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导学案教师版.docx
《诗经二首导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二首导学案教师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二首导学案教师版
《诗经》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
何燕审核:
何燕
学习目的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
2、把握全文的情节和主题。
3、掌握比兴对比的手法。
课前准备
【知识链接】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2、关于《诗经》六义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3、关于诵读节奏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
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
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
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见点金)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乘彼垝垣()
尔卜尔筮()自我徂尔()
渐车帷裳()靡室靡家()
四牡骙骙()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匪来贸丝_________通__________
(2)于嗟女兮_________通__________
(3)犹可说也_________通__________
(4)隰则有泮_________通__________
(5)岁亦莫止_________通__________
(6)彼尔维何_________通__________
6、识记成语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夙,早。
兴,起来。
信誓旦旦:
形容誓言极其诚挚可信。
《氓》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2、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把握诗中人物性格与领会抒情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4、把握比兴的手法。
(二)课堂探究
探究1内容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具体情节结构如何?
明确: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
恋爱——婚变——决绝
(2)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
悔恨
探究2诗中女主人公形象赏析
(1)诗中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她多情,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
她勇敢,敢于无媒而和氓同居。
她忠诚,把自己和财物都用车子搬到氓家。
结婚以后,她安贫,和氓共同过苦日子。
她辛勤,把家务劳动一齐挑起来。
她坚贞,当家境逐渐好转,遭受丈夫虐待时,始终不渝地爱氓(女也不爽)。
被弃以后,她坚强刚毅,冷静理智,看清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坚决地和氓决绝。
她从一位纯洁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劳忍辱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
她性格的发展,是随着和氓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
(2)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
你认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
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
"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探究3.对比手法
问:
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
有何作用?
明确:
(1)句法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
"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
(2).前后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探究4.比兴手法。
问:
诗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
好处是什么?
明确:
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起来。
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活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
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
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小结
这首诗以“恋爱——婚变——决绝”为线索进行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温柔、勤劳、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采薇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2、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预习案
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读音及其解释。
2、练一练(注音并解释)
(1)岁亦莫(mù)止:
莫,同暮。
载(zài)饥载渴:
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
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
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
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
塍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
用象牙装饰的弓。
雨(yù)雪霏霏:
下雪。
。
(2)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
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
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
一月三捷(捷,通“接”,与敌交战)
犭严 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的尔,花盛开的样子)
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
课堂探究
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
(1)这首诗共六章,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
重章叠唱,又叫重章叠句、复叠、复沓,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要换几个字,反复吟唱。
这本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
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
(3)第4-5章形象感画面感很强,充分运用你的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以棠棣花起兴,喻将帅车马之盛。
将帅乘车,戍卒追奔;将帅马壮,戍卒以薇菜充饥。
苦乐不均,略有怨气。
(4)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和情感?
明确: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5)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明确: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6)最后一节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十分出色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
清代王夫之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你同意吗?
明确: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
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课堂练习《氓》
一、积累运用(共9分)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氓之蚩蚩(mánɡ)靡室劳矣(mí)犹可说也(tuō)
B.匪来贸丝(fēi)乘彼垝垣(ɡuǐ)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无食桑葚(shèn)
D.载笑载言(zài)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
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3.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二、阅读理解(共12分)
(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3分)
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3分)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8题:
(共9分)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8、翻译下列句子:
(1)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冕小儿,恬若不知。
(3分)
《氓》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A(“氓”应读“ménɡ”)
2.答案:
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
3.答案:
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顶真的手法。
)
二、阅读理解
4.答案:
(1)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
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5.答案:
纯真热情
6.答案:
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
7.答案:
清醒、刚烈
三、古文翻译
(1)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2)晚上悄悄出来坐在佛膝盖上,拿书对着长明灯来读它
(3)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王冕当时年幼,平静得好像不知道)
《采 薇》同步练习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至于顿丘B三岁食贫C淇水汤汤D小人所腓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问候
C.行道迟迟:
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高大的样子
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5.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二、课文揣摩与拓展
7.《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1章写
第2、3章写
第4、5章写
第6章写
全诗体现了
8.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 ,其反义词是 。
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
。
(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
。
9.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④。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⑧。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⑨。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⑾。
【注释】①苍苍:
茂盛的样子。
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②溯:
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
洄,曲折盘旋的水道。
③游:
通“流”,直流的水道。
④晞(xī):
晒干。
⑤湄(méi):
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⑥跻(jī):
升高,意为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⑦坻(chí):
水中高地。
⑧未已:
未干。
已,止。
⑨涘(sì):
水边。
⑩右:
迂回弯曲。
⑾沚(zhǐ):
水中高地。
(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
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
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
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
。
10.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成长是什么?
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
《采 薇》课后作业答案
1.B;2.D;3.C;4.C;5.D;6C(A项信誓旦旦:
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
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D项二三其德:
指三心二意。
)
7.第1章:
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的悲伤。
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2、3章:
军旅生活之苦。
第4、5章:
战争场面。
第6章:
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全诗:
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8.
(1)内容:
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
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雄性的鸟兽 牝 牝鸡司晨、牝牡骊黄 牡牝不分。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9.
(1)D
(2)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