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441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高二地理第一学期入学摸底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上。

2.请把所有答案做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试卷,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中纬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南半球

B.该区域昼短夜长

C.图中河段有凌汛现象

D.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据图判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巴西高原草木一片枯黄B.石家庄多受东南风影响

C.长江河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较大值D.中国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1.B2.C

【解析】

1.借助图中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故A错;该地位于中纬度,图中等温线为0℃,说明此时为冬季,所以该区域昼短夜长,故B正确;根据河流和等高线的关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判断该河自北向南流,所以不可能有凌汛现象,故C错。

该处温度为0℃以下,所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D错。

2.据上题分析,可知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夏季,草木葱绿,故A错。

石家庄位于北半球,为冬季,此季节多受西北风影响,故B错。

长江河口在北半球,长江流域中下游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河流处于枯水期,河口处注入海洋的水量较小,故盐度应达到一年中的较大值,故C正确。

长城站位于62°S附近,不在极圈内,故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错。

下图为某地月最高平均气温、月最低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

完成问题。

3.该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热带雨林B.常绿硬叶林C.草原荒漠D.落叶阔叶林

4.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橡胶加工B.甜菜制糖C.葡萄酿酒D.玉米制乙醇

【答案】3.B4.C

【解析】

3.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是持续增长的,月最高平均气温比月最低平均气温数值大。

读图,该地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小于15度,应位于亚热带地区。

最热月是1月份,最冷月是7月份,应在南半球。

根据降水量曲线,冬季累计增长快,夏季降水增长少,说明冬季多雨,夏季干燥,应是地中海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选B。

4.地中海气候典型农产品有葡萄,可以发展葡萄酿酒工业,C对。

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A错。

甜菜、玉米是温带作物,B、D错。

故选C。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C.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6.如果图示地区在大陆西岸,它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气候D.地中海气候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B.图示区域为陆地

C.图示区域为海洋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答案】5.C6.D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通过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可以判断季节,通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气候类型,通过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判断是陆地还是海洋。

5.纬度越向北越小,说明是南半球,从纬度位置上看,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并且向南移,因此,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东部盛行西北季风,密西西比河正处于枯水期,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选择C。

6.纬度300到400大陆西岸,在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选择D。

7.a比b纬度低,等温线b的数值小于a,A错;结合小题1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南半球的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图示区域为陆地,B对CD错。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某地各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前一节气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值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该地降水量最大的节气是

A.谷雨B.夏至C.小暑D.大暑

9.导致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蒙古高压南移控制

C.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D.受准静止锋影响

【答案】8.D9.C

【解析】试题考查影响降水变化的因素和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8.降水量最大的节气比前后两个节气的降水都多,因此差值应先正值后负值,且变化较大,从图中看应是大暑,D正确。

9.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为负值,说明降水一直减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势力逐渐减弱,C正确。

读“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月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分布在

A.北半球、南半球B.南半球、北半球

C.南半球、南半球D.北半球、北半球

11.甲、乙两地的降水量较多的时候分别在

A.夏季、冬季B.冬季、夏季

C.夏季、夏季D.冬季、冬季

【答案】10.B11.A

【解析】

10.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夏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最高温均出现在7月份,应为北半球,故选D。

11.读图可知,甲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降水主要在冬季,故选A。

【点睛】气候类型判断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

A.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

(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

B.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米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米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左上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堆积作用D.风力的侵蚀作用

13.从右上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14.右上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玄武岩B.页岩C.板岩D.大理岩

【答案】12.D13.B14.D

【解析】

12.根据左图中等高线所示意的山体走势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呈现出倾斜的蘑菇状,应为风蚀蘑菇地貌,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D。

13.由图可知,该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岩层呈现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排列规律,应该为向斜。

故选B。

14.据图可知,甲岩石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之间,并且该岩层不连续分布,故该岩石为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大理岩。

故选D。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

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6.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主要分布于(  )

A.河流上游地区B.山麓地带

C.冲积扇D.河流出山口

17.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冬季风势力增强

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答案】15.D16.C17.C

【解析】试题分析:

15.在风力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条件下,沙丘易流动,三角坐标图显示④恰好是风大且沙源不多的情况,符合要求。

16.河流上游地区,河流出山口处地下水埋藏较深、难以形成绿洲;山麓地带未必有河流,地下水埋藏不稳定,只有冲积扇地下水埋藏浅,多绿洲。

17.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不注意环保问题等都导致绿洲地带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表现为沙漠加速向南入侵。

考点:

本题组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中国区域地理、荒漠化的防治。

下左图是我国江南某城市及近郊地区范围图。

下右图是①②③④四条线附近地区的夏季午后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O处最可能是(  )

A.文化区B.山地森林公园C.城市广场D.中心商务区

19.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是合理的,则工业区可能在图中的(  )

A.a处B.b处C.c处D.d处

【答案】18.B19.A

【解析】

18.据图可知,图中O处气温低,所以最有可能为山地森林公园,或者湖泊等。

故选B。

19.据图可知,图中abc三处气温高,可能是人口密集,或是工业释放热量所致。

城区有一河流,人口应靠近河流上游居住,所以bc为居民区,工业区位于河流的下游和城市外缘分布,江南地区,冬季风弱,a为城区西部,基本符合“最小风频上方向”,因此a为工业区。

故选A。

南斯拉夫的萨尔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碧波荡漾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场,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

农田为牲畜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池河可泽润草木。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0.这个农场发展的农业是()

A.能量密集型农业B.生态农业

C.世外桃源的农场D.传统的自然农业

21.这个农场的最大优点是()

A.能源消耗不多B.有利于高度机械化

C.环境污染轻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22.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最理想的措施是()

A.从场外购进煤和石油B.建立火力发电站

C.利用秸秆和薪材林D.利用牲畜粪便、枯枝落叶发展沼气

【答案】20.D21.D22.D

【解析】

20.由材料“种植业与畜牧业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判断为生态农业。

故选B。

21.农田为畜牧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体现了该农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利于保护环境。

所以该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故选D。

22.农场中,有丰富的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可利用这些原料,生产沼气,既减少了废弃物,且沼气清洁无污染,还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D。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是大势所趋。

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