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317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3 大小:30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2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docx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则

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100则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盏指路明灯,引领我们解放思想。

它又如指引航向的罗盘、扬起的风帆,激励我们以强劲、持久的动力破浪前行,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如皋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科学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聚焦重点,高扬发展主旋律;始终坚持高点定位,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主体的创造力;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提高狠抓落实的水平和能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劲风吹醒芦苇荡,厂房林立遍地金。

借科学发展之劲风,如皋这方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一时间风生水起:

沿江开发,大沿江开发,经济社会向纵深开掘;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力齐动并进;造船,造大船,船舶产业配套,产业集群渐成大器。

机遇不等人,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而今,“一年大变、三年突变、五年巨变、五至八年再造一个新如皋”,不再是今古传奇,在抢抓机遇的如皋人手中,短短五年,神话就迅速化为现实。

学习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努力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的大突破,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带动新一轮大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腾飞,不断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是以萃集科学发展典型案例,为全市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参考与镜鉴。

打造沿江经济增长极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

——江苏省如皋市沿江大开发的实践与启示

2007年9月12日,《苏中新跨越》新闻行动采访团记者们踏访了如皋港区。

站在长青沙的南部江堤,远眺昔日芦苇荡上拔地而起的如港新城和塔吊林立的如皋港区,他们竟有恍若隔世的惊叹。

他们清晰的记得,过去从如皋城区到长青沙岛,必须先经过2个多小时凹凸不平的乡间公路的颠簸,然后乘渡船才能进入小岛。

而今,从新兴的如皋港区到中心城区仅需半个小时,到张家港仅十几分钟,到上海也只要一个多小时。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如皋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沿江大开发。

通过倾力打造沿江经济增长极,如皋抢占了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带动了县域经济持续跨越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皋成功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科学的抉择精准的定位

2003年2月,寒风料峭中,微微发青的柳枝传递着早春的气息。

这些天,如皋市委常委会议室里常常彻夜灯火通明。

一次次分析、研究、论证,如皋的决策者们虽然疲倦困顿,眼神却逐渐明亮。

因为,从昆山、张家港、江阴等地快速崛起的发展轨迹中,他们看到了如皋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美好前景:

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要抢占制高点,步入快车道,就必须有效利用独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沿江开发为突破口,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分析说:

如皋地处江苏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T”型交汇处,是南通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第一门户,区位优势明显;48公里江岸线中有17.2公里深水贴岸、微冲不淤的黄金岸线,可建万吨级码头30多座,可通航5万吨级的“三超”巨轮,岸线资源优势丰富;沿江地区拥有广阔的滩涂和宽深的国有土地,居民稀少,开发成本相对低廉。

大力实施沿江大开发,必将给如皋发展赢得新机遇,拓展新空间。

2003年6月中旬,经过几个月的编制,一个富有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出炉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如皋在江苏沿江15个县市中第一个完成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为科学、有序开发沿江奠定了基础。

2003年6月2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沿江开发的战略部署,给如皋沿江开发送来一股强劲的东风,更加坚定了如皋人大力推进沿江大开发的信心和决心。

2005年,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如皋对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及时进行修编,重点打造“一区三园”:

如港新城区、临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生态养生园;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船舶修造及机电配套产业,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基地;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建设综合物流园,积极打造长江中上游进出物资的储存、中转基地;适当发展冶金、电力工业和石油及精细化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还规划了规模中等、功能齐全、为港区建设服务的现代城市——如港新城。

在以后的开发进程中,如皋根据沿江飞速发展的态势,不断调高标杆。

2006年,以沿江地区为核心,对如皋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重新进行了高水平规划,将如皋港区与长江镇合并,沿江开发主体功能区范围扩大到长江镇、如城镇和江苏省如皋市经济开发区,把整个如皋纳入沿江项目承载范围,沿江地区和内陆腹地共开共发,形成互相呼应、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沿江地区的目标定位:

打造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流域最具活力的现代物流基地、上海都市圈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江苏沿江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滨江新城。

坚实的基础完善的配套

要致富,先修路。

2003年以前,如皋的区位优势和岸线优势并未能转化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加快沿江大开发,首先必须打通沿江交通大动脉。

2003年底,市委、市政府作了一个惊人决定,在如城—如皋港—张家港之间修建一条沿江开发黄金大通道。

这对于当年财政收入只有9.04亿元、一般预算收只有3.84亿元的经济欠发达的如皋,要建这样一条大通道是何其艰难!

如皋人没有畏惧,他们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创新举措,坚持依靠市场,采取BT、BOT等多种形式,分期实施,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修筑了包括如港路(80公里)、长青沙大桥(600米)、疏港路(10公里)、皋张汽渡在内的过江大通道,加上宁通高速、沿海高速、苏通大桥以及204国道、334省道、沿江一级公路,如皋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完全进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实现了发展与中国同步,与世界同步。

2003年以来,如皋共投资城建115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85.2亿元,其中在沿江地区就投资了70多亿元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功能。

如皋港区的投资环境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

港口建设全面提速。

建成5万吨级码头10座,在建5万吨级码头10座、千吨级内港池码头12座,5座码头获临时开放,预计2008年吞吐量可达2000万吨。

“十一五”期间将建成万吨级码头36座,港口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亿吨。

大力实施内港池工程,人造岸线10多公里,延伸腹地利用的深度,实现岸线的高水平、高效益利用。

功能配套日趋完善。

园区框架全面拉开,道路、路灯、绿化、通信、管网全部到位,污水处理、集中供汽全面铺开,熔盛造船110KV专用变电、220KV皋港变电工程已经建成,长青沙110KV、精细化工园区3.5KV正在加紧推进。

新城开发成效显著。

5.76平方公里如港新城建设全面拉开,市政设施建设基本到位,50万平方米商业房地产全面开发,130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楼全面落成;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设;江苏省沿江开发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落户港区,四星级酒店、商务公寓、农贸市场等等配套项目陆续建成。

开放能级全面提升。

如皋港“一类开放口岸”列入《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年内可望对外开放。

海事、海关、边防联验机关的办公大楼正在建设。

一类开放口岸的建成将如皋直接带到世界面前,为如皋打造商务成本洼地,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

巨大的磁场强大的引力

树高凤自栖,花香蝶方来。

2004年4月12日,一个以海洋装备制造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熔盛重工落户如皋港区,成为如皋沿江船舶制造产业的领头羊。

江苏熔盛重工总规划面积10000亩,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整体思路,项目按阶段分为造船项目、海洋工程项目、修船项目、钢机项目、仓储物流项目,同时预留LNG专用生产场和豪华邮轮专用生产场等船舶配套设施项目。

以总裁陈强为带头人的熔盛重工主要技术和管理人员均来自于国有大中型船厂、中外合资船厂、境外船厂。

在册技术工人100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外籍专家5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26人。

2007年10月8日,全球著名基金公司D.E.

Shaw、高盛及新天域正式签约入主熔盛重工,注资金额2.5亿美元。

2007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与熔盛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中行在继续给予熔盛3亿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的基础上,对熔盛重工新增30亿元人民币保函授信额度。

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与熔盛的进一步合作,授信总量将达到100亿人民币。

熔盛重工瞄准中国船舶工业第一城的目标,全力打造世界级船舶工业基地,为如皋沿江开发写下了最为华彩的篇章:

2005年10月28日开工建厂;

2006年2月8日签订第一批冰区加强型巴拿马型散货船建造合同;

2006年10月28日首制船开工;

2007年4月28日首制船下坞;

2008年2月28日首制船提前二个月完工交船。

2008年6月底,熔盛重工累计船舶开工25条,下坞13条,出坞3条,交付3条。

英国咨询机构克拉克松研究报告称:

熔盛重工2006年苏伊士型原油轮手持订单量全球第一,占全球份额的27%;《中国船舶报》报道:

熔盛重工2006年新造船接单载重吨总量排名全球第七位,修正总吨排名第十位;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的2007年底世界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50强排名显示,熔盛重工世界排名第13位,国内排名第4位。

原江苏省省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潮曾先后两次来熔盛指导工作,对熔盛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7年10月1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视察熔盛重工时指出熔盛重工规模之大、建设之快、成效之好,令人鼓舞。

2007年6月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视察熔盛重工时指出熔盛重工了不起、大手笔。

……

熔盛的速度代表着如皋沿江开发的速度,熔盛的成就代表着如皋沿江开发的成就。

但熔盛只是如皋沿江众多龙头型项目中的一个代表,在如皋沿江,它显然不是一花独放。

2006年,由马来西亚德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德源(江苏)高科有限公司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生产项目落户如皋港区,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该项目将打造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脂肪醇生产基地。

德国鲁奇的世界一流装备,欧洲一流的管理水平,代表着当代中国精细化工的最高水准。

2007年,总投资近300亿元的沙钢物流加工项目落户如皋沿江,不仅代表着如皋跨江联动战略的全面启动,也为沿江地区打造现代物流基地奠定了基础。

一大批旗舰型、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大公司、大企业纷纷抢滩如皋港区,中铁三桥、日本森松、华电项目、江南重工、宏茂铸钢、宝众宝达、信宝风力……

五年来,如皋港区建成项目148个,在建项目48个,其中投资超亿元的内资项目34个,超亿美元的外资项目12个。

强劲的驱动惊人的裂变

一个港口,崛起一座新城,一座城市,繁荣一方经济。

五年来,如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沿江开发的战略机遇,把沿江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融入江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建设全面小康的突破口,沿江开发开放主体功能地位日益凸显。

2007年,沿江地区实现生产总值97.91亿元,全部工业产值431.6亿元,财政收入11.56亿元,在全市占比分别为45.1%、38.5%、42.7%;农民人均纯收入8210元,比全市平均值高2180元,四项指标分别是2003年开发之初的7.6倍、10.2倍、9.1倍和2.3倍。

沿江地区业已成为如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样板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强化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

沿江增长极效应不断放大,推动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经过五年的开发建设,一座全新的港口新城悄然矗立雉水大地,沿江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地位日益显现,沿江经济的持续翻番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腾飞。

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1亿元,是2002年的2.56倍,从全省22名上升到16名;财政收入27亿元,是2002年的4.1倍,从全省21名,上升到14名。

五年来,如皋先后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表彰为财政收入上台阶县(市),在国家统计局全国百强县评比中,4年前移118位,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十大县(市)之一,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良好业绩。

沿江大产业兴起持续不断,促动县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全市上下主动融入沿江大开发,接受沿江地区优势产业的辐射,通过大规划、大园区、大企业、大产业、大市场,带动了产业集聚、项目集群、企业集约不断加快,逐步形成了更符合产业政策、更富有如皋特色、更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船舶及机电配套、石油化工以及精细化工、汽车以及相关配件的三大主导产业,服装家纺、机械制造、钢铁冶炼、特色食品四大传统产业,电力电子电气、新能源、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等十大工业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主导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凸现。

沿江大开放格局不断形成,拉动县域开放型经济飞跃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吸纳型、增量式发展道路,抢抓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上海、浙江、苏南等地产业梯次转移的战略机遇,不断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

全部工业产值、规模工业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规模企业五年净增570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100家;实现到帐外资6.8亿美元,是2002年的48倍,到账外资仅次昆山位居全省第二;民营经济入库税金的总量和占比分别位居南通第二和第一;进出口总额全市五年累计21.5亿美元,2007年达到7.6亿美元,是2003年初的4.8倍。

沿江大和谐开发不断深入,带动县域百姓共享开发成果。

如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建立了高于财政增长的惠民支出机制。

全面取消农业税、义务教育学杂费等10多项收费,农民人均负担从2002年的128元减少到2008年的50元;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农机综合补贴政策和政策性农业保险,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支农资金18.2亿元。

在江苏率先实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保合一”,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实行农民养老保险贴补政策,在南通市率先实行大病救助和事业单位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实现了规模企业用工必保、失地农民即征即保、农村五保应保尽保。

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010元和13500元,比2002年增长81%和102.7%,年递增12.6%、1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5亿元,比2002年增长118.7%,增幅居南通市第一。

宝贵的经验,美好的未来

五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如皋沿江开发走的是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一条具有如皋特色、又好又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条以人为本、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普遍认可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为欠发达地区抢抓机遇、后来居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印证。

突出高点定位,坚持速度与质量同步推进作为科学开发沿江的第一目标。

在发展理念上,遵循“整体开发、有序开发、集约开发、联动开发、纵深开发、开放式开发、创新式开发、保护式开发”的原则,体现了好中求快、优中求进。

在推进思路上,把沿江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牢固确立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地位,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吸纳式发展之路,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类生产要素,以大开发带动大开放,以大开放引进大项目,推动了沿江地区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

在组织推进上,始终坚持高点定位、统筹协调,致力构建一整套组织推进、过程控制、督查考核体系,以挑战极限的目标,激发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使一些看似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目标最终变成了现实。

突出改革创新,坚持发展与创新同步推进作为科学开发沿江的第一动力。

在管理体制创新上,根据“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公司制考核”的要求,全面引入市场机制,责、权、利统一,发展活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在投融资机制创新上,不断开辟资金拆借的新领域,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了各类投资者共同参与开发,同时通过向项目建设单位分期付款、争取农发行和其他银行资金支持,利用企业授信额度等争取贷款、内部借资等途径,为沿江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人才机制创新上,建立起社会化用人机制,营造出崇尚能干、肯干、实干的创业氛围,为沿江开发开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突出集约有序,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步推进作为科学开发沿江的第一要务。

坚持“绿色开发”的原则,以规划为龙头,科学把握整体开发、集约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要求。

在岸线的集约利用上,制定了岸线资源利用控制性详规,严把岸线使用的投资强度和投资方向,增强沿江开发的辐射带动效应。

在土地的集约利用上,强势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加大盘存挖潜力度,通过推进农民集中聚居住、关闭砖瓦窑、依法回收企业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围堤造田,实现了土地“占补平衡”,为沿江开发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在环境的集约利用上,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执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实现了沿江水更绿、天更蓝。

突出和谐共享,坚持发展与惠民同步推进作为科学开发沿江的第一追求。

在群众拆迁安置上,实行“安置房建设、拆迁补偿、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通过对被征地农民给予燃气补贴和远距离耕作补助,让群众“失房不失居,生活有提高”。

在失地农民就业上,为广大百姓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通过政府买单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广大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有保障。

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上,全面推行土地换社保政策,做到“即征即保”,纳入与市民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通过建立慈善基金、爱心基金、爱心超市,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

滚滚江潮扑面来

——如皋港船舶配套产业园崛起历程剖析

【概况】

如皋港船舶配套产业园位于长青沙岛南部,南濒长江主航道,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

其中,江苏熔盛重工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船舶配套产业园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

自2006年3月船舶配套产业园开园以来,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累计已投入近2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雨水管网、污水管网、总长7.5公里的三横两纵道路基本建成。

目前,起步区

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已基本达到“九通一平”。

日趋完善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上江苏熔盛重工的龙头效应,吸引了一批与船舶产业紧密相联的船舶配套项目落户。

如皋港船舶配套产业园目前已有落户项目共25个。

其中,外资项目13个,总投资4.5亿美元;内资项目12个,总投资40多亿元。

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出规模将达到100多亿元。

以如皋港船舶配套产业园为代表的如皋港区的快速发展,正如扑面而来的滚滚江潮,冲击、荡涤着陈旧的发展观念,推动着如皋经济社会发展的巨轮破浪前行。

【因缘】

短短两年时间,如皋港船舶配套产业园矗立于长江之滨;短短五年时间,在昔日的荒滩苇荡上奇迹般地崛起一座如港新城。

是什么造就了这发展奇迹?

是什么引领了这发展浪潮?

1、慧眼识“材”,发掘放大沿江资源优势。

在以保守为基本特征的农耕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江岸不是资源,至少不是优质资源,而是风险乃至凶险的象征,昔日遍地的荒滩芦苇就是证明;造船不切实际,特别是制造大型船舶,更似痴人说梦。

而在以开发、开放、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深水贴岸经慧眼放大就成为黄金水岸,40公里江岸线被顺势发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钻石”阵地。

这正印证了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一句哲言:

“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2、先人一步,合力绘就沿江开发最美图画。

开拓者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见人之所未见,做人之所未做。

2003年6月,如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迅速策应江苏省委“三沿”开发战略,在江苏沿江15个县市中率先编制了《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把如皋港的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船舶修造、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新产业四大产业,同时把现代物流作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沿江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产业、生态、环境的互动开发。

四大园区开园以来,一批“高特大”项目相继落户,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功能配套基本到位,如皋港呈现出火热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态势,如皋人在沿江800平方公里滩涂上描绘出“以港兴市、科学开发”的美好蓝图。

3、高点定位,倾心打造民营船舶“航母”。

要做就要做最好,是如皋港人的追求;争雄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是如皋港人的目标。

在准确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如皋港人高起点定位如皋港船舶产业,立志把如皋港打造成“中国船舶工业第一城”。

自2005年10月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打下第一根桩,如皋人的造船梦迅速变成了现实,目前船舶配套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以华泰船务、江南德瑞斯为主体的船用钢结构,以德瑞斯华海、和来福船用设备、星瑞热交换设备、佳泰重工项目为代表的船用机电设备,以华泰重工为主体的特种船舶,以金悦圣船舶交易市场、船舶交易服务中心、华海赛易克船用绑扎系统设计、思源工业气体项目为主体的配套服务产业等四大功能配套板块。

民营船舶“航母”已鸣笛出航。

【启迪】

1、解放思想是第一源泉。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脚步就能追随多远。

在发展的舞台上,固步自封,亦步亦趋,萧规曹随,永远不会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不断突破思想藩篱,与时俱进,奋力拼抢,才会创造出自己的发展特色,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打拼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皋港的发展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2、创新突破是直接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的进步来源于不断的创新和突破。

无论是对客观未知事物的辨识,还是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探析,人类永不满足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创新突破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背景下,创新突破激发了集群创新动力和保持集群竞争优势的持久化,创新突破实现了我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船舶配套产业园的发展壮大历程昭示我们:

创新突破是发展的直接动力。

3、以人为本是根本宗旨。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离开了“人”这个主体,一切社会存在都毫无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发展都应该要以“人”为本,一切发展都应该是为“人”服务,一切发展都应该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

因此,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切实保障实现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腾飞发展。

对145万如皋人民来说,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以船舶配套产业园为代表的快速崛起壮大的如皋港区,就是如皋市委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发展宗旨的典范之作。

(施国华)

高点定位助推科学发展

持续践行提升镇区品位

【亮点展示】

区划调整时的桃园镇,有“镇”名无其实,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