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679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必修1

单元综合检测(三) 收入与分配

一、选择题

1.刘某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年只有4000元的纯收入不满意,于是把它承包给王某,每年可获得20000元的收入,另外自己还在王某的工厂里劳动,每月获得2000元的工资收入。

这里的4000元、20000元、2000元体现的分配方式分别是(  )

A.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解析] 刘某种一亩三分地所得收入为按劳分配,把它承包给王某所得收入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在王某的工厂里劳动每月所获得的工资收入为按劳动要素分配,故选C。

[答案] C

2.2014年,某市农村加大土地流转进度,通过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组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

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分别属于(  )

①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 ②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④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 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所得属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所得,属按劳分配所得,是合法的劳动收入。

①④当选,故选D。

[答案] D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

下列选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

①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 ②股票持有人获得的股息、红利、股票交易收入 ③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年终奖金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解析] 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及股票持有人获得的股息、红利、股票交易收入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排除③;④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是合法的劳动收入,不选。

[答案] B

4.收入多元化,市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如今,我国不少市民家庭收入来源不再是单一的工资性收入,而是通过家庭出租房屋、购买基金、获得股息及红利等多元化收入渠道,获得可观的财产性收入。

这类财产性收入(  )

①是按劳分配获得的 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

③客观上造成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④都必须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题干没有涉及公有制经济,因此①不选;通过出租房屋、购买基金、获得股息及红利等多元化渠道获得的收入,都与生产要素有关,因此②当选;题干中的财产性收入客观上带来了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③应选;营业税和增值税是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收,④不选。

[答案] B

5.马克思在谈到按劳分配时曾指出,按劳分配“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即默认收入差距的存在。

马克思还指出,在按劳分配条件下,“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

因此,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基金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

要避免马克思所说的上述弊病的出现,国家可采取的方案有(  )

①用按需分配代替按劳分配 ②将个人所得税按家庭人均收入征收 ③依据工作能力高低制定不同个税税率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生活水平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分配制度是由生产力状况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①不选。

③这种方案不具有可行性。

将个人所得税改为按家庭人均收入征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避免在劳动成果相同、从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的现象,②④入选。

[答案] D

6.“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

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劳动报酬增长,能够提高分配率,故③④入选。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涉及的是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不符合题中分配率,故排除①。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制度不能提高分配率,故排除②。

[答案] D

7.“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

拐点前,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可招到人;拐点后,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意的人。

“刘易斯拐点”理论对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的直接启示是(  )

A.压缩生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用分配公平促进效率提高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劳动者权益

[解析] 设问限定为“刘易斯拐点”理论对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的直接启示,B有利于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A、C不符合题意;D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应该是政府。

[答案] B

8.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下列措施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  )

①限制农村劳动力外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②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投入 ③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④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①中“限制农村劳动力外出”的说法错误。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一定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④不选。

[答案] B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为了实现收入公平,下图中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③④

[解析] 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属于再分配措施,①不选;对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与缩小贫富差距无关,②不选。

[答案] D

10.有人认为我国当前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分好蛋糕促和谐”。

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理解,此观点(  )

①指出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 ②看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没看到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④认为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不患寡而患不均”“分蛋糕”是在强调公平的重要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即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故②符合题意,但此观点只看到了公平的重要性,而没有看到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③符合题意,故选B。

材料中并没有讲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也没有讲再分配,①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11.我国扩大消费的政策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走低,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不足。

要改变这一格局,就应该(  )

①逐步消除现在的收入分配差距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取缔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④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改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局面既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也要大力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应允许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存在,①表述错误。

应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表述错误。

[答案] D

12.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下列关于社会保障,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属于初次分配,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属于再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 ③居民收入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 ④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排除①选②;居民收入的高低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③错误;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④当选。

[答案] B

13.下表选项中,经济发展状况与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经济发展状况

采取的财政政策

A

经济增长滞缓,

社会需求不足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B

经济增长过热,

社会供给不足

减少财政支出,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

C

经济增长滞缓,

社会需求不足

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增加财政支出

D

经济增长过热,

社会供给不足

提高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起征点

[解析] 在经济增长滞缓,社会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拉动经济增长,故C正确。

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是财政政策,也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A不选;在经济增长过热,社会供给不足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B中“结构性减税政策”和D中的措施都会减少税收收入,故B、D不选。

[答案] C

14.下表是2015年某市1~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项目

地区生

产总值

财政

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消费者价格指数

增幅

7.7%

5.3%

9.4%

10.6%

3.4%

①该市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 ②上半年该市城乡居民实际购买力总体有所增强 ③该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 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农村人均现金收入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长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变化的,①说法错误,③正确;该市上半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均有所增加,而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故城乡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是提高的,②说法正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幅度,增长幅度不同于实际增长额度,④说法错误。

[答案] B

15.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财政赤字会(  )

①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②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③增加货币流通量,引发通货膨胀 ④带动企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财政赤字会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企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①④正确;②与本题无关;③错误,适度增加货币流通量,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答案] C

16.在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背景下,财政部部长指出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政府一般性支出。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严控政府一般性支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

B.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

C.财政部有权独立决定财政支出预算,任何机关不得干涉

D.财政政策既要关注财政支出数量,也要关注支出结构

[解析] A错误,严控政府一般性支出是为了更好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无关;B错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扩大财政支出,适度扩大财政赤字的规模;C错误,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受人大监督的,而不是任何机关无权干涉;我们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是为了关注支出结构,更好的用于民生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选D。

[答案] D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下发后,财政部初步确定将农业部、教育部等19个中央部门纳入2014年度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涉及艾滋病防治、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等近30个项目。

下列表述最符合题意的是(  )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析] 材料中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是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表现,选A。

B和C不合题意;D错误,财政收入要和经济发展同步。

[答案] A

18.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这说明(  )

①财税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财税政策是实行国家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③财政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④要完善财税体制,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A.①③B.③④

C.②④D.①②

[解析] 材料说明财税政策是实行国家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要完善财税体制,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②④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因为市场起决定作用;③观点错误,国有经济是支柱,起主导作用。

[答案] C

19.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这有利于(  )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共同富裕 ②增加转移支付,改善人民生活 ③支持行业和地区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④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紧紧扣住材料中“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的信息,根据本材料可以判断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答案] D

20.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生鲜蔬菜供应的80%左右都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

据调查统计,蔬菜从进入到运离批发市场,需要缴纳的市场管理费、摊位费、冷库保鲜费等占整个成本的20%,这些费用将直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而推高蔬菜零售价。

针对这一情况,稳定菜价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农业科技,提高蔬菜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B.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蔬菜流通中公益性设施建设

C.加强信息服务,引导菜农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

D.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机制,避免重复建设与过度竞争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推高蔬菜零售价的原因是中间流通环节费用的增加,A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蔬菜的价值量,可以降低蔬菜价格,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蔬菜价格升高不是因为信息不畅通导致的,C与题意不符;D避免过度竞争,是人为干涉市场对资源的配置,错误;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蔬菜流通中公益性设施建设,免收流通环节费用,有利于降低蔬菜价格,B说法正确。

[答案] B

21.“拉弗曲线”(见右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④D.③④

[解析] 图表反映税收随着税率的增长不断增长,但到达A点后,随着税率的增长,税收反而下降了,这直接启示我们,税率超过一定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故④入选;图表又启示我们,必须制定合理的税率,来调动生产积极性,故①入选;A点作为拐点,但不是最佳的税率选择,因为在制定税率时,要综合考虑其他经济因素,故不选②;税率主要根据征税对象来确定,故③说法不准确。

[答案] C

22.目前我国将车船税按发动机排量分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

这主要是为了(  )

①抑制汽车生产和消费,缓解资源压力 ②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进行绿色消费 ③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调控能力 ④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优化汽车产品结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按梯度征收车船使用税,可以抑制大排量汽车消费,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进行绿色消费,也有利于引导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故②④正确;①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23.在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活力不足的形势下,各界迫切希望政府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实行结构性减税(  )

①意味着我国的税收收入将大幅下降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③是运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重要表现 ④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实行结构性减税,是国家通过经济手段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控,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故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

结构性减税不一定会使我国税收收入减少,故①说法不妥。

[答案] D

24.现代税制在规定纳税人依法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保障纳税人享有相应的权利。

以下行为体现纳税人权利的是(  )

①依法按时向税务部门缴纳增值税 ②依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 ③就某征税行为依法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 ④年收入超12万元的公民依法主动向税务部门提交申报表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题干考查纳税人的权利,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属于纳税人的义务,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25.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同时也是负税人;纳税人如果通过一定途径把税款转嫁出去,此时的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

可见,纳税人和负税人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下列情形中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是(  )

①赵某因酒驾缴纳了2000元罚款 ②钱先生花5000元(含增值税726.5元)购买一部电脑 ③孙某的连锁超市缴纳了2000元营业税 ④李先生缴纳了150元的个人所得税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罚款不属于税收,故排除①;②中的消费者“钱先生”是负税人,但增值税的纳税人是生产经营者,故此时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符合题意;营业税由经营者缴纳,但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故③符合题意;个人所得税由公民个人缴纳,无法转嫁给其他人,故此时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一 下图为近1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注:

基尼系数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材料二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二代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富二代”、“贫二代”是先富道路上遇到的“二代”问题,体现了一代对二代的影响和二代对一代的复制,带来了“二代”朋辈之间的分隔,拷问着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目标。

(1)请你为降低基尼系数提合理化建议。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二代现象”的认识。

[解析] 解读第

(1)问,降低基尼系数实际就是实现社会公平,关于实现社会公平教材有明确表述,但需要前后关联,系统总结,可以从根本举措、分配制度、两个比重、两个同步、再分配、科学发展观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2)问属于认识类试题,应当从“二代现象”是什么,如何产生的,如何解决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①发展生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⑤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

(2)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调动一切生产要素积极性,提高效率的同时,拉开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并对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影响。

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的重要举措,由于分配不公等导致的贫富差距加大引发的“二代现象”,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背离的。

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

④我们要落实好分配政策,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都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防止两极分化。

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7.材料一 2009~2013年我国央企利润及上缴红利相关情况

材料二 我国央企上缴红利的具体比例及使用情况(截止2013年底)

央企上缴

红利具体

比例

军工科研类央企

5%

一般竞争类央企

10%

资源类央企

15%

烟草总公司

20%

上缴红利的

使用情况

用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企业重组。

用于灾后重建、应对金融危机和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等。

用于公共财政和补充社保基金的总金额,近五年仅占同期所有央企利润总额的0.40%。

注:

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盈利普遍高于这个水平。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处理央企自身发展与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的关系?

[解析] 考生在回答第

(1)题时,一要注意比较央企的利润、上缴利润的变化情况,二要注意上缴的利润还主要在央企的内部流动,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在回答第

(2)问时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和设问指向,首先说明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其次要说明二者之间还有矛盾的一面,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2009~2013年我国央企利润不断增加,但上缴红利总额少且增幅缓慢,上缴比例总体上低于同期央企利润增幅,尤其是2010年。

材料二反映了不同类型央企上缴红利比例有所不同,但都低于国际惯例,从央企利润的使用情况看,大部分红利仍在国企内部流动,极少用于公共财政和改善民生方面。

(2)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009~2013年我国央企利润不断增加,具备了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可能。

国家今后应继续促进央企的良好发展。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国家应适当加大央企红利上缴比例,实现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激发他们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又存在矛盾性。

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央企自身的发展,又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

近五年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GDP

(亿元)

财政收入

(亿元)

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

(元)

农村居民

人均收入

(元)

2009年

340903

68518

17175

5153

2010年

397983

83080

19109

5919

2011年

471564

103740

21810

6977

2012年

519322

117210

24565

7917

2013年

568845

129143

26955

8896

图:

我国GDP、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比较

(1)表格和图示综合反映了什么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