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762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

[识记—基础梳理]

读三圈环流(北半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圈环流的形成

⇒三圈环流

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

A赤道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G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

B信风带、D西风带、F极地东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对应连线)

[轻巧记忆]

表格记忆风带的风向

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理解—要点突破]

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风带风向的判断

(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

①看对应的纬线分布特点: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对应的中心纬线。

②看相间分布特点:

a.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b.所有的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的。

③看图形分布特点:

气压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如下所示。

(箭头表示风带)

(2)风带风向的判断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成因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成因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

(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月考)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导致气温低,冷却下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可能不同

B.甲、乙中可能有一个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一定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2.若甲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冬季可能受到甲风带影响

B.受乙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

C.甲、丙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1.C 2.D [第1题,气流因气温低而冷却下沉形成的是极地高气压带,因此丙为极地高气压带,甲、乙为极地东风带,甲、乙一定同属一个风带,风向相同;丙气压带夏季向高纬地区移动。

第2题,若甲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说明甲风带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故A项错误;乙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受乙控制的地区干燥少雨,故B项错误;甲、丙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地中海气候,故C项错误;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项正确。

]

[变式训练](教师备用题)

若图中气流是由于动力因素导致的,且位于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风带的风向是西北风

B.乙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

C.丙气压带对应的纬度地带气候干燥

D.甲风带影响地区气候温和

B [图中气流是由于动力因素导致的,且位于北半球,由此判断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则甲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乙为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

在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对应的纬度地带在大陆西岸气候干燥,而在大陆东岸则气候湿润。

]

⊙考向2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及影响

(2018·黄埔模拟)2014年12月20日某船只因遭遇暴风雪被困图中海域。

读图完成3~4题。

*船只被困位置

3.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导致该船只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

A.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所造成

B.极地东南风带强风所致

C.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

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所致

【思维流程】

3.D 4.A [第3题,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

据风向可判断,①②均为北半球,③④均为南半球,图中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①图中位置偏北,说明为北半球夏季,②图中位置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③图位置偏北,说明为北半球夏季,④图位置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

故②④图符合。

选D。

第4题,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图示地点受西风带控制,带来降水天气;极地东南风由高纬吹向低纬,不易形成降水;极地高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东南信风不影响该地区。

选A。

]

⊙考向3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5~6题。

5.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6.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5.C 6.D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和明确雾的形成原理。

第5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

第6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解题技巧] 

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技巧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应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去理解。

1.气温

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

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

升还是下沉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东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极地东风带

考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识记—基础梳理]

1.阅读下列图示,认识北半球的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的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的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2.填写下表,认识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7月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易误点拨]

1.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并不代表相关气压带的消失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而残留在海洋上;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而残留在海洋上。

2.存在季风环流的地区并不都能形成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主要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在世界上的范围很广,但只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因季风环流显著且影响明显,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理解—要点突破]

1.关联图说明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示意图分析季风环流成因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世界主要季风环流区的对比

比较内容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澳大利亚北部

风向及源地

1月

西北风,亚欧大陆

东北风,亚欧大陆

西北风(季风环流),亚欧大陆

7月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东南风(东南信风带),澳大利亚大陆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7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7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1月)

势力比较

冬季风强

夏季风强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海陆分布与气压中心的形成

(2018·大连市模拟)下图为近地面与3000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 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 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若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a、b、c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之间的距离接近6660km

B.近地面大气可能由b向a、c流动

C.a、b和c、b之间一定盛行信风

D.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

1.B 2.A [第1题,同一垂直面上,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另外,如果近地面是高压,3000m高空就是低压,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就大;如果近地面是低压,3000m高空就是高压,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就小。

读图可知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所以不可能是冬季的海洋,因为冬季的海洋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最可能是夏季的海洋,因为夏季海洋气温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b地气压差小,可能是白天的陆地,因为白天陆地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高空气压高,所以气压差小。

第2题,综合上题分析可知,a、c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三圈环流每两个气压带之间相差约30个纬度,同一经线上,相差一个纬度,距离相差约111km,所以a、c之间的距离接近6660km;由于a、c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所以a、c两地气流流向b地;a、b和c、b之间可能盛行信风,也可能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a、c所代表的气压带向同一个方向移动。

]

⊙考向2 季风环流与季风气候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3~4题。

3.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思维流程】

3.D 4.D [第3题,图中显示A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第4题,图中显示B地位于南亚地区,属于南亚季风影响范围,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时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西南季风,为南亚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

[规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