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01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

《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docx

整理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2008-03-3121:

55:

21|分类:

理论探讨|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1.什么是儿童画?

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形象、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

它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表现自我意识的创造性行为。

虽然儿童的绘画技巧稚拙粗朴,思维简单,认识片面,缺乏理性,但儿童在绘画中传达了他们对美好想象的追求和对美丽自然的感受,表现出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画充分地表现了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

(图1)

2.儿童绘画创作对儿童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儿童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美感。

儿童在没有掌握运用文字表情达意之前,绘画创作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他们不受拘缚地运用绘画工具,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因而,儿童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儿童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

绘画创作是儿童创造性地再现他们感知到的美好事物的媒介。

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表现出来,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造型能力,从而使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儿童绘画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作才能。

有资料表明:

人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儿童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从而使认知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

因此,儿童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儿童绘画创作能促成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儿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对涉及到的问题更加敏感,对生活更加热情。

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

同时,美术创造的成功,需要他们的专心和耐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个性有很大帮助,因此,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手段。

3.儿童绘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单纯化、平面化,形象、色彩夸张的特点。

例如:

画面中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自由弯曲,任意加长或缩短。

可以在人的面部画出两个巨大鼻孔,也可在侧面脸上看到一双眼睛。

可以把秋千吊到月亮上去,还可造出色彩斑斓、外观奇特的建筑物。

儿童画中的这种形象语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

这些奇思遐想,往往会令成年人刮目相看。

(2)儿童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把不同时空里的事物同时呈现,把喜爱的物象拟人化。

他们画地球与月亮握手,画蓝天白云间的彩虹上有众多的朋友在游戏,画太阳公公向月亮婆婆问候…他们能把想象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把无生命和有生命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现了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儿童绘画作品构图的随意性。

儿童画的构图没有成年人那样多的规则和限制性。

在画面安排上,既不考虑画面中的均衡对称,也不考虑画面的对比和协调。

有时他们会边画边移动视点,有时会转动画纸反正结合表现,有时在画纸上尽情地画,直到无处可画为止。

这种自由随意的画面,体现出画面构图的多样化。

(4)努力追求成人审美趋向。

儿童随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逐渐丰富,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开始追求成年人的审美标准,学习用成人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自己的绘画,这一时期,需要对他们适时地加以引导,使他们的绘画随自身的成长而逐渐成熟起来。

(图2)

4.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绘画有什么特点?

充满童真的儿童画作品,展示着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儿童不同时期的作品之间存在着个性心理状态及儿童的天资和后期教育的差异,还存在着生理年龄心智的差异。

要了解不同阶段儿童绘画的发展,给儿童作品正确的指导,促进其正常发展,就要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绘画分别对待。

根据年龄的差异,儿童绘画可分为四个阶段。

(1)涂鸦期(1~3岁):

幼儿拿起画笔画画,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玩。

无目的地乱涂乱画,是幼儿基于对笔的兴趣,也是幼儿对自我的发现。

幼儿的涂画是没有规则和不受客观影响的,这是人绘画能力的最早表现。

这一时期是儿童绘画的萌芽状态,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和耐心培育。

家长应积极参与儿童的绘画游戏,多与儿童进行交流,与儿童共同在“涂鸦”中做绘画游戏,使儿童创作的无意义图形成为有内容的符号图形,及时更换幼儿使用的色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图3)

(2)象征期(3~6岁):

这一时期的儿童试图用图形来表达头脑中感知的具体事物,儿童在幼儿园接受了初期绘画教育或是受同龄伙伴的影响,开始能够使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思想意图。

但这一时期孩子的脑和手还不能协调一致,所画出的物象颇为夸张,表现出儿童强烈的主观感受和表现欲望。

儿童象征期作品的特点是:

制作幼稚简单,线条不流畅,形象近似于符号。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绘画环境,给他们准备好绘画工具,并教给他们使用各种工具、材料的方法。

为了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应该让孩子多参与各类活动并多接触大自然。

注意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

及时地对儿童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儿童保持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图4)

(3)造造期(6~8岁):

儿童经历了两个年龄阶段的涂涂画画,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在这一阶段作品中,对造型有了较为明显的认识和理解,线条变得较为流畅,表达意识的能力有所提高,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更加体现在画面上,喜欢鲜艳的对比用色。

在这一阶段,儿童创作欲望高涨,是绘画活动的高峰期。

家长应特别注意引导儿童接受正确的指导,避免儿童过于单一化、成人化、概念化的倾向,那样会导致作品失去儿童画的特点和意义。

(图5)

(4)再现期(8岁以后):

在这段时期里,儿童一般在学校接受了较为规范的绘画教育和训练,心理和生理条件逐渐成熟,开始追求成人化的审美标准。

他们对形象有了初步掌握,开始追求准确性,比较注重作品的写实性。

这种观念的改变,使儿童对自己过去的绘画表现出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时会产生失望的情绪。

儿童的志趣会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儿童可能会放弃绘画,兴趣转移;另一部分人渴望能像成人那样画出客观的逼真效果。

处在这一转型时期,家长要特别注意引导这一部分儿童进入专业技法的学习。

(图6)

5.如何培养和保持儿童的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和最长久的老师,培养儿童绘画兴趣是家长最初、也是最终的任务。

(1)家长引导孩子学习绘画应掌握一定技巧和方法。

家长要在玩耍和游戏中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兴趣。

例如:

家长可利用猜谜法、添画法、填色法和描摹法,有意识地把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所画内容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绘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满足,是一种愉快的游戏。

对于儿童的作品少些批评指责,多些鼓励和赞赏,这样会使儿童对自己充满信心。

(2)儿童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给予关注。

如儿童在画水墨画时,会遇上“跑墨”现象,一浸一大片,使儿童束手无策。

这时家长应及时地同孩子一起探究根源,找到跑墨的原因:

是由于毛笔的水分过多,行笔太慢造成的。

还有的时候儿童涂色不均匀,越是着急,就越涂不好。

碰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消除儿童的急躁情绪,共同找到解决的方法,鼓励他们树立画好的信心。

在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不要强迫儿童去做,这样会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3)多给儿童创设艺术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绘画工具和材料,以便于他们随时随地地进行绘画。

在房间里,购置一些有艺术特色的工艺品、玩具和日用品,订购一些儿童喜爱的图书、画报和画册。

有机会多带孩子去观看各类艺术展览、文艺节目和旅游观光。

另外,在家里为儿童开辟一块个人展览天地,随时展示孩子的作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过程。

这样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儿童不断进取的精神。

6.家长如何对儿童进行绘画启蒙教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早期美术教育是引导儿童走进绘画大门的重要环节。

如何找到开启儿童心智的钥匙,是每个家长都要研究的课题。

从儿童的“涂鸦期”,家长就应该抓住苗头及时引导。

我们知道,儿童在这一时期中的所谓画画,是一种涂涂抹抹,这种情形往往会被家长所忽略。

而有心的家长应抓住儿童涂画热情高的时机,为儿童准备好必要的绘画工具,让其尽情地动手画,还要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及时发现和了解儿童的需求。

例如:

一个一岁半的小女孩,当她拿到笔后,会把连环画书中人物的眼部画上一圈圈的圆形。

当家长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说是在画奶奶。

家长恍然大悟:

奶奶因眼睛不好,在做针线活时需戴两副眼镜。

原来,儿童运用这种特殊方式表现对亲人的关注。

母亲随机问她:

“妈妈是什么样?

”她马上在书中人物头上画出许多曲线。

这样家长不停地问,她就不断地“改编”她的作品,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观察和表现。

有时孩子会画许多奇形怪状的形状,家长在他所画的形状边缘画一柄,“这是宝宝画的梨吗?

”在他同意认可后又把柄擦掉,在圆圈内画一柄“哦!

原来画的是个苹果。

”他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不断报出名字,家长不断地修改,游戏不断换位,孩子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家长在与儿童的语言交流中,会发现在儿童的童真、童趣中潜藏着许多才能,如果对此及时地发现和引导,帮助儿童总结一些绘画的经验,就会使他们对绘画保持浓厚的兴趣,为儿童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埋下艺术的种子,随着儿童的成长,种子会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7.儿童画有哪些表现种类?

它们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儿童画的表现种类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

图画类和制作类。

图画类绘画使用的工具是纸张和各种画笔。

儿童在积极的创作活动中,充分肯定和认识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加深了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发展了手、脑、眼的动作协调。

在绘画色彩的使用中,儿童感官的感受力会得到大大的加强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在自我的实现中得到大大的肯定和提高,儿童的情感和个性也会变得细腻和更具可塑性。

制作类创作,是一种绘画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美术形式。

制作类绘画的作品中,突出了绘画、材料和手工技巧的有机结合,它全面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

针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以剪、折、刻、撕、粘等技法,使作品能够赏心悦目。

制作类绘画对儿童的视觉、触觉之间的配合,发展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对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儿童对事物的立体观念,有着直接的帮助。

通过这类训练,能够使儿童养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序的劳动习惯。

总之,绘画练习对儿童的发育和成长,有着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8.儿童画有哪些类型?

儿童绘画在类型上大致分为:

想象画、命题画、写生画、临摹画、图画日记。

想象画:

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由自己确定主题,自由地把所想到的或见到的事物充分地表达出来,称为想象画。

命题画:

在儿童感知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由他人出题目,儿童根据题目要求,表现有一定情节的画,称为命题画。

写生画:

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画,称为写生画。

写生画的对象有日常生活用品、自然风光、人物、动物和植物。

临摹画:

摹仿印刷品上或其它平面上作品的绘画,称作临摹画。

图画日记:

就是用绘画的形式定时记录身边的人或事。

9.常用的儿童画的工具有哪几种?

儿童选择什么样的绘画工具,会决定作品的类型。

(1)儿童素描速写的工具:

素描、速写的用笔,可以是铅笔、碳笔、钢笔、毛笔或单只彩笔等。

最常用的是铅笔。

专用的绘图铅笔有“B”和“H”两个系列。

“B”和“H”表示笔芯的软硬度,“B”数越大铅芯越软,色度越深。

“B”系列有B1—B6六种。

“H”系列数字越大,笔芯越硬,笔色越淡,也有从H1-H6六种。

在一般情况下,“B”系列铅笔用于画物体的暗部和铺“色调”,“H”系列笔用于起草和刻画细部。

我们通常使用的铅笔软硬程度属中性,用“HB”表示,它是素描中使用最多的画笔。

速写用笔易选用B2—B4的软类铅笔,这样可以使线条更清晰,画面效果更强烈。

当然,用一支铅笔同样可以作画,靠手的用力程度不同,可画出浓淡不同的层次。

素描用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