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90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

第1单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第一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和研究对象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为儿童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1.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的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的听、说训练。

2.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0~6岁儿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第二课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一)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三)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四)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所谓生理因素,是指整套发音系统(如口腔、声带、气管、肺等,这是发音所必需的动力部分、发音器官和共鸣腔系统)和大脑神经系统是否健全,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

此外,感觉器官包括眼、耳、皮肤、口、鼻等,对语言的学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经验的积累;二是认知能力的发展;三是心理素质的差异。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儿童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如成人和同伴对他的态度等。

社会的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1)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差异。

(2)教育的差异。

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

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3.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对待儿童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的儿童教育观念。

不同的儿童教育观念及其带来的对待儿童的不同态度也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

第三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

一、后天环境论

后天环境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该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习惯,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1.模仿说

模仿说是由阿尔波特(F.Allport,1924)率先提出的关于儿童语言获得机制的最早理论。

他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儿童的语言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2.强化说

强化说以“刺激-反应”论和模仿说为基础,无论是巴甫洛夫还是斯金纳(Skinner)都认为,语言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正是通过不断地强化学会语言的。

3.中介说

中介说又称传递说,在行为主义传统的“刺激反应”链条中,又增加了“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

斯塔茨认为,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具有刺激的性质,可以诱发出条件反应。

这种隐含的反应又可以成为刺激,引起新的反应,这样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构成了中介体系。

这种中介体系说明了刺激和反应的传递性。

二、先天决定论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同后天环境论恰巧针锋相对。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乔姆斯基的“先天能力说”和勒纳伯格(E.H.Lenneberg)的“自然成熟说”。

三、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其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而是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认为,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第四课实践活动

第2单元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课0~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3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以分为既有质的差异又相互关联,并且时有交叉的三个阶段:

0~1岁是婴儿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前言语阶段;1~2岁是婴儿开始进入正式学说话的阶段,又称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婴儿基本掌握口语的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之前。

一、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前言语阶段是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核心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言语感知能力、前言语发音能力和前言语交际能力。

前言语发音是指儿童正式说话之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一)0~3个月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在这一阶段,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如下:

(1)听觉较敏锐,有一定辨音能力。

新生儿在0~3个月这一时期形成了感知辨别单一语音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婴儿首先学会分辨语音和其他声音,二是婴儿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

(2)出现交际倾向。

在这一阶段,婴儿的喊叫是纯生理现象,还不能说是有交际意图,它们还不是一种灵活的、有目的的行为。

如果一种叫喊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婴儿不会转而采取别的行为。

(3)能发出一些单音节。

婴儿此时发出的音节以韵母为主,声母还很少,主要是h音,有时是m音。

(二)4~8个月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这个阶段儿童语言发展总的来说有以下五个特点:

(1)他们已经能够发出连续的音节,这些音节大多数以辅音和元音相结合,如他们常发出的音节有ba、ma、da、du等。

此外,随着月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发出一些重叠音节,如dada、mama、pupu等。

(2)他们甚至开始学会同成人进行“交际”,他们在高兴的时候会对成人的语言做出适当的、积极的回应。

(3)他们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周围人的语调、语气和音色等方面的变化,从而能够理解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并对之做出相应的反应。

(4)他们开始懂得结合语境去猜测一些简单的词、身势语及命令的意思。

(5)在这个阶段后期他们甚至开始使用“小儿语”,主动使用语音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

针对这一阶段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方法:

1.语言刺激

2.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

3.模拟发音能力的培养

(三)9~12个月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人们通常把这个阶段称为学话萌芽阶段,也有心理学家称其为早期语言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语言的显著特点还包括以下三点:

(1)与上一个阶段发出简单的叠音词不同,本阶段的儿童能够发出的不同的连续音节开始明显增加。

(2)儿童开始能感知音调,所发出的声音音调开始多样化,母语是汉语的儿童在此阶段四声均出现,因此听起来很像说话。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儿童能够使用不同语调的发音形式来表达需要帮助或拒绝等多种意愿,或者表达激动、满足、惧怕、愤怒等多种情绪。

(3)儿童语言开始出现文化适应倾向,即儿童开始更为频繁地使用母语中存在的那些声音,而母语中并不常用的声音开始被抛弃。

针对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方法:

1.使用动作并培养模仿能力

2.丰富生活内容及语言环境

3.进一步培养早期阅读的习惯

二、1~2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1~2岁是婴儿开始进入学习口语的全盛时期,因此,1~2岁被称为言语发生阶段,其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1~1.5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1.1~1.5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

(1)1~1.5岁儿童发音的主要特点。

①叠音。

儿童能够熟练发出的声音往往是单个的、重叠的声音,这种重叠有两种情况,即音素重叠和音节重叠。

②省音。

本阶段的儿童往往省略一些单词中的音段或者音节。

③代替。

母语是英语的儿童往往喜欢用浊辅音去代替清辅音,如poop,有些儿童会说成/bu/;用爆破音去代替摩擦音,如把sea说成/ti/;用滑音代替流音,如把Lissa说成/jis/等。

母语是汉语的儿童也经常做类似的代替,常见的有:

用不送气音来代替送气音,如把“泼”说成bō;用爆破音来替换舌面音,如把“这”说成dè。

(2)1~1.5岁儿童词汇的主要特点。

①词类特点。

从词类上讲,本阶段儿童能说出的多数词大多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其中的名词往往指向与他们饮食起居密切相关的具体事物,如食物、身体部分、玩具、家庭用具、动物、人的称呼等;动词往往指向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行为和动作,如“拿”“吃”“喝”等。

②词义特点。

1~1.5岁的儿童对词义的理解具有固定化倾向,他们往往把词的意思和某种固定的物体相联系。

与此相反,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词义的理解还有扩大化倾向。

2.1~1.5岁儿童的语言教育

(1)扩大词汇量。

针对本阶段儿童能够认识的事物开始增加及理解能力开始增强的特点,成人应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注意帮助儿童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

(2)充分运用语境。

(二)1.5~2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1)词汇量增加了,开始说“双词句”,即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到2岁左右的时候甚至开始出现“三词句”。

(2)简单句法开始出现,在儿童说出的双词句中有95%左右单词的词序是恰当的。

(3)儿童开始通过句法来理解句子。

一般认为,这个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以细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

1.第一时期(16~18个月)

这个时期儿童语言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

(1)能理解简单的语句,能理解的词远远多于所说出的词。

(2)能够理解并喜欢简单的儿歌、童谣和故事等。

(3)开始理解并执行成年人的指令。

(4)喜欢翻阅图书并且“指指点点”“叽里咕噜”,好像在讲解。

(5)开始对所看到的物体进行命名。

2.第二时期(19~21个月)

这个时期儿童语言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

(1)常用的词语急剧增多,儿童开始以清醒时平均两个小时学一个单词的速度学习。

(2)能够理解并执行两个动作要求的命令。

(3)喜欢听人反复讲述一个故事。

(4)经常提出问题,说出的话语中疑问句较多。

(5)在提到自己时,总是用名字代替。

3.第三时期(22~24个月)

这个时期儿童语言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

(1)能够理解并对成人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应。

(2)前一个阶段出现的叠音及替换等“婴儿语”现象逐渐消失。

(3)双词句虽然仍占优势地位,但已经可以说出少量三词句。

(4)与成人的交往主要借助语言,辅助的动作及身势语等相应减少。

(5)能理解的词类不仅仅局限于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实词,开始理解一些虚词,如表示方位的介词、表示时间的介词。

考虑到本阶段儿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大大增强,父母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榜样和语言示范;另外,针对儿童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大大增强,话语中疑问句较多的情况,成人应该主动和耐心地回答儿童所提出的问题;继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让儿童倾听文学作品,适当观看儿童动画片,鼓励儿童复述所听过或看过的内容;在游戏中积极进行词语练习,可以开展“词语接龙”“小喇叭”等游戏活动。

三、2~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一)2~3岁儿童语言发展

1.初步掌握口语阶段(2~2.5岁)

这一阶段,婴幼儿开始能用比较完整的句子与人交往,产生了复合句,对话变得更加自由和顺畅,并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

在初步掌握口语阶段,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如下:

(1)语音逐渐规范和稳定。

(2)基本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复合句初步发展。

(4)疑问句增多。

这一阶段,需要继续丰富儿童的生活环境,让儿童有机会多听、多看、多说和多练;同时鼓励儿童和其他同伴之间进行相互模仿和相互交流等行为,适当地帮助和矫正儿童语言的使用,将语言的使用融入儿童所喜欢的游戏,组织多种多样的语言教育,等等。

2.目标口语阶段(2.5~3岁)

(1)能抽象句子规则。

(2)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复合句。

(3)说话不流畅。

(二)2~3岁儿童语言教育

1.继续训练儿童的听力

2.提供适合儿童的卡通读物

3.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4.利用日常生活对儿童进行随机教育

第二课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一、3~6岁儿童语音的发展与教育

3~6岁是儿童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语音逐渐定型。

(一)3~6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他们能否准确发音及能否正确辨音这两个方面。

对于3岁左右的儿童而言,他们的辨音能力已经发展得很好,基本上可以和成人正常交流。

儿童最终能够发出母语中所有的声音,得益于他们所建立的语音自我调节机制,即在准确听懂别人发音的基础之上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发音器官。

他们一方面自觉地模仿别人的发音,另一方面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

这种发音机制的外在表现包括以下两点:

(1)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去发现别人发音的特点,如发音的腔调、语调等,他们还能准确地发现别人所发出的错误的读音,并进行纠正。

(2)他们还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发音,尽量使发出的声音和所听到的声音一致。

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准确地发出某些声音,他们会主动地求教。

(二)3~6岁儿童语音教育

1.培养儿童准确的辨音能力

2.教会儿童正确发音

一般来讲,导致儿童发音不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生理上的原因。

(2)方言的影响。

3.培养儿童的言语表情

二、3~6岁儿童词汇的发展与教育

(1)词汇量不断增加。

幼儿在3岁以后的词汇量为1000~1100个,到6岁时达3000~4000个,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

(2)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

随着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所获得的各类词汇内容不断扩充。

(3)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词分为实词和虚词。

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再掌握虚词。

在实词中,幼儿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最后是数量词。

幼儿也能逐渐掌握一些虚词,如介词、连词,但这些词所占比例很小。

(4)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

第三课实践活动

第3单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社会的要求。

(2)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

(3)语言性质和学科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

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

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

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第一,目标应涉及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目标应涉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目标还应涉及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造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分为纵向的层次结构和横向的分类结构。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在本质上与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是一致的,可以分解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不同的层次。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如下: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学目标为:

(1)小班幼儿。

①倾听部分。

愿意听老师和同伴讲话;能听懂普通话;听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说话。

②表述部分。

愿意学说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同伴及成人交谈;懂得在集体面前要大声发言,在个别交谈时音量要适当;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感情与需要等;能讲述图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事。

③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和理解不同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念儿歌,讲述简短的句子;能仿编较简单的儿歌、散文和故事等。

④早期阅读部分。

能够用一段话来讲述一幅图的含义;知道每个字的发音不同,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的内容,并尝试自己阅读图书;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会按顺序翻阅图书,看出图书画面内容的主要变化。

(2)中班幼儿。

①倾听部分。

能礼貌地、集中注意倾听他人说话;能区分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能理解多重指令。

②表述部分。

积极学说普通话,发音清楚,积极有礼貌地参与交谈,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谈话;说话的音量和语速适当;能用完整句子较连贯地讲述个人经历及图片内容;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情感和需要等。

③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初步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及其构成因素;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归纳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能富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散文和讲述故事等;能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想象和创造,编构作品内容,仿编诗歌和散文等。

④早期阅读部分。

知道口头语言和文字的对应转换关系;能集中注意倾听成人讲述图片中画面的文字说明,理解书面语言;能独立阅读图书,理解画面内容;对画面的文字感兴趣,主动学认常见的汉字。

(3)大班幼儿。

①倾听部分。

无论在集体场合还是个别交谈时,均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能辨别普通话声调、语调和语气的变化;能理解并执行复杂的多重指令。

②表述部分。

坚持说普通话,发音准确、清楚,能主动、热情、有礼貌地用正确的交流方式与人交谈;在不同的场合,会用恰当的音量、语速说话;能连贯地讲述事件及准确认识图片和物品;能主动、大胆地使用适当的词、句、语段来表达,乐于参加讨论和辩论,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③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及构成因素;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作品中的特殊表现手法,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脉络;能够富有表情地表演故事、童话,朗诵诗歌和散文;能独立创编或与同伴共同创编故事、诗歌和散文的完整内容或部分内容。

④早期阅读部分。

理解画面内容,能对画面的内容用恰当的扩句和缩句进行合理表述;会保护和修补图书;会用绘画自制图书(可以让幼儿绘制画面或口述画面内容,教师或成人代笔记录画面的文字说明);对学习与文字阅读感兴趣,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初步认识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风格,会以正确笔顺书写自己的姓名及常见的、简单的独体字。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从横向的分类结构目标来看,幼儿的语言教育目标是通过倾听、表述、欣赏、阅读四大块来体现的,而每一块又包括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

1.倾听行为的培养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儿童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和运用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表述行为的培养

表述是以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及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才能真正地与人进行语言交际,达到交流的目的。

因此,表述行为培养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学作品欣赏行为的培养

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感知理解文学作品并尝试操作艺术语言方式的行为。

这种通过语言塑造形象、表现生活的艺术作品,带有口语的特点,又不同于口语,它们是艺术语言的结合体,也是书面语言的反映,对学前儿童书面语言的发展及其他方面的学习具有特别意义。

4.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早期阅读行为是指学前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包括儿童在学前阶段懂得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汉字,同时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

由此可见,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主要在于激发学前儿童阅读的兴趣,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早期阅读的有关技能。

第二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的依据

1.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

只有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确定教育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年龄段的语言教育,使学前儿童的语言能更好地得到发展。

要把教育目标中的各部分、各方面要求转换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内容,使儿童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获得语言经验。

还要对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它们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过程中如何发展、如何提高进行具体分析,并把它们作为语言教育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育过程中予以突出与强调。

2.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选择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情绪性的突出特点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内容时强调趣味性和新颖性;学前儿童模仿性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便于幼儿学习模仿;学前儿童想象力丰富的显著特点要求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分想象和自由创造的空间。

3.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

第一阶段是学前儿童非语言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过程,儿童需要学习最基本的听说转换,它包含了对语词的理解和应用、构成词句、表达意思三方面的内容。

要运用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学习和早期阅读等语言教育活动,让儿童进行这些内容的练习,使儿童获得有关的语言经验。

第二阶段是在运用口语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的过程中,让儿童逐步接触书面语言。

在口语里使用书面语言表达方式,儿童需要学习口语与文字和图书的对应与转换关系及简单识字两方面的内容,即理解说出的话与写出的字之间的关系,能够对不同字形进行辨认并对字形结构进行分析与书写,为升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做好准备。

4.根据学前儿童新旧语言经验选择活动内容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的结构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谈话、讲述、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和早期阅读等方面,这也是我国目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经常采用的、最基本的教育内容。

1.谈话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学习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的谈话,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谈话,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和规则,培养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谈话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围绕主题交谈、交流信息谈话、分享经验谈话。

2.讲述

讲述是指运用完整的句子、连贯的语言围绕一个主题描述事物、表达思想。

讲述时运用的是独白语言,是比谈话更为复杂、周密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

讲述主要内容有实物讲述和图片讲述、排图讲述和情境讲述、经验讲述。

3.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它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着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优美的艺术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情节。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学作品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