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19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8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迭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A.按照综合指标划分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差异大

2.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日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3〜4题。

3.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条件②市场需求③农业技术④地价高低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②河网密度变大

③环境污染加剧④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3年12月,我国首次界定262个资源型城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城市中,属于资源型城市的是

A.石家庄B.西安C.大同D.拉萨

6.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绿地面积小B.交通拥挤

C.土地资源遭到破坏D.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读图,完成7〜8题。

7.甲省与乙省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A.水循环类型B.植被类型

C.气候类型D.土壤类型

8.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A.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B.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灌溉农业需水量大

C.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D.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a、b

B.b、c

C.b、b

D.b、d

10.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可知

A.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B.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C.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

D.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12.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聚落所在的绿洲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是

A.湖泊干涸,盐类物质沉淀

B.地形封闭,补给水源减少

C.不合理灌溉,盐分在地表聚集

D.气候变化,冰川加速融化

14.该区域提出了“多途径解决能源、压缩农田面积、推广滴灌技术、进行生态移民”四大措施,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A.进行生态移民;加速区域城市化B.压缩农田面积:

提高粮食取产

C.推广滴灌技术;提髙水资源的利用率D.多途径解决能源;开发丰富的油气资源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下图甲是我国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下图乙是该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A.t1B.t2之前C.t1之前D.t2之前

16.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B.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C.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D.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结合材料,回答17-18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处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7.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铁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18.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毎小题3分,共计24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中a、b,c分别代表浙江省1992、2002、2012年的三次产北的构成比重。

读图定成19〜20题。

19.对浙江省三次产业构成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比重同步下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幅最快

C.第二产业就业与产值比重增幅不协调

D.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最快

20.浙江省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B.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投资力度

C.加快发展服务业

D.消除污染,梅花浙江化浙江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21〜22题。

21.关于①资源调配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路经过我国地势的二级阶梯

B.线路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改善输入地的大气环境质量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中亚和中亚

22.②资源的调配,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势影响需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第23〜24题。

23.关于甲、乙、丙、丁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B.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丙处开辟耕地,种植小麦D.丁处宜打坝建库24.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露天开矿

C.林下种草,林草结合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图甲是某失去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有

A.坡地垦田 B.围湖造田 

C.林地利用 D.果园开发

26.对于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增强 

C.环境污染 

D.下游洪水威胁增加

二、综合题:

共计60分。

27.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3分)

 

(1)上图为世界诶上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共同区位优势是。

(4分)

(2)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区域内、

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2分)

(3)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

(4分)

(4)美国东北部和欧洲西部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条件有(3分)

27.读“江苏省近十年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方向”和“就爱你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回答有关问题。

(11分)

 

(1)与苏南相比,苏中、苏北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主要是有丰富廉价的   源、    资源。

(2分)

(2)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发展,苏中与苏北可承接苏南的型产业,该现象对苏南地区的影响。

(4分)

(3)试对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将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5分)

   地区

   A地区

   B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农田类型

   旱地

 

 主要粮食作物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下图为新疆与浙江两区域图。

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浙江地形复杂多样,西南部山地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东北部则为冲积平原。

 

 

(1)据材料一及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两省区河流开发利用方式的主要差异及原因。

(7分)

 

(2)根据浙江“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的特点,分析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分)

(3)根据材料二,比较两省区的生产总值和增速的异同点。

(4分)

3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

(4分)

(2)说出M地形区的地貌特征。

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4分)

(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使图中A、B附近地区的土壤出现问题。

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4分)

(4)近年来,C处附近的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快,试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土地产生的人为原因。

(2分)

33.青菜头是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料。

重庆涪陵(106056’E-107043’E,29021’N-30001’N)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

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青菜头的生产,其生产环节见下表。

(8分)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涪陵种植青菜头的有利气候条件。

(3分)

(2)随着长江三峡水库蓄水量不断增加,涪陵市各级政府在山地丘陵大力实行指数造林、退耕还林。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请结合图示,从地理学角度说明植被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