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6202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2、预习导学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chì)   遒劲(qiú)   橘子洲(jú)

B.逶迤(yí)看守(kàn)沁园春(qìn)

C.磅礴(páng)尽管(jìn)怅寥廓(chàng)

D.遏止(è)当初(dàng)岁月稠(chóu)

解析:

B项,“看”应读“kān”;C项,“尽”应读“jǐn”;D项,“当”应读“dāng”。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 火势蔓延 轻歌慢舞 漫无边际

B.百舸争流 苛政如虎 道路坎坷 克敌制胜

C.苍海桑田 苍茫大地 满目疮痍 天下苍生

D.鱼翔浅底 材料翔实 神态安祥 周密详细

解析:

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答案:

B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2.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

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

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

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主要抒情。

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机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明确:

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3.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独立”这个词,好像不符合毛泽东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

明确:

增强了表现力。

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4.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

教师提示:

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

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

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

设计意图:

学会分析设个的情和景的关系。

明确:

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5.“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毛泽东眼中的秋景的特点,应该怎么说呢?

明确:

山、林、江、舸、鹰、鱼:

万类。

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

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

明确:

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6.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提示:

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

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板书:

诗人、关怀天下)

朗读提示:

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

(板书:

读出关注)

7.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设计意图:

了解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明确: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设计意图:

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

讨论:

“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

四、目标检测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炼字炼意(体会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好处。

①、独立寒秋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②、层林尽染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③、鹰击长空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④、鱼翔浅底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3、背诵这首词。

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

五、配餐练习:

A组(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róng)携(xié)遏(è)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

长沙》与《沁园春?

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遂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B组(巩固题)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

“霜天”即:

2.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这里用来表达

2.“沉浮”同意思相近,这里指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这里指

2.“粪土”的意思是用法是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

(四)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遏”的意思是

2.“记”字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C组(提高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

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

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

(二)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沁园春.长沙

1925年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温柔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乙:

沁园春.雪

1936年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试比较两首词在写作上的相同点。

答:

2.试比较两首词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

答:

3.试比较两首词在结尾所抒发的感情。

答:

答案:

A组、1.C2.C3.C4.D

B组、

(一)1.满江秋天2.山、林、江、舸、鹰、鱼3.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1.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2.升沉盛衰

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三)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

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四)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组

(一)1.A2.D

(二)1.a.写美景,抒豪情上半阕都以写景为主,即景抒情,下半阕以叙事议论为主,抒发豪情壮志。

b.运用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

如“万户侯”与“同学少年”的对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与“风流人物”的对比。

c.语言极富表现力

2.同:

写壮景写得雄奇伟丽,异:

北国、湖南/冬景秋景

3.甲诗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乙诗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

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也可以当是毛泽东的自况。

教学反思

1、教师引导内容相对较多,学生思考空间还是相对小。

2、基本上教学模式是新课改方式,渐渐在改变,学生适应能力很强。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