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866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docx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益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一○年十月

1“十一五”城乡建设发展回顾与评价……………………1

1.1主要成就………………………………………………………1

1.2主要问题………………………………………………………4

1.3主要经验………………………………………………………5

2“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环境和形势分析………………7

3“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8

3.1指导思想………………………………………………………8

3.2指导原则………………………………………………………8

3.3编制依据………………………………………………………9

3.4总体思路……………………………………………………10

3.5总体目标……………………………………………………10

4“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重点……………………………12

4.1城镇化………………………………………………………12

4.2生态保护与建设……………………………………………12

4.3住房建设……………………………………………………14

4.4道路交通建设………………………………………………14

4.5市政基础设施………………………………………………15

4.6公共服务设施………………………………………………18

4.7东部新区建设………………………………………………18

4.8“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周边环境治理……………………19

4.9新农村建设…………………………………………………19

4.10历史街区保护………………………………………………21

4.11城乡建设管理………………………………………………21

5“十二五”城乡建设投融资………………………………25

5.1项目数据入库………………………………………………25

5.2投资估算……………………………………………………25

5.3资金筹措建议………………………………………………26

6“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保障措施………………………27

附表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重大项目表………………30

益阳市“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1“十一五”城乡建设发展回顾与评价

1.1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市严格按照“精细管理、精品建设”的要求,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提质与扩容并举,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城乡建设发展的预定目标。

1.1.1城乡规划实施

全市规划工作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目标,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急待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意识逐渐增强,审批制度不断完善,规划执法有了突破,城市建设正按规划有序进行。

1.1.2总投资规模

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共完成投资近85亿元,共完成道路、路灯、排水、燃气、环卫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的新建、改建项目三百余项。

各区、县(市)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78亿元。

,使城市面貌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市配套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3道路交通建设

“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政府和各厂矿企业相继实施了益阳大道、秀峰路、桃花仑路、金山路、龙洲路、资江一桥等城市主次干道的翻建和改造,新增益沧城际干线等一批重要道路,极大地改善了我市路网结构,完善了路网功能,形成了方便、快捷、功能明确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截止目前,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总长度295.2公里,总面积615.2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由2005年的6.66标台提高到7.41标台。

同时,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完善维护维修了桃花仑路、金山路、五一路、马良南路、龙洲路、十洲路等主干道路灯建设项目,路灯亮灯率达99%。

宁沧城际干道、常德-安化高速、安化-邵阳高速、岳常高速及大通湖连接线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有9条铁路进入国家、省规划,近期将有4条开工建设;益马高速、益南高速等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同时,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加强并得到明显改善。

1.1.4市政公共设施建设

⑴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政府和厂矿企业共同投资,按照“统一规划、注重特色、提高品位”的思路,相继实施了秀峰公园、梓山湖公园、鹅羊池广场、大禹广场、佳宁娜广场、资江两岸景观建设工程等,并对中心城区益阳大道、龙洲路、金山路等主要道路进行了绿化景观改造,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增加了节点景观。

各项绿化指标都大幅度提高。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05年的33%提高到39.43%、绿地率达到38.23%,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5年的3.67平方米提高到8.06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两年圆满完成了十万株树进城任务,这为益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⑵城市污水处理

在排水设施建设方面,新建了雨、污水管线,初步改善了城市排水管网超负荷运行和排水设施严重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被动局面。

“十一五”期间,益阳市城镇共建污水处理厂6座,其中益阳市城区2座,分别为益阳首创水务公司团洲污水处理厂和深圳联合润通水务公司城北污水处理厂,沅江、桃江、南县和安化各1座,完成投资106708万元,6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2万m3/d,污水收集能力、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都得到极大提高。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在2005年11%的基础上提高到了目前的80%。

⑶城市垃圾处理

“十一五”期间投资建设了白鹤山垃圾卫生填埋场,使垃圾处理能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度提高,购置了一批垃圾清运设备,更新了果皮箱,改造了垃圾转运站,新建和改造了大批公厕。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5年的85%提高到100%。

⑷城市燃气工程

主要实施了天然气输配气管网工程,已完成中低压主管网建设350多公里,2006年9月正式通气,完成了大量居民的天然气置换,使城市居民天燃气普及率由2005年起步提高到35%。

同时还新建了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对城市公交车及出租车进行双燃料改造。

天然气的经济、环保、方便、实惠的特点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留山水风光、建现代新城”的城建方针打下了坚实基础。

1.1.5城市管理

⑴创新了城管执法机制

一方面,城管执法将各管辖区的责任路段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了责任人员与责任路段对号入座。

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城管“三三”工作制,要求每位城管队员都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临街门店和市民群众的服务员、以身作则的勤务员;做到宣传教育口勤、巡回检查腿勤、主动纠章手勤;工作方法实现服务、管理与执法三同步。

“三三”制的推行,促进了文明执法、和谐执法,提升了我市城管执法队伍整体形象。

⑵探索了环卫市场化保洁机制

五年来,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益阳市城市规划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考核规定》,出台了《“门前三包”监督员管理办法》,并开始启动了城市环卫保洁市场化试点和卫生监督员制度。

康富路、大桃路、桃花仑路等3条道路的试点结果表明,在市场化保洁机制下,城市主次干道清扫比以往更及时、更彻底,市容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加强了环境卫生督查点评。

对资阳、赫山和高新区三区以及市直有关单位的创卫工作,每个月进行了一次督查,每季度进行了一次点评;通过督查点评,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

⑶完善了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制度

正式出台了《益阳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实行洗车净车出场制度和市场准入、专业化运输制度,为规范化管理城区渣土提供了制度保障。

1.1.6新农村建设

一是调整了乡镇行政区划。

按照调大调强、因地制宜、成建制合并的原则将全市144个乡镇(街道)调整合并为96个,形成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有利发展的乡镇格局。

二是精简了乡镇领导职数。

根据各乡镇人口数量、区域面积、财政收入等指标,将区划调整后的乡镇(街道)分四类,按类别确定乡镇党政领导职数。

一、二类乡镇设领导职数9名;三、四类乡镇设领导职数7名。

乡镇党政领导实行交叉任职,其中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

通过改革,乡镇领导职数由1294人精简到705人,减少589人,精简45.5%。

三是统一规范了乡镇机构设置。

根据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加强经济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按照“执法收到县(市、区),管理留在乡(镇),服务归站所,经营进市场”的总体思路,本着职能明晰、精干高效的原则,对乡镇行政事业机构进行整合规范。

建设了五个新农村示范片,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总之,“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紧密结合,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以城市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为主的高品位、上档次、见成效的城市景观“民心”工程,形成了构建“两型”工业化城市、园林型生态城市的框架,使我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明显提升,投资环境较大改善,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城乡快速发展,营造了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和良好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建设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

1.2主要问题

⑴城市规划编制比较滞后,控规覆盖率不高,城市特色不明显,城市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⑵城市道路系统尚未完全形成;过江通道太少,南北交通难以通畅;一些城市干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低;部分道路断面未按规划形成,导致道路功能不清晰,各种车辆混合行驶。

⑶停车需求矛盾明显,社会停车场严重缺乏,在城市商业集中区尤为突出。

公共交通吸引力不够,公交层次单一,公交分担率低,综合竞争力不强。

⑷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城镇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部分城镇缺乏支柱产业支撑。

⑸排水管线管径偏小,标准偏低,系统零乱不配套,部分排水管道目前处于报废阶段,排水出口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⑹环卫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资金不足,公厕、转运站等设施仍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且与部颁标准有较大差距。

⑺城市绿地建设尚未形成完整的绿化体系,绿地分布不均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旧居住区、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绿地少的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形成了江南比较多,江北比较少,西边绿地多,东边绿地比较少的格局;街头绿地非常匮乏,社区公园建设有待加强;绿地景观内容趋同,特色不明显,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明显不足。

⑻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城市综合防灾长效机制亟待健全。

⑼城镇和市区之间在城市建设方面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差距较大,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匮乏、没有形成配套,生活环境质量较差。

⑽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不够广泛,城市建设信息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不够完善,尚未开发和普及应用城市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

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有效支持城市发展和空间拓展。

1.3主要经验

⑴领导重视、思想统一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五个统筹”,抢抓中部崛起、长株潭“3+5”城市群和“两型社会”建设机遇,将思想高度地统一到加快推进“四化”进程、努力赶超全省平均水平的宏伟目标上来。

⑵超前规划、严格实施

全市所有建设按照“先规划、后用地、再建设”的原则进行,规划理念不断深入,所有规划都按照“具前瞻性、可操作性”八字方针进行编制,并严格实施,确保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⑶集中资金、加强保障

对于一些重点工程,集中有限资金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并及时成立了市政道路建设指挥部,每个项目部分别明确负责;同时派出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监管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现场施工,强化项目、施工管理与部门联络。

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协调难度大。

围绕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及时做好与城建投、交警、管线部门、发改委、国土部门以及项目辖区的协调。

同时,各相关单位也都从大局、全局出发,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横向配合,对重点工程建设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真正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通过采取上述得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⑷合理安排、科学决策

一直注重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注重专家的智囊参谋作用,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全市城乡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建设区域,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注重集体共同决策,共同完成决策活动,并且正在探索科学的集体决策制度,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争取做到城乡建设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⑸服务周到、主动解难

对投资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项目管理、审批程序、技术处理等业务不熟的施工单位,主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设计不符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进行现场处理,及时拿出方案;提前准备项目合同资料,按时办理竣工验收,并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建设资金。

2“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环境和形势分析

“十二五”是把益阳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正面临着如下有利条件:

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明确要求实验区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2008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以现代化农业支撑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新型城市化策略,其中明确提出“将益阳建设成为重要的粮食基地、新能源和新材料基地”的目标。

2008年12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大河西先导区发展战略,将沧水铺镇作为大河西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将东部新区定位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之一,鱼形山配套生活区定位为“两型”卫星城。

2008年4月益阳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主动东进,对接大河西”的重大决策,决定成立高新区东部新区。

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

2009年8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为先导,突出城乡统筹,突出绿色益阳建设,突出对接长沙,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走和谐高效、功能完善、中心城区和县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0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后发赶超实施意见》。

益宁-金洲大道城际公路益阳段已经通车,宁乡段即将建设;长益常城际铁路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作为国家“八横八纵”铁路干线之一的洛湛线也即将全线贯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面临着如下挑战和严峻形势:

⑴城市建设更加需要调整布局结构,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增强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⑵城市建设有待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与文化品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⑶城市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共建共享和资源聚集,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一体化建设。

⑷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⑸有待进一步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东部新区有待进一步加大对接大河西的步伐作为益阳的桥头堡,成为中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在大河西“两型社会”先导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3“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3.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留山水风光、建现代新城”的时代主题,坚持将益阳建设成为重要的“环省会中心城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宜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不动摇,以完善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镇品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东接东进,主动融入长株潭城市群,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益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优美、祥和安定、人民幸福”的宜居乐业新城。

3.2指导原则

⑴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兼顾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以不损害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为前提,尽量协调近、远期利益,要关注当前,又要考虑长远;结合我市建设具体情况,立足于“两型”促进“两新”,“两新”带动“两型”,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落实到新型城市化上,努力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⑵城乡统筹

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是关键。

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培育壮大城镇规模,有序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坚持共建共享,加强村镇整治村庄环境,重视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它们相协调,并且将三者在城乡建设用地与空间布局上加以落实。

⑷重点突出

城乡建设过程当中,必须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地域人文特色和休闲宜居特色;必须将东部新区(尤其是“两型”卫星城)建设和提高城镇化水平放在“十二五”城乡建设的首要位置;切实提高城市品位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以城带乡步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⑸可操作性强

“十二五”规划力争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和重点、近期可达性和远期前瞻性以及需要和可能。

具体而言,建立控制性指标与指导性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以便能够检查和评估;以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城乡建设项目数据库,预算投资规模,以便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

3.3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⑵《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

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湘发[2006]4号)

⑷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

⑸《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

⑹《益阳市“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6)

⑺《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

⑻《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⑼《益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⑽《湖南益阳东部新区发展规划》

⑾《益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

⑿其他相关规划与市委、市政府重要文件

3.4总体思路

围绕建设“绿色益阳、生态益阳”的目标,树立“精细管理、精品建设”的理念,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战略,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及“两型示范”卫星城建设;重点突出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工程、东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实现整个市域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5总体目标

将益阳建设成为“山水宜居之城、人文休闲之都”,最终实现我市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二方阵。

⑴规划目标

配合完成3+5城市群总体规划,完成中心城区和两型社会示范区、东部新区总体规划,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完成益阳城市特色研究、综合交通规划,完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小城镇及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并严格实施。

⑵总体投资规模目标

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将投资220亿元,完成道路、供排水管网改造、燃气、环卫和园林绿化新建、改建项目40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53项,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要有显著提高,城市配套设施要进一步完善,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水平。

各县(市)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将投资70多亿元,完成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等重点项目60余项,着力打造特色明显、环境优美、功能较为齐全的新型城镇。

⑶环境保护目标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市域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工业和城市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整治,水源保护地水质达标,城市的声环境特别是居民区、文教区的区域环境噪声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纳入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体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有明显进展,生态环境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环境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⑷道路交通建设目标

城市交通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导,以公交专用道及轨道交通为骨架,以小汽车、自行车交通为辅助,以摩托车、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性化、智能化、绿色低污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⑸房地产业目标

 立足住房市场需求,加大住房建设力度,继续加快经济适用住宅和廉租房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到2015年,中心城区及近郊区达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的住房目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为提前实现全面住宅小康目标夯实基础。

⑹城市绿化目标

到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率为38%、绿化覆盖率为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其中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以上),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⑺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2015年前建设和完成供排水管网改造配套、污水处理、城市道路拓建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五大工程。

⑻城乡统筹目标

统筹城乡规划编制,树立全域规划、全面规划理念;统筹城乡基础设施,通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城市设施建设和农村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设施建设以及产业设施建设与生态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对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全市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4“十二五”城乡建设发展重点

4.1城镇化

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达49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0%,市区总人口150万人左右,市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0%。

4.2生态保护与建设

4.2.1自然环境保护

⑴水体保护

严格保护好资江、志溪河、兰溪河、梓山村水库、迎风桥水库、鱼形山水库等城市水系,城市污水、废水必须经过经处理后方可排入以上水体,并结合两侧洼地,规划成绿地绿带,严格保护和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开发和建设。

资江干流取水点上游500米至取水点下游100米、迎风桥水库、石牛潭水库及鱼形山水库等水域,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⑵山体保护

保护好市区内所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林地,包括会龙山、云雾山、四方山和寨子仑等山体,禁止挖山平地、乱砍乱伐等影响生态保护的行为。

十二五期间应将会龙山公园打造成以山体森林为主,以人文景观、观光旅游、生态休闲为中心,突出古典园林建筑特色,集寺、庙、塔、游乐等各项活动设施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园。

4.2.2绿化建设

⑴提高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9平方米,建设和完善秀峰公园、益阳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会龙山公园、高仑山公园、资阳文化公园、银城历史公园、地质公园、马良湖公园;启动建设区级公园2个以上,街道小游园6个,加强资江两岸绿带建设。

“十二五”期间力争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⑵完善寨子仑风景区、云雾山风景区的建设,强化南侧作为城市“前庭花园”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