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217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

《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docx

企业职业健康职责和制度

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建立健全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单位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3)审核批准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技术措施和长远规划,保障职业健康工作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4)组织建立健全和落实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5)组织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6)定期主持召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会议和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了解职业危害状况,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7)抓好基本建设和生产装置、设施技术改造的职业健康管理“三同时”工作。

(8)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考核,组织单位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

(9)组织持续改进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分管领导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明确各类人员和部门的职业危害防治职责,并督促落实。

(2)制订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具体实施,监督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4)组织实施对本单位全体员工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标准和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

(5)开展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工作,并经常听取各部门、车间、各级各类人员关于职业健康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制订整改措施,并落实有关部门和人员按时解决。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贯彻执行落实国家职业危害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参加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制订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计划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发放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3)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4)参加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中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计划和方案的审查,督促实施,并参加竣工验收。

(5)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做好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6)组织并参加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违章违纪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其改正;对检查中发现的可能导致职业病的隐患,立即上报,并研究立项整改。

(7)负责建立和管理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企业职业健康监督员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

(2)建立健全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等,拟定年度职业健康工作计划和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计划,并检查和督促落实。

(3)掌握企业职业危害状况。

(4)履行现场职业危害检查职责,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从业人员防护用品、警示标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督促落实整改。

(5)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督促单位执行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6)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督促企业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员工上岗前及轮岗前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制度。

(7)安排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督促企业执行岗前、岗中和离岗体检制度。

(8)指导和督促单位按国家规定为从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规定使用。

(9)认真做好本单位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企业车间班组长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认真组织车间员工贯彻、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标准和单位规章制度。

(2)制定本车间年度职业健康活动计划方案,上报批准后组织落实。

(3)开展车间级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和技能。

(4)组织开展车间级定期、不定期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检查,确保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处于完好状态,确保员工按照要求佩戴各种防护用品,确保员工的操作符合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要求。

(5)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车间无力整改的,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6)组织本车间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班组会,传达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目标、计划、措施,了解车间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交流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经验等。

 

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1)严格遵守本单位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制度,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劝阻或制止他人的违章作业,拒绝执行违章指挥。

(2)参加职业健康活动,接受职业危害宣传教育培训,学习职业危害防治知识。

(3)熟知本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并掌握本岗位设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和本岗位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4)认真维护保养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及时上报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存在的问题。

(5)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建议和意见。

(6)积极提供技术改造措施实施后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隐患。

 

企业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1、确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告知义务。

2、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其从事岗位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3、员工在劳动合同期内,因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接触原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职业危害时,单位有关部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目前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的工作内容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并签定职业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单位违反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5、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如实公布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

6、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应在存在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警示线、警示信号、自动报警和通讯报警装置。

7、单位有关部门应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的应及时告知本人。

企业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是主管职业危害申报的部门,每年向所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一次本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

2、当单位发生下列重大变化事项时,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申报材料包括:

(1)本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浓度或强度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4、申报材料需经过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审核,主要负责人审阅,批示同意后上报。

5、当本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后,申报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企业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是本单位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工作的主管部门。

2、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的对象包括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本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全体员工。

3、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主管领导以及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考核。

4、职业健康主管领导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除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考核外,还应参加本单位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新聘用的职业健康主管领导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经过本单位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

(1)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单位有关规章制度。

(2)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健康危害后果。

(3)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和技术知识。

5、岗位作业人员应参加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1、设备管理部门是单位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的主管部门。

2、设备管理部门应在每年年末时制定来年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以及更新计划,上报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获批后积极组织落实。

3、设备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

4、职业危害防护设备不可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完毕后及时恢复原状。

5、应建立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档案并妥善保管。

档案内容应包括:

(1)防护设备设施的技术文件,如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及各种技术参数等。

(2)防护设备设施的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

(3)防护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4)检查和日常维护、检修及报废记录等。

 

企业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确定本单位个体防护用品的主管部门,明确防护用品的发放、保管、使用、报废等要求。

2、应根据岗位作业性质、条件、劳动强度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正确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

产品应具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标志和使用说明书等,使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各种个体防护用品应定点存放在洁净、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

4、个体防护用品使用后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和清洁,并定期校验、维护,一旦失效立即停止使用。

5、建立防护用品配备和发放档案,并妥善保管。

档案内容应包括:

(1)防护用品的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校验记录等;

(2)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及日常检查、维护、报废记录等。

6、对劳动者进行防护用品使用方法、性能等相关知识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

7、定期对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企业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是组织开展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主管部门。

2、明确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确定监测的具体要求,包括监测点分布、监测周期及监测结果的登记报告等。

3、设置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

4、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单位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

5、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标准时,应及时确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要求,保证职业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6、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档案并妥善管理。

档案内容应包括日常监测结果、职业危害检测结果、职业危害评价报告及相关的文件资料。

7、监测和检测费用应列入年度预算。

 

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②劳动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及评价报告;③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④劳动者的职业病诊疗健康资料;⑤与职业健康监护相关的资料,包括:

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诊断、职业病报告卡、对本单位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者处理和安置的文件。

3、所有职业健康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