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227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

《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docx

01考试版高考备战试题及答案

(用时:

150分钟总分:

150分)

注意事项:

所有题目均答在答题卷上,返校后,将所有答题卡上交。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

吕玉华

“意境”在中国古代艺术批评及评论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只是到了中国近现代,各类艺术批评语境中,意境才成为重要的审美术语,成为评价标准和工具概念。

一般来说,无论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有意境为优,无意境则劣。

“意境”产生于唐代,佛教繁荣昌盛,佛经翻译事业发达,助推了这个术语在唐代出现。

唐代各类艺术的繁荣兴盛又为理解“意境”提供了天然的材料,艺术成就辉煌的诗歌,更是可靠的文学阐释基础和语料。

“意境”首先就是一个诗学术语,而且是以唐诗为论述对象的。

后代人对于意境所做的种种理解,以唐诗的艺术特点为意境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可以说,“意境”令后人信服,正是因为它产生在一个创作与理论两相适宜的年代,为后人的阐释提供了坚实的作品基础和想象升华的空间。

“意境”一词,在目前所见的诗学文献中,首次运用是唐代王昌龄的《诗格》:

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

王昌龄认为,物境是对实有的山水进行艺术化描写,侧重于景。

情境是对情感或情绪的描写,重在以情感人,侧重于情。

意境传达的是思索,侧重在事理,要求真实不虚。

它们是根据诗歌抒写的内容来命名的,此处的意境确实不能统摄物境和情境,与后二者相比,意境并无明显的优越性。

“意”和“境”这两个字的意义含蕴都是无限的,二者组合,其实际的审美包容量远远大于“三境说”中的意境。

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重体验,具有模糊性、可延展性,意境也不例外。

正是因为“意”这个语汇具有统摄性,“意”可以认识“物”和“情”,“物”和“情”却无法涵盖“意”,尽管三境原本是并列的关系,在传递式的继承中,意境能够包容的内涵却更加深广。

王昌龄对“意境”下了一个判断,又因为他本人以及后人对“意”的广泛运用,客观上使得“意境”的内涵超越了它原本的规范。

一首诗中,应该有景物,能传达意兴,“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

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

所谓“意兴”,应该是感兴起意,是意的一种表现方式。

只是单调写景,不能传达意,无法感兴,写得再巧,终究不为好。

对于诗来说,“意”好是最重要的。

“意境”从唐代发展至今,一直被建构,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塑造这个术语,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如果以王昌龄三境说中的“意境”为核心语境,那么,构成意境系统的语词单元,以及被意境整合了的同类词汇,都属于外延语境,是“意”与“境”的合理延伸与充分发挥,而被后人归入了一体化的“意境”。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艺术最辉煌的存在之一,能体现中国特有的审美文化,对唐诗之美的界定,也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艺术领域。

这是意境理论在唐代诗学中建立,最终又推广到其他艺术领域的基础。

后人继承并发扬意境理论的时候,即使对意境的具体内涵理解不同,均不脱离作品分析。

意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学美学概念进行现代化转型的一个范例。

从它的普遍应用来看,平常人也能掌握它的内在含义,并且能恰当应用,使之成为一个活跃的沟通古今的审美词汇。

(选自2016年第7期《文史知识·依诗立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艺术批评和评论中,审美术语“意境”在古代地位不高,到了近现代才成为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和工具,而且古现代对意境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异。

B.从目前能见到的诗学文献看,审美术语“意境”最早出现在唐代王昌龄写的《诗格》中,此时术语“意境”只是诗歌三种境界之一,不能够统摄物境和情境。

C.意兴的意思是感兴起意,是意的表现方式,一首好诗应该不是单调写景,而是能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意、可感兴,否则诗歌就是再巧妙也不算好诗。

D.意境能界定唐诗之美就奠定了它能界定其他艺术领域之美的基础,到了现代,评论家就通过对具体唐诗体现的意境的分析来类比赏析其他艺术之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审美术语“意境”产生于唐代,开始只是一个以唐诗作为论述对象的诗学术语,后被推广到各类艺术批评中的原因是唐代是一个创作和理论特别适宜的朝代。

B.因为“意”“境”两个汉字的含义特别丰富,所以组成术语“意境”后的审美容量也大于王昌龄所下定义,客观上也使术语“意境”的内涵超越了其原来的规范。

C.若把现代社会中对意境系统中使用的词汇认定为外延语境,是“意”“境”的合理延伸和发挥后的归类的话,就可以以王昌龄“三境说”中的意境为核心语境。

D.现代社会中,人们能恰当地使用审美术语“意境”,即便是平常人也能掌握它的内涵,这是中国古代诗学美学概念进行现代化转型的一个很好的典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术语“意境”在唐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唐代佛经翻译事业的发达、各类艺术的繁荣兴盛以及唐诗的辉煌等,再加上这些内容为理解术语“意境”提供了材料。

B.王昌龄的“三境说”是根据诗歌抒写的内容命名的,三境偏重点不同,物境偏重于山水的描写,情境偏重于情感和情绪的抒发,意境偏重于事理的传达。

C.古代文论表达重体验,使得术语“意境”具有模糊性、可延展性,也使术语“意”有了统摄性,因此在术语“意境”的发展过程中,意境最终涵盖了物境和情境。

D.术语“意境”从它产生那天起就一直被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在传递式的继承中以王昌龄对意境的判断为基础而不断被构建,最终形成一种理论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

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

“五四”前后的北大,“卯字号”的诸位名教授,可谓北大的台柱子。

所谓“卯字号”,就是几个属兔的大师级人物,两只“大兔子”是陈独秀和朱希祖。

四只“小兔子”分别是胡适、刘半农、刘文典以及林公铎。

其实,陈独秀和朱希祖是两只“中兔”,还有一只“老兔”蔡元培。

“中兔”朱希祖似乎有点瞧不上“小兔”胡适。

胡适初进北大,还是末学新进,对朱希祖很尊重,朱希祖的藏书中有很多是海内孤本、秘本,胡适就经常到朱家来看看藏书,谈谈版本,请教学问。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一出版,引来叫好声一片,胡适在序言中特别感谢了朱希祖,而朱希祖似乎并不领情,说此书写得肤浅,还肯定地说,胡适既不懂佛学,也不懂宋明理学,他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写不下去的。

当然,朱希祖这番话是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的。

但另一位章门弟子黄侃就不同了,在中央大学的课堂上,黄侃公开讽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半部,没有下半部:

“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

”学生不解,问何意。

黄侃回答:

“监者,太监也。

太监,下部没有了。

”引得学生大笑不止。

后来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勉强出了中册,下册果然无疾而终。

但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

对于学者来说,爱书、读书、购书、藏书、著书,是其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

“不与人物接,不为山海游。

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

”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而奔走一生的写照。

在内忧外患的年代,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朱希祖那一代学人的头上。

藏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几经颠沛流离,在飘摇的旅途不知何处可安身。

自从1935年开始,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兵燹而忧心奔走,寻觅安稳的、理想的藏书之所。

从朱元曙《郦亭藏书的艰辛与悲凉》一文可知朱希祖为藏书东奔西走的情形:

“9月16日开始运书至徽州,暂存徽州师范学校。

19日,先生返回南京处理事务,途中遭遇轰炸。

20日,连夜抵宣城,督运书籍。

10月2日,运书完毕,先生返回徽州。

时上海战事,日趋危急,先生恐徽州亦被波及,乃决计迁屯溪,并由水路运书前往,存三门呈洪宅。

后,先生又觉不妥,乃于18日至隆阜,与学生戴伯瑚商议,最后决定将书藏于戴震藏书楼,托戴伯瑚保管。

”从朱元曙的记录来看,我们仿佛看到朱希祖先生冒着敌寇的飞机轰炸,风尘仆仆地穿行于皖南山区,忧心如焚地看护在路上的书籍,多次转移,直到认为绝对安全为止。

1934年8月13日,朱希祖看报纸得知,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在陆军省被刺死,他在日记中写道:

“永田为稳健派中心人物,激进派恨之入骨,故有是难。

日本军人不服从命令,不守法纪,亦为中日将来之大祸,而吾国华北风云恐又将为彼激进派所掀动矣。

”后来局势的发展,正如朱希祖日记中的预料。

正是在中日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朱偰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

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

“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

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却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

“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

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日寇对重庆实施了野蛮的轰炸,严重危及学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940年5月28日,朱希祖日记六:

“上午8时至国史馆筹备会办公,9时半回考选委员会,半途有空袭警报,10时半放紧急警报。

敌机九十八架,分三次来袭,北碚、池溪口轰炸最烈,复旦大学在北碚,其教务长孙寒冰死焉,平民死伤二百余人……”这样的日子,是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

1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六十有六。

一代史学家朱希祖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

蒋介石特颁“渊衷硕学”的挽词。

各界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

国民政府颁发《褒扬朱逖先先生令》,赞其“生平专研历史,旁搜远绍,考证精勤。

著述流传,成就甚伟”。

(节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朱希祖(1879—1944):

字逖先,生于晚清,留学日本。

作为历史学家,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九·一八”事变后,尝恨民族败类在东北、华北、南京组织伪政权,又愤于日寇沿袭金人封张邦昌、刘豫故技,因而勾稽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伪齐录校补》四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揭发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的胡适,朱希祖却并不看好他,并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严厉批评。

B.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

C.“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既表明朱希祖一生酷爱读书、藏书,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

D.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这完全促使朱希祖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

5.文章标题是“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结合文本分析朱希祖的“痛”与“梦”分别是什么。

(4分)

6.朱希祖把历史研究放在深刻的社会背景下,“以明学以致用之旨”,让历史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山里人

侯发山

周末,我和几个朋友驱车赶往靠山屯一户农家乐。

随同去的老孟,是个盖房子的,俗称房地产商,这天是他请客。

刚坐下,就对老板二狗豪气十足地说:

“先来盘鳄鱼肉。

二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为难地说:

“老板,小店没有这个。

老孟眼也不瞄二狗,“啪”地甩出鼓囊囊的钱包:

“不差钱,上。

二狗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

“老板,这个真没有。

不信您问侯老板。

“行了老孟,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来,土鸡一只,野兔一份……”二狗拿我当救星,我不能不出面。

二狗这儿有个规矩,点菜后先交钱再上菜。

我点完菜,二狗一算账,四百八。

老孟从钱夹里捻出四张老人头。

二狗死活不愿意,说俺是实诚人,饭菜也是实价格,没法优惠。

老孟又抽了一张五十的。

二狗还是不愿意。

我见识过二狗的较真,劝老孟:

“人家也不容易,你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给了吧。

老孟没说话,又掏出一张十元的。

“还差二十。

”二狗伸着手,很执着,“都是有本钱的,俺不能干赔本买卖。

我看不过去,刚要掏钱,

(1)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

“不用找了。

二狗也不说话,又找回老孟三十元。

“太抠了,以后打死我也不来了。

”老孟黑着脸。

菜一道道上来了。

味道嘛,也确实不错。

老孟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

这当口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高声叫道:

“一碗鸽子面。

”二狗笑眯眯地应答着,收下了男孩递过去的一张红色的钱币。

面条还没做成,男孩到门外边耍去了。

我忍不住提醒二狗:

“狗老板,你可看清楚了,他给你的可是冥币!

“我知道。

”二狗说罢,就把团在手里的冥币撕了。

“难道男孩的父亲是个地头蛇,惹不起?

”我有点糊涂地看着二狗。

二狗淡淡一笑:

“孩子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大灵醒,经常把冥币当钱使。

老孟附和道:

“都是有本钱的,咋说也不能做赔本买卖啊。

”听口气,完全是在嘲讽二狗。

“他只是买碗面,没啥。

”二狗不以为意。

我由衷地说:

“你这么好心,孩子真幸运。

二狗说:

“不只是我,村里凡是开店铺的都这样对他。

这时,服务员刚好过来端菜,她说:

“这个孩子是村长的。

老孟放下酒杯,冷冷一笑,说:

“谁说山里人老实?

也会拍马屁嘛。

二狗真是傻蛋,居然没有看出老孟的冷嘲热讽,说:

“别说吃碗面条,吃俺身上的肉俺都舍得。

“我明白了,村长在这里挂着账……行。

狗老板会做生意。

”老孟一副豁然明白的样子。

二狗没接我们的话茬,叹口气,说:

“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下起大暴雨,村长进山巡视,发现刘大爷的屋子裂缝了,忙把刘大爷背出屋子。

刘大爷说他的收音机还在屋里。

刘大爷孤寡一人,收音机可是他的宝贝。

村长就放下刘大爷,刚返回屋子,轰隆一声,屋子塌了……刘大爷在屋子前跪了整整一天。

(2)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

临走时,老孟不声不响甩到吧台上五张百元大钞。

“老板,已经算过账了,您是不是喝多了?

”二狗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那个,那孩子想吃啥你就做啥……”老孟头也不回,走出了农家乐。

半个月后,接到老孟的电话,邀我一起去靠山屯。

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9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篇说老孟“是个盖房子的”,有戏谑、讽刺的意味,用“俗称房地产商”表现老孟的财大气粗,这为后文刻画老孟这个人物做了很好的铺垫。

B.二狗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生意人,有着自己的原则并能够坚持原则,比如在向老孟要余下的饭钱时不管老孟如何,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规矩。

C.在村长的儿子用冥币买面的描写中,小说使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表现二狗对“我”、老孟说话的不在意,以此表现二狗的坦诚态度。

D.二狗介绍村长牺牲的情节,是要告诉“我”和老孟他并不是想巴结村长,让村长的儿子免费吃面是因为村长的无私和自己对村长做法的敬佩。

E.老孟听了二狗有关村长的故事后十分感动,说明老孟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他之前不过是想在乡下人面前显示自己作为“有钱人”的优越感。

8.请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4分)

(1)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

“不用找了。

”(2分)

(2)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

(2分)

9.文章结尾一段的“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是理解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永能字君举,世为绥州人。

初,伯祖文呸举州来归,即拜团练使,已而弃之北迁,其祖文玉独留居延川,至永能始家青涧。

少有勇力,善骑射,由行伍补殿侍,稍迁供奉官。

种谔取绥州,发永能兵六千先驱入罗兀,五战皆捷,转供备库副使。

治绥德城,辟地四千顷,增户千三百,即知城事。

元丰初,为鄜延都监。

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夏人患之,令曰:

“有得高六宅者,赏金等其身。

”经略使吕惠卿行边,永能伏骑谷中,以备侵轶。

边骑果至,驰出击走之。

夏兵二万犯当川堡,永能以千骑与相遇,度不能支,依险设疑兵,且斗且却,而令后骑扬尘,若援兵至者,奋而前,遂解去。

擢本路钤辖。

四年,西讨,永能为前锋,围米脂城。

边人十万来援,永能谓弟永亨曰:

“彼恃众集易吾军,营当大川,宜严阵待其至,张左右翼击之,可破也。

”诘旦,鏖战于无定河,斩首数千级,得马三千、橐驼牛羊万计。

城犹未下,密遣谍说降其东壁守将,衣以文锦,导以鼓吹,耀诸城下。

酋令介讹遇乃出降。

进东上閤门使、宁州刺史,以年请老,不许,又进四方馆使、荣州团练使。

永乐之役,献谋皆不用。

城既陷,其孙昌裔欲掖之从间道出,永能叹曰:

“吾结发从事西羌,战未尝挫,今年已七十,受国大恩,恨无以报,此吾死所也。

”顾易一卒敝衣,战而死。

其子世亮与昌裔求得尸以归。

诏赠房州观察使,录世亮为忠州刺史,诸孙皆侍禁殿直。

永能家世州将,所领多故部曲,拊之有恩惠,遇敌则身先之。

下有伤者,载以己副马,故能得士死力。

远近喜言其事,称之曰“老高”。

及死,边人无不痛惜。

尝过其远祖唐绥州刺史思祥淘沙川庙,得画像及神道碑上之,诏即所在赐田三十顷,以奉祭祀。

(选自《宋史·高永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

B.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

C.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

D.秋/大稔/夏人屯二千骑于大会平/将取稼永能/简精骑突过其营/骑卒惊溃/获钤辖/二人转六宅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改换年号也叫改元。

B.经略使,边防军事长官。

唐太宗时始设于周边重要地区,宋代在西北、西南边境地区亦设置经略使。

C.结发,也叫束发。

古时男子成年开始束发,故以结发表示成年,结发也可以指成婚,本文指后者。

D.神道碑,指旧时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也可指墓碑上记载死者事迹的文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永能能武善治。

他年少时就有勇力,擅长骑马射箭,种谔攻取绥州时,他带六千兵力作为先驱,五战皆胜;他治理绥德城取得成绩,既新垦田地,又增加民众。

B.高永能颇有预见。

吕惠卿巡行,为防敌人侵扰,他先埋伏骑兵,后敌军果到,他击退敌兵;夏进犯当川堡,他料不能敌,布置疑兵,且战且退,迷惑敌人,奋力解围。

C.高永能智勇双全。

宋击西夏,他为先锋,围攻米脂。

西夏以十万骑前来援助,高永能分兵埋伏左右,以少胜多,大败敌军,斩获甚丰,因此被西夏视为大患,悬赏捉拿。

D.高永能为国尽忠。

西夏进攻永乐,他进献破敌之策,不被采用。

城陷,其孙欲扶其从小路出逃,他感叹一生从未打过败仗,要尽力报国,死得其所,后力战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城犹未下,密遣谍说降其东壁守将,衣以文锦,导以鼓吹,耀诸城下。

(2)永能家世州将,所领多故部曲,拊之有恩惠,遇敌则身先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

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

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

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

西湖桥名。

④韦曲:

在长安城南皇子坡西,唐代的名门望族韦氏居于此地,因名韦曲。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沙鸥,也生了新愁。

沙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

”此句代用刘禹锡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

读来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15.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一句描写了天色已晚大雪纷飞的景色。

(2)《赤壁赋》中,苏轼与客泛舟赤壁时“举酒属客”后大家一起“,”,表达了当时的快乐之情。

(3)荀子的《劝学》中,“,”两句话以木受到规范而成为有用的器物、金通过磨砺变得锋利为喻说明反思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

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

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农业部将“镰刀弯”地区中的非优势区作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涉及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份的部分地区。

B.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工商总局决定自2016年4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执法行动。

C.很多地方的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业化不理想,就是因为在其运输、处置、产生和利用等环节上,有不同程度的机制滞后或政策缺位。

D.当年的金沙江流域,很多林场都面临着变成荒山的危险,由于缺乏足够的森林涵养水源,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

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

“酒入豪肠,七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