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讲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69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朋友讲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朋友讲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朋友讲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朋友讲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朋友讲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朋友讲习.docx

《朋友讲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朋友讲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朋友讲习.docx

朋友讲习

朋友讲习─《易》解四书初探

 

   近年来,中国大陆掀起国学热,在企业和民间都有大量人士热中学习,一些论述经史的普及著作也能畅销。

以弘扬中华文化来看,自属可喜现象,若就探赜索隐、通经致用的更长远目标而论,却又远远不足。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通晓易经即可透悟中华文化的根柢,以易理盱衡四书五经,乃至诸子百家,常有智珠在握、回环互证之乐。

系辞传所称:

「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诚非虚言。

本文以易理、易象解四书,欢迎海内外方家切磋指正。

学海无涯,时习为尚 

   先秦称述五经,宋代以后四书大行,几乎成为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影响既深且巨。

其实,四书的根柢全在五经:

《大学》、《中庸》本为《礼记》中的两篇;《孟子》多引诗、书,愿学孔子;《论语》记载孔子所思所行,处处可见经义的影响与发挥。

曾子、子思、孟子立论,皆以孔子思想为本,而孔子删订六经,深受其熏陶不在话下。

   《论语‧学而第一》开宗明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简易三倡三叹,已为人生终身学习定调。

全章并未标榜什么特定理念,如道德仁义之类,只强调人得与时俱进,虚心学习,不断从本身生活及时势变化中印证真理。

这种思修交尽、知行合一的学习历程,必然多有创获,充满发现的喜悦。

《孟子‧告子篇》所称: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即为此意。

一旦深造自得,卓然成家,自会吸引千里来朋,与之切磋请益,同修互证,教学相长,乐何如之?

自己深悟所得,欲人一朝理解,实在不易,不必为此心里不痛快,这才是智慧涵养兼备的君子。

《论语‧述而第七》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正合本章主旨。

〈注一〉

   相较来看,《孟子‧梁惠王篇第一》开篇即嫌狭隘:

「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处战国之世,独标仁义,与国君面谈,一出口即造成对立,往下更是格格不入,好为人师,当面说教,怎么达到目的?

《论语》、《孟子》二书为语录体,《大学》、《中庸》开卷则为理论体系的铺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纲领条目,井然有序。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哲学意涵浓厚。

由四书说理的不同风格,亦可窥见论主人格境界之异,以及时代变迁的痕迹。

   学而首章恰如易经兑卦之象,兑为口、为言说、为悦,大象传称: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兑卦之前为巽,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一人不知而不愠,许多批注以为是泛称,指君子耐得住寂寞,所谓「不患人之不己知」。

看上下文脉络,应专指诲人不倦而言。

 

获,宣讲义理,与同道切磋琢磨。

兑卦之后为涣,聚徒讲学,中心思想传播扩散至天下四方。

涣卦之后为节,处处建立学派体制;节卦之后为中孚,一代代薪火相传,教化后生。

儒家思想自孔子开宗立派,两千五百多年来绵延不息,影响重大,全依卦序之理。

   兑卦主旨在以言取悦于人,达到劝善行善的目的,六爻即显示循序渐进的说服过程。

初爻爻辞称:

「和兑,吉。

」小象传云:

「行未疑也。

」进言之初,首重心平气和,创造和谐沟通的氛围。

二爻爻辞称:

「孚兑,吉,悔亡。

」小象传云:

「信志也。

」取得对方信任,获致好感后,便可诚恳申述自己的主张,多半能获认同。

三爻爻辞称:

「来兑,凶。

」小象传云:

「位不当也。

」游说他人不宜操之过急,太早揭露底牌,会引起对方警觉而破局。

四爻爻辞称:

「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小象传云:

「有庆也。

」重大事情仍宜彼此商量决定,冷静地找出沟通的障碍,耐心化解,即可皆大欢喜。

五爻爻辞称:

「孚于剥,有厉。

」五爻居君位,位高权重者疑心特重,与之进言更须审慎,自古批龙鳞、蹈虎尾之凶,在所多有。

上爻爻辞称:

「引兑。

」小象传云:

「未光也。

」君心难测,每受君侧小人或己身情欲牵扯,不易听信忠言。

   依兑卦义理衡量,四书的表述方式显以《论语》最佳,最易为人接受。

《大学》、《中庸》次之,也算发而中节。

《孟子》最弱,不免流于空言,难以成事。

   学而时习之,点出最重要的「时」字。

人生必须合时,不宜妄想,不可溺古,永远扣紧当下的时机时势,作出最正确的决定与行动。

《易经》经传千言万语,宗旨正在于此。

彖传和文言传中充斥时字,因其时、欲及时、时舍也、与时偕行、与时偕极、奉天时、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察时变、以时升、动静不失其时、与时消息、时义大矣哉、时用大矣哉、时大矣哉,不厌其详强调时的重要。

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中庸》主张「君子而时中」,《大学》也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孔学的中心思想在一时字,殆无疑义。

〈注二〉

   其实,学、习二字亦与《易经》有关。

甲骨文中的学字,疑即小孩子环曲双手玩爻、因之启蒙之象。

习字为小鸟练飞、屡仆屡起之状,上为羽、下为日或自,必须靠自己每天勤练,方能有成。

《易经》中孚卦上下四阳包覆、二阴居中,为母鸟孵卵之象;接着的小过卦,二阳在中、四阴在外,又似幼雏鼓翼飞翔,不断犯错,不断改正。

中孚似学,小过即习,学而时习之,信受奉行,遂成正果,所以小过之后为既济。

   小过卦有大坎之象,坎卦即称习坎,大象传云: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初爻爻辞亦云:

「习坎,入于坎窞,凶。

人生的坎坷忧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虽然险象环生,却使人历练成长。

《孟子‧告子篇第六》有称: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注二《论语‧学而第一》: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乡党第十》末章:

「山梁雌雉,时哉!

时哉!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便是最好的说明。

该章中还称:

「人恒过,然后能改。

」正是小过之义。

   习有学习、习染二义,均属后天,和先天本性不同。

《论语‧阳货第十七》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后天八卦方位,坎卦居北;先天八卦方位,坤卦居北。

先天为体,后天发用,坤、坎二卦有体用关系。

坎称习坎,自属后天历练;坤卦二爻爻辞云:

「不习,无不利。

」则代表先天本性。

坤为众,一切众生自性清明。

克己复礼,忧患兴邦

   《论语》一书的编排,一般皆以为随兴为之,各篇章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篇名也只是取首章前二、三字订立,结构相当松散,其实并不尽然。

学者若能深心体会,可发现有其编辑理念和思想蕴涵。

以学而始,以尧曰终,即有微言大义。

孔子祖述尧舜,崇尚天下为公,勉励一代代人继承上古优良传统,终而复始,学而时习,进一步发扬光大,开拓更宏伟的前程。

学而第一论学,以知行合一为尚,内圣推及外王,亦谈事君治国;为政第二论政,强调为政以德,外王不离内圣,于学多有开示。

治国以礼,八佾第三多谈礼制,又耽心繁文流于形式,提醒仁为礼本;里仁第四大谈仁德,宣称造次、颠沛必于是。

以上基本价值确立后,遂据此臧否人物,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多为人物评论。

   学而篇共十六章,子曰占九章,其它如有子三章、曾子二章、子贡一章、子夏一章,此四贤在儒门传学中各有贡献。

曾子至孝,《大学》推演修齐治平之道;子贡能干,政商俱有非凡表现;子夏传经,道统得以不坠;有子状似孔子,孔子死后曾被弟子相与共立为师。

有若、曾参称子,二人言论又记于《论语》首篇,可见门徒甚众,地位崇高。

有子曰的三章相当重要,皆含深刻易理,值得略作引证。

   第一章谈孝弟是行仁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完全是易经复卦之象:

复卦五阴下一阳生,内卦震代表生命的主宰,外卦坤顺势发展必成其大;坤中有震,又是母体内长子胎动之象,亲子遗传,生生不息。

母爱无私奉献,照顾儿子不遗余力,为人子者亦应反哺回馈,善尽孝道,这是为人之本,大本立定后,其它伦理规范及行为法则自可推导而出。

《大学》讲修齐治平,强调: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系辞传称复卦为「德之本」,复卦初爻小象传:

「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二爻则称:

「以下仁也。

」明确显示以仁德修身的意涵。

《中庸》说的更清楚: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孝弟即是亲亲,为人伦关系展开的基点,故为行仁之本。

   复卦彖传称: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何谓天地之心?

《礼记‧礼运》直言:

「人者,天地之心也。

」《孟子‧告子篇第六》亦称:

「仁,人心也。

」复是以人心证天心,起心动念务依于正,若有偏离,立刻改过。

复卦初爻实即以心修身、克己复礼之意,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这方面表现最好,有复圣之称。

系辞传中记述孔子解复卦初爻,即以颜回为例。

爻辞称不远复,不远即近,与人最切近的就是心。

《论语‧述而第七》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子‧尽心篇第七》亦云: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注三〉始终保持谦虚反省的习惯,人生庶几无悔,《大学》将诚意正心摆在修齐治平之前,亦为此理。

   第二章论礼,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与易经履卦之旨全合。

《礼记‧祭义》云:

「礼者,履此者也。

」系辞传称:

「履,和而至…履以和行。

」礼依天理制定,有伦有序,组织上下各依位分,履行职责。

《中庸》倡导致中和,说和为天下之达道,但须发而中节,与此相通。

   第三章继续发挥礼之精义,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人生须重诚信,承诺合

于义理,言出必践,若不合理,则未必拘守。

履卦敦笃实践,却以义理为依归,不做非礼之事。

《论语‧颜渊第十二》颜回请益行仁之目,孔子答以非礼勿视、听、言、动。

易经大壮卦之大象传则云:

「君子以非礼弗履。

」对人谦恭是美德,也得合理,才不致过卑而自取其辱。

〈注四〉谦卦彖传称: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正是恭近于礼所致。

因不失其亲一句,旧注不知所云。

亲应作新字解,和大学之道在亲民同,因不失其新,是说继承传统且能创新,这种人可开宗立派,值得效法。

《论语‧为政第二》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即为此意。

易经复卦一元复始,继往开来,亲子代代相传,有因有革,正是因不失其新。

   履、谦、复三卦,都与礼密切相关。

履是依礼而行,复是克己复礼,系辞传称:

「谦以制礼。

」谦字为言之兼,兼顾各方感受及利益,才能化解争端,制定出合情合理的礼法。

履、谦二卦相错,卦性相反,又有触类旁通之义。

履字尸中有复,尸为主,表示履为主于复而行。

履只是敦笃行事,复才是生命发展的深层原理。

剥极而复,硕果剥烂之后,其中所含的核仁仍可入地再生,复卦初爻所示仁德,即从核仁取义,象征生生不息之机。

谦卦讲谦让不争,和平共存,亦非一昧退让,硕果的果皮、果肉可以不要,核仁在所必争。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系辞下传第七章: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认定易作于衰乱之世,充满忧患意识,往下拈出九卦,再三陈述,作为乱世修行的功夫。

忧患九卦依卦序安排,前三卦取自上经,正是履、谦、复。

履为德之基,谦为德之柄,复为德之本,敦笃实践、谦和不争、承弊起新,都是处乱世最最重要的德行。

注四《论语‧泰伯第八》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

因革损益,文没在兹

   忧患九卦后六卦取自下经,依序为恒、损、益、困、井、巽。

恒为德之固,损为德之修,益为德之裕,这三卦仍和仁与礼相关。

损、益相综,为一体两面的关系;恒、益相错,卦性相反相成。

恒卦之固,为固有、固守之意,人性固有的良知良能,必须固守勿失,持之以恒,方能成就。

古本易经的恒字,右边亘下少一横,将亘古心改为一日心,寓意深厚。

此心亘古不变,陈义过高,难以达成,不如日日用心,事事落实,积久自成大业。

《论语‧里仁第四》子曰: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一日行仁,人人可至。

《论语‧雍也第六》子曰: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门诸贤行仁,或一月或数日达到标准,只有颜回持久不懈,三月形容其久。

一日心为恒,何等精切!

   恒是久守常道,坚持大方向,并非事事一成不变,因应时移势转,还得斟酌损益。

以修心而论,损卦惩忿窒欲,益卦迁善改过,在不断波动中调节平衡。

以礼制政事而论,更得有因有革,与时俱进。

《论语‧为政第二》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每一代有适合每一代的礼,不必抱残守缺,也无须标新立异,自然有沿袭有开创。

一旦我们清楚了随时损益的道理,除了理解过去,还可规划未来,连三千年以后的大势所趋都能预先测知。

   损、益是在恒的基础上作动态调整,改变的幅度毕竟有限;倘若环境有更大、更剧烈的变化,如此尚不足以因应时,怎么办呢?

依易理就得革命,推翻旧格局,另辟新天地,展现更高的创意。

革卦之前,为困、井二卦,困象泽无水,井则开凿地下水,一旦挖通泉脉,井水喷涌而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仅纾困,还开启了崭新的世代。

   忧患九卦的最后一卦为巽,系辞传该章称:

「巽,德之制也;巽称而隐;巽以行权。

」巽为风,深入无形,灵活机变,有大澈大悟、参透天命之意。

巽卦大象传称:

「君子以申命行事。

」从此化被动为主动,一切行事顺遂开展,自然合于天道真理,孔子晚年「从心所欲不踰矩」应该就是这种境界。

《论语‧子罕第九》子曰: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

」履卦为行道之初,可与共学;复卦务本有得,可与适道;恒卦卓然自立,可与立;巽卦行权,可与权。

   孔子处周政衰败、诸侯僭窃之时,是否有革命思想,一直颇富争议。

春秋公羊学有新王革命、孔子为万世制法之说,言之凿凿,不容忽视。

万世即恒,恒卦君位的六五小象传称:

「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爻变成大过卦,有非常之义。

孔子为素王,有天子德,无天子位,作春秋以绳当世,乃非常之举。

《孟子‧滕文公第三》有云:

「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作春秋的背景是「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不得不行褒贬,正人心。

巽以行权,当忧患九卦之终,代行天子之权,为德之制,合乎乱世从权之义。

   《史记‧太史公自序》称: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易经蛊卦干父之蛊,拨乱反正,其上爻爻辞即称: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礼记‧儒行》亦云: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这些论述皆非空穴来风,印证了孔子晚年确有大开大阖的创新理念。

   一般人论孔子,不懂春秋微言大义,只从《论语》断章取义,认定其为拥护周文的保守思想,最常引证的就是《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却不知人的思想会变,年轻时见识浅,容易起盲目崇拜,历练成长后,看法又不同。

《论语‧述而第七》子曰:

「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是周文的重要建构者,很久已不再梦想实现周公之道,是何原故?

《论语‧阳货第十七》记载两段事迹,鲁国公山弗扰以费叛、赵国佛肸以中牟叛,时隔十四年,均召孔子相助,而孔子都欲往。

最后虽未成行,个中考虑耐人寻味。

两次事变都反大夫擅权,正合讨大夫之旨,孔子心动并非无理。

公山弗扰那次,子路质疑,孔子回答: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时当东周,不为东周为什么?

这正是新王革命的思维逻辑,拨乱反正,另起炉灶。

   《论语‧子罕第九》子畏于匡,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历史上的周文王姬昌已故,人类的文明还得往前演进,其继往开来的重责大任不就落在我身上吗?

古圣先贤俱往矣,薪尽火传,发扬光大,且看今朝。

《春秋公羊传‧隐公第一》:

「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

」何休注云:

「法其生不法其死,与后王共之。

」我们要学活的道统、活的文王,一切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忧患九卦的学行历程,正好又和孔子一生的境界提升相应:

十五志于学为履,三十而立为恒,四十而不惑为损、益,五十而知天命为困,六十而耳顺为井,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巽。

〈注五〉

注五恒卦大象传:

「君子以立不易方。

」损卦大象传:

「君子以惩忿窒欲。

」困卦大象传:

「君子以致命遂志。

」井卦杂卦传称:

「井通而困相遇也。

」耳顺为声入心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