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254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docx

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2014-2015学年

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8题,每题5分)

1.(5分)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及其贡献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开普勒通过深入研究第谷的数据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说自己是“称量地球质量”

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发现了海王星

D.以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弱引力的领域

2.(5分)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曲线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3.(5分)狗拉雪橇沿位于水平面内的圆弧形道路匀速行驶,下图为四个关于雪橇受到的牵引力F及滑动摩擦力f的示意图(O为圆心),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5分)如图所示,在玻璃管的水中有一红蜡块正在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A.直线PB.曲线Q

C.曲线RD.无法确定是P还是Q

5.(5分)我国航天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设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神舟”号飞船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风云二号”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000km,“神舟”号飞船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40km.关于“风云二号”和“神舟”号飞船的运行情况,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线速度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风云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神舟”号飞船的向心加速度

C.“风云二号”的角速度小于“神舟”号飞船的角速度

D.“风云二号”的周期小于“神舟”号飞船的周期

6.(5分)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

A.

B.0

C.

D.

7.(5分)如图所示,靠摩擦传动做匀速转动的大、小两轮接触面互不打滑,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A、B分别为大、小轮边缘上的点,C为大轮上一条半径的中点.则()

A.两轮转动的角速度相等

B.大轮转动的角速度是小轮的2倍

C.质点A的加速度是质点B的2倍

D.质点B的加速度是质点C的4倍

8.(5分)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A.

B.

C.tanθD.2tanθ

 

二、多选题(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共5题,每题5分,选不全得3分)

9.(5分)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引力常量G已知,忽略地球自转影响)()

A.已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半径R

B.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

C.已知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

D.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期T

10.(5分)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处大小为g0;在赤道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向心加速度为a.地球第一宇宙速度速度为v,地球半径为R.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g=aB.g0﹣g=aC.v=

D.v=

11.(5分)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有()

A.a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

C.c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D.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

12.(5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人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13.(5分)如图所示,甲、乙两水平圆盘紧靠在一块,甲圆盘为主动轮,乙靠摩擦随甲转动无滑动.甲圆盘与乙圆盘的半径之比

=3:

1.两圆盘和小物体m1、m2之间的摩擦因数相同,m1距O点为2r,m2距O′点为r,当甲缓慢转动起来且转速慢慢增加时()

A.滑动前,m1与m2的角速度之比ω1:

ω2=1:

2

B.滑动前,m1与m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1:

a2=2:

9

C.随转速慢慢增加,m1先开始滑动

D.随转速慢慢增加,m2先开始滑动

 

三、计算题:

本题共4小题,4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4.(8分)长为L的细线,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一端固定于O点.让其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圆锥摆运动),如图所示.当摆线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α时,求:

(1)线的拉力F;

(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

15.(12分)为了探测某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绕着该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其周期为T1,轨道半径为r1;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表面很近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其周期为T2.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的质量;

(2)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考虑星球的自转)

16.(12分)如图所示,一光滑的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先后两次以不同的速度冲上轨道,第一次小球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A,之后落于水平面上的P点,第二次小球通过最高点后落于Q点,P、Q两点间距离为R.求:

(1)第一次小球落点P到轨道底端B的距离;

(2)第二次小球经过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17.(13分)在有“科学界奥斯卡”之称的美国《科学》杂志2003年度世界科技大突破评选中,物理学中的“证明宇宙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主宰’”的观点名列榜首,成为当今科技突破中的头号热点.世界科技的发展显示,暗物质、暗能量正成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点.宇宙中的暗物质是不能直接观测到的东西,存在的依据来自子螺旋转的星系和星团,这些星系和星团以自身为中心高速旋转而没有飞散开去,仅靠自身质量产生的引力是远不足以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的,一定存在暗物质,它的吸引力足以把这些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一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两者相距L(L远大于星体的直径),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为G)

(1)若没有其他物质存在,试推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0

(2)若实验上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且T′:

T0=1:

(N>1).为了解释观测周期T′和

(1)中理论上推算的双星运动的周期T不同,目前有一种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用望远镜也观测不到的暗物质.作为一种简化模型,我们假定在以这两个星体连线为直径的球体内均匀分布着这种暗物质,而不考虑其他暗物质的影响,试根据这一模型和上述观测结果确定该星系间这种暗物质的密度.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四校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一(下)

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8题,每题5分)

1.(5分)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及其贡献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开普勒通过深入研究第谷的数据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说自己是“称量地球质量”

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发现了海王星

D.以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弱引力的领域

考点:

物理学史.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

A、开普勒通过观察天象以及深入研究第谷的数据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故A正确;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说自己是“称量地球质量”,故B正确.

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亚当斯和勒威耶发现了海王星,故C错误.

D、以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弱引力的领域,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5分)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曲线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考点:

曲线运动.

专题:

匀速圆周运动专题.

分析: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是在做曲线运动.

解答:

解:

A、B、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不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D、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可以是匀变速运动,如平抛运动,加速度始终等于重力加速度.故C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关键是对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都是曲线运动,对于它们的特点要掌握住.

3.(5分)狗拉雪橇沿位于水平面内的圆弧形道路匀速行驶,下图为四个关于雪橇受到的牵引力F及滑动摩擦力f的示意图(O为圆心),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分析:

雪橇沿位于水平面内的圆弧形道路匀速率行驶,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合力提供向心力,即合力指向圆心.雪橇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拉力的分力指向圆心

解答:

解:

雪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应指向圆心,应与速度方向相反.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拉力偏向圆的内侧.故C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合力提供向心力.

4.(5分)如图所示,在玻璃管的水中有一红蜡块正在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A.直线PB.曲线Q

C.曲线RD.无法确定是P还是Q

考点: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分析:

蜡块参与了竖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判断合运动是直线运动看合速度与合加速度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曲线运动的合力(加速度)大致指向轨迹凹点的一侧.

解答:

解:

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与合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合运动为曲线运动,根据曲线运动的合力(加速度)大致指向轨迹凹点的一侧,知该轨迹为曲线Q.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判断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的方法,当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做曲线运动.

5.(5分)我国航天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设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神舟”号飞船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风云二号”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000km,“神舟”号飞船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40km.关于“风云二号”和“神舟”号飞船的运行情况,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线速度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风云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神舟”号飞船的向心加速度

C.“风云二号”的角速度小于“神舟”号飞船的角速度

D.“风云二号”的周期小于“神舟”号飞船的周期

考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专题:

人造卫星问题.

分析: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据此讨论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与半径的关系,再根据半径关系求解即可.

解答:

解:

卫星做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

=m

=mω2r=m

A、v=

,因为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运动速度,所以知它们的线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

B、a=

,知轨道半径大的向心加速度小,所以“风云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神舟”号飞船的向心加速度,故B错误;

C、ω=

,所以“风云二号”的角速度小于“神舟”号飞船的角速度,故C正确;

D、T=2π

,所以“风云二号”的周期大于“神舟”号飞船的周期,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关键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力的表达式,再进行讨论.

6.(5分)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

A.

B.0

C.

D.

考点: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分析:

摩托艇在水中一方面自己航行前进,另一方面沿水向下漂流,当摩托艇垂直于河岸方向航行时,到达岸上的时间最短,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到达河岸的最短时间,然后求出摩托艇登陆的地点到O点的距离.

解答:

解:

根据v=

因此摩托艇登陆的最短时间:

t=

登陆时到达O点的距离:

s=v1t=

故选:

C.

点评:

知道摩托艇在水中参与了两个方向的运动,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7.(5分)如图所示,靠摩擦传动做匀速转动的大、小两轮接触面互不打滑,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A、B分别为大、小轮边缘上的点,C为大轮上一条半径的中点.则()

A.两轮转动的角速度相等

B.大轮转动的角速度是小轮的2倍

C.质点A的加速度是质点B的2倍

D.质点B的加速度是质点C的4倍

考点: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

专题:

匀速圆周运动专题.

分析:

靠摩擦传动的装置,要明确转盘接触的边缘线速度大小相同,同一转盘上角速度相同,然后利用角速度、线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及向心加速度公式进行求解.

解答:

解:

对于A、B两点,根据转盘转动特点可知:

vA=vB,

由v=rω得:

ωA:

ωB=rB:

rA=1:

2,即大轮转动的角速度是小轮的一半.

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

得:

aA:

aB=rB:

rA=1:

2,即质点A的加速度是质点B的一半.

对于A、C两点,有ωA=ωC.

由a=ω2r得:

aA:

aC=rA:

rC=2:

1

故有aA:

aB=1:

4,即质点B的加速度是质点C的4倍,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

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靠摩擦传动的轮子边缘上的点,具有相同的线速度,共轴转动的点,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8.(5分)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A.

B.

C.tanθD.2tanθ

考点:

平抛运动.

分析:

物体做平抛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相同.

解答:

解:

如图平抛的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斜面倾角θ,

则有:

tanθ=

则下落高度与水平射程之比为

=

=

=

,所以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直接考查,掌握住平抛运动的规律就能轻松解决.

二、多选题(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共5题,每题5分,选不全得3分)

9.(5分)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引力常量G已知,忽略地球自转影响)()

A.已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半径R

B.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

C.已知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

D.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期T

考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

万有引力的应用之一就是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计算原理就是万有引力提供球绕天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列式只能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解答:

解:

A、已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半径R,依据地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可得地球质量M,故A正确.

B、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依据

可得地球质量,故B正确.

C、已知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地球作为卫星,其质量不可能求出来,故C错误.

D、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期T,依据:

可得地球质量,故D正确.

故选:

ABD.

点评: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数据列式可求解中心天体的质量,注意向心力的表达式需跟已知量相一致.

10.(5分)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处大小为g0;在赤道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向心加速度为a.地球第一宇宙速度速度为v,地球半径为R.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g=aB.g0﹣g=aC.v=

D.v=

考点: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专题: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

质量为m的物体在两极所受地球的引力等于其所受的重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在赤道的物体所受向心力,由地球的引力与重力之差提供的,而由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求得地球第一宇宙速度速度.

解答:

解:

在两极地区,物体只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其大小为mg0,在赤道处,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大小仍为mg0,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即有:

m(g0﹣g)=ma,则a=g0﹣g,

由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且

,解得:

v=

,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

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到在赤道处的重力实为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减去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掌握力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11.(5分)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有()

A.a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

C.c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D.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

考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专题:

人造卫星问题.

分析:

同步卫星的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根据a=ω2r比较a与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再比较c的向心加速度与g的大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得出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分析弧长关系.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判断d与c的周期关系.

解答:

解:

A、同步卫星的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根据a=ω2r得c的向心加速度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故A错误;

B、由

=m

得v=

,卫星的半径越大,速度越小,所以b的速度最大,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故B正确;

C、c是地球同步卫星,周期是24h,则c在4h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故C正确;

D、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k知,卫星的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所以d的运动周期大于c的周期24h.故D错误;

故选:

BC.

点评:

对于卫星问题,要建立物理模型,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要知道同步卫星的条件和特点.

12.(5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人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考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人造卫星问题.

分析:

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线速度、周期、和向心力的表达式进行讨论即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比较周期关系.

解答:

解:

A、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有:

F=

=m

解得:

v=

轨道3半径比轨道1半径大,所以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小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故A错误;

B、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故:

=mω2r

解得:

ω=

故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故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故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故D正确;

故选:

BD.

点评:

卫星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各个量的比较,往往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出物理量与半径的关系,然后比较.

13.(5分)如图所示,甲、乙两水平圆盘紧靠在一块,甲圆盘为主动轮,乙靠摩擦随甲转动无滑动.甲圆盘与乙圆盘的半径之比

=3:

1.两圆盘和小物体m1、m2之间的摩擦因数相同,m1距O点为2r,m2距O′点为r,当甲缓慢转动起来且转速慢慢增加时()

A.滑动前,m1与m2的角速度之比ω1:

ω2=1:

2

B.滑动前,m1与m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1:

a2=2:

9

C.随转速慢慢增加,m1先开始滑动

D.随转速慢慢增加,m2先开始滑动

考点:

向心力;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加速度.

专题:

匀速圆周运动专题.

分析:

抓住两圆盘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结合圆盘的半径关系得出两圆盘的角速度之比,从而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求出向心加速度之比.抓住最大静摩擦提供向心力求出发生滑动时的临界角速度,结合甲乙的角速度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甲、乙两轮子边缘上的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有:

ω1•3r=ω2•r,则得ω甲:

ω乙=1:

3,所以物块相对盘开始滑动前,m1与m2的角速度之比为1:

3.故A正确.

B、物块相对盘开始滑动前,根据a=ω2r得:

m1与m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1:

a2=ω12•2r:

ω22r=2:

9,故B正确.

C、D、根据μmg=mrω2知,临界角速度

,可知甲乙的临界角速度之比为

,甲乙线速度相等,甲乙的角速度之比为ω甲:

ω乙=1:

3,可知当转速增加时,乙先达到临界角速度,所以乙先开始滑动.故D正确,C错误.

故选:

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靠摩擦传动轮子边缘上的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掌握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公式和离心运动的条件.

三、计算题:

本题共4小题,4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