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67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s三单元导学案十二课时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

学习内容:

P17/例1(加法交换律)

学习目标:

1、探究和知理解加法交换律。

2、培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1、阅读书本17页例1,从图中我知道的条件是()和(),要求的问题是()。

2、根据题意,你能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

3.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可以怎么列式?

二、合作探究

1、观察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个等于号表示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吗?

()+()=()+()

2、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规律:

两个加数(),()不变。

这叫做()。

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组内交流)

 

5、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25+65=()+()()+()=59+456X+Y=()+()()+()=a+c

三、当堂检测:

1、连一连

83+31558+87

87+5856+588

588+56315+83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25+()=75+()36+()=64+()

56+44=()+()A+()=12+()

3、列竖式计算,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758+324=127+463=847+96=157+198=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

学习内容:

P18/例2(加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

学习加法结合律,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一、自主学习:

1、观察例2,你得到的信息是(),你要解决的问题是()

2、我会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通过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线段图,你能列出几种算式?

 

二、合作探究

1、计算出你所列的算式的结果,比较结果的大小(同桌交流答案)

 

2、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288=88+200我的理由是()

=288

3、观察88+104+96算式,我知道:

88+104+96=88+(+)

继续观察算式。

如(69+172)+28〇69+(+),155+(145+207)〇(+)+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我发现了:

先把()相加,或者先把()相加,()不变。

这叫做()。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独立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9+25+75=159+()+()36+64+96=()+()+()

156+44+257=()+()+()(a+12)+88=a+(+)

四、达标检测

(1)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A+40+60=40+60+A

(10+30)+50=10+(30+50)20+50+30=20+50+30

30+(A+50)=(30+A)+50B+900=900+B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390+280=280+390()(A+40)+60=(40+60)+A()

(3)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

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4)第三小组六个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28厘米、136厘米、140厘米、132厘米、124厘米、127厘米。

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学习内容:

P2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1、阅读20页的例3,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理解题意并列式:

3、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并思考:

在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的路程”的两种算法中,为什么第二种会比较简便?

二、合作交流1、根据你喜欢的方法算出你所列出的算式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我的发现:

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

在计算这道题时,我们为了使计算简便,既用到了(),也用到了()。

所以,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和()是同时使用的。

三、随堂练习

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28+36)+64=28+(□+64)

□+235+65=78+(235+□)182+18+276+24=(182+□)+(□+24)

(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

(2)讨论:

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

更多的数相加呢?

五、达标检测

1、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63+25)+35○63+(25+35)a+(b十c)○(a+b)+c

(33+232)+3768○33+(232+3768)418+(56+82)○(418+82)+43

讨论:

怎样比较更快?

我请谁帮忙?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78+46+15424+127+476+573

168+250+32      85+15+41+5931+33+39+37

六、小结

这节课我的收获真不少,让我来说说吧:

在一个连加算式中,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的数时,运用()、()来改变(),可以使()。

第4课时减法的运算性质及应用

学习内容:

课本21页

学习目标:

1、能熟练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算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课前练习

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717-632=()304+215=519519-304=()

二、自主学习1、认真观察21页例4,我知道已知条件是()和(),所求问题:

()

2、探究解题方法,方法

(1):

还剩的页数=()-()-()

方法2:

还剩的页数=()-()+()

方法3:

还剩的页数=()-()-()

(2)根据提示,列出算式并计算。

 

三、合作交流:

1、你是怎样计算的?

你喜欢哪种方法?

2、比较三种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组内交流)

3、我还可以用字母表示:

a-b-c=a-(+)a-b-c=a-

四、巩固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

267-143-67389-113-179615-378-222483-74-326

 

2.计算:

560-25-69-31-75889-228-187-72-313927-127-353-47

 

五、小结

我来谈收获:

 

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

学习内容:

课本24页例5

学习目标:

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发现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24页例1,并思考问题

(2)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已知条件?

它们是()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

(3)请你试一试怎样列式解题,并计算结果

(4)你有什么发现?

(5)你有什么困惑?

二、合作交流反馈

1、观察比较算式4×25=()和25×4=(),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我能用字母表示:

a×b=()×()

3、我会照样子写出几个相同的算式(组内交流比较)

4、归纳总结:

(1)、()相乘,交换(),()不变,叫做()

(2)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

三、巩固运用

(1)根据乘法交换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25×4=×78×25=25×

(2)先计算,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107×2587×36251×30

 

四、我的收获:

 

第6课时乘法结合律

学习内容:

课本25页例6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发现和理解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一、自主探究:

(1)观察24页例5插图和例6的要求,我能根据插图编写一道解决问题

同学们去植树,,每组,每棵树。

2、思路一:

(1)先求一共种树的棵树思路二:

(1)先求每组浇水的桶数

(2)再求一共要浇水的桶数?

(2)再求25个小组共浇水的桶数

(3)列综合算式并解题(3)列综合算式并解题

 

二、合作学习1、对比算式:

(1)(25×5)×2

(2)25×(5×2),我发现的秘密是:

算式

(1)和算式

(2)相同,但不同,可两个算式相同。

2、我得出的结论是(请用语言表述规律):

 

3、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是:

4、我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

 

四、随堂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25×7×4=××7

(60×25)×=60×(25×8)(125×)×=125×(4×19)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

A×B×C=A×C×BA+B=B+A1+4+6+9=(1+9)+(4+6)4×6×25=6×(4×25)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92×5×28×(25×15)8×5×125×40

 

六、小结

我会总结我学到的:

第7课时乘法分配律

学习内容:

课本26页例7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自学体验

1、导入:

最近学校给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每人订了新校服,我从学校得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每件上衣30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的4套要多少钱?

请你试一试解答出来

算式:

 

2、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3、自学课本26页例7,结合例5,先找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

要求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1、分析题目

方法一:

先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再求参加植树活动的总人数。

列式为:

 

方法二:

先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再求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最后把两部分的人数加起来就是参加植树活动总人数。

列式为:

 

2、观察算式:

(4+2)×25和4×25+2×25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3、我还能写出两个个这样的等式

4、通过观察上面的等式,我得出的结论是:

5、我会用字母表示:

6、想一想,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用到这样的规律呢?

四、随堂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适当的数。

(43+25)×2=×+×8×47+8×53=(+)×

3×6+6×7=(+)×8×(5+9)=×+×

五、达标检测

解决问题:

1、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进行大型团体体操表演,一共有8个方阵,每个方阵有男生20行,女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2、两个工人加工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4个,乙每小时加工26个,每天工作8小时,两人一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3、25×104,45×102不列竖式可以怎么算?

 

4、125×(80+40)98+98×9945×198

 

五、小结:

我来汇报自己的收获。

 

第8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学习内容:

课本29页例8

(1)

学习目的:

1、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300+2)×43=300×□+2×□

2003=2000+□(2000+3)×14=2000×□+□×□

二、自主探究

1、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

 

在对比的基础上,应用乘法分配律,我们思考:

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的数分解成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3、试计算99×7836×25

 

归纳总结:

(1)在乘加或乘减运算中,如果每个乘法算式有共同的因数,那么可以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运用简便运算时,一定要观察算是的特点,有时需要将一个数转化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来进行简便计算。

三、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92×203=92×(200+□)

92×202=92×200+92×□9×37+9×63=9×(□+□)

能你提升:

(2)计算102×249×37+9×6357×19+57

 

9×137-9×3725×2856×368-286×56

 

温馨提示:

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六、小结

谈收获:

第9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学习内容:

课本29页例8

(2)

学习目的: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自学提示

1、通过阅读题目,我知道买5副羽毛球拍(),求每支羽毛球多少钱?

方法一:

先求一副的价钱,再求一支的价钱方法二:

先求5副有多少支,再求一支的价钱

列式并解答:

列式并解答:

2、通过自学我发现了: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

3、我会用字母表示:

3、连除算式中的简便计算和连减算式中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你有什么困惑?

5、我还能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二、自学检查

1、简算600÷25÷4700÷143600÷125÷8798-521-171

 

560÷2824×5×4102×561297-(297+235)

2、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三、随堂练习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210÷(7×6)=210〇(7〇6)

(1)判断对错:

638-(438+57)=638-438+57()901-109-91=901-(109+91)()

113-36-64=133-(36+64)()3456-(481+519)=3456-481-519()

35÷14=350÷2÷7()3000÷4÷25=3000÷(4+25)()

四、能力提升题1、简便计算:

(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4)673-84-71-45(5)81÷3÷3(6)210÷(7×6)

 

2、希望小学有一块面积是560平方米的长方形操场,已知长是35米,宽是多少米?

 

3、某药厂生产了8400支消炎药,12支装一盒,70盒装一箱,这些消炎药可以装多少箱?

 

六、小结:

谈学习收获:

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或除以两个数的()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第四单元小数点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学习目标:

 1、 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会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经历小数意义的形成过程,学习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迁移能力,渗透类推的数学方法。

 

 一、自主探索小数的意义 

1.学习一位小数的意义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请在米尺上找到1份,是多长?

()分米 

  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  米)因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分米,也就是()米

(2

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是0.1米,

米与0.1米的意思相同,就是表示的形式不同。

 

  反过来说0.1米表示()。

在尺子上指一指0.1米在哪儿呢?

 

(3)3分米是多少米?

可以怎样表示?

分数:

米小数:

(4)7分米是多少米?

用小数怎样表示?

()

(5)观察我们写出的小数,它们的小数点后面都只有一个位数,像这样的小数称为一位小数。

 

(6)再观察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分母都是() 

(7)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分数和三个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0.1米  

()0.3米  

()0.7米 

我发现: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位小数。

 

二.小组合作探究两位小数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

 表示( )米。

 1厘米=(——)米=(  )米 5厘米=(——)米=(  )米 

 23厘米=(——)米=(  )米 (  )厘米=(—)米=(  )米 

 通过观察,我发现分母是()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2)小组交流:

我发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也就是()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两位小数,你能猜想一下什么是三位小数吗?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 )毫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 )米。

 1毫米=(——)米=(  )米 ( )毫米=(——)米=(  )米 

 ( )毫米=(——)米=(  )米 

  通过观察我发现,(              )。

  小结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 

(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1.说说0.2表示什么?

有几个十分之一?

0.3呢?

0.5呢?

0.7呢?

 

  十分之一就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1。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 

  0.08表示什么?

有几个百分之一?

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或() 

  由此我能推想出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2.进率

(1)0.01和0.1之间什么关系?

()个0.01是1个0.1?

 

 

(2)0.001和0.01谁大?

()个0.001是1个0.01?

你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

 

(3)说一说0.1 0.01和0.001之间的关系。

(10个0.01是0.1 10个0.001是0.01) 

(4)小结:

小数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四)巩固应用 

1.( )0.001是0.01 100个0.001是(  ) ( )个0.1是1 

2、把小数写成分数:

0.7=0.28=0.318=0.50=0.04=0.147=

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学习内容:

教材34页例2、例3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

②能正确地读出小数。

2、通过自学交流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一、目标导学1、复习导入

(1)0.2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0.15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0.008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P32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认真阅读32页内容,你发现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小数点在什么位置?

12.378每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

各表示什么?

2、熟记小数数位顺序表,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3、0.58读作()。

3.5读作()。

41.37读作()。

你能总结出读小数的方法吗?

试一试。

三、自学检测

1、小数点左边的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左边的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左边的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3、读出下面的小数0.9、10.728.67236.49

四、合作探究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

2、探讨: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个十分之一是()。

0.1里有()个0.001。

3、我会总结出读小数的方法:

先读()部分,按()的读法来读;再读()部分,小数点读作();最后读()部分,依次()的数字。

五、达标训练

1、填空0.4里面有()个0.1;0.08里面有()0.001;5.36里面有()个1、()个0.1、()个0.01;4个()是0.004;1里面有()个0.001。

2、判断。

(1)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

(2)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左边的第一位是十位。

()

(3)28.37读作:

二八点三七。

()(4)51.645读作:

五十一点六百四十五。

()

(5)0.1、0.01、0.001、0.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其中最大的计数单位是0.1。

()

3、读出下面的小数。

6.77229.460.8450.56460.807

六、堂清检测

1、填空。

(1)23.564读作();2在()位,5在()位,6在()位,4在()位。

(2)小数点在()位和()位之间。

它是()部分和()部分的分界点。

(3)5个百分之一是();7个十分之一是();()个千分之一是0.0008。

(4)0.3里有()0.001;0.06里有()0.0001。

3、写出下面各小数中3表示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