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6376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docx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实习报告

资源与环境问题调研实习报告第一章、     塑料废弃物的定义 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丁二烯,氯乙烯,苯乙烯等,小分子物质将其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即可得到一系列大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稀,聚丙烯.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就是由上述高分子材料吹塑而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有很多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等特点.因此一问世,便深受世界各国欢迎,随即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以及建筑材料等,因此塑料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

塑料废弃物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废弃塑料或制品。

塑料废弃物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废弃的日用塑料制品(如废塑料鞋、台布、婴儿尿布、废塑料包或人造革包、塑料化妆品瓶、药凭等)、废弃的农用塑料制品(如用过的棚膜、地膜、等)。

尤其是塑料包装物及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容易被人们随意乱扔,影响城市景观,国外常将这部分塑料废弃物称之为“塑料垃圾”(转载请注明来自:

) 第二章、塑料废弃物的分布及来源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塑料废弃物。

各种塑料包装物、购物袋、农膜、编织袋、饮料瓶、塑料盆、塑料壶、塑料桶、玩具、文具、塑料鞋、车辆保险杠、家用电器外壳、电脑外壳、废聚氯管、工业塑料制品、塑料门窗、聚脂制品(聚脂薄膜、矿泉水瓶、可乐瓶等)以及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废料等等,随处可见,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塑料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废弃塑料及垃圾废塑料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人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工业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

人们开始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如一些农用土地因废弃地膜的影响而开始减产,废塑料引发的“白色污染”开始让人们头痛,不腐烂不分解的餐盒无法有效回收,生活用塑料垃圾无从下手处理……,塑料废弃物剧增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摆在了全世界人们生活生存的地方。

第三章、塑料废弃物长期存在对环境的影响 3.1白色污染的定义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目前已达1.2亿吨以上,其中废塑料占2%一4%,即每年产生废弃塑料总量约240万~480万吨。

这些不能被自然消纳的塑料废弃物的日益增多,不仅严重影响和污染了环境,甚至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由于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中尚缺少现代化的垃圾填埋或焚烧设施,大多数废弃塑料只能采取露天堆放的办法,加之人们的随意丢弃,使得城市处于“白色垃圾”的包围之中。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3.2白色污染的分类“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

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__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

__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__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__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__包装物很难处理:

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3.3“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

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第一、占地过多。

堆放在城市__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

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

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__年;玻璃1000年。

第二、污染空气。

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

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

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

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

你看:

__河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

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第四、火灾隐患。

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有害生物的巢穴。

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3.4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__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

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__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__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

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要调动__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

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__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

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

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

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__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

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

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__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

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

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__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第四章 __的回收利用 迄今为止,包装工业仍是中国塑料工业最大的应用领域。

专家预测,20__5包装用塑料同比将增长15%以上,达到625万吨。

与应用量的不断增长相比,中国包装用塑料的回收利用却极不乐观。

废塑回收应用领域狭窄,可谓回收发展的一大障碍。

4.1几种__回收技术 燃料最初,塑料回收大量采用填埋或焚烧,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因此,国外将废塑料用于高炉喷吹代替煤、油和焦,用于水泥回转窑代替煤烧制水泥,以及制成垃圾固形燃料(RDF)用于发电,效果理想。

发电垃圾固形燃料发电最早在美国应用,并已有RDF发电站37处,占垃圾发电站的21.6%。

日本已经意识到废塑料发电的巨大潜力。

日本结合大修已将一些小垃圾焚烧站改为RDF生产站,以便集中后进行连续高效规模发电,使垃圾发电站的蒸汽参数由30,012提高到45,012左右,发电效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25%。

油化由于塑料是石油化工的产物,__学结构上看,塑料为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而汽油、柴油则是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因此,将废塑料转化为燃油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

国内外在这方面均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如日本的富士回收技术公司,利用塑料油化技术,从1公斤废塑料中回收0.6升汽油、0.21升柴油和0.21升煤油。

他们还投入18亿日元建成再生利用废塑料油化厂,日处理10吨废塑料,再生出1万升燃料油。

美国肯塔基大学发明了一种把废塑料转化为燃油的高技术,出油率高达86%。

中国__、__、__等地均有关于塑料转化为燃油研究成果的报道,但尚未看到工业化的实际应用。

建筑应用各种废塑料都不同程度地粘有污垢,一般须加以清洗,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

利用废塑料和粉煤灰制造建筑用瓦对废塑料的清洗要求并不十分严格,有利于工业化应用中的实际操作。

向塑料中加入适当的填料可降低成本,降低成型收缩率,提高强度和硬度,提高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

从经济和环境角度综合考虑,选择粉煤灰、石墨和碳酸钙作填料是较好的选择。

粉煤炭表面积很大,塑料与其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可保证瓦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复合再生复合再生所用的废塑料是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杂质较多,具多样化、混杂性、污脏等特点。

由于各种塑料的物化特性差异大而且多具有互不相容性,它们的混合物不适合直接加工,在再生之前必须进行不同种类的分离,因此回收再生工艺比较繁杂。

国际上已有先进的分离设备可以系统地分选出不同的材料,但设备一次性投资较高。

一般来说,复合再生塑料的性质不稳定,易变脆,故常被用来制备较低档次的产品,如建筑填料、垃圾袋、微孔凉鞋、雨鞋等。

合成新材料匈牙利科学家研究出将塑料垃圾转化成为工业原料并进行再利用的新技术,从而改变了以往将这些垃圾随便丢弃或进行焚烧的做法。

据介绍,科学家们使用该项新技术能将塑料垃圾加工成一种新型合成材料。

实验表明,这种合成材料与沥青按比例混合后可以用来铺路,增加路面的坚硬程度,减少碾压痕迹的出现,还可以制成隔热材料而广泛用于建筑物上。

专家认为,由于该技术是塑料垃圾转化为新的工业原料,不仅在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而且还能够减少石油、天然气等初级能源的使用,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制取基本化学原料、单体混合废塑料经热分解可制得液体碳氢化合物,超高温气化可制得水煤气,都可用作化学原料。

德国Hoechst公司、Rule公司、BASF公司、日本关西电力、三菱重工近几年均开发了利用废塑料超高温气化制合成气,然后制甲醇等化学原料的技术,并已工业化生产。

人造沙20__4年起,日本V-ARC公司开始将家电以及汽车等产生的废塑料粉碎制成人造沙。

废塑料制成的人造沙将应用于地基改良材料以及混凝土二次制品等。

将废塑料再利用为人造沙的例子非常罕见。

V-ARC公司计划在20__5年5月将其发展成年产值5亿日元的大事业。

   与天然沙相比,人造沙的特征是成本低、重量轻(不到天然沙的一半);颗粒大小均一,不含水等。

人造沙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材料、屋顶绿化材料、地基改良材料、瓦片、瓷砖以及外墙材料等     4.2各种新材料技术对比

(1)可降解塑料技术    可降解塑料技术是在塑料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光敏剂,淀粉等原料,这样,可降解塑料制品在使用完,并废弃在大自然中暴露三个月后,可由完整的形状分解成碎片,因而至少在视觉上改善了环境.但这项技术最大的缺陷是,这些碎片不能继续降解,只不过是由大片变成小片塑料,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

(2)植物纤维粉加胺热压技术        该技术是以植物纤维,例如秸秆,稻草,甘蔗渣等经过破碎得到纤维粉,然后混入大量的胶或树脂,再注入到模具中加高压及高温下成型.利用该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在降解性方面较好.

(3)以纸代塑技术 即采用纸浆为原料,在模具中成型,烘干生产一次性餐具.这种方法制作的餐具因其无毒无害,易回收,可再生利用,可降解等优点而被冠以“环保产品”的称号,是目前综合评价较好的替代技术.但从宏观上来讲,以纸代塑技术并不能完全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只是将餐具对环境的污染提前到了制作餐盒时对环境的污染而已.

(4)生物全降解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采用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年生长期植物纤维粉和特殊的添加剂,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制成生物全降解快餐盒.由于淀粉是一种可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在徽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为葡萄糖,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另外,与其共混的材料也是全降解材料,因而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快餐盒降解性能极好.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发现,样品在堆肥状态下五天开始发霉,十天时所测样品与堆肥融为一体,样品失去测试前的形状和颜色,四十天即全部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第五章 减少污染的措施 n     加强宣传教育。

n     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

n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n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n     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n     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n     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n     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综上所述,塑料制品对人类社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并且其消费量还将不断增大,但它对环境的影响却是人类长期面临的课题。

要彻底治理“白色污染”,必须政策和技术两方面并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而治理“白色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因此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我们相信只要持有积极的、负责的态度,依靠科学技术,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把回收及再利用工作做好,塑料工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就一定能和谐共处,共创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