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48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docx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通用5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

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

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比例尺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比例尺(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

(长8米、宽6米)

2、请画好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有不一样的请你贴上来。

3、按大小分类。

(讨论后说明随意画的长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4、讨论:

将这么大的教室画到图上你采用了什么办法?

(缩小)。

为什么这些图有大有小呢?

5、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画的设想。

6、在同学们贴上的纸上介绍图上距离、(画在图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同学们量出的`教室的长8米,宽6米就是实际距离。

同学们缩小的倍数就是你这幅图的比例尺。

请你写上自己的比例尺。

7、板书课题。

“认识比例尺”

二、新课展开

1、自学课文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56页,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说明:

我们所缩小的倍数,一般取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改写自己所画的图的比例尺。

2、出示中国地图(投影)

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1:

讨论:

比例尺1:

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厘米)。

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还发现了什么?

(电脑演示放大效果)

介绍线段比例尺。

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

与数值比例尺比较。

(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的,便于估计)。

你能从地图上大致的估计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吗?

小组讨论、反馈。

评价各种计算的方法。

板书: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同学们,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好季节,假如我们602班准备两天的行程出去旅游,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路线。

(拿出自己准备的地图,四人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评比优秀方案。

3、再次认识比例尺

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如果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

你有什么办法吗?

电脑课件演示。

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根据讨论板书:

比例尺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如1: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如200:

1

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

1

三、练习

1、(练习纸)课本p58。

5

2、(练习纸),电脑出示:

上图是按1:

500画成的,先测出图上长度,再计算梯形的实际面积。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比例尺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

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

什么是线段比例

尺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

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

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

地图的下面就有一条。

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

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

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

(1厘米。

)从50到100呢?

(也是1厘米。

)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

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离。

然后教师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再想一想:

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想:

1厘米.的图上距离代表地面上多少千米的实际距离,(50千米。

)我们量出沈阳到长春的图上距离是5.5厘米,就代表几个50千米的实际距离。

(5。

5个50千米。

)怎么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505.5=275(千米)

之后,进一步提出:

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怎样改写?

(因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现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50

千米等于厘米。

所以这条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

教师板书出数值比例尺。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

填表前,要提醒学生图上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实际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说说拖拉机站、电影院、汽车站和供销社离学校的距离。

如,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距学校200米;拖拉机站在学校的西北面,距学校2500米。

3.第9题,让学生先求出试验田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画出平面图,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图上注明比例尺。

比例尺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8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

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设置情境,比较引入

演示:

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学生观察

师: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学生回答。

(可能出现:

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

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师:

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

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

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

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

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

1000,也可以写成1/1000。

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学生交流:

1:

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指出: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

像1:

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

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米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

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四、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

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比例尺计算的基本思考方法。

五、总结评价,生活延伸

1、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1:

1000

0米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

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

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例6时,以“这里比例尺1:

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

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比例尺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二册《比例尺》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

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

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