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作业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八+.docx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作业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作业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八+.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作业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八+
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八
启蒙运动
(40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说:
“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
”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指( )
A.三权分立B.天赋人权
C.理性主义D.社会契约
【解析】选C。
三权分立思想在启蒙运动之前的英国已经存在,故A错误;天赋人权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指导理论,不是启蒙运动的贡献,故B错误;启蒙运动提出了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推动着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变,故C正确;社会契约只是启蒙运动中的原则之一,不是改变世界的思维方式,故D错误。
2.18世纪80年代,法国识字率在男人中已达到47%,在妇女中达到27%。
有文化素养的中产阶级、商人和专业职业者的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以上现象
( )
A.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C.适应了民主政治的需要
D.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解析】选D。
法国识字率增加,有文化素养的中产阶级、商人和专业职业者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对当时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故D正确。
3.(2019·泉州质检)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年)早年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晚年,他逐渐倾向于实行共和制,认为共和政体是最理想的制度。
这反映当时的法国( )
A.波旁王朝和第三等级的矛盾尖锐
B.共和政体比君主立宪制优越
C.大革命后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解析】选A。
伏尔泰生活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正是封建等级制度使国内矛盾尖锐才使伏尔泰思想转变,故A正确;不同政体谈不上哪个优越,故B错误;伏尔泰生活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故大革命影响不到伏尔泰思想,故C错误;法国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故D错误。
4.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
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
这表明伏尔泰( )
A.倍加推崇理性B.批判教会神权
C.反对君主制度D.提倡天赋人权
【解析】选A。
“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说明伏尔泰对于理性的推崇,主张发挥理性促进社会发展,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批判宗教特权,故B错误;反对君主制度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主旨,故C错误;天赋人权材料没有体现,故D错误。
5.伏尔泰指出:
“自然法面前人人平等,这最自然不过;然而从各种实际出发,现实又是荒诞不经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得个人享有自由的能力或权力不同,进而使得自由是有差别而非同等的。
”这表明伏尔泰
( )
A.违背了理性主义精神
B.否定了天赋人权学说
C.不反对封建特权等级
D.认为自由是不平等的
【解析】选D。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事实上的不平等”“自由是有差别而非同等的”可知,伏尔泰认为人能获得的自由因实际情况而产生不平等。
故D正确。
6.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
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这反映了他( )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孟德斯鸠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法律保护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即是在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加固训练】
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
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
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A.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理论依据
B.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
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内,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人民服从国家与政府的管理其实只是服从公意而已,国家与政府也只能按照公意来行使自己的权力,故“公意”这个概念的提出就为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的理论提供了基础。
故C正确。
7.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
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
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
A.依法治国原则B.社会契约学说
C.三权分立理论D.反抗暴政观念
【解析】选B。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与材料中“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相符,故B正确。
8.恩格斯说:
“启蒙学者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对启蒙学者的“非常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切已有的认知都是不正确的
B.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C.理性法庭的裁决是不可质疑的
D.人要充分运用理性去判断事物
【解析】选D。
据材料“一切都必须在理性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得出人要充分运用理性去判断事物,故D正确。
9.(2019·合肥模拟)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前后存在着诸多自相矛盾之处,如他提出给予贵族独特的地位和超越一般司法权的权利,这就推翻了他自己主张的司法独立,“存在着诸多自相矛盾之处”的主要原因是,孟德斯鸠( )
A.受到时代的制约B.受限于贵族出身
C.社会等级观念强大D.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解析】选A。
孟德斯鸠处在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没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熟的时代,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专制主义愈加对立,在这种背景下他提出了反封建的时代任务和思想主题,同时,由于当时封建势力的强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所以他的思想具有妥协性和矛盾性,故A正确。
10.(2019·太原测试)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这说明( )
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解析】选B。
说明材料强调思想家从全球(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而非强调启蒙运动的全球影响,故A错误;材料中牛顿力学启迪思想家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故B正确;材料强调自然科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与牛顿定律的永恒性无关,故C错误;D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故D错误。
11.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
这表明他们( )
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
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
【解析】选D。
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不符,故A错误;材料中“批判经院哲学”不等于反对上帝,故B错误;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加速了启蒙运动与材料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反对盲从”反映了理性主义,故D正确。
12.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
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
可见( )
A.文艺复兴凸显了个人理性
B.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两个浮士德都是私欲膨胀的产物
【解析】选B。
通过材料不难看出,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较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人文性,这显然是对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弘扬,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
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
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
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
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
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
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
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
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15分)
【解析】第
(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是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合理性。
第二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
(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和材料二“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得出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等。
第二问,从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内涵:
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合理性等。
(4分)影响:
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走向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传到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等学派。
(6分)
(2)差异:
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
(6分)原因:
中国:
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西方: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并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9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现代性启蒙中,神话与科学、宗教与理性之间的对立,始终是最根本的。
现代性文明相对于中世纪文明,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断裂和颠覆:
即经济上工业生产方式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政治上民主政权对天赋王权的顛覆;文化上科学理性对宗教神话的取代。
而这一切都可归结为,作为近代主体的“人”替代了古代本体的“神”,成为现代文明最核心的理念。
——摘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与现代性文明的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
近代西方文明通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宣扬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先后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不断推行了人民民主权利,在政治上实现了以人权为主的人的主体性。
答案:
论题一:
西方近代思想确立了“人本”思想。
(2分)
阐述:
近代西方思想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把人从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还原了人的追求世俗的本性;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理性主义,注重人的社会平等和民主权利这些都体现了近代文明以人为主体的核心价值与理念。
(10分)
论题二: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以“人本”为核心。
(2分)
阐述:
近代西方文明通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宣扬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先后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不断推行了人民民主权利,在政治上实现了以人权为主的人的主体性。
(10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