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105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docx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课

九集中心学校

郑洪涛

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出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一、目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目前评课在操作层面上存在以下问题与误区:

1、重听轻评

听的多,评的少。

如有些校长或教研组长课听了不少,但是没有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议,自己也没有及时同教师交换意见。

如果有些该评的课而不评,一方面执教者心里没底;另一方面评课的作用没有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敷衍了事

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唱赞歌,不讲缺点。

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的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语,评课活动冷冷清清。

3、平淡肤浅

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很差”。

有的评课者虽然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如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太小,教态欠佳,图表悬挂不正等等。

4、面面俱到

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

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

但实践中有些评课活动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5、参评面窄

组织者指名道姓发言,而点的或是正副校长、或是教导主任、或是教研组长和个别骨干教师。

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

6、以偏概全

一是只评教师的一节课,不评教师的系列课,这如管中窥豹,是很难做出全面评价的。

常见的做法是,第一节听语文,第二节听数学,第三节听外语。

这种走马观花的做法,无论是多么有经验的专家,也难以提出中肯意见。

二是一节课中某一点比较好就肯定这节课如何如何好,出现某一点问题就否定这节课如何如何差。

7、评“新”弃“旧”

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对人们的确有些吸引力。

而对于传统的东西,似乎就是“落后”“过时”的同义语。

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一哄而上,评课时认认真真,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

显然这也是不妥当的。

二、评课中存在问题与误区的原因

在评课中,存在以上问题与误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评课不到位

有的评课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和意义,评课害怕得罪人,又怕影响讲课教师的积极性,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

也有的问题来自讲课教师自身,他们认为给自己的课提不足,是掉自己的价,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一旦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就顶牛。

长此以往,听他课的教师就不给他提意见了。

2、评课方法不当,效率低下

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

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自然效果就不会好。

如评课四面出击,面面俱到,就抓不住重点,当然也就失去了评课的意义。

3、缺乏严密组织,随心所欲

评课效果不好,还与评课没有组织好有密切的关系。

有些评课活动,组织人员事前没有具体的要求和管理,评课也是盲目、随意、松松垮垮的。

还有的评课者,在听课时随心所欲,不够专心,评课时自然也就评不出东西来,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4、缺少素养,认识不到位

出现上述评课问题还与评课者的理论素养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程不能做出居高临下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

三、评课应遵循哪些原则

评课的基本原则是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评课者在评课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系统评课的基础和依据,是评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

针对当前评课存在的问题和评课的需要,评课者在评课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等等。

(一)发展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主张评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

发展性原则认为,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而评课则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因此,评课的目的不再是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而是要为教师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保持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发展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在评课中,遵循发展性原则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面向教师未来发展进行期望性评课

在评课过程中,坚持发展性原则,让评课对象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了解评课者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了解家长的期盼,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努力将这些期望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多种多样的评课措施和评课手段,促使教师具有主人翁精神。

根据教师现有的发展特点和水平,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形成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向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未来的发展。

(2)要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进行引导性评课

通过评课,不仅要求改善少数教师的教学表现,而且要求改善全体教师的教学表现。

在引导教师将自我发展目标和评课目标相结合,将教学目标和评课目标相结合,不断进取,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教师的不断完善。

最终目标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日后的工作提供规范,指明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师的发展需求。

这是一种形成性、改进性的评价,因此,在坚持发展性原则的同时,要对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进行引导性评课。

3、要设计旨在促进教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课内容

要转变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为教师整体发展,以教师发展为出发点,扩大评课领域,建立包括教师专业素质、教育技能、教学科研技能、敬业精神、情感态度、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人格等方面在内的多元评课模式。

实行接受性评课与主动性自我评价相结合,改变过去那种把评课结果强加于教师的做法。

管理者或其他评课者对教师的评价要取得评课对象的认可,从而使教师自身成为评课的主体。

要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师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进步。

通过评课,发展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个性,了解教师在发展中的需求,发掘其多方面的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教师在已有水平上的全面发展,形成使评课的整体功能充分实现的评课结果。

(二)民主性原则

评课中民主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具体操作表现如下:

1、强调教师在评课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

新课程理念强调,评课必须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把教师看做是评课的对象,更要把教师看做是评课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评课主体。

评课者应通过与评课对象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课与自我反思。

具体而言,在评课开始时,应与评课对象沟通协商,根据评课对象本人的情况,形成个体化的评课目标、评课计划和评课方法。

此外,还与评课对象一起探讨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案和措施。

这不仅有利于收集到准确的评课信息,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也有利于评课对象本人发现问题并主动地改进和提高,还有利于消除评课对象和评课人员之间的对立情绪,使评课对象能自觉地接受和理解评课结论。

2、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

每位教师在职业素养、教学风格、师生交往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评课不但不应该消除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而且应该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个体差异,确立个体化的评课标准、评课重点及相应的评课方法。

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等。

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其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重视个体差异是评课对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宜性,以期发现教师在某一时间周期中的进步和专业成长的轨迹。

3、强调评课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不仅学校领导、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人员是评课的主体,评课对象——教师本人也是主体。

此外,评课强调让同事、学生及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学生和家长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表现,对教师的进步、提高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针对性原则

评课,是教学研究中常青不衰的永恒主题,是学校、教研组、教师自我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评课搞得好的学校,不仅课堂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而且教研、科研、“四优”成果丰硕。

若无计划、无准备地盲目评课,缺乏特色,平淡无奇,则唤不起评课的激情灵感,达不到课堂教学研究的艺术境界。

克服形式化、盲目性的对策,就是评课必须规范化、有针对性;端正导向,周密组织,根据评课的课型,有所倾斜,有所侧重,评到深处。

1、针对不同情况的教师,评课各有侧重

根据被评教师情况的不同,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1)对已初步形成自己教学特点的“尖子”教师要求就要高一些,不只是把课讲明白,还应侧重对他们教学中的擅长之处、独到见解,做一些比较鲜明的、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炼和升华,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2)对一些胜任教师,应侧重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法上多做评课。

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教法,指导学法,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规律等方面,有意识地多发现、多指导、多帮助,总结提高。

(3)对一般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基本功要求全面评课,力求让他们逐步达到这些要求,并针对他们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薄弱之处,有侧重地加以点拨、指导。

(4)对任教有困难的教师,评课时的侧重点则应放在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把握,讲解是否清楚、正确、有条理,讲练是否结合等一些课堂教学的基础方面。

(5)对新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达到上课的基本要求。

在评课时首先抓好三点:

一是目的要求明确,不含糊笼统;二是讲课有重点,讲解清楚,不讲错讲偏;三是注意课堂练习。

2、针对不同类型的课,评课各有侧重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因为目的不同,评课也应有所差异。

(1)实验课

实验课是指对教材处理的尝试、教学方法的探索、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的课。

教务处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听课。

评课无需求全责备,能总结出一两条新鲜经验加以推广就好。

扶持教师勇于、善于教学创新,允许失败,反复实验,不断完善。

(2)交流课

即各科教师间自发的、相互的、经常性的小型评课。

评课者对号想想“假如我教这一课”,集他人教学的闪光点,充实丰富自我教学。

评课多采用分散的自由漫谈式,以心换心,互帮互学。

(3)示范课

即市、县、镇(区)、学校举办的大、中型公开课、观摩课,评课的组织者既按“评优课”的标准评课,又突出重点集中研讨,让评课者畅谈听课收获,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评课的全过程,倡导总结经验、相互学习的研风,避免落入逢场作戏、应酬溢美的俗套。

(4)检查课

即领导课前预约或“突然袭击的”听课。

领导坚持平时听课评课,是鞭策懒惰、激励勤奋的拿手一招,检查“活”教案比评估“死”教案更有效力。

必要时还需跟踪随堂自习,以利全面评价。

评课时也可召集学生代表参加,给教师以适当的动力与压力。

(5)评优课

即校、镇(区)、县、市、省各级评选的优质课,教学能手课,衡量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要求授课教师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教态亲切,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板书规范。

根据编写的教案,在规定的课时之内完成授课计划。

讲解正确无误,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解决主要矛盾。

实验操作,恰到好处,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获得发展,形成主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有所突破和富有新意,课堂教学效果优异,作业布置适当。

(6)课前课

即在听实验课、示范课、评优课之前,授课人邀请教研员、学校领导、教研组老师,先听试讲或听“说课”。

这类评课,更不必要矫揉造作、隔靴搔痒,应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从严要求。

“众人拾柴火焰高”。

针对课前课的“实弹演习”,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聪明才智。

授课人重新审理、设计、编排案例,就可能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最佳的效果。

四、评课的内容

评课,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评课的直接目的无外乎两种:

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

如果能把握住以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准则的大方向,科学、客观又富于艺术性地评价,不仅能对该节课本身的教学质量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准确结论,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备课讲课有导向作用。

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评课几乎就是教师备课和讲课的指挥棒。

(一)评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部位,是学生接受教育和获得知识的主渠道。

如果教学达不到既定目标,就是误人子弟,比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负面危害还要大,因此,“目标达成度”应放在评价的中心地位。

预期的教学目标,从宏观的角度看,应包含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即每节课都应考虑教养性目标、教育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三个方面。

从微观的角度和便于操作的角度考虑,一节课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应该符合下列要求。

1、容量适中

容量适中指容量适应于学生的智力结构,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

因为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质变总是伴随着量变而来。

如果容量太小,就造成课堂效率太低;如果容量太大,就会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症。

2、教学目标具体得当

教学目标具体得当是指教学目标具有适当的广度和难度。

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掌握水平。

如果广度不够,就难以完成学科总体目标;如果难度不够,就不能达到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的发展性目标。

课堂上要尽力做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教管导,文道统一。

我们并不提倡追求所谓“突出政治”,但我们提倡“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

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科特点,挖掘其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3、学生完成两个转化

学生完成两个转化,即学生切实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接着又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品德。

这里所谓的能力,是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意识等。

这里所谓的转化,是指在教师启发下的学生自我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并不是“填”的结果。

4、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指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既管教又管学,一方面使学生学到一定量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学到学习知识和研究科学的方法。

学习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正像得到了金子是宝贝,得到了“点金术”就是得到了一件“生”宝贝的宝贝。

5、情感效果好

情感效果好是指教学过程中能够寓教于乐,课堂上学生心境宽松,精神饱满,被激发起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所讲的知识境界中。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智力活动的欢乐,这样一来,学生既热爱所学的学科,更热爱执教的教师。

6、教学效率高

评教学效率,不仅要评出教学效果的好坏,还要算一算时间账。

教学效果好,但课堂容量小,属整体教学效率不高;弄简成繁,枝节问题纠缠不休,表现明显的徒劳无功,属局部教学效率不高。

评教学效果,一是看学生学到多少东西,受到哪些教育,二是看学生获得了多少激励和满足。

前者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的增长、学习方法的获得、技能的训练、智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以及思想方法、政治观点、道德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它是当堂教学效果的实质所在;后者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上。

评教学效率,要结合预定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现实的教学设备、设施条件以及学生智力状况、班级性格等进行。

(二)评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

1、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观的体现。

教学思想的优劣,不仅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所以,针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应从教师教学思想方面做出肯定与否定的评析。

具体来说,从教学的宏观模式来看,是素质教育的模式,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是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终身发展负责,还是对学生一己一时(升学)负责;从教学的微观过程来看,教学与反馈是否注意到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与学的组织是否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角色作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等是否有所偏废或顾此失彼的现象。

评教学思想,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目前教育的“时弊”来评。

目前教育“时弊”的主要表现是:

“填鸭式”、灌输式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视智育、忽视德育;重视少部分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后进生等等。

要通过评课,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围绕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努力纠正错误的教学思想,宣扬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2、评教学态度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

教学态度是否严谨认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课程标准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把握准确。

二是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三是课堂表现是否严肃。

评教学态度,一是要结合教学常规、工作要求,以体现教学管理的严肃性;二是要结合教师本人的成长进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学态度和人生态度。

评教学态度,要注意就事论事,不可笼统直言“教学态度”好坏,不可夸大其辞,更不可就事论人。

(三)评教学方法

第一,看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让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无论哪种方法,只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就是好方法。

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

当师生的合力能准确地作用于所讲的知识点上时,有关的知识堡垒就易被攻破。

也就是说,如果教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和课堂,学生能随教师的引导全神投入,台上台下能紧密配合、融为一体,课堂效果才会理想,其教法就应该受到肯定。

第二,看其是否运用了启发式,是否把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作为启发的中心。

教学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加强素质教育学生应扮演主角,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学是学习的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头脑中指向学习目标的思维运动就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内因。

启发式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只有不失时机地应用启发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可谓教学之道,重在启发,责在转化。

第三,看其是否注重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一要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要努力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去发现真理。

”叶圣陶先生说过:

“凡为教,其目的是达到不教。

”这些名人都明确地告诉我们,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要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设法引导其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思维活动的规律,培养其自学能力,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让学生在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大门时,既有知识功底,也有自我发展的功底。

这种能力是一种“母能”,是获得一切能力的能力。

第四,看其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指针,以教科书为学生认识的对象和手段,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身体验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任何高超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完成这个认识过程,只能按照人类认识世界的普遍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殊规律,因势利导地进行。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沿着一个合理的认识序列进行,所设计的教法,应该和科学的逻辑关系、学生的认识规律相协调,应力求与其课堂结构、知识结构、板书结构、认识结构相适应。

这样才有利于使学生的知识层次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创新——升华进行逐步提升。

第五,看其是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知识和技能是服务于实践的,而实践的过程又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检验知识的真伪,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智力和能力既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也可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如果教师能创设条件让学生不断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智力和能力无疑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

(四)评教学基本功

端正教学思想、严肃教学态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基本功则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和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无论有怎样好的愿望,无论用怎么好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完成既定目标。

所谓教学基本功,笼统地讲,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2)教学组织能力;

(3)教学行为策略;

(4)教学机智与表现力;

(5)理论功底与知识面;

(6)教师的气质表现。

综上所述,对一节课的评价,应该看其在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等方面是否都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当然,一节课受时间、空间和教学内容的局限,也许不可能实现上述多方面包含的内容,但应该符合上述内容的最佳组合。

五、评课的方法

依据活动理论和实践哲学来分析,整个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三种亚活动,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师与学生之前的交往活动或有意义活动。

教师与学生分别是前两种活动的主体,而在后一种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即双主体。

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评课的三个维度,探讨评课应该评什么?

(一)教师教的维度

教师在教的活动中,他的主要任务是对教育对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呈现,对课堂有序运行的建构、组织和调控,因此,对教师教的评价主要包括:

1、教师是否有明晰的教育观念;

2、教学设计是否运用了有效的教育理论;

3、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目的性;

4、课堂教学管理是否得当。

(二)学生学的维度

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有教师的作用影响,很容易“受压抑”“被淹没”,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得不到张扬、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因而学生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而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是主体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应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

所以,评课应从传统的以教评教向以学评教转变。

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的发挥,更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处于中心地位,看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那么从学生的哪几个方面来看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看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是否饱满,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热情是否高涨等。

如果一堂课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热情,那么,这堂课中师生之间必能形成良好的氛围,情感双向和谐交流,从而达到教学共振。

2、看学生的活动广度

学生的活动广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每一种感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堂课中我们不仅仅是关注孩子们的读、写、算等能力,更要关注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参与广度,如学生举手答题率达到80%以上,学生小组活动率达90%以上等。

3、看学生的活动时间

学生的活动时间即看一堂课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究竟有多少。

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很难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而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课堂则恰恰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