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444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

课时1

基础达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宰()割筹()划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锋芒毕露()pánghuáng()yǎngmù()妇rú()皆知马革guǒ()尸jū()躬尽cuì()

2.选词填空。

(1)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震撼震动)。

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重稳健稳妥)的判断。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焦虑焦躁),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全班45名同学,追捧“娱乐明星”的大有人在,崇拜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的却寥寥无几。

B.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C.李强同学将在楼梯口捡到一百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D.面对主持人的一再提问,某明星终于开口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九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

趣味语文

6.有一天,邓稼先的岳父许德珩问严济慈:

“是谁为中国造出的原子弹?

”严哈哈大笑,说:

“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深意?

课时2

整体感知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3.本文突出了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

课内精读

阅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4.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个性有何不同?

5.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继续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6.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课堂练笔

8.假如你要推荐邓稼先参评“感动中国”十大英雄人物,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参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辞,为邓稼先拟写一段推荐辞。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答案】

课时1

1.zǎichóuxiǎnqìlù彷徨仰慕孺裹鞠瘁

2.

(1)震荡

(2)稳健(3)焦虑

3.C;【点拨】“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用到这里显然不当。

4.D【点拨】A.将“能否”删去;B.邓稼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C.将“使”删去。

5.B

6.在原子弹研制成功之后,连自己的岳父都还不知道内情,可见邓稼先一家人是多么严守国家秘密!

课时2

1.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

这两部分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介绍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

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2.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私心、潜心科研、以身作则、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邓稼先: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谦虚、没有小心眼、没有私心;奥本海默:

个性张扬、锋芒毕露。

5.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6.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7.前一句是指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后一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8.示例1: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示例2:

为了祖国,他默默无闻,鞠躬尽瘁,壮大的蘑菇云见证了他的伟大,他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就算在临死前,他也面不改色,始终想着祖国,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

大哉邓稼先!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习

课时1

基础达标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研研究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弱衰微衰败)的民族开一剂(救良拯救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k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xiá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壳()弥高()锲而不舍()兀兀()

目不kuī()园lì()尽心血无xiá()及此

(2)解释下面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锲而不舍:

望闻问切:

兀兀穷年: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横线上。

(4)联系语段,谈谈你对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5)选段写的主要内容是

2.在横线上写一句子,使之构成结构整齐、内容关联的排比句。

你用精神的食粮塑造了我的灵魂,你用知识的泉水浇灌了我的心田,,你用爱心的春风温暖了我的世界。

整体感知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趣味语文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学校食堂因教师打饭窗口常常被学生挤占,贴出了这样一条告示:

“本窗口先打老师,再打学生。

(1)告示中的“本窗口先打老师,再打学生”有什么语义错误或语法错误?

(2)这条告示应该修改为:

课时2

拓展阅读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

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

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

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

当时发誓:

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

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

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

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

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

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文词生动,引人入胜。

他讲话很有节奏,,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

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

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

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

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

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

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

他爱用秃笔。

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

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

他原是学画的。

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

他的铅笔速写,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

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

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

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

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1.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三个词语分别填写到文中的三处横线上。

顿挫铿锵层次分明另具一格

2.本文和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都写到了闻一多“潜心治学,用心甚笃”,请分别摘录一句说明。

本文:

课文:

3.下面的句子分别是对闻一多的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1)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

(2)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4.作者说“他的人格,是一首诗”,请你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5.本文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样,都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两文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6.联系本文和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仿照下面的颁奖辞,为闻一多拟写一则颁奖辞。

2011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的颁奖辞: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我的拟写:

 

【答案】

课时1

1.

(1)qiàomíqièwù窥沥暇

(2)锲而不舍:

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望闻问切:

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钻探衰微救济(4)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怡然自适。

(5)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

2.示例:

你用思想的火把点燃了我的希望

3.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4.“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5.

(1)语义上的错误:

“打”字是多义词,有捶打、殴打的意思,也有买卖饭菜的意思,多义词容易造成误解。

语法上的错误: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打饭菜给老师学生,“打”这个动词带上了两个宾语,一个是直接宾语“饭菜”,一个是间接宾语“老师学生”,这条告示省略了直接宾语,容易造成误解。

(2)本窗口先给老师打饭,再给学生打饭

课时2

1.层次分明顿挫铿锵另具一格

2.本文:

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

课文: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其它例句亦可)

3.

(1)侧面描写;侧面烘托闻一多讲课很有号召力,引人入胜。

(2)外貌描写;突出了闻一多潇洒而又坚毅的个性特点,又照应开头和题目。

4.

(1)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2)严谨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3)个性很强,潇洒而又坚毅、刚强。

(4)面对民族危难,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5)心口如一,义无反顾。

(写出四点即可)

5.示例:

都体现了对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言行合一等美好人格的赞颂,都表达了对闻一多爱国精神的敬佩。

6.示例:

从诗人学者到民主战士,从足不下楼到振臂高呼,沥尽心血,慷慨淋漓,言行合一,义无反顾,这是他人生的辉煌篇章,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一心一意报祖国。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时练习

课时1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调羹(gēng)舀水(yǎo)弄堂(nòng)校对(jiào)

B.竭力(jié)绞肉(jiǎo)揩油(xié)铁栏杆(gǎn)

C.油腻(nì)干枯(kū)阖家(hé)瞿秋白(qú)

D.不济(jì)干劲(jìng)捆上(kǔn)果戈里(gē)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安顿油炸韭菜薪金

B.忧郁草率脚落希奇

C.祥细保姆烧瓷吩附

D.滕椅抹杀剪刀疙瘩

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功夫),他不管。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鲁迅先生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B.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

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C.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

“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

哪怕一点点小事。

D.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

(即《鲁迅全集》)

5.本文作者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成名作、长篇小说等。

6.本文是一篇,鲁迅先生是伟人,但文章并没有着重记叙他的伟大成就和事迹,通篇都是的记叙,集中体现先生等事例,布局谋篇看似毫无章法,但并非信马由缰,而是以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7.文章中所反映的鲁迅的伟人风采是多方面的,对青年,他关怀备至,对朋友,他,对工作,他,对孩子,他。

课时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回答问题。

1.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请简要概括。

2.文章开头写鲁迅先生的笑和走路,有什么作用?

3.“我”和朋友从鲁迅家出来,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付车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选文最后交代“也住到北四川路来”,“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有何深意?

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踏遍东南西北,以身许之山水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与文学家。

由于他在旅行中经常与朝霞暮霭为伴,友人们送给他一个别号“霞客”。

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东起浙江东部海岛上的普陀山,西至云南西部的腾冲,北抵河北蓟县的盘山,南达广东罗浮山,足迹遍及中国大部分省区,留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这本书不仅在地理学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宝贵的科学资料,而且文笔优美,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的友人、著名文学家钱谦益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大族家庭,面对朝廷的腐败,他无意做官,有一次,他在书中读到前人遍游祖国河山的一段经历,击掌而起:

“大丈夫应当早晨还在碧海而黄昏远达苍梧,怎么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小角落里呢?

”20岁时,他毅然走出书斋,踏上了“问奇于名山大川”之路,开始实地探索祖国锦绣河山的风貌与奥秘。

为了揭示雁荡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用裹脚布当绳子,三次攀登雁荡山探险,山石将布绳磨断,他险些葬身深谷。

遍察雁荡山后,他纠正了关于雁湖在雁荡山顶的误传,也查明了雁湖与龙湫之水毫无关系。

广西东南的白石山、都峤山多有岩洞,有关的书上介绍说三山之间有暗洞相通,道家大师葛洪曾经在里面来来往往。

徐霞客来这里后,深入到三座大山的各个洞穴,上下探索,左右寻觅,查清了这里的山形地貌岩洞的构造,否定了书上的谬误,并发出“谁进去过谁检验过”的感慨。

凭着这种寻根究底的精神,徐霞客常常深入到人迹罕至的荒险之外,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新事物,也纠正了前人许多想当然的推断。

他深入到西南地区数百个岩洞中探险,精确细致地记述了各种岩洞的状态与构造,成为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的先行者。

在对长江源头的考察中,他时而登山远望,时而溯江而上,终于认定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否定了千百年来以岷江为长江水源的错误判断。

徐霞客的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为了探索山川的奥秘,因此历尽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他攀登黄山天都峰时,沿途结满了冰。

他用登山的拐杖敲凿脚下的冰凌,凿出一个洞,就把前脚踏入洞中,再向前凿出一个洞,又把后脚迈一步踏入洞中,不停地向前敲凿,不停地向前移动,终于一步步攀上了峰顶。

他在云南考察一座险山,让同伴在路边看守行李等侯,一人迎难而上。

山上无路可登,他就抓住草根往上爬,有时抓住山石爬,有的山石不牢,手脚一用力就摇摇欲坠,稍一闪失,就有生命危险。

他每攀登一步,都使人胆战心惊,最后还是登上峰项。

下山时,他干脆坐在地下往下滑,双脚在前,两手放在身后不停地拽着沿途的草根,以免下滑太快太猛。

徐霞客54岁时,在旅行途中得重病,被人送回家乡。

第二年在家乡去世,实践了自己“以身许之山水”的志向。

5.《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宝贵财富?

他的友人为什么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呢?

6.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研究的先行者”?

为什么说他否定了千百年来的错误判断?

7.“以身许之山水”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动力和原因使他“以身许之山水”?

8.徐霞客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

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

课时1

1.C

2.A

3.

(1)明朗

(2)轻捷(3)工夫

4.C

5.《生死场》《呼兰河传》

6.人物回忆录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勤奋工作、克己待人、牺牲休息感情

7.热情相待忘我执着民主关爱

课时2

1.主要写自己和朋友在鲁迅先生家做客的情景。

2.写鲁迅先生的笑,不但体现了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的性格,还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鲁迅先生不再是神情严峻、横眉冷对的斗士,而是一个普普通通、可亲可爱的慈祥长者。

写先生的走路,则体现了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3.“我”和朋友离开,是在深夜一点钟以后,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又全然灭掉了,这一嘱咐,一方面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细心,另一方面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朋友爱护和无微不致的关心。

4.一方面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影响力,使我们每夜饭后必到;另一方面也为描写鲁迅先生平凡的生活,再现鲁迅先生鲜活生动、可敬可亲的人物形象做铺垫。

5.提供了大量新鲜、宝贵的科学资料;《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6.由于深入到数百个岩洞中探险,精确细致地记述了各种岩洞的状态和构造,所以成为先行者。

他否定了千百年来以岷江为长江水源的错误判断,认为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

7.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山水。

祖国美好的山河和求得真理、探险山水的热情与追求。

8.提示:

可以从他为求得真理而不畏困难的角度来谈。

第4课《孙权劝学》课时练习

课时1

基础达标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

(3)见()往事()耳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及()鲁肃过寻阳

(6)即更()刮目相待

(7)蒙乃()始就学

(8)但当涉猎()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说说文中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

(2)吕蒙:

(3)鲁肃:

课时2

拓展阅读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平公曰:

“善哉!

【注释】①炳烛:

点烛。

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

⑵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话回答: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8.本文和课文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课时1

1.

(1)推辞;事务

(2)只;粗略地阅读(3)了解;历史(4)认为(5)到了……时候(6)重新(7)才(8)对……说

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②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③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④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对待。

⑤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B【点拨】是侧面烘托

4.孙权:

以身作则、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

知错就改、刻苦勤奋。

鲁肃:

敬才、爱才。

课时2

5.①迟、晚②怎么,哪里

6.

(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7.年纪大;事务多。

8.提示:

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参考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

“我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