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461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docx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报告

 

 

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

工程建设成效自评估报告

前言

根据东营市<关于做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工作的通知>,利津县林业局按照<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技术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利津县沿海防林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工作。

一、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为至间,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程管理、工程进展、任务完成、目标实现、综合效益及可持续性等内容。

二、组织工作:

利津县林业局成立了由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小组,估根据东营市的统一要求,对期间利津县沿海防护林建设成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自评估。

三、工作方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评估工程建设成效对掌握工程建设现状,改进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

由于本次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我县林业局高度重视,及早部署安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确保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二)切实加强基础工作,确保自评估成果质量。

评估小组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要求,深入基层和现场,加强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科学测算分析,准确填写<省级和计划单列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估调查统计表>(附件三),并对自评估报告进行科学深入论证。

第一章工程建设概述

第一节工程区概况

1、建设背景

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

国家林业局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大会,全面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利津县为东营市北部沿海县区,肩负着保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重要责任。

沿海防护林工程是国家级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是”三网”绿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市生态防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营市海岸线重要的绿色屏障。

当前国家对林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县编制了<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方案>。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严格按照省、市发改委、林业局历年下发的通知要求开工建设。

2、建设历程

(1)利津县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

利津县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为第一批扩大内需项目,项目主要建设人工造林15000亩,其中柽柳示范区10000亩,其它片林5000亩。

总投资1229.37万元。

(中央安排投资计划187.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150万元,县级配套37.5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041.87万元。

)项目于12月17日开工建设,于3月29日竣工。

工程建设历时3个月时间,已全面完成造林计划任务。

全县沿海防护林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的合格造林面积15000亩。

其中:

北宋镇境内747亩,盐窝镇境内2135.5亩,明集乡境内298亩,陈庄镇境内1819.5亩,利北地区10000亩。

(2)利津县沿海防护林项目:

利津县沿海防护林项目,为第四批扩大内需项目,项目主要建设人工造林1亩,封滩育林6000亩。

总投资1958.12万元。

(中央安排投资计划56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282万元,市配套240万元,县级配套42万元。

)项目于12月1日开工建设,于5月30日竣工。

(3)利津县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

利津县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为第五批扩大内需项目,项目主要建设人工造林15000亩,(其中,沿海基干林带建设950亩,安排在刁口乡境内;纵深防护林建设14050亩,安排在利津街道、凤凰城街道、北宋镇、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明集乡),总投资2301.5万元。

(中央安排投资计划6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300万元,市配套300万元,地方自筹1701.5万元。

)中央资金到位300万元,市配套300万元,地方自筹到位1200万元。

项目于12月10日开工建设,于4月30日竣工。

当前,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已组织人员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3、自然地理情况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下游入海口西北岸,沿河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地带。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7ˊ——118°54ˊ,北纬37°22——38°12ˊ。

北濒渤海,西与沾化县、滨州市接壤,东南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隔河相望。

全县总面积为166560.0公顷。

利津县地属黄泛平原区,是近代黄河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质构造为黄河近代决口沉积平原。

全境地势平坦,自西南东北顺河海拔由11米—2米,自然比降为1/11000;背河由近河到远河,自然比降为1/7000,土层深厚一般为500-600米,境内微地貌复杂。

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呈黄河古道为基轴的指状起伏景观,加之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由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地貌。

利津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全年特点是:

气候温和,光能资源丰富,作物生长旺季的光、热、水充分,适合农作物及林木、果树的生长。

4、经济社会情况

全县共有2个街道办事处和6个乡镇,县辖区内有国有一千二林场和国有虎滩苗圃。

全县共有490个自然村,512个行政村。

全县总人口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4万人,非农业人口3.9万人,各占总人口的86.7%、13.3%。

乡村实有总劳力13.9万人,占全县人口47.4%。

男劳力7.4万人,女劳力6.5万人,分别占总劳力的53.2%、46.8%。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43.8亿元,财政收入4.68亿元。

人均年收入8492元,其中城镇人均收入19111元,农村人均收入7965元。

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4.6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11.8亿元,林业产值为2.12亿元,牧业产值为6.4亿元,渔业产值为4.3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7.9%、8.6%、26.0%、17.5%。

随着全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贸出口方面有所突破,主要出口产品有利富德芦笋罐头、巨峰罐头等,出口总额为10709美元。

5、自然灾害情况

我县境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风、雹、倒春寒五种灾害性天气。

病虫害较重的有美国白蛾、轮纹病、袋蓑蛾、杨尺蠖等。

我县领导对森林防火高度重视,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

6、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与特点

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起步较早,期间先后开展实施了防沙治沙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河防护林工程、路域绿化工程、水系绿化工程、一村一个工程、村庄绿化工程和经济林基地等工程建设。

共完成造林15000亩,人工造林1亩,封滩育林6000亩,人工造林15000亩。

当前,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全县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提高了防灾减灾功能。

经过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利津县初步形成了以城镇、村庄为”点”,以路域绿化、水系绿化为”线”,以柽柳大面积湿地封育为”面”,以经济林、风景林建设为”片”,以农田防护林带建设为”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第二节工程建设规划情况

按照省林业局的部署、安排,在市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调查规划工作业于7月完成。

7月27日,将<利津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方案>上报东营市人民政府。

项目规划从-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9个乡镇。

规划造林共计10281.6公顷。

主要包括海岸基干林带建设、沿海纵深防护林建设和柽柳示范林建设。

项目重点规划海岸基干林带建设873.6公顷,建设林带长度21.4公里,位于刁口乡和一千二林场境内。

分年度规划为:

-人工造林654.6公顷。

-人工造林219公顷。

沿海纵深防护林建设1408公顷,位于利津镇、北宋镇、明集乡、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境内。

分年度规划为:

-355顷,-1053公顷。

柽柳示范林建设8000公顷,位于一千二林场。

分年度规划为:

-3566公顷,-4434公顷。

第三节工程建设准备情况

1、组织动员

沿海防护林工程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包括县乡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指挥部,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

县林业局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工程的规划、技术指导、工程监理和检查验收等工作。

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先导作用,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项目实行分级负责制,县政府负责全县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和验收,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工程建设任务的落实,林业部门负责工程的规划、指导、监督,水利部门负责造林用水的调度。

2、管理机构建设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林业局设立项目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林业部门负责人兼任。

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筹备等日常行政工作和技术、信息、档案、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乡镇林业站有2-3名林业工作者。

县辖区内有国有一千二林场、国有虎滩苗圃两处。

全县共有林业干部职工166人,大专以上毕业生16人,占总人数的9.6%,中专毕业生36人,占总人数的21.7%,其它114人,占总人数的68.7%;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60人。

3、种苗准备

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对种苗生产进行合理规划。

需苗2141.5万株,育苗121.7公顷。

需苗2607.5万株,育苗137公顷。

需苗2541万株,育苗155.4公顷。

-需苗9083.9万株,育苗520.1公顷。

4、作业设计

(1)树种选择

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造林树种。

优先选用当地优良乡土树种,其次选用在当地表现优良的外地树种。

海岸基干林带主要选用绒毛白蜡、白蜡;沿海纵深防护林主要选用黑杨派优良无性系、毛白蜡、绒毛白蜡、白蜡;柽柳示范林选用柽柳。

(2)配置方式

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造林树种。

海岸基干林带的走向与海岸线一致。

农田防护林带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

水系宜林荒地造林与河道、沟渠走向一致。

(3)整地方式

在立地条件较好区域,可采用穴状整地。

规格为60cm×60cm×60cm。

在地势平坦,土壤较贫瘠板结的地方,采用全面整地。

一般先深耕30cm-40cm,然后再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

在低洼地、盐碱地造林需先修筑台田或条田,然后再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

台田一般面宽10m-30m,沟深1m-2m,台田四周修筑高0.4m宽0.3m的土埂,雨季蓄水压碱。

(4)造林季节和方式

一般选择秋季和春季造林。

项目区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按照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进行。

(5)幼林抚育

严格执行GB/T15781-1995<森林抚育规程>对项目区造林进行抚育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5、科技支撑

(1)我县林业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科技推广队伍稳定,并多年从事良种选育推广及造林技术等方面科技开发和研究,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2)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咨询和科学研究工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营造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工程实施情况

第一节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我县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落实责任,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规划任务。

1、海岸基干林带

人工造林654.6公顷,其中,刁口乡134.6公顷,一千二林场520公顷。

2、沿海纵深防护林

人工造林15000亩,其中柽柳示范区10000亩,其它片林5000亩,于3月29日竣工。

人工造林1亩,封滩育林6000亩,于5月30日竣工。

人工造林15000亩,其中沿海基干林带建设950亩,纵深防护林建设14050亩,于4月30日竣工。

3、柽柳示范林

完成造林1047.5公顷,完成造林1302公顷,完成造林1216.5公顷。

第二节工程建设目标实现情况

经过多年建设,初步实现了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以海岸为主线,经过海岸基干林带、纵深区域宜林地造林和柽柳示范林建设,增加了森林植被,培育了森林资源,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建设步伐加快,逐步形成由基干林带向内陆延伸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项目建设防护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