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768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8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三明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化学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

2019年1月25日下午3:

00-5:

00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C1-35.5Fe-56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B.铁粉和生石灰均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C.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逐渐变暗,是发生了化学腐蚀

D.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均可用于食品包装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能够杀菌消毒,不是利用乙醇的氧化性,A错误;

B.脱氧剂应具有还原性,生石灰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做脱氧剂,B错误;

C.纯银器变暗,主要是银与空气中的硫化物发生了反应在银表面生成了硫化银,故发生了化学腐蚀,C正确;

D.聚氯乙烯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不能用于食品包装,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晋代《抱扑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以上变化中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化合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gS

Hg+S,此反应为分解反应,且由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积变又还成了丹砂——即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g+S═HgS,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可见在整个过程没有涉及到置换反应,故合理选项是B。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振荡过程中需进行放气操作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C.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溴水

D.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要先平衡气压,再分液。

在振荡过程中有部分易浑发的液体转化为气体,则振荡过程中需进行放气操作,A正确;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V偏大,由c=

可知,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错误;

C.溴水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氧化橡胶,故应选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mL溴水,C错误;

D.氯水中含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pH试纸,应选pH计测得氯水的p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4.“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末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配平后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均为2

C.甲和丙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可能相同

D.丁物质一定是非金属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

2NO+2CO=N2+2CO2,然后根据选项解答。

【详解】A.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碳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配平后反应为2NO+2CO=N2+2CO2,NO、CO、CO2的化学计量数均为2,B正确;

C.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C错误;

D.丁物质为氮气,由于只含有N元素一种元素,所以属于非金属单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种类、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分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图示,结合CO2分子是直线型分子及原子半径大小关系,写出方程式即可解答,本题难度不大。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44.8三氯甲烷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C.0.1mol·L-1氯化铝溶液中含有A13+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O2作氧化剂时转移电子数一定为4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16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A个,A正确;

B.标况下三氯甲烷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铝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C错误;

D.标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氧气反应后可能变为-2价,也可能变为-1价,因此1mol氧气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介于2NA到4NA之间,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6.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1-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13+

C.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氮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答案】D

【解析】

【分析】

A.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不一定为氯离子,可能为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B.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不一定为铝离子,也可能含有镁离子;

C.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所以溶液中可能存在碳酸氢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

D.先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排除了能够与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详解】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能够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不一定为Cl-,可能含有SO42-、CO32-,A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不一定为Al(OH)3,也可能为Mg(OH)2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有Al3+,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CO2或SO2,该溶液中可能存在CO32-、HCO3-、SO32-、HSO3-等,因此不一定含有CO32-,C错误;

D.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排除了Ag+、CO32-等干扰,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溶液产生,该白色沉淀为BaSO4,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知识,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检验离子时一定排除干扰离子,做到检验方案的严密性。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酚酞呈浅红色的溶液中:

Ba2+、K+、HCO3-、NO3-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

Ca2+、Na+、C1-、HS-

C.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Mg2+、Fe3+、Cl-、NO3-

D.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A13+、Cu2+、SiO32-、CH3COO-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酚酞呈浅红色的溶液呈弱碱性,Ba2+、K+、HCO3-、NO3-之间不反应,在弱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A正确;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HS-与H+产生H2S气体,和OH-会发生反应产生S2-及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强碱性,Mg2+、Fe3+与OH-反应;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Al反应不会生成H2,C错误;

D.Cu2+为有色离子,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13+、Cu2+与SiO32-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8.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常温下可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AlN+NaOH+3H2O=NaAl(OH)4+NH3↑。

某课题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含量(杂质不反应,量气管为碱式滴定管改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气管中的液体应为水

B.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有利于控制反应速率

C.反应结束时,a、b两管液面的差值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

D.若其它操作均正确,实验结束时按乙图读数,测得AlN含量偏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氨气极易溶于水;

B.长颈漏斗不能控制加入溶液的量,不能控制反应速率;

C.量气管需要平衡压强ab两管液面相平读取正确的气体体积;

D.读取体积俯视刻度读取体积数增大。

【详解】A.常温下发生反应:

AlN+NaOH+H2O=NaAlO2+NH3↑,反应生成的气体为氨气,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不能为水,可以是四氯化碳等,A错误;

B.长颈漏斗无控制液体量的玻璃活塞,不能控制反应速率,B错误;

C.反应结束时,待气体冷却到室温,调节右侧的量气管,使左右两端的液面相平才能读数,依据起始和结束时右侧量气管的液面差计算生成的气体,C错误;

D.图中所示是俯视读数读取气体体积增大,氨气量增大,氮化铝含量增大,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分析判断、仪器使用和注意问题,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某酸(HA)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无气泡

酸性:

H2CO3>HA

B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和碎瓷片放入硬质玻璃管,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裂解生成不饱和烃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煮沸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D

在1mL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0.1mo1/LAgNO3溶液

碳酸钠溶液中出现沉淀

Ksp(Ag2SO4)<

Ksp(Ag2CO3)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少量HA与碳酸钠反应无气泡产生,可能生成碳酸氢钠,则可能酸性HA>H2CO3,A错误;

B.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可知气体被氧化,则石蜡油裂解生成不饱和烃,B正确;

C.蔗糖水解需要硫酸作催化剂,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没有加碱至溶液呈碱性,因此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

D.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0.1mo1/LAgNO3溶液,Ksp小的先沉淀,由现象可知Ksp(AgSO4)>Ksp(Ag2C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比较碳、氮和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用乙装置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C.用丙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

D.用丁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硝酸易挥发,挥发出的硝酸与硅酸钠反应,干扰了实验结果;

B.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错误,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氨气与氯化钙反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

D.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可防止倒吸。

【详解】A.硝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硝酸,挥发出的硝酸与硅酸钠反应,干扰了二氧化碳与硅酸钠的反应,无法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A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图示操作不合理,B错误;

C.干燥氨气应该用碱石灰,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氨气时需要防止倒吸,图示装置可防止倒吸,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的知识,涉及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气体干燥与尾气吸收、化学实验操作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即可解答,该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1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与溴水可发生加成反应

B.完全燃烧时,等质量的甲烷比乙烷耗氧量大

C.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可水解

D.实验式为CH2O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糖类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苯与溴水不反应,A错误;

B.等质量的烃燃烧时,物质中H元素的含量越多,燃烧时消耗的氧气越多。

由于甲烷的含氢量比乙烷大,所以相同质量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量较多,B正确;

C.如果糖是单糖,则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

D.实验式为CH2O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糖类,如分子式为CH2O的有机物为甲醛,不属于糖类,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2.工业生产苯乙烯是利用乙苯的脱氢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逆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B.苯乙烯和乙苯都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面

C.乙苯的一氯代物有3种

D.煤的干馏可以得到苯和乙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逆反应为苯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该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A正确;

B.苯环为平面形结构,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取代苯分子中H原子的位置,在苯分子的同一个平面上,则苯乙烯和乙苯都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面,B正确;

C.乙苯分子中有5种不同的H原子,所以乙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C错误;

D.煤的干馏可得到芳香类物质,可得到苯、乙苯等,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3.下列对三种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有机物都是芳香族化合物

B.阿司匹林在酸中水解生成2种含羧基的物质

C.麻黄碱的分子式是C10H13NO

D.芬太尼可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三种有机物分子结构中都含有苯环,因此都为芳香族化合物,A正确;

B.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酯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生成了2种含羧基的物质,B正确;

C.麻黄碱的分子式是C10H15NO,C错误;

D.芬太尼分子中含有苯环、酰胺键,可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4.现有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分别与X、Y、Z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每个甲、乙、丙分子中均含10个电子,Y和Z化合生成丁,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W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乙>甲>丙

D.Y与W、Z都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乙、丙均为10电子的分子,且X和乙的反应为置换反应,反应为氟气和水的反应,可知X单质为F2,Y单质为O2,乙为H2O,甲为HF,则W为H元素,X为F元素,Y为O元素,丙是NH3或CH4,丁是NO或CO2,Z为C或N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F元素,Y为O元素,Z为C或N元素,X单质为F2,Y单质为O2,甲为HF,乙为H2O,丙是NH3或CH4。

A.W为H元素,X为F元素,Y为O元素,Z为C或N元素,则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W<Z<Y<X,A正确;

B.Z为C或N元素,如Z为C元素,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CO3为弱酸,B错误;

C.水常温下为液体,沸点最高;HF分子间含有氢键,作用力较强,沸点比甲烷和氨气高,C正确;

D.O与H可生成H2O、H2O2;O与C生成CO、CO2;O与N生成NO、NO2等氧化物,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把握氟单质与水的置换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的含有10个电子的物质,题目难度较大。

15.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大气中排放SO2可能导致酸雨发生

B.中和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OH-=SO32-+H2O

C.进入离心机的分散系是悬浊液

D.检验Na2SO3成品中是否含Na2SO4,可选用稀盐酸和Ba(NO3)2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H2SO4,反应产生的硫酸进入水中形成酸雨,故SO2形成的硫酸型酸雨,A正确;

B.在中和器中主要是将亚硫酸氢钠转化为硫酸钠,同时碳酸氢钠反应得到碳酸钠,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HSO3+NaOH=Na2SO3+H2O,离子方程式为HSO3-+OH-=SO32-+H2O,B正确;

C.经过中和器后的物质既有形成的结晶状的固态物质,也有溶液,在离心机中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因为形成的固态颗粒小,因此有胶体存在,进入离心机的分散系是悬浊液,C正确;

D.检验Na2SO3成品中是否含Na2SO4,若用稀盐酸和Ba(NO3)2溶液,H+、SO32-、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SO32-转化为SO42-,因此不能检验其中是否含有Na2SO4,要用稀HCl和BaCl2溶液检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SO2气体通入NaC1O溶液中:

SO2+2C1O-+H2O=SO32-+2HC1O

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

2A13++3S2-=A12S3↓

C.向K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

2H++SO42-+Ba2++2OH-=BaSO4↓+2H2O

D.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NH4++OH-=NH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

B.铝离子、硫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硫化氢;

C.向K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钾和水;

D.氢氧化钠过量,碳酸氢根离子、氨根离子都参加反应。

【详解】A.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SO2+ClO-+H2O=SO42-+2H++Cl-,A错误;

B.向明矾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发生盐的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

6H2O+2A13++3S2-=2A1(OH)3↓+3H2S↑,B错误;

C.向K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2:

1,离子方程式:

2H++SO42-+Ba2++2OH-=BaSO4↓+2H2O,C正确;

D.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钠、一水合氨和水,离子方程式:

HCO3-+NH4++2OH-=NH3•H2O+H2O+CO3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的知识。

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反应时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规律,题目难度中等。

17.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

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

0.6mol、B:

0.3mol、C:

1.4mo1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

A.2B.3C.2或3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恒温恒容下,开始充入2molA和1molB与开始充入0.6molA、0.3molB和1.4molC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说明二者为等效平衡状态,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A)=2mol、n(B)=1mol,故0.6mol+

=2mol,解得x=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的反应,若开始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相同,即物质的投料等比相同也是等效平衡状态,所以x=3也是正确的。

故合理选项是C。

18.已知:

N2O4(g)

2NO2(g)△H=+QkJ/mol(Q>0),8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N2O4,发生反应获得如下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NO2)/mol/L

0.00

0.12

0.20

0.26

0.30

0.3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会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B.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kJ

C.20~40s内,v(N2O4)=0.004mol/(L·s)

D.100s时再充入0.40mo1N2O4,达到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H=+QkJ/mol(Q>0),表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则c(NO2)增大,平衡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A错误;

B.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反应进行到80s时达到平衡状态,生成NO2的物质的量n(NO2)=0.3mol/L×2L=0.6mol,由于反应的物质的量与热量变化成之比,则反应吸收热量为0.6mol×

kJ/mol=0.30QkJ,B正确;

C.20~40 s内,v(NO2)=

=0.004 mol/(L•s),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20~40 s内v(N2O4)=0.002mol/(L•s),C错误;

D.100 s时再充入0.40 mol N2O4,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气体压强增大。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达到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减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9.某课题组以纳米Fe2O3作为电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另一极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通过在室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充放电,成功地实现了对磁性的可逆调控(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O3+6Li++6e-=2Fe+3Li2O

B.该电池可以用水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C.放电时,Fe作电池的负极,Fe2O3作电池的正极

D.充电完成后,电池被磁铁吸引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Li-e-═xLi+,正极反应式为Fe2O3+6Li++6e-=3Li2O+2Fe;充电时,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与放电时负极、正极电极反应式正好相反,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2O3得电子被还原,所以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O3+6Li++6e-═3Li2O+2Fe,A正确;

B.锂和水能发生反应,所以不可以用水溶液为电解质溶液,B错误;

C.放电时,Li作电池的负极,Fe2O3作电池的正极,C错误;

D.充电时,Fe作为阳极生成Fe2O3,磁铁不可吸引Fe2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正负极与阴阳极电极反应式之间的关系,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2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若图1表示0.2mo1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则a为19.0

B.若图2表示常温下用0.1000mo1/LNaOH溶液滴定25.00mL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则c(CH3COOH)=0.1000mo1/L

C.若图3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常温下,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D.若图4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2NO2(g)

N2O4(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