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995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

《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docx

江西赣州学年第一学期考试七年级语文卷无答案

2017年下期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

2017年12月14日

(考试范围:

第一、二、三、四单元文言文+综合性学习+名著《朝花夕拾》)

本试卷共6页,3大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0.5毫米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的书写及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晕眩(xuàn)  殉职(xún)   狭隘(ài)   热忱(chén)

B.凌乱(líng)  鲜嫩(nèn)   鄙薄(bǐ)   干涸(hé)

C.坍塌(dān)  酬劳(chóu)  薄荷(bò)   派遣(qiǎn)

D.纯粹(suì)  呼啸(xiào)  水渠(qú)   废墟(xū)

2.下列各句标色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2分)

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在第四届矿博会上,临武通天玉作品《蝶恋花》流光溢彩,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C.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绿荫中。

D.“飞天•苏仙”,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将给全市人民献上

一声场惟妙惟肖的文化盛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之为“登高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主要的习俗有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B.中国是礼仪之邦,称呼别人父亲是“令尊”,称呼别人母亲是“令堂”,称呼自己弟弟是“小弟”。

C.在古代,30岁是“而立之年”,40岁是“不惑之年”,60岁是“耳顺之年”。

D.杜甫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生活在唐朝有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多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故称之为“诗史”,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6.综合探究(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探究材料所揭示的道理

材料一: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

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材料三: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说:

“我们有一项针对目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在全部学习时间中,拿出现1/4以上的时间学外语的大学生,占到了65%以上,有的人甚至拿出了3/4或者全部的时间来学外语。

材料四:

著名作家王蒙说过,“如果说学英语学得好,你可能没有辜鸿铭学得好,没有林语堂学得好,没有钱钟书学得好,但他们的中文比英文都更好。

这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一个什么现象?

用一句话概括。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7.综合性学习(8分)

2015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大田县仙亭中学九年级(3)班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0分)

(1)请写出一句古人强调读书的名言警句,标明作者。

(2分)

(2)向同学介绍一本你最喜欢的书籍。

(4分)

(3)历史上爱读书、追求知识的名人很多,请完成下列。

(2分)

韦编三绝——孔子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孙康和程门立雪——杨时

8.古诗文默写

“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请默写下面古诗文名句。

(5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2),应傍战场开。

(3)海日生残夜,。

(4),一夜征人尽望乡。

(5)《诫子书》中诸葛亮要表达的中心论点是。

9.名著默读(5)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少年时的一部集,《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的想法。

(2)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

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

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

快叫呀!

”衍太太说。

“父亲!

父亲!

”我就叫起来。

“大声!

他听不见。

还不快叫?

”“父亲!

父亲!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的哪一篇文章?

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内容。

二.阅读(38)

(一)古诗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题至第11题。

(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0.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季节的景象,传达出了之情。

(2分)

11.请对《次北固山下》的颈联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4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4题。

(13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

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诸葛亮《诫外甥书》)

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

12.词语解释(4分)

广咨问淫慢

年与时驰虽有淹留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6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

14.【甲】文强调了的重要性,而【乙】文则强调的重要性。

你从【乙】文中学到了什么?

(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9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

《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

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据2月20日《新京报》)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

《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

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

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

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

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

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

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

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分) 

16..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7.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2分) 

答: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 (2分)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

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

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

小吴不是这样。

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

“你干吗?

”他捏着衣角,嗫嚅道:

“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

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

“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

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

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

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

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

“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

我问他:

“不是吗?

”他失望地答道:

“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

“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

”我安慰他说:

“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

”他笑道:

“回家?

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

”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

远远

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

我立即赶了过去。

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

“他是我老乡,绝对的

老乡!

”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

“老乡?

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

”小吴说:

“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

”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

“神经病。

”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

我心中不禁想:

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

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

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

我问他:

“你找到老

乡了?

”小吴说:

“没呢。

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

”小吴狐疑地问:

“你?

”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

“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9.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2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20.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2分)

怀疑→

()→()→认同

2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

“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

答:

22.下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答:

23.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3分)

答:

三.作文(50分)

24.小作文(10分)

你生活在望城,对望城非常熟悉。

近日,你家有亲戚第一次来望城旅游,希望你为他介绍一个你认为最具望城特色的地方,方便他游览。

请你做好这个介绍,帮助他了解望城。

(要求:

内容具体,表意清楚,语言通顺,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25.大作文(40分)

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

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

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

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严禁抄袭。

⑵字数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