,占项目区耕地面积9370亩的10%,而保灌面积仅有500亩,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5%。

大部分机井出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

单井效益低。

水利配套设施差,项目区没有一条可供水的渠道,长期靠土水沟浇水,渗漏损失大,灌水利用率较低,灌溉困难,项目区水浇地为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从而加重了农民的灌水费用。

2.3.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耕地地块零乱,缺少田间道路和机耕道路,不便于机械化生产和交通运输,从而加大了耕作成本。

土壤贫瘠,肥力不高,从而使农业产量不稳,经济效益低下。

项目区林地面积少,不能有效对农田进行保护,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

田间渠系不配套,水量损失较大,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交通路网没有形成,农机化程度不高。

只有改善水利设施条件,增施有机肥、化肥,不断改良土壤质地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才明显。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现有农机总动力270千瓦。

2.3.4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各村及基地均进入市话程控网,信息传播十分便捷,交通发达,村村通柏油路,对外交通便利,通讯线路覆盖项目区,通讯极为方便;同时项目区内有机耕道路数条,宽度不等,大都年久失修,制约着项目区农业的发展。

项目区农网改造已经全部完成,项目区农业用电完全有保证。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1.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农村道路、水利以及农业科研和推广基础设施落后,农业装备水平较低。

项目区田间配套工程较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同时田间地块过大、平整度较差,灌水方式粗放,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较大,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重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规划区田间道路、机电井设备等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农业基础设施管理落后、效率低下,部分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下降,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1.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种植结构较单一

项目区主要以种植樱桃为主,随着近年来樱桃节的举办,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大粒樱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果树对水的依赖性强,特别是是春季樱桃成熟期,灌溉对提高樱桃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实施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种植业是本区农业支柱产业,但农业种植结构较单一,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较低。

主要原因是规划区产业基础薄弱,农村科学信息相对滞后,生产经营活动盲目性较大,制约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

3.1.3.林业防护措施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规划区现状农田防护林网防护率约15.7%,防护林网防护率较低,防护能力较弱,造成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2.1农业综合开发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特别近年来连年持续干旱,使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生活及环境用水的矛盾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农业综合开发对其进行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农业综合开发成为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项目区现有田间工程不配套,加之管理体制粗放,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3.2.2农业综合开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大粒樱桃,以增加农民收入。

优质高效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更迫切,对灌溉水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标准要求更高。

然而,一直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干部群众盼望灌溉技术早日运用到高效农业开发中去,提高农作物品质实现绿色食品生产,使有限的水资源产出更高的效益,保证人民对农产品需求、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3农业综合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可以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开发保护;促进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度,缓解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矛盾;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

3.2.4农业综合开发是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需要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而且可以把多余的水资源用于发展国民经济其它行业,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3.1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保障

项目区内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优越,交通、能源、电力、主干道路、通讯等基础条件良好,农机动力拥有量大,劳动力资源和技术人才资源有切实的保障,村级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基层组织认识明确,群众积极性高,各项条件均有利于项目的建设实施。

3.3.2项目实施配套资金保证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在全区已经形成了上级投入、区财政配套、群众自筹、吸收民营资本等多渠道资金筹措体系,并日益成熟。

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有一套完善的审批监督体系,严格按照专项资金规定使用。

3.3.3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

项目区农业部门在长期的农业建设工作中,锻炼和造就了一支理论结合实际,经验丰富的农水建设队伍。

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所建节水灌溉项目,以很好的成绩完成,群众满意,也积累了一定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等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力量,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

3.3.4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区委、区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极为重视,分管领导经常过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乡、村分别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把以农兴农配合种植结构调整,建设高标准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摆在农村工作的首位。

3.3.5群众基础扎实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越来越突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水资源紧缺认识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优越性早已是家喻户晓,农民有着强烈的农业综合开发意识和愿望,觉悟不断提高,所以非常愿意投工投劳搞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自筹资金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在项目区的立项、规划过程中,广泛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和生产生活实际,选择了合适的项目区,保障了项目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了事后的矛盾与冲突。

还深入宣传了土地开发治理政策,增进了群众对土地开发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治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治理的民主形式,奠定了土地治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位于****,当地水量514.85万立方米,构成主要是地下水164.85万立方米,地表水212万立方米,过境水18万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为462.18万立方米。

项目区无其它水库、坑塘,所以无地表水可利用。

工农业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只能靠开采地下水。

4.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2.1可供水量分析与计算

1、多年平均径流量由下式计算:

(4-1)

式中:

W径—多年平均径流量,万m3;

a—径流系数,根据《水文手册》一般取0.2-0.6,本次计算取0.45;

X—多年平均降雨量,mm;

F—产流面积,km2,F=7.85km2。

由年降雨量频率曲线可查得: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83mm,偏枯年(P=75%)降雨量为637mm。

由式4-1计算可得:

偏枯年(P=75%)径流量W枯=225.02万m3。

 

表4-1地表水可利用量

频率

径流量

降雨量

径流系数

产流面积

利用率

可利用量

(万m3)

(mm)

(km2)

 

(万m3)

P=75%

225.02

637

0.45

7.85

40%

90.01

由于****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地形特点造就的自然规律,气候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且大部分集中在汛期,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一部分排往下游,一部分入渗补给地下水利用,在水资源评价时地表水可利用量平水年按40%进行考虑。

地表水可利用量P=75%为90.01万m3。

2、地下水补给量

项目区浅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W1)和灌溉回归(W2)。

即:

W地下=W1+W2+W3

(1)降水入渗补给量

(4-2)

式中:

W1—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

a—入渗系数,取0.1;

P—年降雨量,mm;

F—控制面积,km2,F=7.85km2。

由式4-2计算可得降雨入渗补给量,见表4-2:

表4-2不同频率降雨入渗补给量表

灌溉保证率

入渗补给量

(万m3)

降雨量

(mm)

入渗系数

产流面积

(km2)

P=75%

75.01

637

0.15

7.85

(2)灌溉回归补给量

(4-3)

式中:

Q定—灌溉定额,m3/亩;

F灌—灌溉面积,万亩;

U—回归系数,取0.2。

项目区需水量以小麦、玉米其他为主进行分析计算。

项目地区复种指数1.8,其中小麦种植比例0.80,玉米0.8,其他0.20。

根据****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41T385-2009《用水定额》农业灌溉分区,****为****,在75%灌溉保证率时,作物净灌溉定额如下:

M小麦净=120m3/亩,M玉米=95m3/亩,M其他=160m3/亩。

根据灌溉定额计算表可得项目区综合灌溉定额为250m3/亩,见表4-3:

表4-3综合灌溉定额计算表

水平年

频率

作物

种植

比例

净灌溉

定额

(m3/亩)

灌溉水

利用系数

毛灌溉

定额

(m3/亩)

综合灌溉

定额

(m3/亩)

现状年

P=75%

小麦

0.8

120

0.85

141.18

240

玉米

0.8

95

0.85

111.76

其他

0.2

160

0.85

188.24

由式4-3计算可得各水平年的灌溉回归补给量,见表4-4:

表4-4灌溉回归补给量表

水平年

频率

灌溉回归量

(万m3)

灌溉定额

(m3/亩)

回归系数

灌溉面积

(万亩)

现状年

75%

19.2

240

0.2

0.4

(3)沟河渗漏补给量

沟河渗漏补给量为2.1万m3。

由以上计算成果得出项目区地下水水平年总补给量为96.31万m3。

3、地下水可开采量

项目区地下水属降雨入渗补给类型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开采模数为21万m3/Km2年,规划区总面积7.85Km2,可供水量计算以保持地下水动态平衡为计算依据,由此可得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

Wd=21×7.85=164.85(万m3)

项目区因蓄水工程不配套,只是为适应汛期防洪,目前地表径流还不能很好利用,不能以此为灌溉水源,根据当地水利系统地表水利用计划,可得4-5结果表:

表4-5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表单位:

万m3

水平年

频率

地表水可

利用量

地下水可

利用量

水资源

可利用量

现状年

75%

130.24

164.85

295.09

4.2.2需水量分析与计算

(一)灌溉保证率及复种指数

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项目区需水量以小麦、玉米为主进行分析计算。

项目区复种指数1.8,其中小麦种植比例0.80,玉米0.80,其他0.20。

(二)需水量计算

(1)农业灌溉用水量

①灌溉定额选定

根据****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41T385-2009《用水定额》农业灌溉分区,项目区为****区,在75%灌溉保证率时,作物净灌溉定额如下:

M小麦净=120m3/亩,M玉米=95m3/亩,M其他=160m3/亩。

②灌溉方式

项目区的灌溉水源是以地下水(井灌)为主;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共布置11眼,本次水量分析以井灌为主,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约0.85。

③灌溉需水量计算

灌区需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W——灌溉需水量(m3);

——作物毛灌溉定额(m3/亩);

Ai——灌溉面积(亩)。

M净——作物净灌溉定额(m3/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

经计算,项目区农作物灌溉需水量625万m³,计算过程详见表5-8。

表5-8项目区农作物灌溉需水量表

作物名称

种植比例

灌溉水

利用系数

灌溉净定额

(m³/亩)

灌溉毛定额

(m³/亩)

灌溉面积

(万亩)

灌溉用水量

(万m³)

小麦

0.80

0.85

120

141.18

0.32

45.18

玉米

0.80

0.85

95

111.76

0.32

35.76

其他

0.20

0.85

160

188.24

0.08

15.06

合计

0.72

96

(2)项目区内人、畜需水量

项目区现有人口为0.5万人,大牲畜40头,小牲畜60头。

1

居民生活用水量

(4-4)

(4-5)

式中:

Q—居民生活用水量,万m3/年;

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

P0—供水范围内现状常住人口,人;

q—最高日用水定额,L/人·d,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