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8419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汉代:

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

古代中华文化发展,进人了气度恢弘的时代。

宋元明:

中华文化在等方面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明清:

随着西方的传入,中国面临西方的冲击。

知识点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与。

汉字

地位

是的重要标志。

作用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学典籍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特点

、,为世界所仅有。

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拓展深化

注意文字和汉字的区别: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而汉字,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经历衰微的原因:

的日渐没落和的巨大冲击。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坚持的领导和

的指引。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

相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

,又体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请你画出本框知识树

【合作探究】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学生能够做些什么?

【自主探究】

1.王蒙曾经沉痛地说: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D.汉字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见证

2.中华世纪坛序: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B.唯我独尊C.博大精深D.独树一帜

3.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字②史学典籍

③丝绸④汉字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①④

4.如果把探究人类文明源头的目光投向中华大地,人们会看到,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下列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闻名中外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今天的汉字有甲骨文演化而来 

③《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不仅民族众多,而且方言也比较多。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预习探究自我评价】

1.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提高,国外学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学语言的同时,他们也为中国的文化所深深地吸引,从而向往中国。

这说明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是()

A.汉字B.薪火相传C.一脉相承D.特有的独创性

2.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这说明()

A.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文化决定经济政治,也决定综合国力。

C.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3.从明代算起,相继在河南境内产生、存在和流行过的各类剧种有近80个之多。

四百多年来几经兴衰,几多蜕变,目前仅剩37个剧种,其余均已消亡或退出河南。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只要大力发展地方戏剧就能推进中华文化繁荣 ③必须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④“守旧主义”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③④

4.[2009福建文综]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

“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5.(2011高考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

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自我小结:

质疑问难:

【社会热点剖析】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1年10月8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首发式。

文库收录的学术著作与资料文集,将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事件放在辛亥年间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和复杂矛盾中通览分析,借助“百年的眼光”,拨开历史风尘,透视百年之前那场掀起中国历史巨变的革命运动,以及不同营垒中不同历史人物,对人们了解与认识辛亥革命将大有帮助。

材料二锦涛说,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理论链接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见证。

②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已经证明: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创新预测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发行《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说明中华民族重视()

①总结和积累历史经验②保存历史资料

③传承传统文化④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虽然在近代中国古老的文明遭遇了衰微的过程,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这说明()

A.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D.只有中华文化才能和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高效预习探究案

知识点1古代辉煌的历程

天命神权敬德保民雏形民族文化划时代儒家学说高度全盛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宋明理学近代思想文化工业文明

1.源远流长

2.汉字史学典籍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1.中国封建统治西方近代工业文明

2.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代社会现代文明民族性时代性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与时俱进创新文化等。

1.B解析:

A选项表述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中华各民族文化不仅只有汉字记载,还有其他民族文字,C错误;

D选项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A解析:

B、D选项都是博大精深的表现。

3.B解析: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4.A解析:

①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A解析:

国外学汉语的热潮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B、D选项表述错误,C不符合材料内容。

3.C解析:

②对推进中华文化繁荣的理解错误,“守旧主义”是指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④不为材料所体现。

“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的共性,因此选①②。

5.A解析:

题干信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王牌”,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突出了文化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观点错误,④观点正确,但题干没有反映。

发行《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未直接涉及文化创新。

2.C解析:

B、D选项表述不当,A选项内容与材料不符。

高效练习拓展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拓展训练】

1.我国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古代史官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如《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说明(  )

A.我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C.我国古代史官实行终身世袭制度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

2.3月20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新郑市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汉字图片展”在新郑市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展出。

该展览以中国汉字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为主线,以博物馆悉心收藏和研究的历代出土文字文物典藏图片为支撑。

汉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B.①②③④

C.③④D.②④

3.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起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认识正确的是

A.是古代书法家创造出来的B.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其悠久历史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雏形的形成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至尊 ⑤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5.西安首届“壬辰清明关中书院祭孔大典”将于2012年4月3日举行。

届时,除传统的祭祀仪式外,还有百人汉服诵读团诵读《弟子规》、《大学章句》、《论语十则》等国学经典。

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仍被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列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字的使用B.史书典籍的传承

C.历史朝代的变更D.其特有的包容性

【达标自查】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2年度伦敦中医孔子学院汉语水平考试于伦敦时间2012年3月17日9时开考。

汉语热全球持续升温,已建350余孔子学院500余孔子课堂,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4000万。

如果让你写一篇“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的小论文,可以运用的观点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语国际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汉语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汉语国际化是世界文化繁荣的表现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在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的作品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

可见:

(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

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从发展结果看,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  )

A.发源地不同B.传承的民族不同

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D.传承的时间不同

4.(2011年济南模拟)悬于黄山市西递敬爱堂的“孝”字,其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便由人变猴的意蕴。

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

上述材料说明(  )

A.孝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D.继承传统文化应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5.(2011年洛阳模拟)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曾参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行诸文字。

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

A.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挥着巨大作用

D.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6.囧读音iǒjng,古同“冏”,原指光明。

在网络文化中,它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

它的内涵就是:

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

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

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实现了古老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

这体现了(  )

①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文化的自我调节和完善发展

③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

④要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中华文化起源于明清时期

B.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D.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8.截至2011年8月,文化部已先后在全国设立了1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利于推动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维护区域内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

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②各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国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文明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弘扬中华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中华文化的活力来自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实践和文化创造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10.为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因为()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曲《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年,传颂出古老中国雄浑博大的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汉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汉代的文化、科技、天文、历算、发明创造等均创造了历史的高度。

在制度、文化、治国理念,乃至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对今天都有着深远的、重大的影响。

沛县作为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闻名遐迩的古筝之乡,生产的古筝曾远销海内外,远远超过了文化色彩的影响。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5分)

2.(选做题10分)2012年丽水世界博览会即将掀开序幕。

2012年5月12日至8月12日,为期93天的丽水世博位于韩国全罗南道丽水市丽水新港区。

某校高三几位同学就此事展开讨论。

甲:

世博会不是每5年一届吗?

怎么2012年还有世博会?

乙:

2012年丽水世博会类型是不同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是综合性类型的世博会,而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是专业性世博会。

下届综合世博会在2015年的意大利米兰举行。

丙:

我寒假就刚去参观了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

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分析丙同学发言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自我小结(5分):

3.(挑战题20分)就自己所在地的某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谈谈自己的感想。

挑战题评价

评价标准

实际得分

荣誉

5--15分

挑战者

16分以上

挑战勇士

【高效练习拓展案】

A、C、D选项内容与材料不符。

2.B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汉字的正确认识,①②③④从不同的方面正确评价了汉字的地位和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项。

中国篆刻艺术是人民群众实践的产物,A错误;

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错误;

D选项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D解析:

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动时期,不是形成时期,①错误。

②③④⑤都是正确的,故选D项。

5.C解析:

A、B、D都是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的正确表述,C是错误表述,故本题选C。

一、选择题:

1.D解析:

本题以汉语国际化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汉语的有关内容。

本题可用排除法。

②说法不准确,汉语国际化不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只能是趋势。

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A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D不符合材料内容。

3.D解析:

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是从发展结果看,其他文明从发展结果看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被融合,只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传承至今,故选D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4.B解析:

材料表明了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所以选B项。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所以不选A项。

CD两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5.C解析:

本题考查文字的作用。

A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项说法不科学,如果不注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必然会消亡;

C项说法正确,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得益于文字的整理和继承;

D项说法夸大了儒家思想的作用。

6.A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材料旨在表明汉字经过与现代网络对接产生了新的意蕴,并未涉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问题,④不选,答案为A。

7.B解析:

A错误,中华文化可以上溯到殷周时期;

8.C解析: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国家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明,①②③正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等于其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观点错误。

故选C。

9.B解析:

②④不属于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10.B解析:

优秀的文化典籍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②排除。

二、非选择题

1.解析:

本题考察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观点的能力。

因此应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组织答案。

(1)上述材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年,制度、文化、治国理念,乃至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对今天都有着深远、重大的影响,说明了这一点。

也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汉代的文化、科技、天文、历算、发明创造等创造了历史的高度,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加以弘扬和发展创新。

该地文化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得以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3)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2.解析:

分析信息中的内容,是正确回答该问题的基础。

丙同学的发言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点。

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3.例如:

历史悠久的宜昌,是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

这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的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思维激趣少数民族代表着传统服装绚丽夺目

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皮毛的帽子,叮当作响的金属头饰,长长的丝质外衣,精美的刺绣,中国各少数民族代表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出席此次会议。

从藏族到蒙古族,再到回族,鄂温克族,几乎所有少数民族代表都身着传统民族服装。

他们引起了摄影记者们的兴趣。

摄影师们都忙着捕捉那些出入大会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