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388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

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集体备课教案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

难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课堂探究:

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

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

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点拨:

“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

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

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①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

“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

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点拨:

“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固的史书其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戴传承中隼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课堂探究:

(1)忆一亿,17、18世纪的地界发生哪些变化?

(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父系?

◇探究提示:

(1)①在政治上:

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在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

③思想上:

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④在文化上:

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④以中因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浙渐稿失。

⑤西学大量传入中田,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晨,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

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

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第二框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课堂探究:

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探究提示:

(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

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团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青;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2)对世界的贡献:

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

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费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1)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

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

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点拨:

相关健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创造力。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领风骚

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这一知识点。

第一层从科学技术与民族文明的关系分析;第二层分析了巾国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意义。

证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点拨:

“相关链接”说明我国科学技术在古代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

◇课堂探究:

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学们交流共享。

◇探究提示: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这里讲述了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1、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

教材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分析了区域文化的成因,其次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具体表现。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点拨:

“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

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

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课堂探究:

(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

(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探究提示:

(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