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499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docx

最新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一二章)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

大纲

前言

山东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31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自黄海之滨到渤海湾畔,点缀着大大小小近10个明珠般的城市。

沿海可开发利用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面积。

山东沿海各省市的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六种资源丰度位居全国首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大规模滨海区域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得天独厚的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山东沿岸区域开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热点地区。

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肩负着重大责任。

今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山东省海洋经济板块进入国家战略提供了无限可能。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进一步充分发挥山东经济大省、海洋大省的优势,加速山东半岛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但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恶化和海洋生态体系损害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山东沿岸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陆源污染物入海污染严重,对山东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山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要围绕“海上山东建设”和“碧海行动计划”,加强海洋国土保护和海洋生态建设,尽快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意见》(鲁发[2005]20号),已将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列为加快生态省建设的六个重点之一和九项工作之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本规划参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围绕蓝色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基本规律和战略重点,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整合重要资源发展临港产业区等战略措施,在《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和《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以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为原则,综合考虑资源开发、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特制定《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

明确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确定规划期间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总则(王)

第一节山东海洋经济发展优势

山东是一个海洋大省,全省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滨海旅游资源等均十分丰富,海洋经济发展优势显著。

一、区位优势

山东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特殊区位优势。

山东半岛处于亚欧大陆桥和太平洋的交汇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新亚欧大陆桥和澳亚两条洲际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通向世界五大洲得重要出海口,也是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协作带的核心区域,北临以京津冀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南连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区,处于我国“T”形经济宏观布局中的沿海发展轴线上,是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二、资源优势

山东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居全国第二位;-15m等深线浅海1.482万km,居全国第四位;滩涂0.339万km,居全国第二位。

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26个,拥有与陆域面积相当的海洋国土资源。

地处暖温带,日照充足,水质肥沃,适合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400多种;海岸2/3以上为山地基岩港湾式海岸,水深坡陡,建港条件优越,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离岸2000m,水深10m可建深水泊位的港址有51处,居全国第三位,其中l0万~20万吨级港址有23处,居全国第一位。

锚地和航道条件也比较优越。

海岸地貌类型多样,人文和自然景观较多,主要滨海景点有34处,位居全国第三。

渤海沿岸石油地质预测储量30~35亿吨.探明储量2.29亿吨。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对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6种资源进行丰度评价,山东位居沿海各省、市、区之首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经济优势

山东靠着内源经济和基础产业雄厚的优势,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全省海洋经济一度走在全国前列。

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居全国第二位。

2008年5月,山东省发改委、国资委拟设立总规模约500亿元的海洋产业投资基金。

海洋经济成为了山东发展的新亮点。

四、科技人才优势

山东海洋科教实力雄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是我国重要的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与此同时,这个省拥有国家驻鲁和市属以上涉海科研、教学机构56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的40%多,其中两院院士18名。

拥有24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处海洋科学观测站台,20多艘海洋科学考察船,涉海大型科学数据库11个,种质资源库5个。

另外,还承担了500多项“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处于国际前沿科研水平的成果。

科技在山东海洋产业中的贡献率达50%以上。

雄厚的科研整体实力和源头创新能力,为山东省海洋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第二节机遇挑战

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视察山东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目前,蓝色经济区呼之欲出,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航标”。

当前,在山东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新形势下,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环境,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良好基础。

山东省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在当前有利的发展形势面前,需要客观对待可持续发展中所遇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用正确有效的海洋资源利用策略,使海洋开发和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实现山东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

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是国家或沿海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所做出的安排。

它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优化海洋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海洋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海上山东。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是在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下,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法规保障,通过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与监督执法,实施一批重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适应社会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海洋生态环境系统。

《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客观分析研究山东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山东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对2009年至2020年有关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海洋生态的保护、恢复和建设、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保护队伍的建设等做出全面、系统、科学的安排。

《规划》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山东省组织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依据。

通过《规划》,可促进山东省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朝着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发展。

第四节规划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理》(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

《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77号;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

《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5年);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2004)

《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2004)

《关于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09)

二、相关区划、规划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

《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3);

《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

《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年);

《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2005~2015);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2007年)。

《山东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6)

《山东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006)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05)

《鲁南经济带发展规划》(200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

《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

《山东省海洋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07-2015)

《山东省海洋监测体系建设规划》(2007-2010)

《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

《山东省海洋生态功能区?

》(2009)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

《山东省水生生物湿地保护规划》(2006)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2006)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2007)

三、相关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核电厂环境辐射保护规定》(GB6249—1986)

第五节规划范围和时段

《规划》编制范围为山东省所辖沿海7个地市、37个县(市、区)的近岸区域,向海方向至12海里,向陆方向以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重要影响的陆域为界。

《规划》期限分两个时段:

近期:

2009年~2015年。

远期:

2015~2020年。

第二章山东省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王)

第一节自然概况

山东省海岸线全长3121公里,滩涂面积3223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省份之一。

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此外,山东省地处温带,濒临渤海、黄海,还具有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渔业资源丰富、涉海历史文化悠久、海洋自然遗迹和特有景观较多的特点。

根据《2008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在全面做好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和趋势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奥帆赛区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海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赤潮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和典型海洋生态脆弱区监测力度,拓展了海洋垃圾、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监测领域。

全省共布设各类监测站点1120个,监测船航行约11250海里,取得各类数据98489组。

山东新修测的海岸线以下,-20米等深线以内(包括高涂)的近岸海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其中,0米至-1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约9580平方公里。

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尚好,主要以清洁、较清洁海域为主,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的面积较去年有所减少,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与去年相比有所减少;清洁、较清洁海域面积为92%,比去年增加了2%;受到轻度、中度污染的海域面积为6%,比去年减少了2%;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为2%,与去年基本持平。

黄河口和莱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和生境改变等,主要影响因素是陆源污染物排海、不合理养殖以及生物资源过度开发。

莱州湾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大、盐渍化程度高,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最远距离达45公里。

一、自然环境状况

1、海水水质

2008年,全省全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2007年略有好转,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约9925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了485平方公里;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分别比上年减少了1540和969平方公里。

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口近岸海域、莱州湾南部、胶州湾东北部和丁字河口附近海域。

主要污染物仍然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2008年山东省近岸海域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

清洁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较清洁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轻度污染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三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

中度污染海域:

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仅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

严重污染海域:

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

2008年山东省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图

●各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日照:

日照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主要以清洁海域为主,局部海域为较清洁海域。

青岛:

青岛市的各区市(如:

胶南市、即墨市、黄岛区、崂山区)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清洁、较清洁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98.7%;轻度及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1.1%;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仅占海域总面积的0.2%。

主要污染区域在胶州湾东北部和丁字河口附近海域。

威海:

威海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主要以清洁海域为主,局部海域为较清洁海域。

烟台:

烟台市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较好,主要以清洁海域和较清洁海域为主,在烟台市北部海域存在局部轻度污染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

潍坊:

潍坊市近岸海域主要以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等。

东营:

东营市近岸海域主要以较清洁海域和轻度污染海域为主,局部海域呈中度污染,主要位于西部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

滨州:

滨州市近岸海域主要以较清洁海域和轻度污染海域为主,局部海域呈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2、沉积物质量

沉积物各项指标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优良。

其中,硫化物含量较2007年下降约13%。

3、海洋生物质量

近岸海洋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

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局部区域贝类体内的总汞、铅、镉和砷残留量超过了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

其中,极个别区域贝类体内的铅和砷的残留量较高,超过了海洋生物质量二类标准,表明我国近岸海域局部环境仍然受到了总汞、铅、镉和砷的污染。

与2007年相比,部分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贝类体内的石油烃、镉、DDT等残留水平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4、主要生态监控区生态环境现状

为掌握近岸生态监控区的海洋生态变化状况,2008年全省开展了莱州湾、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监测。

2008年监测结果表明:

莱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黄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营养盐失衡,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外来物种数量和分布区域持续增加、生境改变等;主要影响因素是陆源污染物排海、不合理养殖以及生物资源过度开发。

与2007年相比,莱州湾生态环境状况未得到改善,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处于恢复状态,环境状况呈良性发展。

(1)莱州湾生态监控区

莱州湾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

水体氮磷比严重失衡,大部分水域无机氮浓度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浓度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部分生物体内砷、镉、铅和石油类的含量偏高。

生物群落结构状况较差,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一般,春季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偏高。

水体富营养化依然严重;部分生物体内总汞、砷、镉、铅和石油类的含量偏高;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一般,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果变化较为明显,由历史上的远岸短角双眼钩虾—不倒翁虫和近岸阿曼吉虫—囊叶齿吻沙蚕两个群落演变为2008年8月的近岸薄荚蛏—囊叶齿吻沙蚕和远岸江户明樱蛤—背蚓虫两个群落;重要经济生物产卵场萎缩,渔业生物资源衰退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外来物种泥螺数量持续增加。

陆源排污和不合理养殖活动依然是影响莱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

(2)黄河口生态监控区

2008年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部分海域无机氮浓度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氮磷比严重失衡,5月份氮磷比为64,8月为93;沉积环境总体质量良好。

浮游动物密度偏低,种群结构状况一般;大型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较好,但栖息密度偏低;鱼卵仔鱼密度低;部分生物体内总砷含量偏高。

随着黄河入海水量的持续增加和人工调洪调沙行为的实施,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略有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处于恢复状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增高趋势,部分生物体内重金属超标因子减少。

但水体富营养化、氮磷比失衡及渔业资源衰退等生态问题依然严重。

外来物种泥螺数量持续增加。

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较为明显,由历史上的河口群落棘刺锚参—多丝独毛虫—大蜾蠃蜚和远岸群落不倒翁虫—绒毛细足蟹—脆壳理蛤为主的群落演变为2008年的薄荚蛏—囊叶齿吻沙蚕和脆壳理蛤—强磷虫—蛇杂毛虫为主的群落。

黄河入海水量、陆源排污和人类开发活动依然是影响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

5、地质地貌

山东沿海地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和第二隆起带。

以胶莱河为中界线,分东、西两个构造型式各异的大区,西区属济阳凹陷,东区为第二隆起带。

由于地质构造成因,形成东、西部海岸地貌,类型各具特色。

西部沿海平原河湖广布,地势平坦,岸线较平直,多沙洲,泥质潮滩广泛发育。

东部沿海以多山,低山丘陵分布着山地基岩港湾和沙坝——泻湖海岸,岸线曲折,地势陡峭,湾宽坡缓,水深流急;底质多为砂砾和粉砂质泥。

海底地貌主要有三大类型,即:

水下三角洲、水下浅滩和海底堆积平原。

6、沿岸水系

山东沿海水系主要包括分属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水系及胶东半岛独立入海水系;主要河流区域有黄河区、小清河区、潍弥白浪区、胶莱大沽区、胶东半岛区和东南沿海区,总面积约6.25×104平方千米;主要入海河流有黄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等。

7、水文气象

沿海全年平均水温自北向南呈上升趋势,表、底层水温分布趋势接近,等值线与岸线大致平行,水温年变幅为16.0~25.6℃,春、夏向陆递增,低温区位于深水区,高温区分布在浅水及河口区域。

秋、冬向陆递减,其温度分布与春、夏相反。

受入海径流、降水、蒸发和外海水等因素控制,全省海域盐度在12.7‰~33.5‰之间,近岸低于外海。

春季盐度最高,夏季盐度最低,秋、冬季盐度介于春、夏季之间。

山东沿海潮汐以半日潮为主,全日潮成分较弱;平均潮差近岸高于外海,季节变化不显著。

沿岸大多数海区潮流多为旋转流,流速最大一般为0.3~1.5米/秒。

主要海流有黄海暖流(高盐度暖水流),鲁北沿岸流(低盐流)。

沿海全年以风浪为主,涌浪次之,渤海区主浪向偏北,黄海区浪向的季节性较强。

山东三面环海,夏季海洋性气候较为显著,沿海年平均气温11.1~14.5℃,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

全省地处暖温带,季风盛行。

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

沿岸平均风速5.4米/秒,海域年平均风速在7.1~7.5米/秒;最大风速为18~33米/秒,多发生在春季,风向多为NW-N-NE。

胶东半岛式我国三大风能资源之一,但降水量四季分配不均,全省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60%以上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雨季。

另外,日照时数、日照射量沿海明显低于内陆,年日照时数在2438~2872小时之间。

二、自然资源状况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综合指标居全国首位。

山东海岸线长3121km,占全国的1/6,滩涂面积3223km2,海岛326个,海洋国土面积约14万km2,是山东国土的“半壁江山”。

1、生物资源

山东海域辽阔,浅海滩涂面积广阔,且地处暖温带,气候适宜,日照充足,水质肥沃,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水产动物的繁殖场和索饵育肥场,适合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

沿岸海域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生物资源400多种,海珍品驰名中外。

其中:

经济鱼类30多种,资源量20多万吨;经济贝类40余种,资源量30多万吨;经济藻类50多种,资源量30-40万吨。

还有海参、海胆、扇贝、鲍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海产品,资源量万吨以上。

(06年)

沿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资源较为丰富。

分布或洄游于山东近海的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主要有鱼类、虾蟹类、头足类、贝类、棘皮动物类等,其中游泳生物种类527种,较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近109种;分布于滩涂、浅海的贝类资源90余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种类20余种;可进行增养殖的渔业资源共达602种,已经进行增养殖的有70余种。

浅海可利用养殖面积近2000平方千米,滩涂可利用面积近1500平方千米。

山东沿海是中国海珍品的重要产区之一。

2、海岛资源

山东省共有海岛326个,其中500m2以上的海岛299个,错落分布于黄、渤海广阔水域。

岛屿岸线总长683.2km,岛屿总面积174.25km2.岛屿数量与岛屿岸线长度在全国沿海11个省市中均居第6位。

3、港口资源。

山东海岸2/3以上为山地基岩港湾式海岸,岬湾相间,水深坡陡,建港条件优越。

胶州湾、芝罘湾、套子湾、威海湾、石岛湾、马兰湾等海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港址多处。

4、海洋能源

黄海段潮汐能资源较丰富,成山角至胶南市沿岸潮差较大,平均潮差2米以上,有良好的纳潮海湾,建潮汐电站条件优越。

本区潮汐能蕴藏量为4000万千瓦。

潮流能资源主要分布于庙岛群岛区的天然水道和半岛南北沿岸。

全省沿海波浪能总蕴藏量为411.7万千瓦,在渤海龙口、北隍城海区和黄海成山角、千里岩、小麦岛波浪较大,波浪能集中。

山东半岛及附近岛屿为蒙古风和太平洋气流的必经之地,年平均风速5.4米每秒,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5、滨海湿地

我省是我国水生生物湿地类型齐全、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生生物湿地面积约17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1.4%(以下简称湿地)。

其中:

近海与海岸湿地120.7万公顷,河流湿地30.6万公顷,湖泊湿地16.5万公顷,沼泽湿地0.4万公顷,水库池塘湿地10.3万公顷。

黄河三角洲、莱州湾、南四湖、鲁东沿海及其近陆岛屿都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湿地。

6、旅游资源

山东沿岸及其海岛风光旖旎,气候宜人,齐鲁文化底蕴深厚,造就了沿海众多旅游资源。

沿岸已形成三个旅游带,即烟台、威海、青岛、日照滨海旅游区,潍坊民俗旅游区和黄河口旅游区。

主要旅游资源有:

由中细砂组成的港湾海滩、浴场(如金沙滩、银滩、万米沙滩等);秀丽如珠的庙岛群岛;道教圣地青岛崂山、人间仙境蓬莱阁及北洋水师基地威海刘公岛等名胜古迹;波澜壮阔的黄河入海口;各具特色的渔家风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