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261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docx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

 

1国家和地区:

A___________、K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

2河流: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上游被称为_______)。

3海、海湾:

G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4重要城市d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e______

5在图上填上喜马拉雅山、东西高止山、印度河平原、恒和平原、德干高原

二重要知识

思考题1、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南亚主要位于赤道~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

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①印度洋,②阿拉伯海,③孟加拉湾。

(3)交通位置:

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

思考2:

南亚的地形被称为哪“三大地形区”,还有哪些地区被称为“三大地形区”?

印度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美国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东部高原

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东部大分水岭山地

思考3印度有哪三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

北部高原山地气候;西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其它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思考题4:

根据课本30页图2-2-18

(1)描述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

大体自西向东先急剧减少,再逐渐增多,沿海多,内陆少

(2)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

位于山地迎风坡上,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抬升

(3)分析德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

东西两侧高止之山的阻挡,来自印度洋水汽难以进入

(4)分析德干高原西侧的降水为什么多于东侧?

西侧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上

(5)描述孟买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夏季降水多的原因

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降水集中在6-9月

夏季,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降水多,同时孟买又在西南季风迎风坡山多地形雨,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风降水少。

思考:

5:

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但其中部的天然植被为草原(其自然带为热带草原),试分析原因。

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②地处西部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③为古老的侵蚀高原,地形平坦,水汽抬升少,降水量少。

思考6.分析西北部塔尔沙漠成因

1地地处印度低压的西部,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的西北风,西南季风影响不到,水汽含量少;

2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带控制,降水稀少;

3古代植被遭到破坏

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中亚卡拉库姆沙漠的成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沙漠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

思考题7思考5:

孟加拉湾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

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降水集中,风暴潮影响,带来狂风暴雨;

⏹地形: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水文: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和等大河流经入海,水网密布,

喇叭形海湾,口大内小;;

⏹植被: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弱

思考8:

比较印度河与恒河的河流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①印度河:

源于我国西藏(叫狮泉河),喜马拉雅山北麓,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

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易发生春汛和夏汛,无结冰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②恒河:

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向东南,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入恒河。

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易发生夏汛,无结冰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思考9:

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①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③土壤肥沃,德干高原广布火山灰土,高原西北部的黑土区,适宜棉花生长,为印度产棉花最多的地方。

(西部沿岸的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④水源充足,印度丰富的降水和恒河等河流为农业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

⏹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不利条件:

①南亚季风的不稳定性(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造成旱涝灾害频发。

②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水平低。

③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均产量不足。

解决措施:

(1)在水源充足北部兴修水力,降水不足的,水源缺乏的高原修建贮水池

(2)推广先进耕作方式培育良种

(3)加大化肥农药投入

思考10:

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什么?

农作物

主要分布地区

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

东北部和半岛的东西两侧沿海地区

需水较多,这些地区为平原,降水丰沛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平原)

耐旱能力。

这些地区地面起伏和缓,土壤肥沃,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叶

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的低山)

多雨的气候(湿润)及排水好的坡地

黄麻

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甘蔗

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地区

需水、肥、热量大,气候温暖,降水量大

思考11:

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工业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东北部煤、铁、锰丰富,且矿区邻近、配合好

棉纺织工业

孟买

靠近棉花产区

麻纺织工业

加尔各答

地处黄麻产区

高科技工业

(信息产业)

班加罗尔

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中亚

中亚填图

(1)填写国家名称:

①国是;②国是;③国是;④国是;⑤国是;

(2)填写河流名称:

说出发源地,注入地

a,b,c,d,e。

(3)填写湖泊名称:

A、B、C。

(4)在图中画出500E、600E两条经线。

(5)在图上填上里海沿岸平原,图兰平原,哈萨克丘陵,天山,帕米尔高原

二、重点内容

思考题1、描述中亚的位置特征

经纬度位置:

50E---80E,35N—55N

海陆位置:

身居内陆距海遥远

交通位置:

(1)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古代的“丝绸之路”:

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

东起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大大缩短了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路程。

思考题2:

观察课本33页图2-2-22思考从连云港到鹿特丹的亚欧第二大陆桥沿线地区降水量有什么变化,自然景观有什么变化。

并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第二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先减后增多;自然景观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原因距海远近引起降水变化

意义:

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联系了东亚与西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思考3:

描述中亚的地形特征?

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起伏较大

思考4:

中亚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

特征是什么?

温带大陆气候为主,东南为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中亚的气候特征: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大,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

思考6:

说出中亚地区湖泊的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水位(面积)变化情况、汛期季节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长短、补给方式、含盐量高低、内流湖(外流湖)

思考7: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是什么?

①东部: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西部:

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伊犁河)

③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思考8:

咸海逐渐萎缩的原因、危害是什么?

自然原因:

(1)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人为原因:

(2)阿姆河、锡尔河沿岸居民大量饮水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增多,注入咸海水量减少

(3)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危害:

(1)使周围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恶劣,生态环境恶化;

(2)湖泊含盐量不断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生存;(3)加剧周围地区土壤盐碱化。

思考9: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要分析中亚的气候对植被、河流和湖泊以及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由于中亚地区降水稀少,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所以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所以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如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还有著名的咸海。

由于本区气候干旱,天然降水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本区的农业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以耐旱的小麦和棉花为主。

思考10:

说出中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布及发展条件。

小麦区——降水较好的北哈萨克

灌溉农业———灌溉条件较好的中部和南部(水稻、棉花;乌兹别克斯坦----白金之国)

山地畜牧——天山附近

荒漠畜牧-----内部(占地面积最大)

思考11:

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①图兰平原地势平坦、土质沙性,有利于棉花根系发育;

②天然河道与运河,使棉花生长所需的水源有保证;

③地处内陆,云量少,夏季光热充足;

④秋季降水少,有利棉花后期管理和收摘。

思考12:

中亚灌溉农业的发展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应采取哪些措施?

由于长期灌溉,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

过量引用河流水,使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鱼类绝迹,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基本丧失。

过度垦殖,使土地荒漠化加剧。

措施:

全流域合理分配灌溉用水;适当减少棉花种植;加强湖河沿岸植被恢复

思考13:

列举中亚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并说出中亚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丰富的矿产资源:

石油——里海沿岸(里海湖海之争为石油,石油资源丰富)煤——中东部

铁——中部铜——中部农产品:

棉花和牲畜多

分析:

中哈石油管道的战略意义

对我国1、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减少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使中国获得长期、稳定、安全的石油供给,保障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

4、开辟一条更安全的内陆石油通道,减少石油进口对马六交甲海峡的依赖。

5、深化中、哈、俄三国的能源合作。

对哈萨克斯坦:

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促进哈沿线基本设施建设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思考14

(1)分析中哈输油管线的主要区位条件?

A:

里海沿岸石油丰富,稳定石油来源

B:

中国的石油需求越来越大,有广阔的市场

C:

管线沿岸地势较平坦,施工难度小

•2)与另一条进口石油路线马六甲相比,这条路线有何优势?

A:

运输距离短,运费低

B: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比海运更安全可靠

C:

沿线经过国家少,安全性更高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西亚

填图一

(1)填写地形名称(安纳塔利亚高原、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高原)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

(2)填写五大海的名称(地中海、红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

6

7;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