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整体感悟教学设计.docx
《初中九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整体感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整体感悟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九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整体感悟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自主阅读整体感悟
教材定制/提高课堂效率/内容可修改
Overallperceptionofautonomousreading
教师:
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自主阅读整体感悟
教材说明:
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主要用途为提升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口语交际及表达技巧,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小珊迪》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小珊迪》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英国一个卖火柴的男孩为了一便士卖掉一盒火柴而苦苦哀求,又为了急着送还先生的零钱而被马车撞了,悲惨死去的故事。
故事生动感人,以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适于朗读训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感悟小珊迪的可怜和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
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小珊迪的可怜,感悟小珊迪的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出示了“美丽、金钱、机智、诚信、荣誉、健康”等词语,说:
“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朋友,如果现在只允许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伴随你的一生,你喜欢那一位?
”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和理由,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说: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见一个外国的小朋友,他叫小珊迪,(板书:
小珊迪)认识了他之后,就会知道答案了。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惑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对小珊迪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
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小珊迪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为什么在他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出示:
小珊迪是个的孩子。
学生交流了初读后的感受,经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总结为两点(教师板书):
小珊迪有着苦难的童年(可怜)和美好的人品(纯洁、善良、诚实、守信)。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
教师在导入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的内容进行总结,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又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感受可怜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
“把课文中表现小珊迪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你是怎样感受到这一点的,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
”
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1)“(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
从“瘦瘦的小脸”一词体会到小珊迪经常吃不饱。
从“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体会到小珊迪也非常寒冷。
(2)教学片断
师:
还有别的句子吗?
生:
为了他不在纠缠,我打算买一盒。
小珊迪为了卖掉一盒火柴,像乞丐一样跟着“我”。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纠缠。
师:
知道这词的意思吗?
生:
(不作声)
师:
你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
两个字都有绞丝旁。
师:
现在明白了吗?
生:
缠绕在一起。
师:
课文中指什么?
生:
小珊迪缠住“我们”不放,要我们买他的火柴。
(研读四次“求”,进一步感悟小珊迪的可怜。
)
……
师(整体出示四次“求”的句子):
同学们,请你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话,如果你是那位先生的话就会发现小珊迪的四次“求”有变化。
(生自由地感情朗读小珊迪的四次“求”)
生:
我觉得小珊迪的要求越来越低。
师:
怎么看出来的?
生:
他先是1便士只能买1盒火柴,后来是1便士可以买2盒火柴。
(师板书:
1--1----1--2)
师:
你能把这变化读出来吗?
(生读,指名读,齐读)
生:
我觉得他的态度越来越恳切,因为他开始只是求,后来是请求,最后是乞求。
(师板书:
求----请求----乞求)
师:
几个“求”的区别你知道吗?
生:
乞求不是一般的求,而是像乞丐一样地求。
师:
你能把小珊迪的态度变化读出来吗?
(生读,指名读,齐读)
师:
你知道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生:
他饿,他需要钱买吃的。
生:
他冷,他需要钱买衣服穿。
……
【教师抓住关键词语“纠缠”,烛照了这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通过让学生观察四句话的变化,鼓励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由“请求”与“乞求”的含义比较,情味比较的认知活动,到朗读体验情感展示了教学的魅力,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小珊迪“纠缠”“我”的心态及原因,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活动。
】
2、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1)教师深情地引入:
“为了找还那几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腿,不幸死去。
老师心里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这几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也许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这钱吗?
学生默读思考,划出有关词句仔细体会,然后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小珊迪现在想花这1便士,他最想干什么?
【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最终明白小珊迪的1便士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
】
(3)教师在此基础上又动情地引导:
小珊迪这1便士可真干不成什么事情,如果把手中的11便士加在一起,或许还能办成其中的一件事情,可小珊迪却将这11便士急急地送还,怕先生久等了,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小珊迪被马车撞了,轧断了双腿。
当小珊迪被送回家里后,他是怎样嘱咐小利比把剩下的几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的?
”(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5分钟后,指名几组全班交流)学生答案举例:
小珊迪(奄奄一息)地说:
“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被马车撞了,这儿剩下的4个便士,你……你去还给住在旅馆里的那位先生……”
小利比(流着泪伤心)地说:
“可是,珊迪,我们很需要钱……”
小珊迪(有气无力)地说:
“不,利比,那位先生还在等着我去还他零钱呢!
”
小利比(捂着肚子)说:
“珊迪,我肚子实在饿极了,我想去买点吃的。
”
小珊迪(难过)地说:
“利比,我们虽然穷,但我们要诚实,不能做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
小利比(不情愿)地说:
“那好吧。
”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明确小珊迪临死前还不忘嘱咐小利比把剩下的4便士找还给先生。
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走进了文本,触摸了小珊迪的内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内心便会由然而生对小珊迪的敬佩之情。
】
(4)教师说:
“正因为这样,先生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出示:
“当我想到孩子他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指名几人感情朗读后)出示:
当我想到孩子他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在这个探究的情境中,学生围绕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情感、态度,由内心的体验出发,在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共识共享共进,智得以启迪,情得以激发,这样既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触摸了小珊迪的心灵,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
四、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小珊迪的可怜和纯洁善良、诚实守信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
“小珊迪很穷,他很需要钱,这样的孩子可怜吗?
(生答:
可怜)但他不是那种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守信用、惟利是图的人,这样的孩子可敬吗?
(生答:
可敬)我们会把他忘记吗?
(生答:
不会)不会,永远不会!
那我们就给小珊迪画张像,把他留下来好吗?
(生答:
好!
)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你想画一个怎样的小珊迪,也可以想想如果画小珊迪的肖像你用什么颜色。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五分钟后交流反馈,有如下教学片段:
生:
我想画小珊迪的外貌,一头蓬乱的头发,很长又很脏,瘦瘦的小脸,蜡黄的,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又很单薄。
师:
你为什么想到了这些内容,你想表达什么?
生:
他的脸很瘦,蜡黄的,说明他很穷,常常吃不饱。
他没钱买衣服,而且根本没心思去注重自己的仪表,所以头发也很乱。
生:
我想表现小珊迪的可怜,我画的内容是小珊迪被马车撞后的场面,马车远去了,小珊迪躺在地上,双腿血淋林的,痛晕过去了。
因为我觉得这时候的小珊迪最可怜。
生:
我选小珊迪被抬回家后躺在一张破床上和小利比说话的场面,我觉得这场面最令人心酸了。
生:
我选黑色来画,因为小珊迪的很脏。
生:
我也用黑色,小珊迪被马车撞了,马车却不管他,说明那个时代很黑暗。
生:
我用白色。
师:
(很意外)为什么?
生:
我想用白色来表现小珊迪那颗纯洁的心灵。
师:
你的想法真好,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这个主题?
生:
红色。
生:
我认为金色,因为小珊迪的精神是最可敬的,而金色可以表现精神在闪烁,在放光芒。
……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等不同方法去和文本对话,把学生引向了又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
“给小珊迪画张像”这一适度的开放性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抒发了对小珊迪的同情和敬佩之情,使感悟小珊迪的可怜和美好的人品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进行大量的实践。
教师要多设计富有情趣的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使每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入情入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读书感悟。
课后主要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1、积极、主动、参与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音、影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近文本,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新课一开始,学生就主动参与,全员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