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89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汇编

教学课题: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6-1透镜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質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光的折射的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态度.

教学重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光路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怎样测凸透镜的焦距。

教具: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

教学过程:

§6-1透镜

(一)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

(二)新课教学

一、透镜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出示凸透镜、凹透镜实物,学生观察.但告诉学生不能用手摸.让学生自己观

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透镜的剖面图,对照实物讲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薄透镜.简要说明它们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

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教师在黑板画课本上的图6-8,讲解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透镜的光心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二、焦点焦距

1.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说明: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

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

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

2.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

3.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

4.教师画出会聚光线的光路图.讲述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对照光路图讲解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5.凸透镜焦距大小反映了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强,折射光偏折得就越厉害.每个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6.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1)教师画出会聚光线的光路图.讲述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对照光路图讲解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2)教师提出问题:

如果把一个点光源(如:

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分析这时的入射光线是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推想出结果。

教师小结:

放在凸透镜焦点处的小灯炮发出的光(即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经过凸透镜变成平行光.因而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

结论: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射出。

因而利用凸透镜能得到

平行光。

7.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师用光具盘、平行光源、凹透镜做课本图6-12的演示。

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小结: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画图并讲解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光线,不会相交于一点.但它们的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也叫凹透镜的焦点.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因而叫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结论: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2)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被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8.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透镜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

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透镜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透镜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透镜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透镜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透镜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来判断透镜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学到了什么?

一、透镜的分类:

二、概念: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2.光心(O)---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3.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四、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

 

布置作业:

P41~3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6-1透镜

1.透镜

凸透镜:

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

中央薄边缘厚

2.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

会聚作用凸透镜也称会聚透镜

凹透镜:

发散作用凹透镜也称发散透镜

3.凸透镜焦距测量方法:

太阳光聚焦法

4.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6-2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教具: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多媒体.

教学过程:

§6-2探究——凸透镜成像

通过上节课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学习,我们发现都用到了凸透镜。

用到的都是凸透镜

既然都是凸透镜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情况?

凸透镜呈现的规律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用什么来证明?

----实验

那么这个实验应该选择那些器材,如何设计?

学生教师共同选出所需要的器材。

师生共同选择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并分析选择的依据。

教师引导:

有了器材,那么这些器材的位置该如何放置更为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

根据不同同学的发现学生找出问题可能的情况如下:

1)什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像?

2)什么时候成倒立放大的像?

3)它只能成倒立的像吗?

4)它成的像都能用白屏接住吗?

学生动手实验,逐一检验和证明出现这些情况的原理。

学生总结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结论: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雨二倍焦距是成倒立缩小的像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3)从同一侧看去,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像。

范围是: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4)凸透镜承德像可不被

光屏承接,就是成正立放大的像时。

教师引导

提出:

为什么正立放大的像并不能被光屏接住?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

解释:

能被光屏借助的像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象;而不能被光屏接住的像是虚象,它是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形成的。

 

布置作业:

P71~3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6-2探究——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

2、

3、

实象和虚象的区别: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6-3生活中的透镜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教学难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教具: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

1、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什么?

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6-3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先出示真实的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的镜头。

镜头的作用相当于那种透镜?

——凸透镜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暴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想想做做:

制作模型照相机

把模型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间的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二、投影仪

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照图3。

2-4介绍投影仪的构造。

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是什么透镜?

——凸透镜

演示: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

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图案清晰的像。

观察相的大小、正倒。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三、放大镜

放大镜也是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请同学们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到字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情况。

——能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布置作业:

P91~3

练习册本节练习

板书设计:

§6-3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投影仪: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6-4眼睛和眼镜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眼睛观察远近物体的比较和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对比,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