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383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docx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作计划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发展回顾

“*”期间,全市上下紧紧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起点修编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实施了城市建设的“十大工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

1.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交通条件显着改善。

新增道路面积186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主次干路350公里,建设桥涵44座,其中大型立交6座,完成了2300余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5.8平方米。

经十路综合改造、顺河高架路北延、经一路、济洛路、绕城高速公路等30多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其中经十路道路与环境建设工程获“鲁班奖”,是*市市政工程首次获此殊荣。

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经十路、经一路、济泺路、工业南路等道路改造的同时建设了近4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

开展了快速公交网络规划研究,制定了北园大街等快速路及快速公交建设规划。

加大公交车辆投资力度,到“*”末,公交运营线路达127条,公交车达350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12.9标台。

加强和完善“道路区域控制系统”和“道路定向智能交通决策系统”的建设,城市交通监测和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2.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初步形成功能完备的园林绿地系统。

实施植物园、环城公园、玉绣河综合整治及趵突泉公园扩建工程,建成燕山健身广场。

加快风景园林建设,实施了英雄山风景名胜区二期、三期等工程。

高标准完成经十路、经一路等道路绿化工程。

进行了小清河、黄河防护林带建设,加强单位庭院、小区和近郊荒山绿化。

加强名泉保护,实现泉水正常降水条件下全年喷涌。

新增绿地面积147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了39.6%、33.8%和9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3.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城市环卫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道路保洁机扫率达50%,全市建成公厕412座,拥有环卫专用车辆238辆,积极推行垃圾袋装收集、密闭转运,垃圾密闭运输率达78%,垃圾处理规模达2019吨炖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6%,逐步形成开放式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初步实现道路保洁由行业管理到契约管理模式的转变。

落实完善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环卫管理体制。

4.合理开发和利用水源,城市供水体系逐步完善。

鹊华、玉清水厂建成投产,形成了以黄河水为主的地表水供水体系,供水能力进一步加强,自来水年供水量达2.6亿吨。

加强了水源地、南部山区水源直接补给区和间接补给区的保护。

5.加强城市雨、污水体系建设,污水处理能力显着提高。

水质净化一厂和二厂的配套污水管网系统基本形成,水质净化二厂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54.5%。

市区11座立交雨水泵站进行全面改造,对广场东沟及广场西沟等70公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防洪、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6.加强供热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坚持以热电联产为主、区域热源厂为辅的供热方式,大力发展集中和联片供热。

完善了与热源厂配套的高温热水换热站及管网建设,实现分区联网供热。

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42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46%。

7.加快城市燃气工程建设。

引进中原油田天然气,并与液化石油气管网联网,燃气气化率达97%,管道气化率达41%。

(二)建设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实行规范管理,创新运行机制。

成立了以市长任总指挥、有关副市长任副总指挥、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总指挥部,下设城区、东区、西区三个大区指挥部,形成了统一指挥、权责明确、组织严密、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

建立城市建设项目集中审批制度,通过一门受理,并行运转,集体会审,限时办结,规范了审批行为,方便了建设单位,提高了服务效率。

按照市场规律和现代工程管理要求,建立了项目法人制、项目管理制、项目策划制、专家评审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财务核算和工程审计制,全过程加强了重点工程管理。

建立政府资金监管制度,审查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投入产出方案,监管资金财务运行,为重点工程建设实现自求平衡提供制度保障。

(三)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

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理念,提出了建设资金“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目标,基本确立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融资格局。

加大了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的作用明显增强。

出台了《*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办法》和供热、供水、供气、公交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细则,全面放开市政公用市场,多元化融资程度明显提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以经营权招商、项目合作招商、合作建设等运作思路,实行市场运作,拓展融资渠道,吸引了一批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建设。

(四)存在问题。

“*”期间,市政基础设施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承载能力相对不足,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区域建设发展不平衡,旧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提升,新开发地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统筹建设。

三是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提高运行效率。

四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不尽健全,投资主体相对单一,鼓励机制和法规政策不够完善。

与国内同类城市比较,*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仍处于中等水平。

二、发展环境

“*”时期,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站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优势与机遇。

“*”时期,*处于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期,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给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是“一城两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拉开了城市发展大框架,旧城功能和环境不断提升,新区建设向东西两翼展开,这均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2019年第*全运会的举办,将为城市建设带来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奥体、政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的启动,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带来了良好契机。

三是京沪高速铁路*新客站的建设给*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将带动全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重点片区的发展。

四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段小清河的综合建设,将形成沿小清河集防洪灌溉、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和服务业发展带。

(二)挑战和压力。

一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机动车辆迅速增长,城市河流水体质量日益恶化,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土地、水、天燃气等资源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园林生态、环境卫生、城市供热、燃气等生活设施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完善的任务更加繁重。

三是随着新一轮城市规划的实施,东、西部城区的加快发展,统筹考虑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均衡区域发展水平的任务艰巨。

三、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新泉城,实现新跨越”为目标,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发展为出发点,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坚持“四高”方针,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结构配置,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为建设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自然风貌、浓郁现代化气息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规划原则。

1.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其他规划相结合。

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19)》、建设部《建设事业“*”规划纲要》、《*省建设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市建设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相协调。

2.重点突出,统筹兼顾。

以城市远期发展战略为指导,协调近、远期利益,明确近期发展目标,突出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旧城提升与新区开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合理并相对集中布设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提高配套建设水平。

3.以人为本,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适度开发资源,节约资源,建立有利于资源统一调配与合理开发的约束机制,科学合理地规划各类市政基础设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适度超前,适应发展。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建设适度超前,既满足当前需要,又适应未来几年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聚集和辐射作用,引导城市发展。

5.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调整和优化市政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规模,科学优化布局,形成规模合理、等级有序、联系密切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发挥市政基础设施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6.建管结合,利于管理。

建设中要统筹考虑管理和维护问题,做到建管结合,保证市政基础设施持久稳定发挥效能。

合理划分市、区、街、居的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继续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绩效。

(三)发展目标。

按照“一城两区”的中心城布局,配套建设市政基础设施。

积极向东西两翼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建设城市新区。

疏解旧城区,提升其功能和环境。

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向南部山区蔓延扩展,保护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

到2019年,中心城建设用地面积达330平方公里,人口达340万,初步形成“一城两区”东西两翼带状发展的空间结构。

主城区东部以举办第*全运会为契机,以奥体、政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带动燕山新区的建设,推进王舍人片区和贤文片区的开发。

主城区西部发挥京沪高速铁路*新客站建设的优势,推进腊山新区的建设,重点加快张庄机场片区的开发建设。

东部城区加快推进出口加工区、孙村工业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唐冶新城、郭店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彩石高教集中区建设,同步配套建设生活服务设施,在唐冶新城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公共中心。

西部城区加快崮山片区建设,完善相应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在崮山片区北部形成西部城区公共中心。

逐步改造长清旧城,沿经十西路两侧逐步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

按照实施“沿经十路、沿铁路线、沿小清河、沿黄河”的“四沿”带动战略的要求,配合以线带点加快重点片区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经十路、铁路城区路段沿线的开发建设,推进小清河*段综合改造工程,加快跨黄河交通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北跨奠定基础。

建设西二环跨河大桥,积极推进鹊山龙湖的建设。

围绕重点片区建设同步配套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热、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路网及交通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100公里快速公交网络,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3.25标台,建设改造快速路60公里,主次干道170公里,人均道路用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建立交通管理数据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完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

公共停车泊位占机动车保有量的15%,路外公共停车泊位与路内公共停车泊位的分配比例为3∶1。

2.园林绿地。

加强园林绿地重点工程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到2019年,中心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力争分别达43%、38%和11平方米,主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0平方米,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以上。

建成绿地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的园林城市。

3.环境卫生。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逐步达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到2019年,生活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冲洗率、清扫率分别达60%,完成对原有各类垃圾楼(台)的改造,新建、改建的垃圾转运站全部采用压缩式。

完成对原有旱厕和三类公厕的改造,主次干道、繁华区域等地新建公厕(移动公厕除外)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

4.供水节水。

优化水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居民生活使用优质地下水、工业生产使用地表水的目标。

配合国家搞好南水北调东线*段工程,进一步增加地表水水源。

建设国庄等水厂。

完善供水管网系统,提高联网供水可靠程度。

加强漏损管网改造,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5%以内。

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供水水质。

加快泉水先观后用工作的研究和实施。

强化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城市,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到2019年,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城市万元GDP新水量小于14立方米,再生水利用达28万立方米炖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

5.排水防洪。

污水处理能力显着增强,雨水排放更加通畅,基本建成完善的城市排水和防洪除涝体系。

坚持污水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污水总处理能力90万立方米炖日,污水处理率达75%,污水回用率达30%。

加强雨水综合利用研究,力争建设3~5个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小区。

对10条河道进行包括截污、清淤、滨河园林景观建设在内的综合治理,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对小清河*段进行综合改造,实现防洪、景观、引水补源、截污及通航等目标,对小清河以北地区的排水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解决防洪排涝问题。

6.供热系统。

加强对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改造,以多热源环状热水网替代分散的蒸汽管网为方向,逐步改造现有管网,节能降耗。

坚持以煤为主,其他能源为辅的供热用能结构。

加快热源点建设,努力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到2019年,敷设热水管道170公里,集中供热普及率达50%。

7.燃气系统。

完善各气源接收门站和调压站点建设,形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等气源为辅的供气格局,到2019年,天然气年用量达6亿立方米,燃气气化率达98%,全市管道燃气用户增长到60万户,敷设燃气干线管道1000公里,管道气化率达60%。

四、主要任务

(一)努力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要发展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加快公交枢纽建设,完善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公共停车系统,引导城市形成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

1.公交系统。

从服务人口、客流需求和服务标准出发,构造不同等级的公交线路,形成功能层次分明、适合于多样化需求的公交网络,建立以大运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多种交通方式互相衔接、配合的“快速、方便、舒适、低污”的公共交通体系。

公交车达4500标台。

重点在北园大街-工业北路、工业南路、经十路、刘长山路西延、大纬二路、二环东路和历山路等道路上,形成快速公交网络100公里。

新建北园大街快速公交线,通过小规模工程实施改善经七路和纬二路,通过对经十路、经一路、舜耕路和经四路的线路优化等方式初步形成快速公交网络,增加公交快线。

依托综合交通枢纽—长途汽车站,在北园大街上建设黄岗路、济洛路、历山路和二环东路公交换乘枢纽,实现客流集散、车辆临时停靠、车辆服务等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加大公交场站设施的土地投入和建设力度,力争达到车、场规模配套的目标。

加快奥体、政务中心和汉峪居住区、唐冶新城、高新新区、高校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的公交线路建设。

从公共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信息、公交需求响应和公交运营安全4个方面对*市公共交通信息的应用进行研究,尽快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及公共交通出行计划信息中心硬件和软件配置,加强公共交通的监控和调度。

控制轨道交通走廊和建设用地,进行轨道交通专题研究和前期准备工作,配合资金状况为轨道交通的建设做好准备,适时启动轨道交通建设。

到20*年底,*市城区8000辆出租车全部安装GPS车载终端,建立出租车GPS定位及防盗系统。

在主要客流集散点设立出租车泊车候客点20个,泊车位200个,初步建成以候客待租及电招约车为主的中心调度系统,加强出租车在道路上的使用管理,减少出租车占道时间,避免出租车对其他车辆尤其是公交车辆的干扰。

到2019年出租车空驶率(无效里程率)控制在35%以内,全部出租车实现多元动力结构节能配置,达到欧2以上排放标准,其中50%以上车辆达到欧3排放标准。

2.道路网络。

以举办第*全运会和京沪高速铁路*新客站建设为契机,通过快速路和主干路,强化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主城区改造、完善北园大街、工业北路、二环东路、二环西路,新建顺河街高架南延,形成快速路系统。

胶济铁路以北,以加强次干路建设为主。

改造清河北路、黄岗路等主干路,建设和完善无影山西路、生产路北延、水屯路北延、师范路、标山南路东延、三孔桥街等次干路,解决次干路密度偏低的局面。

经十路以南地区建设和改造腊山北路、腊山河路、舜耕路南段、经十一路、建辛路、文化(东、西)路、浆水泉路等,完善路网结构。

建设和改造济微路、经十西路、刘长山路西延、贤文路、花园东路、港西路、刘志远路、孙村西路等主干路,加强东、西部城区和主城区的联系。

配合奥体、政务中心建设,配套建设体育路南延、舜华路南延、茂陵*路等道路。

配合京沪高速铁路*新客站建设完善该区域的路网。

配合城市主次干路建设,以各区建设为主,对中心城约200公里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打通支路,满足交通的有效集散,逐步解决交通不畅问题。

3.智能交通。

到2019年,初步完成“两个中心,四个平台”的系统建设,即建立交通管理数据中心和交通指挥调度辅助中心。

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管理平台,建设交通管理对外信息发布平台,完善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交通系统综合信息平台。

在二环路及东部城区各主干路上实现基本监控,确保为第*全运会服务的各路段的监控功能。

新建西部城区、东部城区及快速公交系统控制中心。

组建交通警卫及大型文体活动无线指挥调度系统。

开发完善适合省会交通管理特勤工作实际的应用系统。

完成北园大街、顺河高架及二环东路近30处进出口的信号系统控制的布设,完成近250处交通信号系统控制点布设。

路口交通信号系统控制覆盖中心城,对全市的地理信息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

在数字集群系统满足公安覆盖要求的条件下,完成从模拟集群系统向数字集群系统转网等项目的建设、应用。

4.停车系统。

结合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状况,停车场的建设重点在旧城、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中心、城市交通出入口及交通枢纽附近区域。

统筹考虑停车需求地点分布及现状,因地制宜,分散布置。

非机动车需要的泊位数,可以作为规划预留空地控制,为将来建设停车场提供方便。

(1)交通出入口停车场。

城市交通出入口处停车场的主要功能是为外来车辆和少数过境车辆提供停车服务。

规划交通出入口停车泊位共计1350个,约占过境车辆总量的7.1%。

在城区东南方向设置两个大型停车场,停车规模均为300个泊位。

在大桥路附近安排一个停车泊位为350个的停车场,以满足路经黄河大桥的车辆停放需要。

考虑东北两个高速公路入口,在王舍人镇东设置250个车位的停车场一个,并在高新区东部设置一个规模为150个泊位的停车场作为补充。

(2)交通枢纽停车场。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在中心城各主要交通枢纽建设停车场。

在火车站建200个泊位的停车场。

依据公路运输场站规划,在天桥客运中心站规划150个泊位停车场1处,在客运总站、客运西站、七里山客运站、历城(甸柳)客运站各设置100个泊位停车场1处;在甸柳庄货运站、殷家林货运站、东沙王庄货运站分别设置80个泊位停车场1处。

城市交通枢纽规划停车泊位总计为1390个,停车面积4.17万平方米。

(3)旧城停车场。

依据总体规划和停车需求预测,在泉城路、大明湖、泉城公园、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地点和区域设置大型立体停车场共30个,共计泊位4180个,停车面积12.54万平方米。

停车场类型结合周围建筑确定,修建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楼。

(4)其他区域停车场。

为满足各分区区域间交通的停车需求,在*旧城周边地带和东、西部城区中心位置规划停车场。

停车场以大型(100个停车泊位以上)为主,对进入旧城的车辆有进一步的截流作用,其位置选择充分考虑客流集散中心,以方便乘客换乘。

东、西部城区中心内的停车场兼有为区内停车服务的作用。

规划在洛口、无影山、七里山、清河、解放路、英雄山、王官庄、段店、王舍人镇、贤文庄、大金庄等地点设置停车场,停车泊位总计5320个,停车面积15.96万平方米。

(二)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努力方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人居环境。

增加绿地总量,改善公共绿地布局。

主城区以恢复和强化泉城特色风貌,改善和提升主城区生态环境为重点,东、西部城区以建设绿地广场与利用风景林地建设公园为重点,使*市成为绿地分布合理、植物多样、生态环境良好的园林城市。

1.公共绿地。

(1)公园绿地。

规划增加公园面积1119.4公顷。

完成大明湖公园、五龙潭公园、环城公园等公园改建、扩建任务,通过改、扩建,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约121.5公顷。

为改善市级综合性公园分布失衡状态,建设西郊森林公园、西部城区东风湖公园、东42公园、高65公园、峨眉山公园、幸福寺公园、清南公园等7个市级综合性公园,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约395.5公顷。

完善五顶茂岭山公园、砚池山公园、青龙山公园、药山公园、北马鞍山公园、峨眉山公园和大王山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区级综合性公园。

各区至少新建一个区级综合性公园,力争规划建设完成历下区母牛山公园、市中区郎茂山公园、天桥区药山湿地公园、鹊山公园、槐荫区腊山公园、围子山公园、大学科技园区团山公园、燕园公园、长清区文昌山公园、东区武将山公园、杨家河公园等区级综合性公园。

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约603.2公顷。

(2)街道小游园、广场绿地。

建成区力争达到500米半径范围内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小游园,到2019年,力争全市公共绿地面积增加439公顷。

绿地广场。

在主城区规划建设大舜广场(共青团路普利门绿地广场)、市府东侧绿地广场、省委绿地广场、解放阁绿地广场、王舍人片区广场、燕山新区广场、贤文片区广场、腊山片区广场;在西部城区崮山片区、文昌片区、平安片区各建设一处绿地广场;在东部城区孙村、郭店、彩石片区各建设一处绿地广场。

通过广场绿地建设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约150公顷。

结合片区改造,按国家规范建设居住区公园和小游园,力争增加公共绿地面积100公顷。

道路绿地。

结合道路建设、立交桥建设,规划建设街旁游园、立交桥广场绿地。

在主要路口、节点规划建设两个以上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街头绿地,重点在快速路系统(北园大街、二环东路、二环西路)和花园东路等主次干道路口、节点建设绿地,力争建设50处街旁游园,增加公共绿地80公顷。

高水平建设腊山文化广场、北园美食广场、北全福立交广场共计面积为59公顷的立交桥绿地。

滨河游园。

对兴济河(南外环至辛西路)、工商河(东岸自成丰桥至制革街)、西泺河(两岸截污)、东泺河(经一路至北园路)、护城河(明湖路北侧)、柳行头河(历山路东侧自胸腔医院至北园)、窑头大沟及大辛河等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时,两侧建设至少各10米绿化带。

结合小清河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30米绿化带。

在居民集中地段创造条件建设30处以上滨河游园。

2.附属绿地。

(1)道路绿化。

完成二环路两侧各15-30米、经十西路两侧各20米绿化,在花园东路、清河北路、黄岗路、贤文路、刘志远路、腊山北路、港西路、孙村西路、和平路、刘长山路西延、无影山路、纬十二路、建辛路等市区主干道改造时,力争两侧各建设5-10米(有条件的道路20米)绿化带。

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主要道路绿化要按国家规范建设,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低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低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低于20%。

完成国道104线、102线、220线、省道103线、大桥路、济齐路绿化,城区段道路两侧形成各15-30米宽的绿化带。

在城郊结合部四周要建设面积1公顷以上的城郊片林绿地。

(2)居住区及庭院绿化。

开展庭院、小区绿化达标活动。

结合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单位庭院、居住小区内和街巷破旧违章建筑,力争使市区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