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623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

《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docx

语文卷云南省祥云四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1doc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总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制卷人:

白礼安审卷人:

集体

第I卷(每小题3分,共36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颓圮(pǐ)殒身不恤(xù)

B、寥落(liáo)荆棘(jīngjí)浸渍(zì)长歌当哭(dàng)

C、揩油(kāi)菲薄(fěibó)洗涤(dí)挥斥方遒(qiú)

D、封侯(hòu)论语(lún)谄媚(xiàn)忸怩不安(niŭn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廖廓张驰篱笆执拗

B、浪谒飞舟尸骸屠戳作揖

C、笙箫攒射撰写窒息

D、荡漾菲闻婆娑荤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2006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七月流火的酷暑使一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

C、为了不使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我们只有奋起反抗,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D、厂长动情地说:

“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D、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球器材。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左丘明;《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B、儒家经典《论语》和“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分别是我国春秋末期孔子和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

C、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D、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

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华"字得自华山。

"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

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

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

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

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

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

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条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

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

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

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

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

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

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

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

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6.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像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

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B.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其意常在沛公

C.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

D.卮酒安足辞何辞为[]

10.下列古今异义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封闭宫室封闭:

查封。

B.而听细说细说:

详细地说。

C.约为婚姻婚姻:

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意外的变故。

11.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因”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因地制宜

D.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12.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刘邦的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嘉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智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第II卷(共114分)

四、(23分)

13、文言句子翻译(10分)

(1)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

分)

答:

------------------------------------------------------------------------------------

------------------------------------------------------------------------------------------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5分)

答:

------------------------------------------------------------------------------------

-------------------------------------------------------------------------------------------

14.补写下面的空缺部分。

(5分)

(1)怅寥廓,---------------------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子曰:

“知者乐水,--------------。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3)--------------------------------,---------------------------------------。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太史公《史记·项羽本纪》)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

-------------------------------------------------------------------------------------------

(2)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

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

-------------------------------------------------------------------------------------------

-----------------------------------------------------------------------------------------------

 

五、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9题。

(20分)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

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

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

”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

“你果真来了!

”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

”驼爷说,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

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

“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

“呐,我又栽上了。

”驼爷喃喃着。

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

”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

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

“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

“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

“狗娃不是人?

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

我不信!

”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

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

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

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

“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

条老狗!

”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

”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

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

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

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

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

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

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

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

”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

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

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

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16、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17、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

(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

(6分)

-------------------------------------------------------------------------------------------

-----------------------------------------------------------------------------------------------

-----------------------------------------------------------------------------------------------

----------------------------------------------------------------------------------------------

18、“雁阵”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5分)----------------------------------------------------------------------------------------

-----------------------------------------------------------------------------------------

----------------------------------------------------------------------------------------------

19、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

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5分)

-------------------------------------------------------------------------------------------

 

---------------------------------------------------------------------------------------------

-------------------------------------------------------------------------------------------

六、(11分)-

 

20.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

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

(4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21.2007年11月30日,解放军驻浙江金华某部机要参谋孟祥斌中尉为了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从10多米高的桥上毫不犹豫地跃入冰冷的洪水中营救。

跳江女子获救,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2月4日,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殡仪馆里挂着很多挽联,沉痛悼念英雄孟祥斌。

  下面给出一副挽联的上联,请试着对出其下联。

(3分)

  上联:

江水无情,英雄舍身谱壮曲;

下联:

-----------------------------------------------------------

22.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试从高一语文课本必修一中选出一个人物对其事迹进行概括,并作简要评价。

(60字以内,4分)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C

A

B

A

C

B

A

D

D

C

第一、二、三大题(选择题共36分):

第6题考查理解句子并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为A。

画线句讲的是中条山与中国文明起源的关系,而A项只写了中条山的山势。

山势之和缓与否和中条山成为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没有直接关系。

山势和缓的地方多了,不可能都成为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

其它三项都出自第二自然段,而且都在画线句的后面,与它形成了论点与论证的关系,所以都是正确的。

第7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为C。

把本题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信息点进行对照、鉴别,会发现A项错在“至今一片空白”。

原文第二段说“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只此一句就证明对中条山在中国文明中的作用的研究并非空白。

原文第三自然段说“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

可知中条山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于护卫,而非在于“联结”。

“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的作用,不是“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的,所以B项错误。

原文末段讲的是“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并没有说它是“必经之地”,则D项也是错误的。

C项的“群山环绕”“比较封闭”“肥田沃土”等信息,都能从原文中找到。

第8题考查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为B。

原文说“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从“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看,这一扩张是成功了的。

所以A项说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不正确。

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原文提及改朝换代,提及社会巨变,讲的是商朝越中条山向北扩张,与晋国越中条山向南扩张不是一码事。

两者虽然方向相反,但其意义并未形成对比关系。

D项犯了因果失当的毛病。

“有夏之居”在中条山的南面偏东,而汾运盆地则在中条山北面,不是一地,所以“有夏之居”不能成为“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的论据。

ACD都是错误的。

从第二段末句可知B项正确。

答案:

9.A解析:

A.举、胜,都有“尽”的意思B.料想/用意

C.感谢/辞别D.推辞/辞别

10.D解析:

A.关闭B.小人的谗言C.儿女亲家

11.D解析:

A.趁机B.凭借C.根据D.于是,就

12.C解析:

是为沛公辩解。

四、(23分)

13、14题答案略

15. 【答案】

(1)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

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

(2)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

用“见”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分析】鉴赏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体味其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古代诗人中,唐代张籍以语言平易通俗、意味深远浓厚著称,本题选用张籍的《秋思》一诗,是给考生一次很好的锻炼。

诗中写游子长年客居洛阳,见到秋风之中一片凄凉萧条的景色,不可避免地勾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悠长思念。

思念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自然就想提笔写家信,可是在铺纸研墨之际,一时却又涌起千头万绪,无从说起。

但是捎信的“行人”出发在即,时间匆匆,于是千言万语无法细加考虑。

及至捎信人就要上路,却又疑惑和担心刚才因为匆忙,是否漏写了什么,这种疑惑和担心越来越强烈,促使游子出现“又开封”的举动。

此诗撇开游子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信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非常真切而细腻地表现了长年旅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关切之情。

只要言之有理,对诗歌的赏析允许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

关于本诗的细节,如果认为是游子在匆忙之中千言万语说不尽,等捎信人出发之际,又觉得有话要说,于是拆封补写,那也是可以认同的一种解释。

五、(20分)

16.(4分)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