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904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

《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docx

攀枝花中考物理试验评分标准及答案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

(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试时间:

10分钟)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玻璃板支架一台,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测出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1.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1

相等

2格

2格

2

相等

3格

3格

3

相等

4格

4格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五、反思与拓展:

此实验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答:

虚像。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

(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玻璃板支架一台,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

1分

3.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1分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0.5分

(5)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0.5分),测出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1分)。

1.5分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步骤(4)、(5)两次。

3分

4.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处。

1分

5.分析论证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分

6.反思拓展

此实验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虚像)

1分

合计

10分

监考教师: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

(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考试时间:

10分钟)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与物距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时,物距分别满足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

大于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

大于

小于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4.分析与论证:

(1)根据实验完成下表格。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记录:

1.凸透镜的焦距

=10cm。

2.记录数据:

物距u的大小

成像情况

u1=40cm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cm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五、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六、反思与拓展:

当物距

=2

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

(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与物距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时物距分别满足什么条件?

2.猜想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

>2

0.5分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

<2

0.5分

3.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记录凸透镜的焦距大小。

1分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1分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清晰的实像时为止(1分),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1分)。

2分

(4)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实像时为止(1分),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1分)。

2分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1分

4.实验结论

物距大于2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离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

1分

5.反思拓展

当物距u=2

时,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当物距u=2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1分

合计

10分

监考教师: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三)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考试时间:

10分钟)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

温度计,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温水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5.估测冷水温度。

6.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8.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温度计的量程0—100℃,分度值1℃。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45

(实际测量为准)

35

(实际测量为准)

25

(实际测量为准)

五、反思与拓展: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热水的温度可能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使体温计损坏。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三)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

温度计(量程0℃-100℃,分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检查器材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1分

2.估测热水的温度

把手指伸入热水中,把估测的温度记录下来,记录温度要有数字和单位(估测温度与实测温度的差异小于或等于20℃?

)。

1分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1)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热水中,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1分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水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分

(3)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

1分

4.估测和测量温水的温度

参照步骤2和3,估测和测量温水的温度。

1.5分

5.估测和测量冷水的温度

参照步骤2和3,估测和测量冷水的温度。

1.5分

6.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动作要轻。

1分

7.反思拓展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热水的温度可能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使体温计损坏)

1分

合计

10分

监考教师: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三)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考试时间:

10分钟)

一、实验目的: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

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金属片,木块,刻度尺。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垫起组装成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用刻度尺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将要通过的路程并记录。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时的时间并记录。

5.把小车从斜面中部滑下,重复步骤3、4。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物理量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cm/s)

第一次

70

?

?

第二次

40

?

?

五、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三)

《测量平均速度》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

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金属片,木块,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检查器材

观察停表的量程和最小刻度,练习使用停表。

1分

2进行实验

(1)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1分

(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将要通过的路程并记录。

1分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并记录。

1分

(4)把小车从斜面中部滑下,重复步骤3、4。

2分

(5)分别计算两次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分

3.整理器材

把器材放回原位。

1分

4.反思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分

监考教师: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_____________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考试时间:

10分钟)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杠杆的平衡与_____力乘力臂___有关。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4.分析与论证:

(1)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1cm,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0.5N。

(2)数据记录:

实验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动力×动力臂/(N·cm)

阻力F2/N

阻力臂

L2/cm

阻力×阻力臂/(N·cm)

1

0.5

10

5

1

5

5

2

0.5

15

7.5

1.5

5

7.5

四、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五、反思与拓展: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便于直接读出力臂,减少实验误差。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提出问题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力乘力臂有关。

1分

3.进行实验

(1)观察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和每一个钩码的重力。

1分

(2)调节杠杆平衡:

把杠杆放在支架上,两个细铁丝环位于支点两侧并与支点等距,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分

(3)利用铁丝环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测量并记录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分

(4)改变杠杆两边的钩码数量,重复步骤(3)的操作,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分

(5)整理器材。

1分

4.实验结论

计算并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值。

总结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1分

5.反思拓展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便于直接读出力臂或减少实验误差)

1分

合计

10分

监考教师: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四)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考试时间:

10分钟)

一、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已调平待用),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三、实验操作要求:

1.设计实验:

(1)检查器材。

(2)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3)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

(4)用天平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计算盐水的密度。

(6)整理器材。

2.进行实验:

(1)观察记录:

天平的最大称量值为200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量筒的测量范围为100ml,量筒的分度值为1ml。

(2)实验记录: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m/g

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V/cm3

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

ρ/(kg/m3)

120

27(?

91(?

29(?

1.07×103(?

四、反思与拓展: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避免盐水粘附在烧杯上产生测量误差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四)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已调平待用),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检查器材

(1)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记录,观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

1分

(2)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并记录。

1分

2.记录总质量

观察标签、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1分

3.测量盐水体积

(1)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1分

(2)正确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记录。

1分

4.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1)把装剩余盐水的烧杯轻轻放在天平左盘上,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1分

(2)正确读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并记录。

1分

5.计算盐水的密度

计算盐水的密度并填表。

1分

6.整理器材

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

1分

7.反思拓展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避免盐水粘附在烧杯上产生测量误差。

1分

合计

10分

 

监考教师: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七)

连接并联电路

(考试时间:

10分钟)

一、实验目的:

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器材:

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

(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

图13实验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如图13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记录数据。

并联连接状态

支路灯泡L1的情况

(亮或不亮)

支路灯L2的情况

(亮或不亮)

断开开关S时

不亮

不亮

只断开支路开关S1时

不亮

只断开支路开关S2时

不亮

2.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②(①L1和L2、、②L1、、③L2)。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①L1和L2、、②L1、、③L2)。

五、反思与拓展:

我们教室里的照明用灯是并联吗?

教室电灯可实现开关分别控制,是并联的。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四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七)

《连接并联电路》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

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器材:

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1分

2.连接电路

连接成并联电路,开关状态正确。

1分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1)断开干路开关S,闭合、断开支路开关S1,观察并记录灯泡L1和L2的发光情况。

1分

(2)断开干路开关S,闭合、断开支路开关S2,观察并记录灯泡L1和L2的发光情况。

1分

(3)闭合开关S和S2,闭合、断开支路开关S1,观察并记录灯泡L1和L2的发光情况。

1分

(4)闭合开关S和S1,闭合、断开支路开关S2,观察并记录灯泡L1和L2的发光情况。

1分

4.整理器材

断开开关,拆卸器材放回原处。

1分

5.实验结论

(1)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是所有用电器。

1分

(2)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所控制的用电器是该支路的用电器。

1分

6.拓展反思

教室电灯可实现开关分别控制,是并联的。

1分

合计

10分

 

图13实验电路图

监考教师:

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八)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考试时间:

10分钟)

一、实验目的:

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能是_成反比_。

(填“成正比”或“成反比”)

3.设计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向零,并记录两表接入电路中的量程。

(2)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和电阻值。

(4)换接第二个电阻(记录电阻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量并记录电流值。

(5)换接第三个电阻(记录电阻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量并记录电流值。

4.得出结论。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3V,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0.6A。

2.数据记录(电压=2V)

实验次数

电阻R/Ω

电流I/A

1

5

0.4

2

10

0.2

3

15

0.13

实验结论:

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___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八)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

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

分值

得分

1.提出问题

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猜想假设

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大小可能成反比(提出猜想则可得分)

0.5分

3.进行实验

(1)检查开关是否断开,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是否指零,并记录两表接入电路中的量程。

1分

(2)开关闭合前,检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否为最大值。

1分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为某一示数并记录该电压值。

1分

(4)观察并记录电阻阻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