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258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x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可以归入到学习中的现象有(   )。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                   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

2.新生渐渐知道铃声代表上课,这属于(   )。

A.信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3.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   )。

A.连锁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解决问题的学习    D.信号学习

4.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属于(   )。

A.认知策略  B.言语信息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5.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符合(   )。

A.练习律  B.准备律  C.效果律  D.联结律

6.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8.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的学说为(   )。

A.认知-结构学习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完形-顿悟说  D.建构主义学习论

9.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

A.苛勒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1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11.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为(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力量是)(   )。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B.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说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认为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理论为(或学习布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的理论是)(   )

A.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B.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13.认为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的理论是(或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的理论是,或认为在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的理论是)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尝试-错误说                     D.有意义学习理论

14.学习“路程=速度*时间”这是一种(   )。

A.连锁学习    B.规则学习    C.信号学习    D.辨别学习

15.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16.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17.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1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C.连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19.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分泌是(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20.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  B.学习层次的高低  C.学习情境的简繁   D.学习水平的优劣

二、填空题

1.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________,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涅在早期学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学习的五种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过程。

7.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根据学习的进行方式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

8._______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制约。

9.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10.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获得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12.在________和________早期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________的思想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特别强调________和________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意味着学习是________,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

14.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学科的________、基本方法和________。

15.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学习

2.正强化与负强化

3.意义学习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

2.与动物相比,人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4.简述加涅按学习水平不同提出的八类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6.简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7.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及其规律。

8.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应用。

9.简述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10.简述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

1.论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中的学习观。

2.试述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3.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D 5.B 6.A 7.C 8.C 9.D 10.D 11.D  12.C  13.A14.C 15.D 16.C 17.A 18.B 19.D 20.A

二、填空题

1.特殊形式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的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习

3.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4.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5.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6.获得 转化  评价

7.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8.斯金纳

9.有意义接受学习

10.心理意义

11.建构主义

12.皮亚杰 布鲁纳  维果斯基  活动  社会交往

13.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主动的   加工  改造

14.基本知识 基本态度

15.认知结构

三、名词解释

1.学习: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正强化与负强化:

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是正强化,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是负强化。

3.意义学习: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首先说明:

(1)学习是介于经验和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2.与动物相比,人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2)人的学习是在改在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简述加涅按学习水平不同提出的八类学习。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1)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

(1)智慧技能:

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3)言语信息:

表现为学会陈述观点的能力。

(4)动作技能:

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的能力。

(5)态度:

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6.简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一切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7.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及其规律。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创立了著名的尝试-错误说。

(1)基本内容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

(2)学习的基本规律

①效果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削弱。

②练习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

③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总之,虽然尝试-错误学习模式是从动物实验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对于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来说,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8.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应用。

(1)行为塑造与行为矫正。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由于所有行为都是强化训练的结果,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连续强化来塑造预期的行为。

(2)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学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

教材分为小步子;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反应后有即刻反馈;尽量低的错误率;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9.简述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1)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

(3)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10.简述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完形-顿悟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与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学习理论。

其基本内容包括: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的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五、论述题

1.论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中的学习观。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其学习观的要点如下: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因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①学习活动是新知识的获得。

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

②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获得新任务,获得更多的知识。

③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

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2.试论述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标准

①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②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不是人为的。

(2)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我们称前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称后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①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②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从主观条件来看∶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了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就具备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有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联系的可能性;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构成意义学习的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3.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其主要观点如下:

(1)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最终的答案。

知识只能是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学生观: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