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7388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

《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docx

利润分配经典题型详细解答精华篇概念简答论述

11.3.1 概念题

1.股票回购(财政部2004研)

答: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发行在外股票的行为。

股票回购既是一项重要的股利政策,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方法。

股票回购作为成熟证券市场上一项常见的公司理财行为,不仅对市场参与各方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为上市公司本身带来显著的财务效应。

股票回购使流通在外的公司股份数相应减少,每股盈余增加,导致股票价格上涨,使股东因此而获得好处,这相当于公司支付给股东一部分股利。

所以,股票回购往往被认为是现金股利的一种替代形式。

2.收入与利得(财政所2001研)

答:

收入一般指公司营业收入,是公司正常经营过程中的所得。

利得则是指股票买入价与卖出价之间的差额,又称资本利得(capitalgain)或资本损益。

资本利得可正可负,当股票卖出价小于买入价时,资本利得为正,此时可称为资本收益;当卖出价小于买入价时,资本利得为负,此时可称为资本损失。

由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决定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因此,资本损益的取得主要取决于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同时与投资者的投资心态、投资经验及投资技巧也有很大关系。

3.股票股利(厦门大学2016研)与股票分割(华东理工大学2001研)

答:

(1)股票股利是公司增发股票或减少流通股数量的方式代替货币资金,主要是以资本利得形式实现股东收益。

具体情况有送股、股票回购等。

①送股。

指公司将红利或公积金转为股本,按增加的股票比例派送给股东,公司虽未收到现金,但公司资本仍然增加,相应地减少公司的公积金或公司盈利减少。

②股票回购。

是指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的发行在外股票。

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也可以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藏股”保留,但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收益分配。

库藏股日后可移作包括职工持股计划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发生资金在各股东权益项目中的再分配。

(2)股票分割亦称“股票拆细”。

经股东会和董事会认可,公司将一股价值较高的股票换成若干面额较低的股票的行为。

这样会使发行在外的股数增加,从而使得每股面额降低,但股东权益总额、股东权益内部构成不会改变。

进行股票分割,公司无须编制任何分录,因为公司的账户记录没有改变。

但是,应当做备忘记录,说明该股票分割事项。

股票分割须以比例为基础调减每股面值,以期降低每股市价,刺激投资者购买。

4.除权与除息(财政所2000研)

答:

(1)除权指当股份公司向股东分配权利时,从股票的市值中将公司配给股东的权值去掉的行为。

除权的过程是:

要办理除权手续的公司应先报经主管机关核定,获准除权后,公布除权日期,即除权日,在除权日进行股权登记的股份有权参加股利分配、获得优先股权;在除权日之后持有的股份没有这些权利。

(2)除息指当股份公司决定对股东发放现金股息时,减除交易中股票每股领取股息的权利。

其过程是股份公司获主管机关核定后确定一段时间为除息日,除息日进行股权登记的股份才有权参加股息分配;除息日之后持有的股份,无权参加股息分配。

除权(息)日该证券的前收盘价改为除权(息)日除权(息)价,计算公式为:

除权(息)报价=[(前收盘价-现金红利)+配(新)股价格×流通股份变动比例]÷(1+流通股份变动比例)

证券发行人认为调整上述计算公式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时,可以向证券交易所提出调整申请并说明理由。

证券交易所认为必要时,可调整除权(息)价计算公式,并予以公布。

5.股份分割(stocksplit)

答:

股份分割(stocksplit),又称拆股、拆细。

指公司在保持原有股本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来一股分割为若干股,从而缩小股票面额,增加股份数量的一种做法。

其目的主要在于降低股票市价,以增加本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股份分割一般在年度决算月份进行,通常会刺激股价上升。

股份分割给投资者带来的不是现实的利益,因为股份分割前后投资者保持的公司净资产和以前一样,得到的股利也相同。

但是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数量增加了,给投资者带来了今后可多分股利和获得更高收益的预期,因此股份分割往往比增加股利分配对股价上涨的刺激作用更大。

6.利税分流制度

答:

利税分流制度是指为了改善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而制定的关于国家以税收和上交利润两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财经制度,具体内容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采取税收(即所得税)和上交利润两种形式,而不是只采取税收或上交利润某一种形式。

为了明确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我国从1989年开始在一部分国营企业中实施利税分流的试点,这是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

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

利税分流、税后承包、税后还贷。

利税分流就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分别以所得税和利润两种形式上交国家一部分,其余利润留给企业。

税后承包就是企业把上交所得税以后应交给国家的投资收益部分以承包方式确定下来。

税后还贷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应在交纳所得税以后,用企业留用利润或其他自主运用的资金归还。

7.股利无关论

答:

股利无关论认为,企业的股权政策不会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该理论是由美国股票财务学专家米勒(Miller)和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于1961年在他们的著名论文《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中首先提出的,因此,这一理论也被称为MM理论,MM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会关心公司的股利的分配情况,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由公司投资方案的获利能力所决定,而并非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政策。

在公司有较好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如果股利分配得较少,留利较多,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会上升,投资者可以通过出售股票来换取现金;如果股利分配得较多,留利较少,投资者获得现金后会寻求新的投资机会,而公司仍可以顺利地筹集到新的资金。

所以,股票价格与公司的股利政策是无关的。

8.剩余股利政策

答: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在企业确定的最佳资本结构下,税后净利润首先要满足投资的需求,然后若有剩余才用于分配股利。

这是一种投资优先的股利政策。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先决条件是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并且该投资机会的预计报酬率要高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这样才能为股东所接受。

剩余股利政策是MM理论在股利政策实务上的具体应用,根据MM理论得观点,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公司在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可以少分配甚至不分配股利,而将留用利润用于投资。

9.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答:

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又称“稳定的股利政策”,是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支付固定的股利额,只有当企业对未来利润增长确有把握,并且这种增长被认为是不会发生逆转时,才增加每股股利额。

稳定的股利政策在企业收益发生一般的变化时,并不影响股利的支付,而是使其保持稳定的水平。

实行这种股利政策者都支持股利相关论,他们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影响,股利的发放是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活动的某种信息。

实施稳定的股利政策的理由有:

(1)股利政策是向投资者传递重要的信息,如果公司支付的股利稳定,就说明该公司的经营业绩比较稳定,经营风险较小,这样可使投资者要求的股票必要报酬率降低,有利于股票价格的上升;如果公司的股利政策不稳定,股利忽高忽低,这就给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不稳定的信息,从而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担心,会使投资者要求的股票必要报酬率提高,进而使股票价格下降。

(2)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利于投资者有规律地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特别是那些希望每期都能有固定收入的投资者更欢迎这种股利政策。

忽高忽低的股利政策可能会降低他们对这种股票的需求,这样也会使股票价格下降。

(3)如果公司确定一个稳定的股利增长率,这样,实际上是传递给投资者该公司经营业绩稳定增长的信息,可以降低投资者对该公司风险的担心,从而使股票价格上升。

(4)采用稳定的股利政策,为了维持稳定的股利水平,有时可能会使某些投资方案延期,或者使公司资本结构暂时偏离目标资本结构,或者通过发行新股来筹集资金,尽管这样可能延误了投资时机,或者使资本成本上升,但是,持稳定股利政策观点者,仍然认为这也要比减发股利或降低股利增长率有利得多,因为突然降低股利,会使投资者认为该公司经营出现困难,业绩在下滑,可能使股票快速下跌,这对公司更不利。

然而,应当看到,尽管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其股利稳定的优点,但是它也可能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尤其使在公司净利润下降或现金紧张时,公司为了保证股利的照常支付,容易导致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

在非常时期,可能不得不降低股利额。

因此,稳定的股利政策一般适用于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采用。

这是一种稳定的股利政策,它要求企业在较长时期内支付固定的股利额,只有当企业对未来利润增长确有把握,并且这种增长被认为是不会发生逆转时,才增加每股股利额。

稳定的股利政策在企业收益发生一般的变化时,并不影响股利的支付,而是使其保持稳定的水平。

10.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

答:

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是一种变动的股利政策,企业每年都从净利润中按固定的股利支付率发放股利。

这一股利政策使企业的股利支付与企业的盈利密切相关,盈利状况好,则每股股利额就增加,盈利状况不好,则每股股利额就下降,股利随经营业绩“水涨船高”。

这种股利政策不会给公司造成较大财务负担,但是,其股利可能变动较大,忽高忽低,这样可能传递给投资者该公司经营不稳定的信息,容易使股票价格产生较大波动,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1.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答: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一种介于稳定股利政策与变动股利政策之间的折中的股利政策。

这种股利政策每期都支付稳定的较低的正常股利额,当企业盈利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额外股利。

这种股利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公司盈利较少或投资需要较多资金时,可以只支付较低的正常股利,这样既不会给公司造成大的财务压力,又保证股东定期得到一笔固定的股利收入;在公司盈利较多并且不需要较多投资资金时,可以向股东发放额外的股利。

12.股权登记日

答:

股权登记日是指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

企业规定股权登记日是为了确定股东能否领取股利的日期界限,因为股票是经常流动的,所以确定这个日期非常必要。

凡是在股权登记日这一天登记在册的股东才有资格领取本期股利,而在这一天之后登记在册的股东,即使是在股利发放日之前买到的股票,也无权领取本次分配的股利。

13.除息日

答:

一般股权登记日的下一个交易日为除息日,该日交易的股票已除息处理,不再享有分红派息的权利。

按照证券业的惯例,一般在股权登记日的前4天为除息日。

在除息日之前购买的股票,才能领取本次股利,在除息日当天或以后购买的股票,则不能领取本次股利。

在实行“T+0”交易制度下,股票买卖交易的当天即可办理完交割过户手续。

在这种交易制度下,股权登记日的次日(指工作日)即可确定为除息日。

14.利改税制度

答:

利改税制度是指将国有企业向国家缴纳纯收入的利润分配形式改为向国家交纳所得税、调节税等税收分配形式,从而把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用税收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企业纳税后剩余的利润,全部留归企业支配使用的财经制度,即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纳税的办法,税后利润归企业支配。

为了规范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我国从1983年6月开始试行利改税制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分为1983年开始的“第一步利改税”和1984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第二步利改税”。

利改税既是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15.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答: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指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

承包经营的形式有多种,主要形式是“两包一挂”,即一包上交国家利润,二包技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同上交利润挂钩。

这种制度,一般是在上交所得税之前承包,也就是把利改税后企业交纳的所得税和调节税改为上交国家利润的形式。

承包经营责任制分配利润的原则是:

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

16.公积金

答:

公积金是指企业在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是企业用于防范和抵御风险,补充资本的重要资金来源。

公积金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两种。

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企业的亏损和增加企业注册资本。

17.公益金

答:

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用于企业职工集体福利的资金,其提取比例按企业章程或董事会决议确定。

企业的公益金应该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后,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之前提取,股份公司应在支付优先股股利之前提取。

企业公益金的性质也属于所有者权益,但是它不能用于弥补亏损和增加注册资本,而只能用于职工的集体福利方面,如购置或建造企业职工宿舍、食堂、浴室以及医务室等。

18.企业利润(company’sprofit)

答:

企业的会计利润,是厂商的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也就是厂商在申报应缴纳所得税时的账面利润。

需要说明的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并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必须进一步考虑企业自身投入要素的代价,其中包括自有资本应得利息、经营者自身的才能及风险的代价等。

这部分代价的总和至少应与该资源投向其他行业所能带来的正常利润率相等,否则,厂商便会将这部分资源用于其他途径的投资而获取利润或收益。

在西方经济学中,这部分利润被称为正常利润,显然,它等于隐性成本。

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性成本,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的概念,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上述各种利润关系为:

企业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隐性成本

19.利润(profit)

答:

在会计上,收益大于成本的任何部分都称为利润。

其中,总利润指销售收入减去售出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其他开支,如广告开支、销售过程中的租金等没有从其中扣除。

而净利润指销售收入减去所有的商业营运开支。

在经济理论中,利润指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与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机会成本包括承担风险的报酬以及使用所有者资本的报酬。

两者作为企业的正常利润构成了会计利润的一部分,但是在经济理论中,它是生产的机会成本的一部分,不包括在生产的经济利润中。

 

利润的实际度量由于度量的用途和目的不同而不同。

目前,西方普遍使用的利润度量有以下几种:

①账面利润,指各公司向其股票持有者申报的利润数额,代表了公司管理层对经营业绩的正式评价,是进行市场盈利分析,以及其他股票市场分析的原始资料。

②应税利润,指各公司申报的应税净利润,它在企业设备折旧、投资税收减让等方面的处理上与账面利润不同。

③国民收入利润,指各企业如果按照和国民收入账户一致的方式进行核算所得出的企业利润,主要用来衡量在这种记账方式下,哪些企业仍然具有盈利能力。

③真实利润,指扣除通货膨胀影响以后的利润,这种调整反映了通货膨胀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和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

11.3.2 简答题

1.请列举股利支付的至少2种可能的正面效应和至少2种可能的负面效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研)

答:

(1)发放股票股利的正面效应:

①对股东来说,如果公司在发放股票股利后还发放现金股利,股东会因所持股数增加而得到更多的现金;发放股票股利后其股票价格并不成比例地下降,可使股东得到股票价格相对二倍上升的好处。

②对公司来说,可使公司留存大量现金以满足公司投资需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当盈余和现金股利不变时,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每股价格,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发放股票股利还向市场传递了公司在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了投资者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股价。

③由于税法规定出售股票所需缴纳的资本利得税率比收到现金股利所需缴纳的所得税率低,发放股票股利还可使股东获得纳税上的好处。

(2)股利支付的负面效应:

①公司如果以现金形式发放股利,会减少公司内部的自由现金流量。

当未来存在投资机会时,就会加大外部融资成本,使公司的负债比重增加,面临经营风险。

②股利政策要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制定,如果股利政策变化较大,会给投资者传递负面的消息,会使股价波动频繁。

2.简述企业当年净利润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次序。

(南京大学2013研)

答:

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

(1)企业当年净利润分配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向投资人支付股利(或利润);②提取盈余公积金;③提取公益金;④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按照下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a.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税前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5年内不足弥补的,应当用税后利润弥补。

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c.取法定公益金。

根据《公司法》规定,法定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5~10%提取。

提取的公益金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

d.向投资人分配利润。

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分配。

②股份有限公司有其特殊性,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a.弥补以前年度亏损;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c.提取法定公益金;d.支付优先股股利;e.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f.支付普通股股利。

3.公司进行股利分配的内部制约因素有哪些?

(中南财大2004研)

答:

股份公司在确定其股利分配政策时,除考虑理论分析的结果外,更要考虑诸多实际因素的影响。

影响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内部因素有以下几种:

(1)盈余的稳定性

公司是否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分配决策的重要基础。

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盈利越稳定,其支付率会越高,因为盈利稳定的公司对保持较同的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

而且收益稳定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筹资能力较强,这些都是其股利支付能力的保证。

(2)资产的流动性

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使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而保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是公司经营所必需的。

(3)举债能力

具有较强举债能力的公司因为能够及时地筹措到所需的现金,有可能采取较宽松的股利政策;而举债能力弱的公司则不得不多留存盈余,因而采取较紧的股利政策。

(4)投资机会

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因而往往较少发放现金股利,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现金股利。

正因为如此,处于成长中的公司多采取低现金股利政策;处于经营收缩的公司多采取高现金股利政策。

(5)资本成本

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

所以,从资本成本考虑,如果公司有筹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现金股利政策。

(6)债务需要

具有较高债务偿还需要的公司,可以通过举借新债、发行新股筹集资金偿还债务也可直接用经营积累偿还债务。

如果公司认为后者适当的话(比如,前者资本成本高或受其他限制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将会减少现金股利的支付。

4.为什么许多大公司愿意采用低正常股利加超额股利政策?

(江西财大2004研)

答:

低正常股利加超额股利政策是一种介于稳定股利政策与变动股利政策之间的折中的股利政策。

这种股利政策每期都支付稳定的较低的正常股利额,当企业盈利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额外股利。

这种股利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公司盈利较少或投资需要较多资金时,可以只支付较低的正常股利,这样既不会给公司造成大的财务压力,又保证股东定期得到一笔固定的股利收入;在公司盈利较多并且不需要较多投资资金时,可以向股东发放额外的股利。

许多大公司都愿意采用低正常股利加超额股利政策,这是因为:

(1)这种股利政策使公司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当公司盈余较少或投资需用较多资金时,可维持设定的较低但正常的股利,股东不会有股利跌落感;而当盈余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则可适度增发股利,把经济繁荣的部分利益分配给股东,使他们增强对公司的信心,这有利于稳定股票的价格。

(2)这种股利政策可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至少可以得到虽然较低、但比较稳定的股利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

以上各种股利政策各有所长,公司在分配股利时应借鉴其基本决策思想,制定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股利政策。

5.简述什么是损益满计观,什么是当期营业观?

(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答:

收益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人员所认为的期间损益究竟应该仅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是同时反映客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对此存在两种基本的收益观点——当期营业观点和损益满计观点。

(1)“损益满计观”认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交易外的特定时期内所有的交易或企业重估价值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也就是说,利润表中所计量的利润,既包括营业利润,又包括非营业性利润。

对那些营业和非营业或重复和非重复发生的,均应将其列于收益表上的“期间净收益”。

支持“损益满计”观的主要理由是,营业性和非营业性的界限很不分明,在一家归类为营业收益的交易,在另一家企业则可以划归为非营业性收益,同时,计算净收益时忽略不计某些特殊事项或前期调整的借项或贷项,则每年的收益数字就有可能被起义的管理当局操纵或修匀。

(2)“当期营业观”着重反映的是经营管理水平,即着重于计量企业的效率。

在当期营业观下,收益的计算特别强调“当期”和“营业”两个词,只有在管理上可以控制的价值变化和事项,以及当期决策所产生的结果才可包括在收益的计量之中。

这一观点另一个方面是只有“正常”的经营所产生的变化才是相关的。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当期营业收益能使陈报的净收益在各期间和企业间进行比较以及进行预测时更富有意义。

6.简述现有的股利理论。

(武大2001研)

答:

股利理论是关于企业采取怎样的股利发放政策的理论,分为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两类论点。

(1)在股利无关论看来,在完全市场条件(即具备一定的假定条件)下,由于存在套利活动,投资者对于企业留存较多的利润用于再投资,还是发放较多的股利并无偏好,他们可以通过套利自动补偿损失。

既然投资者不关心股利的分配,企业的价值就完全由其投资的获利能力所决定,企业的股利政策不影响企业的价值。

MM股利无关论认为,投资者不会关心他们的收入是来自资本利得(股票买卖价差)还是股利收入,即并不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情况。

在需要筹集资金时,公司既可对外发行股票,向投资者提供股利收入;也可以通过留存收益,采取内部融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资本利得。

两种收益的惟一区别只是性质不同,但数额相等。

该理论的结论是:

①股票价格与股利政策无关;

②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政策无关。

(2)股利相关论则认为,现实中不存在股利无关论提出的完全市场条件,企业股利的分配是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中进行的,企业不可能摆脱这些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既有法律、社会的,又有股东的,还有企业自身的。

由于存在诸多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企业的股利政策与其价值必然相关,企业的价值就不会仅仅由其投资的获利能力所决定。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又形成了若干股利政策影响投资者行为的理论,如:

①“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论。

这一理论认为,投资者对股利收益与资本利得收益的偏好是不同的。

现金股利,特别是正常现金股利,是投资者有把握按时、按量得到的收入,好比手中之鸟。

资本利得则要靠出售手中的股票才能得到,而股票价格又总是起伏不定,如果股价下跌,资本利得就会大受损失,甚至一文不名。

因此,资本利得好比林中之鸟,虽然看上去很多,但却不一定抓得到。

因此,资本利得风险大于股利收益的风险,人们更喜欢现金股利,故随着现金股利分配比率的降低,股票投资的资本成本将上升,使股票价格下降。

但这一理论对股利政策的解释存在着一定的疑问。

从长远来看,不论是现金股利,还是资本利得,都需要有企业的实际业绩支撑才能真正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