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19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地理选修六高考过关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一章 单元高考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不需要人类介入就能维持的环境是(  )

A.游乐场        B.钢铁机械厂

C.亚马孙热带雨林D.生态农场

答案 C

解析 不需要人类介入就能维持的环境是自然环境,热带雨林为一种原始森林,不需要人类介入。

据多年观测数据表明:

青藏高原内流湖水位基本保持不变,外流湖水位缓慢而持续下降;在年降水量多的年份,内流湖水位略有上升,而外流湖水位下降更明显。

据此完成2、3题。

2.青藏高原外流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因周边牧民过度放牧,外流湖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B.外流湖区所在地质构造持续下沉

C.受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外流湖出水口高程持续降低

D.全球变暖导致外流湖区蒸发加剧

3.结合河流补给结构分析,入海径流量受青藏高原外流湖水位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

A.黄河B.长江

C.湄公河D.萨尔温江

答案 2.C 3.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在年降水量多的年份,内流湖水位略有上升,而外流湖水位下降更明显”可知,外流湖是因为排泄的水量大于入湖水量,而导致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只能是湖水外泄,流水侵蚀下切,出水口海拔持续降低,造成水位缓慢而持续下降。

萨尔温江在中国境内叫怒江,四条河均为外流河,主要补给类型均为雨水补给为主;但除黄河外,三条河流经地区降水量大,青藏高原的外流湖对其补给量占的比例较低;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和扎陵湖是其重要补给水源,中下游降水量少,补给水源很少;因此,黄河入海径流量受青藏高原外流湖水位变化影响最大。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0×108t尘土。

据此完成4、5题。

4.“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

5.“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答案 4.A 5.D

解析 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出现“黑风暴”的直接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实施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6.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其原因是(  )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

科学发展观是从十六大以来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据此回答7、8题。

7.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色农业产值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来实现

B.“绿色GDP”的含义之一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8.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

A.涵养水源

B.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C.农民忙于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没有时间

D.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

答案 7.D 8.D

解析 正确理解“绿色GDP”的内涵;北京冬春季节风大,气候干旱,易发生沙尘天气。

据报道,近些年来,日本一些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

据材料回答9、10题。

9.日本政府认为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应该是(  )

A.完全不排放废弃物B.不开采自然资源

C.最佳生产、最少消费D.适量消费、最少废弃

10.下列行为符合“零排放”概念的是(  )

A.秸秆燃烧后灰还田B.推广使用干电池

C.采富矿弃贫矿D.用牛粪培育蘑菇

答案 9.D 10.D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完全不排放废弃物是不可能的,不开采自然资源,经济就不会发展;秸秆燃烧过程中污染大气;使用干电池会造成废弃电池的污染。

二、综合题

11.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

次生盐渍化。

成因:

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

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

成因:

风力搬运堆积。

解析 第

(1)题,依据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图中的信息,在冲积平原上分布着灌溉干渠,说明该地的农业为灌溉农业,由于区域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若大水漫灌易引起土壤盐渍化。

(2)题,聚落分布在山麓地带的洪积—冲积平原,沙地广布,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易受风沙危害。

12.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

下图中的A城市为乌斯怀亚市,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去年旅游季节出现了防晒霜价格暴涨、街上行人稀少的现象,工人白天上班时间也缩短了两小时。

材料二 漫画——“雨”中垂钓。

材料三 过去的10年,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和灾害共夺去了33万人的生命,经济损失达6252亿美元。

当前,世界各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正在进行国际合作。

(1)材料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所述的环境问题,目前在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是(  )

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D.青藏高原上空

(3)防治材料一中的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C.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4)材料二揭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2)B (3)B

(4)酸雨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5)①全球变暖,将使海水膨胀,部分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会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 防晒霜价格暴涨,说明需求量大增,反映了当地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这是臭氧层被破坏的结果;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周围工厂烟囱林立、浓烟滚滚,钓鱼只能钓上鱼刺来)揭示了酸雨严重这一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造成二方面的危害:

一是引起海平面上升,二是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13.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

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口增长和开荒扩种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等。

(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口增长过快,加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环境问题,并形成恶性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耕地资源比重较低,但水热充足,河湖密布,生物资源丰富,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0°,位于东八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最能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一种方案:

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建苹果加工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

A.营造防护林B.种花生

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

A.营造薪炭林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能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如何开发利用G、H两处的土地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下列为该地区设计的远景规划中可行的是(多选)(  )

A.利用水库开发小水电,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进行疗养、生物培养

B.改造沼泽地,扩大耕地面积,建设商品粮基地

C.发展旅游业,开采喀斯特地貌岩石,做成盆景,作为纪念品出售,增加居民收入来源

D.改良湖泊沼泽地,养鱼种藕与平原配套发展生态农业

E.利用山区种植蘑菇,利用丘陵果园、茶园、水库、喀斯特地貌发展旅游业

答案 

(1)第三种方案。

(2)H处湖泊沼泽地可种植莲藕,G处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

(3)ADE

解析 第

(1)题,根据题中信息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该地纬度为30°N,为南方亚热带地区,而苹果为温带水果,花生为北方地区的油料作物,排除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案。

(2)题,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答案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可。

第(3)题,改造沼泽地,扩大耕地面积与发展旅游业,开采喀斯特地貌岩石,做成盆景,可能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1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某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平均达标天数统计图。

材料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主要成分是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

这种细颗粒物粒径越小,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越长,可以输送的距离也越远。

研究表明,PM2.5有50%以上来自二次污染物,即污染气体被氧化后形成的颗粒物,是一种综合性的污染物,几乎所有污染物都会在其中有所体现。

(1)归纳该地区总体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反映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治理PM2.5面临的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变化趋势:

达标天数波动减少(自2009年以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波动减少);反映的实质:

该地区的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2)①我国面临着人口与发展双重压力,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PM2.5的污染源(如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汽车数量迅速增长)多样且数量庞大,难以控制;②PM2.5是一种综合性污染物,单项治理难见成效;③治理的某些环节还受技术与经济条件的制约;④粒径微小的PM2.5能远距离输送,往往需要跨区协作治理,加剧了其防治的难度。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年份的达标天数分析,自2009年以来,该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呈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

反映的实质就是该地区的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2)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众多,所以我国面临着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汽车数量迅速增长,导致PM2.5的污染物来源多样且数量庞大,难以控制。

PM2.5是一种综合性污染物,单项治理难见成效,我国的技术水平低,在治理的某些环节还受技术与经济条件的制约。

粒径微小的PM2.5能远距离输送,往往需要跨区协作治理,加剧了其防治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