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443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docx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手写教案完整版本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技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对科技这一科目,学生十分喜欢。

每到科技课上,学生都能根据要求准备好活动材料,在活动过程中,善于与同学合作,积极面对困难,商量对策,共同完成活动,也善于总结经验与交流,在活动中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国家教委制定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指出:

“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并为活动安排了课时。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学科技活动》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很多。

各类活动项目准备安排14个左右,分为“设计与制作”、“科学小实验”、“环境保护活动”、“创造发明活动”、“动手动脑活动”和“新科技”几类。

教学中项目的先后顺序可以变动,因为它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纵向上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横向上是相互独立的。

每个活动项目大致分为:

看一看 讲一讲、学一学 做一做、试一试 想一想三部分,并详细了所需的工具与材料及制作(实验)方法。

三.教学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国家教委制定的课程计划,有计划地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求学、积极进取的精神,锻炼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毅力,使学生逐步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需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某些方面得到拓展,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个性特长。

四、教学措施

1 在教学生动有趣的内容时,应紧扣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斗争传统教育等。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努力挖掘积极因瑑,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2 坚决遵循“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活动,自主动手动脑”的原则。

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小组活动,老师指导”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合作交往能力。

3 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及评价手段,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兴趣程度,创造能力,意志品质,合作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注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时鼓励他们,使他们克服自卑感,焕发积极向上的情感。

4 共同参与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在是主宰者,更应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为伍,成为其中的一员,建立和谐关系。

5 结合活动的内容特点,讲授科学家名人轶事,观察、思考问题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不怕挫败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14课,每课安排1课时。

第一单元实验探索

第一课时惯性小实验

一、教学内容:

1.P1-4

二、教学目标:

了解惯性的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的常见惯性现象。

四、教学准备:

玻璃杯、书本、纸条、细棉线、条状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观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做一做:

1.将盛有水的茶杯放在桌边,压在一张纸条上。

迅速抽出纸条,茶杯仍会留在原处。

茶杯内的水盛的越多,抽纸条时茶杯越稳定。

2.用一段细棉线把书捆住并悬挂起来。

另取一段细棉线,快速猛力下拉,则下面的细棉线易被拉断。

3.将一块条状木块直立放在玩具小车上,让玩具小车沿桌面运动。

当玩具小车遇到障碍而突然停止时,条状木块并不随玩具小车停止,而是向前倾倒。

4.当你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奔跑时,突然听到停步的命令,却不能立刻止步,而是会继续向前跑几步才能完全停下来。

(三)想一想:

1.根据运动速度、载重量、耗能量和工作的平稳性等不同的需要,人们设计制造出尺寸、质量、用途各不相同的设备,相对于各种飞机而言,战斗机显得比较轻巧,而相对于各种加工设备而言,机床则显得比较笨重。

2.根据你已经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你认为哪些物体应该做得轻巧?

哪些物体应该做的笨重些?

把你的观点填在表格里,并与同学展开讨论。

名称

质量要求

原因分析

﹙四﹚广角镜:

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神奇的金属桶

一、教学内容:

1.P5-8

二、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桶能阻隔无线电波。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金属桶阻隔无线电波现象。

四、教学准备:

闹钟、收音机、金属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手机为什么在电梯里听不到一点声音,而一出电梯手机又正常了,是手机有问题了吗?

﹙二﹚做一做:

1.在桌面上放几本厚书,把一个正在叮当作响的闹钟放在书上。

2.用一个金属桶罩住闹钟和书本,大家仍然可以听到铃声。

3.拿走闹钟,在书上放一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然后同样用这个金属桶,慢慢地罩住收音机。

随着金属桶的下移,收音机的音乐声会越来越模糊,最后几乎没有声音了。

4.慢慢地移开金属桶,收音机的音乐声会渐渐的清晰;完全拿开金属桶时,收音机的声音又恢复正常了。

(三)想一想:

小亮发现家里的电视电缆比普通的导线粗很多。

他用一把小刀,仔细剥开一根废旧的电视电缆和一根普通的导线,发现电视电缆除了包有塑料绝缘层外,还包有一层铝皮或一层金属丝网,而普通的导线却只包有塑料绝缘层。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四)广角镜:

“金属桶”的奥秘

第三课时简易电动机

一、教学内容:

1.P9-12

二、教学目标:

了解简易电动机。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电动机。

四、教学准备:

小磁铁、直径约0.31毫米漆包线、电池、粗铜丝、图钉、小木块、砂纸、尖嘴钳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动机是一种常用的能量转换装置,它可以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为人们服务。

电风扇、洗衣机、空调、全自动照相机、电动剃须刀等家用电器中都有类型、作用不同的电动机。

﹙二﹚试一试:

现在自己动手来做一台建议电动机。

1.制作转子。

用漆包线绕制一个长约50毫米、宽约25毫米的矩形线圈,匝数为5匝半,两边各留出30毫米长的一段作为转动轴。

线圈收头时要在窄边的中央部分绕上几匝。

以免转动轴滑动。

用砂纸将两转动轴下半边漆皮打磨干净。

2.制作支架。

将粗铜丝剪成两段,每段长60毫米。

用砂纸把铜丝的两端打磨干净,然后用尖嘴钳小心的弯成两个支架。

3.组装。

用图钉把支架钉在一块小木板上,将转子放在支架上,在转子下面的木板上放上小磁铁,电动机就装好了。

从两个支架的下端接上导线,并将导线连接在电池的两级上。

用手稍微转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不停地朝一个方向转动。

(三)想一想:

1.电动机装好后,按照书中图示进行调整,想一想转子的转动会有什么变化?

怎样才能增大电动机的转速?

2.电动机能提供的功率范围很大,而且使用、控制非常方便,又没有烟尘、气味,不污染环境,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方面应用极广。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访附近的工厂、农村,调查一下那里使用了一些什么类型的电动机,使用电动机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等。

(四)广角镜:

电动机的发现。

 

第二单元科技制作

第四课时设计缓冲包装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3-17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缓冲包装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缓冲包装

四、教学准备:

各种缓冲材料、鸡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鸡蛋受到稍重的撞击时很容易破碎。

是否能找到一种使鸡蛋不容易破碎的包装方法呢?

﹙二﹚做中学

1.探究如何防止鸡蛋破碎

找一些市场上常用的缓冲包装材料将鸡蛋包装起来,然后从一定的高度落下,观察鸡蛋是否破碎。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研究、讨论和分析,总结导致鸡蛋破碎的原因和保护鸡蛋的秘诀。

导致鸡蛋破碎的原因:

保护鸡蛋的秘诀:

2.设计缓冲包装

根据所了解的缓冲方法对鸡蛋进行包装设计,将设计方案写在方案栏中。

1了解常见的缓冲设计方法,分组提出设计方案。

2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动手制作。

④进行试验,修改设计。

﹙三﹚测与评:

1.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测试,看一看哪组作品的缓冲效果最好。

通过比较,分析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尝试改进自己的设计,使它更趋完善、合理。

2.到商场或有关生产单位进行调查,采访熟悉包装技术的工程师和专家,了解包装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联系实际,写一篇有关商品防震技术的小论文。

(四)广角镜:

了解缓冲包装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制作晶体“宝石”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8-22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哪些物质可以结晶。

2.自己动手制作晶体挂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己动手制作晶体挂饰。

四、教学准备:

盐、面粉、明矾、玻璃杯、泡沫塑料盒、酒精温度计、棉线、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盐溶液烧干后,就会有形状为立方体的固体小颗粒产生,这种现象称为结晶。

﹙二﹚做中学:

1.哪些物质可以结晶

实验中生成的颗粒就是盐结晶,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质都是晶体,说说你找到的晶体。

①将盐、面粉分别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它们能不能充分溶解在水中。

②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缓慢加热,直到水烧干后,一个杯底产生了颗粒状的晶状体,另一个杯底则产生了一层粉末状的物质。

2.制作盐晶体挂饰

1将盐溶入80℃热水中,直至无法再溶解,制成浓盐水。

2将绳结悬挂在筷子上,浸泡于浓盐水中。

3把杯子放入泡沫塑料盒中,让盐水慢慢冷却。

一段时间后绳结上便粘有许多盐的结晶体。

3.制作明矾晶体“宝石”

盐水冷却的越慢,晶体颗粒就越大。

1将400克水、80克明矾放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待明矾完全溶解后将火熄灭。

冷却至70℃左右,倒入玻璃杯中。

2将悬挂的棉线放入明矾溶液内,并使玻璃杯平稳的放置一个晚上,棉线上会生成许多小晶体。

只保留1~2个形状好看的结晶体,其余的均剪掉。

③再将粘有结晶体的棉线放入杯中明矾溶液内,放置2~3个星期即可制成漂亮的明矾晶体“宝石”。

﹙三﹚测与评。

你是否能够成功地制作出盐晶体装饰品和明矾晶体“宝石”?

如果没有成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应该如何改进制作过程和方法?

改进后的效果如何?

请将每次所制作作品的外观效果填入表中,以便判断改进的过程和方法是否有效,并将你的体会与总结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交流。

(四)广角镜

结晶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利用废油

一、教学内容:

教材P23-27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

2.制作昆虫“琥珀”标本。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制作昆虫“琥珀”标本。

四、教学准备:

昆虫数只、优质透明松香、大头针、火柴盒、镊子、酒精灯、石棉网、小刀。

五、教学过程:

﹙一﹚做中学:

1.将松香放入容器中加热熔化。

2.把熔化了的松香倒入火柴盒内,至火柴盒高度的1/3处。

3.待松香稍冷却但尚未变硬前,用大头针戳住小昆虫背部,插在火柴盒中央,再把松香倒满火柴盒,并立即拔出大头针。

4.待松香变硬后,剥去火柴盒,并清除粘在松香表面的碎纸。

5.用烧热的小刀烫去标本表面的碎屑,并磨光表面。

一块晶莹透明的人造昆虫琥珀标本就做成了。

﹙二﹚测与评

1.对着光线观察你制作的昆虫琥珀标本,从外形是否美观、通透程度、昆虫形态是否完整、是否有气孔几个方面对它进行评价。

想一想:

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克服?

2.展示各自制作的昆虫琥珀标本,评一评谁制作的最好,与大家交流制作的方法。

(四)总结

琥珀:

琥珀是史前松柏科植物树脂的化石。

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体的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性成分,在经过氧化、固结,逐渐形成树脂化石。

这类化石虽然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成百上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