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管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
《物流信息管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信息管理课后习题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信息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判断题
1.现代物流起源于流通过程中的分销活动。
(×)
2.物流占GDP的比重越高,代表物流行业越不发达,社会资源浪费越严重。
(×)
3.信息就是资源,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
4.信息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信息资源形成阶段,二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阶段。
(√)
5.物流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提高对客户服务的水平和降低物流的总成本。
(√)
二、选择题
1.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包括(ABCDE)。
A.运输距离B.运输工具C.运输方式
D.运输时间E.运输费用
2.信息资源的三要素是指(ACE)。
A.信息技术B.信息系统C.信息生产者
D.信息使用者E.信息
3.下面哪些特性不是物流信息所特有的特性?
(AD)
A.时效性B.信息量大C.更新快
D.可传递性E.来源多样化
4.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ABCDE)。
A.信息采集B.信息输出C.信息处理
D.信息存储E.信息传输
5.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ABCDE)。
A.计算机B.计算机网络C.信息资源
D.物流设备E.人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答:
企业的利润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重点的转移而变化。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
一个是资源领域,另一个是人力领域。
资源领域起初是依靠廉价的原材料、燃料的掠夺而获得,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节约消耗、综合利用而获取高额利润,也就是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即物化劳动成本来获取利润,习惯称之为“第一利润源”。
人力领域最初是依靠廉价劳动,其后则是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来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也就是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即活劳动成本来获取利润,习惯称之为“第二利润源”。
在前两个利润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们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列为“第三利润源”。
这三个利润源泉关注于生产力的不同要素,第一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第二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第三利润源则主要挖掘生产要素中劳动工具的潜力,同时又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
2.企业物流包括哪几部分?
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的物流有何区别?
答:
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废弃物流。
4.如何解释信息的真伪性?
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伪信息。
答:
信息有真信息和伪信息,即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分。
伪信息的产生一般有3种形式,片面的理解和没有与环境联系起来的错误理解,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造成信息损失或受到“噪声”干扰,信息发出者发出了片面或错误的信息。
5.何谓信息增值?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信息的增值?
答:
信息增值主要是指信息内容的增值和活动效率的提高。
信息的增值则要依赖对信息资源的筛选、组织与开发来实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筛选与过滤。
在大量的、零散的、低价信息中发现特定信息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通过提炼、分析与综合,发现事物的本质,减少行为的不确定性。
(2)对无序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使之有序化和结构化。
(3)在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用户和信息之间的有效匹配,为用户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以提高用户行为效率和决策水平。
(4)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知识挖掘,形成高质量的决策知识或可用的决策信息源。
7.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
举例说明。
答:
系统是由若干从属于它的要素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它们只有逻辑地统一和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与“三个和尚没水吃”从两个相反角度描述了系统整体性的重要性。
9.何谓物流信息化?
对一个企业来说其物流信息化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
物流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处理、整合企业内部的物流业务流程,使企业物流向规模经营和网络化运作的方向发展,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生成的自动化以及物流信息的网络化等。
对一个企业来说其物流信息化应包括:
物流信息网络化、物流过程信息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经营信息化、物流设施自动化。
第2章企业信息管理
一、判断题
1.企业外部信息指企业以外产生的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环境信息。
(√)
2.企业信息管理就是在企业内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
3.企业信息管理就是管好企业内的信息部门。
(×)
4.信息增值就是将信息序化增值。
(×)
5.信息源可看作产生、持有和传递信息的一切物体、人员和机构,信息源的源为个人口头信息。
(×)
6.信息交流的过程,就是信源通过一定介质与信宿进行传递信息的过程。
(√)
7.使用香农-韦弗模式进行交流的最大缺点是无法得到反馈信息。
(×)
8.信息组织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整序。
(√)
9.信息查寻行为就是用户查找、采集、寻求所需信息的活动。
(√)
10.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Internet上信息查寻与检索成了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
(√)
11.企业信息门户就是指企业的网页,它是信息获取和发布信息的窗口。
(√)
二、选择题
1.保密信息是按(C)来划分的企业信息种类的一种。
A.内容B.来源C.传递范围D.加工程度
2.把分散的个别信息收集起来形成信息的集合是为了(A)。
A.信息增值B.信息增效C.信息服务D.信息利用
3.下面的哪些项内容是信息获取过程所必需的?
(ABCD)
A.选择信息B.采集信息C.传递信息D.保存信息
4.观察咨询法是信息收集的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观察咨询可采用下面的哪种方式?
(ABC)
A.面谈B.书面调查C.电话咨询D.隐蔽监视
5.信息标识的一个内容就是编码化,它是信息活动中(C)的内容。
A.信息交流B.信息获取C.信息组织D.信息检索
6.用户查寻信息的路线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遵循的规律有(ABD)。
A.可近性B.易用性C.经济性D.经验性
7.知识创新模型中的“E”代表(B)。
A.显性知识B.外部明示C.企业知识D.企业资源
8.信息的高度精确、处理的规律性等特点,是企业(A)管理中的需求。
A.作业层B.管理层C.战略层D.战术层
三、简答题
2.举例说明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
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
3.为什么说企业信息管理不仅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还涉及非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
答:
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把信息作为待开发的资源,把信息和信息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存储、共享和利用进行管理,对企业活动中的人、技术、设备和时间进行协调和运行,以谋求企业可能的最大效益的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和巨大的处理信息的潜在能力,而且在系统功能范围内的事件,计算机系统可以不知疲倦地长时间连续工作下去,并保证准确无误。
所以,一定要建立和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把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好。
但是,计算机系统并不是万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自身的一切问题;也不能解决企业的一切问题;这些需要人来解决。
4.何谓信息增值原理?
举例说明。
答:
信息增值主要是指信息内容的增值和活动效率的提高,它是通过对信息采集、存储、加工、传递和利用实现的。
信息的增值体现为信息内容能够帮助人们提高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效率,其主要表现在信息的筛选与过滤、无序信息的有序化和结构化、建立信息资源和用户间的联系、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知识挖掘等。
5.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阐述人对信息的需要。
答: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一般而言,需要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追求上一级需要的满足便会成为驱动行为的原动力。
信息需要的内容分为两类,即对信息内容的需要和对信息服务的需要。
6.简述信息处理的特点。
答:
信息处理又称数据处理,是指对科研,生产,经济活动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等活动的总称。
7.信息获取有哪几种方法?
各有什么特点?
答:
信息收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咨询法,是最基本、最常用、最简便,也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观察是指通过现场的观察来获取有关的信息,咨询则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询问来获取有关信息。
观察和咨询各有利弊。
观察获取信息时,基本上是在被观察对象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果较为可靠。
但观察只是对被观察对象表征的一个了解,缺乏对信息实质(动机、态度等内心活动)的反映。
咨询获取信息时,由于有语言交流则可以较为深入地掌握其内心活动,但由于咨询是在被咨询人的“戒心”下进行的,其结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回顾检索法,主要是利用信息资料的检索工具,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
检索工具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机器的;检索对象可以是图书、杂志、计算机、多媒体等,也可以是以往的统计资料和总结材料;检索内容可以是公开发表的有关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尚未公开的内部动态、信息;检索范围可以是本单位的、国内的,也可以是外单位的、国际的
3)相互交换法,交换的形式多种多样,交换的范围也很广。
4)有偿购买法,是指利用正常的渠道,通过购买有关信息载体而获取信息。
其实,人们平常所获取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有偿的方式购买的。
8.为什么要对所获取信息的信源进行鉴别?
答:
人们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做重要决定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真实可信。
9.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信息传递的规律。
答:
在信息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现,不仅存在信息流动的速度问题,也存在着信息流向的问题,即信息向何地理区域、何种类型的接收者传送问题和信息量变化问题。
信息流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即表现出一种从不平衡状态到平衡状态再到新不平衡状态的螺旋式上升规律。
1)信息流加速运动规律;2)信息扩散原理;3)信息梯度分布规律
10.信息交流的模式有哪几种?
并说出各个模式的特点。
答:
1)拉斯韦尔模式
该模式通常称为5W模式,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5W模式建立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但该模式只是单向流动的线性模式,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交流的双向性。
2)香农-韦弗模式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香农与韦弗提出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模型,后来被人们视作信息论的基本模式而得以广泛引用。
噪声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
3)施拉姆模式
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交流的循环性,其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
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交流双向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交流双方的相互转化。
在人际交流传播中,施拉姆模式尤其具有概括性和适应性。
4)维克利模式
英国的布鲁克斯认为,信息是使人原有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部分。
维克利接受了这一观点,把简单的“信息源—通道—接收者”基本交流模式纳入更广泛的社会信息环境来考察,使人们有可能由此出发去深入了解人类的信息交流行为机制和知识创新原理。
在维克利提出的广义的信息交流模式中,人、文献、机器和自然界是相互作用着的4个信宿,这种相互作用着的信息交流关系表现为9条路径。
11.简要说明信息编码的原则。
答:
信息编码是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在进行信息处理时赋予信息元素以代码的过程。
即用不同的代码与各种信息中的基本单位组成部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是在逻辑上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又要适合于处理的需求;结构易于理解和掌握;要有广泛的适用性,易于扩充。
14.试述信息交流的一般过程。
答:
信息交流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标靶(或称信宿)、反馈、障碍和背景。
信息从信息源发出,通过通道将信息传递到信宿,信宿在接到信息后进行反馈到信息源这样的循环过程。
15.指出狭义和广义信息资源的区别和联系。
答: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及其载体;
广义的信息资源不但包括了信息及其载体,而且反映了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一般均指广义。
17.举例说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并说出每个阶段的代表性系统。
答: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处理数据为核心的电子数据处理阶段、以管理与控制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为高层管理者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阶段,同时伴随着虚拟办公、智能咨询,以及知识管理等。
第3章 物流信息技术
一、判断题
1.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
2.条码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只可以单独使用。
(×)
3.ENA-13由13位字符组成,ENA-128由128字数组成。
(×)
4.射频卡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不容易损坏。
(√)
5.条码系统是由条码、条码符号的生成及其扫描识读等部分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
6.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和保证。
(√)
7.无源射频标签内部不带电池,需靠外界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
(√)
8.EDI系统由数据标准化、EDI的软件以及数据通信网络构成。
(√)
9.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
(√)
10.GPS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相比,具有全球、全天候工作的特点。
(×)
11.全球定位系统利用雷达进行测时和测距,使得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都能计算出他们所处的方位。
(×)
12.POS系统的作业功能和管理为商业经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使得商业部门作业流程大大加快。
(√)
13.GIS所采用的数据库是DBMS。
(×)
14.POS系统设备由前台的卖场管理设备和后台支援卖场管理设备两部分组成。
(√)
15.EOS不是指单一零售商与批发商组成的系统,而是许多零售商和批发商、制造商组成的大系统的整体运作方式,它含有多个流程。
(√)
二、选择题
1.(A)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一定结构的数据集合。
A.数据库B.数据库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D.数据结构
2.手持激光扫描器的主要特点是识读距离(B)。
A.长B.短C.一般
3.负责中国商务条形码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机构是(D)。
A.IANB.UCCC.EAND.ANCC
4.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条形码是(A)。
A.EAN-13B.EAN-8C.UPC-AD.UPC-E
5.条码识读系统的一般由数据源、(B)、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组成。
A.条码B.条码阅读器C.POS机D.天线
6.下面哪些选项是构成EDI技术的基本要素?
(ABCD)
A.通信网络B.UN/EDIFACT
C.EDI软件D.计算机
7.空间数据的特性有3个,它们分别是(ABD)。
A.空间特征B.时间特征C.动态特征D.属性特征
8.POS系统的差错率在300万分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对(C)实时管理。
A.设备B.人员C.商品D.制度
9.GPS的卫星数目是(C)。
A.30B.28C.24D.21
10.通常情况下,EOS所采取的传输网络是(C)。
A.InternetB.IntranetC.专用网D.公共网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举例说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的应用。
答: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着时间变化的、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数据挖掘(DataMining,DM)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具体应用:
零售业和销售业:
预测销售,确定库存量和分销计划等。
市场营销:
对客户的人口统计信息进行分类,以预测哪些客户将对推销的商品的邮件作出应答或购买特殊产品。
2.举例说明仿真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答: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物流系统规划及设计、物料运输调度、物流成本估算、库存控制。
3.什么是商品条码?
它由几部分构成?
答:
商品条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规定的,用于表示商品标识代码的条码,包括EAN商品条码和UPC商品条码。
它由前缀码、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校验码构成。
4.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有哪些异同?
答: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
射频识别技术与传统识别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安全性等。
5.简述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答: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1)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将无线电载波信号向外发射。
(2)当标签在发射天线的工作范围内时,标签被载波信号激活,并将自身的代码通过天线向外发射。
(3)射频识别系统的接收天线接收标签发出的信号并传递给读写器,读写器再对信号进行解调解码,传输给计算机主机。
(4)计算机主要根据读写器传来的信号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信号给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根据信号执行指定动作。
(5)各个监控点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总控制信息平台。
6.商品条码692900012345C的校验码C值是多少?
答:
校验码:
按算法求得,用于防止扫描阅读错误。
校验码是根据X1~X2的数值按一定的数学算法计算而得,具体计算方法是先将代码自左向右编号,求出所有偶数位上数字之和的3倍,再加上奇数位上数字之和的结果,取个位数的补数,即为校验码的值。
故商品条码692900012345C的校验码C值是5。
7.物流条码标签3个区段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
物流标签的版面划分为三个区段:
供应商区段、客户区段和承运商区段。
供应商区段所包含的信息一般是供应商在包装时获得的,SSCC在此作为物流单元的标识;客户区段所包含的信息,有到货地、购买订单代码、客户特定运输路线和装卸信息等,通常是在订购时和供应商处理订单时获得的;承运商区段所包含的信息有到货地邮政编码、托运代码、承运商特定运输路线、装卸信息等,通常是在装货时获得的。
8.简述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的区别与联系。
答:
根据标签内是否有电池为其供电,分为有源标签(又称主动式标签)和无源标签(又称被动式标签)。
一般标签的电能消耗很低,为百万分之一毫瓦级别。
有源标签内部自带电池,电能充足,工作质量高,信号传输距离远。
它可以通过设计电池的不同寿命对标签的使用时间或使用次数进行限制。
无源标签内部不需要电池,需要依靠外界提供能量。
无源标签内部典型的用于产生电能的装置是天线与线圈,当标签进入系统的工作区域时,天线接收到特定的电磁波,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再经过整流电路给标签供电。
无源标签可以永久使用,常用于标签信息频繁读写的地方,并且支持长时间的数据传输和永久数据存储,且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9.举例说明IC卡识别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答:
IC卡具有突出的3S特点,即Standard(国际标准化)、Smart(灵巧智能化)和Security(安全性),因而发展迅速,使用广泛。
在运输车辆和船舶管理,从业人员管理、不停车收费、城市公共交通、集装箱运输管理等方面,IC卡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10.简述指纹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答:
(1)指纹识别技术起源于19世纪对指纹学的研究,其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有两个:
一是没有任何两个手指的纹线形态完全一致,二是任何人的指纹线形态终生不变。
此结论足以使政府有关部门利用指纹学进行罪犯鉴定,而阿根廷和苏格兰便是最早使用指纹技术进行犯罪鉴定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个人计算机逐渐广泛使用,光学指纹采集器发明,指纹识别技术开始进入司法以外领域。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廉价的指纹采集器和计算机设备的产生,解决了快速准确的匹配问题,指纹识别技术从此进入了基于个人应用的时代。
指纹识别技术主要用于个人身份鉴定,可广泛用于考勤、门禁控制、PC登录认证、私人数据安全、电子商务安全、网络数据安全、身份证件、信用卡、机场安全检查、刑事侦破与罪犯缉捕等。
(2)语音识别是将人讲话发出的语音通信声波识别转换成为一种能表达通信消息的符号序列。
20世纪60年代开始,语音识别技术被广泛研究,并应用到电子查询、电话交易、身份识别、司法刑侦等领域。
每个人的语音发声器官,以及与此有关的舌、喉头、肺、鼻腔的尺寸和形态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双胞胎的语音图谱都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每个人的语音声学特征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尽管会因为生理、病理、模拟、伪装和环境干扰引起变异,但语音的鉴定仍然能通过上述声学特征模型来区别不同的人及进行个人身份的识别。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要使高科技的IT产业真正走向大众生活,充分利用语音技术,将语音识别技术与数据存储技术结合应该是一种趋势。
而且语音技术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经济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早在1936年,眼科专家FrankBurch就指出虹膜具有独特的信息,可用于身份识别。
直到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Johnson实现了第一个自动虹膜识别系统;1993年,JohnsonDaugman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虹膜识别原型系统,这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核心算法;1996年底,RichardWilds成功地研究出基于虹膜的身份认证系统。
虹膜识别的差错率仅是120万分之一。
在刑事侦查、反恐犯罪方面,虹膜识别技术能帮助调查人员从特定人群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出犯罪分子。
虹膜识别技术的商业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被广泛用于安全检查、银行、重要部门门禁等方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简述EDI系统的构成。
答:
构成EDI技术的3个基本要素为:
标准、通信、软件与硬件
12.试论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
答:
1)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和保证
2)物流影响电子商务的质量和效益
3)物流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4)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电子商务提升了物流业的地位
13.举例说明何谓栅格、矢量数据表示。
答:
计算机对地理实体的显式描述也称栅格数据结构,计算机对地理实体的隐式描述也称矢量数据结构。
栅格和矢量结构是计算机描述空间实体的两种最基本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