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655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docx

高考突破地理湘教版必修2精选测试题《人口迁移》

2-1-3人口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11·马鞍山模拟)人口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

下图为四个区域人口性别比例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曲线④所代表地区1950年的性别构成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

A.劳动力充足,社会充满生机

B.男女比例协调,婚姻家庭安定和谐

C.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

D.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社会缺乏生机

2.曲线②代表我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有(  )

A.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B.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C.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D.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曲线④所代表地区1950年的性别构成的主要特点是男性数量较少,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停滞甚至负增长,社会缺乏生机。

第2题,20世纪80年代恰逢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大量的农民工涌入该地区,由于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纺织、电子、服装、玩具等产业均需要大量的女性劳动力。

(2011·南京二模)近年来,每年农历新年过后,都会形成农民离乡外出打工大潮,与往年不同的是2011年春节后,浙江、江苏、广东等传统用工大省出现了“用工荒”。

而在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当地政府和企业出台了更多的措施“截留”农民工。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用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A.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民工的流动

B.沿海省份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量大幅上升

C.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相对更好的工资待遇

D.劳务输出省份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民工需求量增大

4.关于“用工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为沿海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推力

B.导致沿海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的趋势

C.促进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制约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劳务输出省份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民工需求量增大。

第4题,沿海传统用工大省出现的“用工荒”,促使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

6.大规模人口迁移(  )

A.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第6题,大规模人口迁移,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布局的优化组合,但同时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

(湖南常德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检测)下图为“某地2007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据此回答7~8题。

7.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  )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8.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乙、丁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在迁移的人口中,20~34岁年龄段所占的比重最大,说明青壮年劳动力有可能为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迁移,即受经济因素影响。

第8题,结合图示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各年龄段的关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青壮年与0~4岁的婴幼儿,一般来讲,青壮年的迁移会伴随着婴幼儿的迁移。

(2011·重庆卷T3~5)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下图,回答9~11题。

9.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

10.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棉花B.甜菜

C.橡胶D.青稞

11.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答案:

9.D 10.D 11.C

解析:

第9题,A点所示省(市、区)的人口迁移特点是迁出率远大于迁入率,其原因最可能是当地经济落后。

而当地经济收入高、远离东部发达区、人口数量少都是不利于人口外迁的因素。

第10题,首先根据题干信息推导出B省区为西藏,然后确定其代表性农作物。

第11题,据图可知,迁入率最大值为18%,迁出率最大值为6.5%,故A项错误;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图中A附近,省区数量小,且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数量也很小,故B项错误,C项正确;图中A省(市、区)的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故D项错误。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甲河下游国家每年的侨汇是其经济支柱之一,该国劳务输出人口主要迁往(  )

A.美国B.西欧

C.西亚D.东南亚

13.该国人口迁移到上题所选地区的原因不包括(  )

A.该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迁入地劳动力短缺

B.迁入地是发达国家,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C.该国与迁入地距离近

D.该国与迁入地的地域文化具有相似性。

答案:

12.C 13.B

解析:

第12题,甲河为尼罗河,其下游国家为埃及,其国际劳务输出人口主要迁往西亚。

第13题,埃及劳动力资源丰富,中东地区劳动力短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埃及距离中东较近,地域文化相似,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下表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4~15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2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4.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主要由亚洲国家迁往拉丁美洲国家

15.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答案:

14.B 15.C

解析:

第14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人口迁出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人口迁入国。

因此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第15题,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均有影响,就迁出地来说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减轻环境压力;对迁入地来说,加重就业压力和环境压力,但可以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

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

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1)结合上图,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

(2)结合上表,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迁移;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2)特征:

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

原因: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有利影响:

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利影响:

增加交通压力等城市问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

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

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

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19世纪中期,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闭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 “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大量关外的农民来关东开荒种地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3)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答案:

(1)山东人多地少,自然灾害多;山东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增长快。

(2)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

(3)有利:

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

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