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347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情况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

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学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四、全册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2.22---2.26

1、聚聚散散

1课时

2.29---3.4

2、点的魅力

1课时

3.7---3.11

3、“五谷”作画

1课时

3.14---3.18

4、主体与背景

1课时

3.21---3。

25

5、色彩的明与暗

1课时

3.28---4.1

6、色彩的渐变

1课时

4.4---4.8

7、色彩的情感

1课时

4.11---4.15

8、我画的动漫形象

1课时

4.18---4.22

9、对称的美

1课时

4.25---4.29

10、那一刻的我

1课时

十一

5.4---5.6

11、走进春天

1课时 

十二

5.9---5.13

12、平凡的美

1课时

十三

5.16---5.20

13、吹塑纸板画

1课时

十四

5.23---5.27

14、藏书票

1课时

十五

5.30---6.3

15、设计文化衫

1课时

十六

6.6---6.10

16、千姿百态的帽子

1课时

十七

6.13---6.17

17、会游的玩具18、电脑美术

2课时

十八-十九

6.20—6.30

19、光的魅力20、珍爱国宝

1课时

 

备课日期2016年2月19日上课时间2016年2月22日

课题

第1课聚聚散散

总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

本课第1课时

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

课型:

造型•表现

能力。

重点

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具:

学生作品、及各种工具

难点

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目标呈现

1、欣赏吴冠中的作品。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

3、领悟聚聚散散意义

二、自主学习

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

“你最想为家介绍哪幅作品?

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

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板书:

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

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交流展示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先请学生说说吴冠中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再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

5、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五、师生交流制作方法: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六、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七、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八、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九、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这一课中我尽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备课日期__2016__年2_月19__日上课时间__2016年_2__月_26日

课题

2、点的魅力

总第__3__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

本课第___1-2__课时

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

课型:

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重点

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具:

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作品。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目标呈现

《小圆点的魅力》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

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二、自主学习

学生来一个画圆,

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

怎么体现出来呢?

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三、交流展示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

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

(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四、检测反馈

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

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

(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

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

你们看!

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

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

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

老师加于讲解:

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

 

图1-5购物是对消费环境的要求分布

2、消费者分析

 

为了解目前大学生对DIY手工艺品制作的消费情况,我们于己于人2004年3月22日下午利用下课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了一次快速抽样调查。

据调查本次调查人数共50人,并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分析如下:

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

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

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根本不知道□

我们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但我们也不乏缺少潮流时尚的理念,没有哪个女生是不喜欢琳琅满目的小饰品,珠光宝气、穿金戴银便是时尚的时代早已被推出轨道,简洁、个性化的饰品成为现代时尚女性的钟爱。

因此饰品这一行总是吸引很多投资者的目光。

然而我们女生更注重的是感性消费,我们的消费欲望往往建立在潮流、时尚和产品的新颖性上,所以要想在饰品行业有立足之地,又尚未具备雄厚的资金条件的话,就有必要与传统首饰区别开来,自制饰品就是近一两年来沿海城市最新流行的一种。

 

除了“漂亮女生”形成的价格,优惠等条件的威胁外,还有“碧芝”的物品的新颖性,创意的独特性等,我们必须充分预见到。

 

营销调研课题

 

300元以下918%

大学生对手工艺制作兴趣的调研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经常光顾□偶尔会去□不会去□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运用的方法。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

师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美观。

3、需要创意。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四、小结反思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

不好又在哪?

互相提点建议!

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

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和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

备课日期__2016年_2_月_22日上课时间__2016年2月29日

课题

3、“五谷”作画

总第____4_______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谷物画,激发他们的灵感。

本课第___1______课时

2.、使学生掌握谷物画的创作灵感。

课型:

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谷物画,握谷物画创作灵感。

教具:

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自主先学

欣赏有关的谷物画,感受谷物画因形造型、因质造型之、因色造型。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交流展示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谷物画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

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

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

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

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展示反馈:

1、用谷物画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小结反思: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

方?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体会其形式美

 

备课日期___2016_年_2_月22日上课时间_2016__年_3_月_4日

课题

4、主体与背景

总第______5_____课时

教学

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

本课第____1_____课时

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

课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景之间的关系。

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具: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自主学习

欣赏一幅画,问学生:

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

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

领悟:

主体与背景

二、交流展示

1、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思考:

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4、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1)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2)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3)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4)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作品,明确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5)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三、检测反馈: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四、小结反思

综合练习,相互学习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培养协调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