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5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

《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控制实验matlab.docx

自动控制实验matlab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名称:

基于MATLAB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院(系):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姓名:

学号: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2013.11.15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时域(阶跃、脉冲、斜坡)响应。

2.记录时域响应曲线,给出时域指标。

3•掌握时域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

、实验内容

1、二阶系统为10/(护+肚-10);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并做记

录。

计算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Cmax(tp)、峰值时间tp、过渡时间ts并与理论值比较。

2、试作出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比较与原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别与特点,做出相应的实验

分析结果。

2

(a)H1(s)=(2s+1)/(s2s10),有系统零点情况。

22

(b)H2(s)=(s0.5)/(s2s10),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

2

(c)H3(s)=s/(s2s10),分子多项式零次项系数为零。

3、已知单位反馈开环系统传递函数

G(S)

G(S)

G(S)

100

(0.1S1)(S5)

50

S(0.1S1)(S5)

10(2S1)

S2(S26S100)

输入分别为r(t)=2t和r(t)22t时,系统的响应曲线,分析稳态值与系统输入函

数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分析和代码

实验1

实验要求计算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

系统的闭环根利用Matlab的

解方程命令即可求出,根据阻尼比和无阻尼振荡频率的定义,对照表达式,就可以得到,也

能利用Matlab相应命令得到。

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可以分别由Matlab相关命令得到。

理论的

峰值大小、峰值时间和过渡时间由课本上给出的公式Cmax(tp)=1+e1,

4

tp2,士2%误差宽度时的过渡时间ts分别计算出来。

d冷n

Matlab代码如下:

clc;

clear;

num=[10];

den=[1,2,10];

r=roots(den)

[w,z]=damp(den)

[y,x,t]=step(num,den);finalvalue=dcgain(num,den);

[Cmax,n]=max(y);

Cmax

tp=t(n)

k=length(t);

while(y(k)>0.98*finalvalue)&&(y(k)<1.02*finalvalue)k=k-1;

end

t(k)

%闭环根

%为无阻尼震荡频率,Z是阻尼比

%稳态值

%峰值

%峰值时间

%以下几行求过渡时间

实验2

实验要求做出三个系统的阶跃响应,直接利用Matlab的相关命令构造系统并且作图即

实验3实验已知单位反馈开环系统传递函数,要求作出给定输入下的系统响应函数。

首先将开环传递函数转换为闭环传递函数,然后构造系统,利用Matlab里的lsim命令就能作出相应输

'0型系统,斜坡信号');xlabel('时间

'0型系统,加速度信号');xlabel('时间

1型系统,斜坡信号');xlabel('时间

1型系统,加速度信号');xlabel('时间

2型系统,斜坡信号');xlabel('时间

2型系统,加速度信号');xlabel('时间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1:

Matlab的输出结果为:

-1.0000+3.0000i

-1.0000-3.0000iw=

3.1623

3.1623

z=

0.3162

0.3162

Cmax=

1.3509tp=

1.0492ts=

3.5147

理论计算数据:

闭环根r=-1+3i,-1-3i

无阻尼振荡频率E=0.3162

峰值时间tp

dn.1

——=1.047

2

过渡时间ts

4

=4

n

峰值大小Cmax(tp)=1+

理论与实际比较如下表:

实验值

理论值

误差

峰值大小Cmax(tp)

1.351

1.351

0%

峰值时间tp

1.049s

1.047s

0.19%

过渡时间ts

3.515s

4.000s

12.1%

通过比较可知,峰值大小和峰值时间实验值和理论值误差很小,但是过渡时间的理论值和实际值相差却很大,原因是计算理论值用的公式仅仅是近似公式而已,影响过渡时间的各个变量、各种因素比较多,实际的值的计算要复杂的多,仅仅采用包络线的方法有时会带来

较大的误差

一系统的稳态值为0.1,与原系统相比,增加了系统零点之后,调节时间减少了,说明系统响应加快了,但是超调量达到了400%左右,说明系统稳定系下降了很多。

二系统的稳态值为0.05,因为系统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分解因式后会出现一个常数项,常数项对阶跃函数的响应还是阶跃函数,所以系统在初始状态时也有一个阶跃。

外系统调节时间更少了,但是稳定性也更差了。

三系统分子多项式常数项为零,根据终值定理,系统稳态值为零。

8C

6C

05101520253035404550

时问(seconds)

 

理弟知加速懐信号

 

KO

MH]

DK

&斗口

DO152Q25

时闫(aeconds)

 

根据课本上不同系统对不同响应的误差分析

r(t)=1

r(t)=t

r(t)=£t2

2

0型系统

ess1/(1K0)

Qs

ess

I型系统

ess0

ess1/K0

ess

n型系统

ess0

ess0

ess1/K0

 

可以计算相应的稳态误差值

K0

r(t)=2t稳态误差

2

r(t)=2+2t+t稳态误差

100

G(S)

(0.1S1)(S5)

20

ess

ess

G(S)50

S(0.1S1)(S5)

10

1

ess2*—=0.2

k0

1

essess1ess2ess302

k0

G(S)210(2S1}

S2(S26S100)

0.1

ess0

essess1ess2ess3002=20

k。

由于误差相对于幅值来说太小,所以在整体图上看不出误差的具体值,把图局部放大后如下:

 

从图上可以读出,误差确实为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