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709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8食物的旅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8、食物的旅行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8、食物的旅行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图示、指认、模拟等“解暗箱”的方法,知道并能描述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2.模拟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运动,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通过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明白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实验所需的材料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吃东西的过程,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早上,大家吃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吃的早餐。

师:

大家知道,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去哪儿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食物的旅行。

板书课题:

18、食物的旅行

二、食物的旅行图

教师引导: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经过体内的哪些器官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说一说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小结:

所有的这些器官,我们统称为消化器官。

板书:

消化器官

教师:

大家想不想画出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图呢?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题目,要求学生画出人体内的各种消化器官,并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

学生动手画食物的旅行图,画完之后分小组交流,各小组选出画的合理的食物旅行图,在全班进行展示。

过渡:

大家的食物旅行图都画好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大家画的对不对?

三、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相关文字。

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师生一起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作用。

教师强调肝脏在消化过程中通过分泌胆汁来发挥作用,因此肝脏也是消化器官之一。

认一认消化系统工作流程,出示印有消化器官的围裙,引导学生指认食物的旅行路线,进一步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以及消化器官的工作流程。

教师小结:

食物的旅行路径是口腔、咽部、食道、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练习巩固

教师:

学到现在,相信大家对消化系统和消化器官有一定的了解。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在下图中填写消化器官的名称。

学生完成练习并交流评价,巩固对消化器官的学习。

四、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教师引导:

同学们,食物进入消化道里,是通过什么方式前进的呢?

人在倒立的时候,吃进去的东西,还会在消化道内行进吗?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模拟实验来研讨这个问题。

制作食物消化到模型

出示课本制作食物消化到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了解消化道模型制作需要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

消化道模型各个部分的衔接要紧密,不要漏气。

还要注意各个器官的顺序和位置是按照人体消化道系统进行组装的,不要把顺序弄错乱。

学生分小组制作消化道模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并加以指导。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消化道模型。

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制作好的消化道模型,来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教师先进行示范模拟演示实验,边演示,边强调动作要领,告诉学生用手捏软管、挤食物这些动作,就是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这种运动,我们称之为蠕动。

板书:

蠕动

学生分小组模拟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情况,并认真观察食物的运动情况,懂得人能够在倒立的情况下吃东西,就是因为肠胃通过逐段蠕动,推进食物不断的行进。

五、了解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教师引导:

同学们,消化器官是我们身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要好好的保护消化器官。

下列这些情形,是在保护消化器官吗?

请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出示课本上的几幅插图:

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挑食、暴饮暴食。

学生针对这几种情况说一说,这些情形是在保护消化器官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除了书上提到的这些行为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伤害之外,还有哪些行为也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伤害?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伤害消化系统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消化系统的行为,从而明白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出示健康儿歌,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认识到,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旅行》,认识到了我们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我们身体里的旅行情况,同时还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消化器官的行为,明白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我们人体的消化器官,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第19课——《食物与营养》。

板书

设计

18、食物的旅行

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蠕动

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护消化器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2、空气有质量吗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用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有质量的。

2.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回形针等物体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来证明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

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4.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能通过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以及用电子天平测量的方法,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难点

过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伽俐略等科学家的图片,支架、小木棍、气球、打气筒、电子天平、回形针、皮球等等。

预习要求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体会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能够被压缩的特点。

预习第2课,想一想怎样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科学课本,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感觉出它的重量?

2.再引导学生随意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手里掂一掂,看看有没有重量。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质量的,那么空气它有质量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2课。

4.板书课题:

2.空气有质量吗

二、活动一:

气球平衡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1.教师引导:

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周围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下面我们就用悬吊小木棍来做气球平衡实验,看一看空气是否有质量?

2.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实验的注意点。

实验材料:

气球支架、小木棍、打气筒。

实验方法、步骤:

第一步:

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

第二步:

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

第三步:

放手后,看一看平衡棍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先拴球,后挂球,再调整平衡,注意步骤。

用打气筒给气球打进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

不要把气充的太足,以免气球爆炸。

在本次实验中,同小组同学要合作分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只气球放气之后,平衡小棍发生的变化。

友情提示: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给每小组把气球中的气打好,实验中就可以省去打气这一步骤,直接让学生把球挂到平衡小棍上,再调整平衡,就可以做实验了。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给气球充气时不必要的麻烦。

3.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不当的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按步骤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上讲台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交流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5.教师总结:

刚才通过大家的动手操作,我们初步发现:

空气是有质量的。

三、活动二:

用电子天平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通过悬吊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初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为了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下面我们利用电子天平来称一称。

2.活动材料:

电子天平、打气筒、皮球。

3.活动过程:

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

出示电子天平,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东西,放到电子天平上称一称,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

把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上讲台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

利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先打2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

再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再打1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再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进行活动,记录下测量的数据,认真思考并完成活动手册。

4.全班交流:

(1)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数据。

(2)引导学生思考艵交流:

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一样吗?

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这说明什么?

(3)教师总结:

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是不一样的,因为充气30下,皮球里的空气就要比充气20下皮球里的空气多的多,因此质量要大一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充气越多,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学生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活动三:

阅读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1.出示资料,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升是多少吗?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一升的概念:

小瓶矿泉水,一瓶为500毫升,两瓶就是一升;我们平常喝的盒装牛奶,一盒为220毫升,4盒多一点,就是一升。

大家又知道1.29克是什么概念吗?

一般来讲,一枚一元硬币大约为6克,三枚回形针大约就是1.29克。

学生再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体会空气是有质量的,并了解一升空气的质量究竟是多少。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现在能够坐在这里,读到这些数据,都是科学家前辈们不断探索的结果,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让我们向这些科学家致敬。

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科学家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一下这些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

五、课后作业

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点。

 

板书

设计

2、空气有质量吗

空气是有质量的

科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