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064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docx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二答案剖析

 

年级:

2015年秋(春或秋)级第三学期

专业:

交通运输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学生工作单位:

交纳日期:

 

沈阳铁路局学习中心

 

说明:

①阶段测试作业必须由学生书写完成,打印复印不计成绩。

②学生应按有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在规定的交纳日期前交纳作业。

③任课教师评定考试成绩后,将成绩与评语反馈给学生本人。

④每一次阶段测试作业成绩记为本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

1.系统效率主要反映在系统对处理请求的(响应时间)和(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业务量方面。

2.系统的通用性是指统一软件系统在不同使用单位的(可应用程度)。

3.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系统的实施方案)。

4.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4种基本属性。

5.层次图用来描述系统的层次结构,主要反映(系统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6.系统的基本逻辑模型总体上看,都可将(其数据信息流)归纳为变换流。

7.(事务分析)是根据事务流类型结构的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的一种方法。

8.系统流程设计包括(系统信息流程设计)、(系统处理流程设计)和(程序结构设计)。

9.系统信息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为依据绘制的。

10.程序流程图的主要优点是(对控制流程的描述直观),便于掌握。

11.人机对话是指(人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

12.输出设计的目的是能满足用户对系统(输出信息)的需求。

13.(输出报告)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定义了系统的输出。

14.(数据库设计)是在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15.概念模型的设计主要依据是系统分析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16.网络拓扑结构一般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

17.建立系统实施环境主要是为实现(管理信息系统)而建立的一个物理基础。

18.(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指标。

19.系统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测试法)和(动态测试法)两种。

20.(联合调试)是对若干个程序后某一子系统的调试。

21.系统使用与维护说明书主要是面向(用户)服务的。

22.信息系统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

23.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后必须保证有效的(实施和检查),并进行教育和督促。

24.评价的结果是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做出评价。

25.系统评价的指标是进行系统评价、(新旧系统对比分析)的依据。

26.为了实现安全目标,信息系统需要部署与安全相关的(物理组件)和(逻辑组件)。

二、单选题

1.软件项目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是哪两项?

(B)

A.软件需求和成本B.软件规模和成本C.软件成本和功能D.软件功能和需求

2.软件风险除了包括软件项目风险外,还包括什么风险?

(A)

A.技术风险和产品风险B.技术风险和数据风险

C.产品风险和数据风险D.数据风险和工具风险

3.下列不属于系统分析的任务是(D)

A.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B.分析系统业务流程

C.分析系统数据流程D.进行系统界面设计

4.用来划分子系统的矩阵由以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

(A)

A.管理功能和数据类B.项目和字段C.代码和数据项D.管理层次和管理功能

5.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C)

A.系统规划的依据B.系统实施的依据C.系统设计的依据D.系统评价的依据

6.下列不属于系统设计阶段工作的是(A)

A.系统实施方案设计B.代码设计C.程序流程设计D.输入输出设计

7系统设计的最终结果是(B)

A.可能性分析报告B.系统设计报告C.系统功能结构图D.系统实施方案

8.编程工作的性能指标一般为(D)

A.可靠性、安全性、可读性、简便性、规范性

B.实用性、可维护性、可靠性、规范性、正确性

C.可靠性、可维护性、实用性、可读性、规范性

D.实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读性、规范性

9.程序调试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调试(C)

A.可靠性调试、运行时间和存储空间调试、操作简便性调试

B.正确性调试、存储时间的调试、操作简便性的调试

C.正确性调试、运行时间和存储空间的调试、操作简便性的调试

D.执行效率调试、运行时间调试、使用简便性的调试

10.企业信息活动链产生的过程可分为(D)个阶段。

A.1B.2C.3D.4

11.系统分析报告是(A)阶段工作的全面总结

A.系统分析B.系统规划C.系统维护D.系统运行与评价

三、多选题

1.物流管理主要包括()

A.安全管理B.财务管理C.分销管理D.库存管理E.采购管理

2.供应链的特征有()

A.可操作性B.复杂性C.动态性D.面向用户需求E.交叉性

3.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工具有()

A.网银B.银行卡C.电子支票D.电子现金E.汇票

4.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分为()

A.感知技术B.网络技术C.应用技术D.传输技术E.存储技术

5.系统开发目前主要有()四种策略。

A.固定式B.接收式C.直接式D.迭代式E.实验式

6.生命周期法的整个开发过程分为()五个基本阶段。

A.系统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设计D.系统实施E.系统维护与评价

7.风险分析的内容有()

A.风险的指标B.风险的分类C.风险的辨识D.风险的估计E.风险的评价

8.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从不同角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A.面向底层数据B.面向决策信息C.面向内部流程管理D.面向供应链管理E.面向使用对象

四、名词解释

1..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

是指依据管理的层次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划分的结构。

2.管理信息系统:

是运用系统的理论方法,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等功能,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

是指依据管理的层次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划分的结构。

4.管理信息系统:

是运用系统的理论方法,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等功能,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5.决策支持系统:

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利用大量数据,有机组合众多模型,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管理信息系统。

6.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供多个决策者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通过某种规程相互协作地探寻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

7.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是在传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系统而形成的,它使用专家系统的方法,将决策问题表述为一个问题的状态空间形式,或者以各种知识的表达形式去描述问题。

8.专家系统:

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

9.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是一种通过客户资源信息化、销售自动化、服务自动化、电子商务、商业机会挖掘等,帮助企业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实现对销售进行控制,提高销售预测准确度,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市场活动效率,寻找新的销售机会,提升销售业绩,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决策的精度,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管理信息系统。

10.供应链:

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实现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11.供应链管理:

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以达到最佳组合和最高效率,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

12.供应链管理系统:

是指为终端客户提供商品、服务或信息,从最初的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的关键业务和关系的一种集成。

13.云计算既指一种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提供、配置以及取消供应的计算和存储平台,又指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的应用服务类型。

14.物联网:

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条形码、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和其他基于物物通信模式的短距离无线传感器网络,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连接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传递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视和管理。

15.虚拟化:

是指在虚拟的而不是真实的基础设施上进行计算。

16.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在原系统的基础上产生发展与老化,最后又被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系统所取代,这种系统发展更新的过程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7.对象是对一种信息及对其的操作的描述。

18.项目管理:

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为了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目标,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19.风险:

可以概括的说,是可以分析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损失或盈利的机会;具体地讲,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20.风险管理:

是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21.关键成功因素:

在每一个企业组织中,都存在着对该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称为关键成功因素。

22.初步调查:

是在接受用户提出的请求后,系统研制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的第一次沟通。

23.可行性:

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条件下,这个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及其他条件。

24.问卷调查法:

是讲调查的问题以表格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到与调查内容相关的人员,填写后及时回收、经整理、统计、归纳后得到调查结果的调查方法。

25.组织结构:

是指组织内部的部门或岗位划分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组织结构的调查分析就是要弄清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或岗位的划分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物质流动的关系、资金流动的关系和资料传递关系等。

26.业务流程分析:

是在组织/业务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每项业务进行业务流程分析以及各业务之间信息流动的分析。

27.数据流程分析:

是把数据在现行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抽象的独立出来,舍去具体组织结构、信息载体、处理工具、物质、材料等,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查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

五、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通过聊天或即时通信工具进行通信。

(√)

2.根据实际用途,物联网有四种基本的应用模式。

(×)三

3.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并不是一经制定就再也不发生变化。

(√)

4.社会上的可行性主要是指一些社会因素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

5.可行性分析报告反映了系统研制人员对系统开发的看法。

(√)

6.初步调查与分析是系统分析中最重要的工作。

(×)详细

7.代码的种类繁多,目前人们对代码的分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

8.输入设计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减少数据输入中的错误。

(√)

9.分配地址就是明确每台机器的名字和所使用的地址。

(√)

10.工作量估计是根据系统实施阶段各项工作的计划而定。

(×)内容

11总的说来,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六、问答题

1.信息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1.战略规划是系统开发的前提条件。

2.战略规划是系统开发的纲领。

3.战略规划是系统开发成功的保证。

4.战略规划是系统验收评价的标准。

2.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内容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与结构。

2.了解当前的能力状况。

3.对影响计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4.近期计划。

3.信息系统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

(1)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信息系统规划的出发点,支持企业战略的总目标。

(2)整体上主要着眼企业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需求。

(3)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依赖性,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应变能力。

(4)信息系统应具有整体性的系统结构。

4.信息系统规划制定的过程的一般模型分为哪几个典型阶段?

答:

1.战略分析阶段。

2.战略目标阶段。

3.战略定义阶段。

4.战略实施阶段。

5.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有哪些?

答:

第一步确定规划的基本问题。

第二步收集初始信息。

第三步评价现系统状态和识别计划约束。

第四步设定目标。

第五步准备规划矩阵。

第六至九步识别各种活动。

第十步确定项目的优先权和估计项目的成本费用。

第十一步编织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二步写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第十三步报总经理批准。

6.信息系统规划与业务流程重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

(1)企业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融合,体现了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规划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

(2)流程再造是信息系统规划的必然要求,通过业务流程的精炼和简化,实现信息系统对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3)流程再造有效推动信息化进程,直到面向流程管理的业务处理系统的实施,流程再造的分析和设计结果,是实施面向流程管理的企业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4)信息系统规划是巩固流程再造的结果。

7.初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用户组织的概况。

(2)系统的外部环境。

(3)现行系统的概况。

(4)现行系统的重要性。

(5)各方面对新系统持怎样的态度。

(6)系统研制工作的资源情况。

8.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项目概述。

(2)系统目标。

(3)系统的总体方案。

(4)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的可行性分析内容。

(5)方案的选择。

(6)结论。

9.系统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哪几种?

答:

1.案卷阅读法。

2.问卷调查法。

3.座谈会法。

4.现场观察法。

5.访谈法。

10.绘制组织结构图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

(1)不能只画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关系。

(2)组织中现行的行政机构的名称有时并不能正确反映该部门的实际工作。

(3)必须根据系统目标和确定的范围,确定组织调查分析的内容。

11.用决策表来描述决策问题,通常经过哪几个步骤?

答:

(1)分析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

(2)分析每个条件取值的集合。

(3)列出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

(4)分析决策问题涉及的可能方案。

(5)做出有条件组合的决策表。

(6)决定各种条件组合的决策规则。

(7)按合并原则化解决策表。

12.现行系统常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1)业务流程环节过多,造成迂回严重。

(2)业务流程衔接不畅。

(3)单据和报表不规范。

(4)定量分析欠缺。

(5)经营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

13.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主要完成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答:

1.整理新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2.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3.数据字典和处理逻辑说明的编制。

4.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14.评价与衡量系统设计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哪几方面?

答:

1.系统效率。

2.系统工作质量。

3.系统可变更性。

4.系统通用性。

5.系统可靠性。

15.系统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

(1)系统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管理可接受的原则。

16.系统结构设计方法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类?

答:

(1)按功能划分的方法。

(2)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的方法。

(3)按数据拟合程度划分的方法。

(4)按业务处理过程划分的方法。

(5)按业务处理时间的关系划分的方法。

(6)按环境划分的方法。

17.在数据流程图转换为系统信息流程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几点?

答:

(1)对于数据流程中的人工处理部分,不属于系统的处理部分,应给予剔除。

(2)对于数据流程图中处理功能的输入和输出应考虑物理实现方案,选择对应的图例表示。

(3)对于数据流程图中存储也应考虑物理实现方案,选择对应的图例表示。

(4)对于数据流程图中处理应考虑系统结构设计的功能模块中的合并和分解。

18.程序设计说明书包括哪些内容?

答:

(1)程序名称。

(2)程序所属的系统和子系统名称。

(3)编写程序所用的语言。

(4)输入数据的方式与格式。

(5)输出信息的方式与格式。

(6)程序处理过程说明。

(7)程序运行环境的说明。

19.代码的功能有哪些?

答:

(1)使用代码可以提高计算机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2)利用代码可以节省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提高运算速度。

(3)利用代码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利用代码可以提高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5)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

20.代码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

(1)唯一性。

(2)系统性。

(3)适用性。

(4)标准化。

(5)简单化。

(6)规范化。

21.目前常用代码有哪些种类?

答:

1.顺序码。

2.区间码。

3.助忆码。

4.缩写码。

5.尾数码。

22.代码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

(1)确定代码对象。

(2)考察是否已有标准代码。

(3)根据代码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等实际情况选择代码的种类与类型。

(4)考虑代码的检错功能。

(5)编写代码设计任务书。

2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依据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地域范围。

(2)集中式还是分布式。

(3)系统的吞吐量。

(4)系统的响应时间。

(5)系统的可靠性。

(6)数据管理方式。

24.计算机网络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广域网接入设计。

3.地址分配设计。

4.网络安全设计。

25.系统实施的任务可以概括哪几个方面?

答:

1.系统环境的建立。

2.程序设计——编码。

3.数据的录入。

4.系统人员的培训。

5.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6.系统的转换。

7.文档的建立与完善。

26.系统实施计划的制定主要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1.工作量的估计。

2.实施进度安排。

3.系统人员的配备和培训计划。

4.系统实施的资金筹措和投入计划。

27.编码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

1.可靠性。

2.实用性。

3.规范性。

4.可读性。

5.可维护性。

28系统测试步骤有哪些?

答:

1.单元测试。

2.集成测试。

3.确认测试。

4.系统测试。

29.系统人员一般指哪些人员?

答;1.系统分析员。

2.系统设计员。

3.程序设计员。

4.系统维护人员。

5.计算机硬件维护人员。

6.数据管理与维护人员。

30.系统转换的方式有哪些?

答:

1.直接转换方式。

2.并行转换方式。

3.分段转换方式。

31.系统运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日常例行操作。

2.临时性的信息服务。

3.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32.系统维护的内容有哪些?

答:

(1)程序的维护。

(2)数据文件的维护。

(3)代码的维护。

(4)机器、设备的维护。

(5)机构和人员的变动。

33.系统的维护应执行哪些步骤?

答:

(1)提出维护申请。

(2)领导批准。

(3)分配任务。

(4)验收成果。

(5)记录修改情况。

34.系统运行的规章制度有哪些?

答:

(1)系统运行操作规程。

(2)系统定期维护制度。

(3)系统安全制度。

(4)用户使用规范。

(5)系统信息的安全保密制度。

(6)系统修改规程。

(7)系统运行日志的填写规定。

35.系统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

(1)系统技术评价。

(2)经济效益评价。

(3)系统管理水平的评价。

3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关系如何?

答:

(1)信息系统的安全目标由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机构组织结构、机构的业务需求等因素确定。

(2)将安全目标细化、规范化为安全需求,在按照信息资产的不同安全属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

(3)安全需求分类后,要分析系统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和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进行评估,得出风险评估结果。

(4)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不同的应对措施和策略,以便管理和控制风险。

(5)制定安全计划。

(6)设定安全策略和相应的实现策略的机制。

(7)实施安全措施。

37.信息系统安全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

(1)系统化原则。

(2)层次化原则。

(3)等级化原则。

38.数据安全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数据载体安全管理。

(2)数据密级和标签管理。

(3)数据存储管理。

(4)数据访问控制管理。

(5)数据备份管理。

39.人员安全管理包括哪些?

答:

(1)安全组织。

(2)人员安全审查。

(3)安全培训和考核。

(4)安全保密契约。

(5)离岗人员安全管理。

(6)人员安全管理的原则。

40.防火墙的分类有哪些?

答:

(1)包过滤防火墙。

(2)代理服务器防火墙。

(3)状态检测防火墙。

 

第二次阶段测试作业评语

年级:

2015秋层次:

专升本专业:

交通运输

学号:

姓名:

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

评语:

 

作业成绩:

任课教师:

年月日

 

阶段测试作业模板使用说明

一、阶段测试作业模板使用版面,均按本说明中的要求填写。

二、责任教师在编写阶段测试作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页数。

三、责任教师不能修改版面字体的固定格式,包括:

字体、字号等。

四、字体格式要求:

1.封面标注

(1)所填教师姓名和作业成绩字体为小四、宋体

2.封面标注

(2)所填课程名称和交纳次数字体为二号、宋体、加粗

3.封面标注(3)年级、学期字体为三号、宋体

4.标注(4)、标注(5)为正文部分,字体均为小四、宋体、单倍行距,标题加粗。

5.评语页标注(6)作业次数:

字体二号,宋体,加粗

6.评语页标注(7)年级、专业:

字体三号,宋体

7.评语页标注(8)评语、标注(9)作业成绩字体均为小四,宋体

8.评语页标注(10)任课教师:

字体三号,宋体

五、标注区:

本模板使用说明中红色边框所示的10个标注区,为责任教师编写其对应部分内容提供说明和参考。

六、标注说明:

1.标注区内容须逐项填写,不能空项。

2.标注

(1):

每次阶段作业成绩满分为20分。

3.标注(8):

阶段测试作业评语含两部分,第一部分:

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

根据学生完成阶段测试作业的质量进行批示、总结。

七、课程阶段测试作业包括习题、机械(工程)制图的大作业、案例分析、学习体会、专题调研报告、实习(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内容。

含实验环节的课程,每一次阶段测试作业的第一部分为必须掌握的重点理论知识习题,第二部分为实验过程、结果的报告。

每次作业的数量要求应在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能在4~6小时完成为宜。

实践环节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课时执行。

注:

本说明只是提供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请各位老师创造性地完善、优化课程阶段测试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