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642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一年语文科试卷

命题学校:

罗源一中命题教师:

高一集备组审核教师:

高一集备组

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创伤(chuāng)弄堂(nòng)皮辊(gǔn)刀俎(zǔ)

B.漫溯(sù)瞋目(chēn)骨髓(suǐ)长篙(gāo)

C.颓圮(bǐ)参乘(shèng)目眦(zì)翌年(yì)

D.团箕(jī)鲰生(zhōu)租赁(lìn)彘肩(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谦逊浸渍 莅校  陨身不恤

B.喋血 桀骜 做揖篱笆

C.忤视 笙萧锭壳 纳粹

D.激亢 绯红 攒射 菲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物理学家费曼的生活中没有神圣的目的,科学对他来说只是一场好玩的游戏而已,他似乎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

B.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自己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C.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可谓是老练稳重的央行行长之一了,但面对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公布的经济中期预测报告,即使是这位前法国银行家,昨天也表现得忸怩不安起来。

D.母亲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B.在《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对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80%以上读过《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人和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在讨论其人其事时,都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

D.查尔斯.狄更斯出身寒微,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古希腊人立下塞基洛斯墓志铭甚至更早的时候起,人们写作、歌唱与演奏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赞颂神的荣光与人世的美好。

②但即便如此,对丑与恶的表现也仅仅是停留在艺术层面上的,从未有人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如此操作。

③当音乐史的长河逐渐流淌至近现代,作曲家们发现对暴力、扭曲、阴暗的描写同样是艺术美的一种。

④古典音乐一定不会是助长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催化剂。

⑤将艺术与生活区分开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什么难度。

⑥听过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人不会真去搞这么一场献祭仪式,热爱马勒交响曲的乐迷们也不会因为受其中悲观厌世情绪的影响而真去做什么轻生之举。

A.④①③②⑥⑤B.⑤⑥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⑤⑥D.③②④①⑤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有活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道芷阳间行

  A.①③④/②⑥/⑤⑦/⑧       B.①④/②⑥⑧/③/⑤⑦ 

  C.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D.①④/②③/⑦/⑤⑥⑧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为之奈何               吾属今为之虏也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8、选出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例:

客何为者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C.大王来何操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

“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

“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太子曰:

“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

”田光曰:

“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至门,戒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

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俛而笑曰:

“诺。

”偻行见荆卿,曰:

“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

“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 ①曩者:

从前,之前。

②争道:

争夺棋局上的格道。

③嘿:

同“默”。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击剑,用剑相击刺的运动和技法。

B.支属,亲属、宗支。

“支”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C.筑,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

D.太子,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嫡长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

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博棋,鲁句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分)

译文: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者还报,盖聂曰:

“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

出行的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

B.第一、二句正面点题,时间、地点都十分明确,特别是重点突出了初晴,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C.颔联中的“乱”和“残”字写出边塞风光的“萧瑟残败”之景,暗含诗人对战争的痛恶之情。

D.诗歌的前两联写景层次井然,色彩浓淡得当,绘形绘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描绘一幅边塞的风景图。

E.颈联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叹,是全诗的主干。

“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

(2)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试作简要赏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述而》中的话:

“,。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是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的崇高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

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特点的句子是:

“,。

《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

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

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

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

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浑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传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

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

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

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

“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

”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

“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

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

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

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

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返身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5.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开始对木鱼声产生了“魔障”是“抑”,明白了木鱼“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是“扬”。

B、文章前面写自己冬日雨天读《金刚经》颇有感悟,结尾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意在表明现实生活可以改变人的思想。

C、本文写一个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充满了人性美的温情和馨香,更充满了生活的哲思和厚重感。

D、本文作者由对木鱼声的误会和探究,引出了卖馄饨老人的故事,从而表达了对人生的领悟,构思巧妙到不着痕迹的程度。

E、“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卖馄饨老人的崇敬,也使前后文形成自然的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描写得生动感人的。

(4分)

(3)林清玄曾说过

“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

结合本文探究这一思想的内涵。

(6分)

 

四、语言运用题(11分)

16.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补写出第一副对联的上联并写出第二副对联的上、下联。

(3分)

芝兰绕阶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新春对联:

上联                 

下联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                  

下联    

17.提取下面一篇新闻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三个关键词。

(3分)

去年在南极上空陨落过程中粉碎的一颗流星已经引发了一种理论,即流星尘埃可能在我们的气候系统中发挥了一种隐秘的作用。

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这块岩石估计有1000吨,去年9月3日进入南极上空的高层大气,成为美国国防部卫星红外线眼观察到的一个火球。

同空气分子的摩擦使得这块岩石损耗殆尽,变成一片从56公里高空延伸到18公里高空的尘埃云。

利用南极地面站的仪器对这片尘埃进行的近距离观察表明,其直径为20微米,比原先估计的流星碎片的体积大了将近1000倍。

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火山喷发产生的直径超过1微米的颗粒能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

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

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①______,“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

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等。

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

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②____________,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③_____。

五、作

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朋友们,岁月如诗,人生如歌,年轻的你,留下成长中的一个个精彩。

镜头:

生活中一次次磨练,学习中一次次探索,辩论赛上一次次交锋,绿茵场上一次次拼搏,与师长、同学一次次心灵碰撞……于是,意志坚强了,知识增多了,能力提高了,青春精彩了……而那美丽的一幕幕就构成了你成长中的一块块绿地。

请选择自己成长过程中一个精彩镜头,以“我成长中的一块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一年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B【解析】A弄(lòng);C圮(pǐ);D鲰(zōu)

2.D【解析】A陨-殒;B做-作;C萧-箫

3.B【解析】 A“桀骜不驯”:

形容性情倔强。

应为“玩世不恭”。

C“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应为“局促不安”。

D“长歌当哭”指以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句子说的是母亲的去世使他很伤心,用在此处不恰当;

4.B【解析】选项A,结构混乱,因“被人们”和“人们称

之”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去掉“被”或“之”; 选项C项有歧义,“80%以上”修饰对象不明确;选项D偷换主语,《大卫•科波菲尔》是小说家,表达有误。

故答案选B。

5.A【解析】本段文字介绍的是古典音乐对人的影响。

④表明作者的观点:

古典音乐不会催生人性中的“恶”。

①追溯音乐的起源。

③②是对音乐中“丑与恶”的解读。

⑥具体解释②。

⑤总结,要将艺术和生活区别开。

6.C【解析】①④形容词意动用法②③动词使动用法⑤⑦名词活用作状语⑥⑧名词活用作动词

7.D【解析】D均为介词,因为。

A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往。

B项,介词,于是,就;介词,趁机。

C项,动词,对待;介词,被。

8.C【解析】A被动句;B省略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9、D“乎”做语气词,其后必然停顿,由此排除A、C两项;根据语法习惯,“燕之处士”前明显需要停顿,据此排除B项。

10、D“太子”指封建时代被确定继承君位的君主的儿子,但也不一定是嫡长子。

11、C“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于文中无依据。

12、翻译:

(1)不这样,你们都将要被他所俘虏。

(“若属”,你们;“为所”,被动句;各1分。

句意1分)

(2)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

“本来就该走了,之前我用眼睛威吓了他。

”(“去”,离开;“目”,用眼睛;“摄”通“慑”,恐惧、威胁;各1分,句意1分)

(3)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

(“会”,适逢;“质”,作人质 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3.

(1)(5分,选对一项3分)答案:

CD  C项,“萧瑟残败”错误,颔联景物描写的效果是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D项,“虚实相生”错误

,没有虚景,都是实写。

(2)(6分)答案:

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

(3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雄浑壮观的图景。

(2分)

(三)14.名篇名句默写(10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何陋之有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15.

(1)(5分,选对一项3分)

(1)AB(A项,本文使用的手法有:

倒叙手法;以小见大;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B项,前面读经是为了净化心灵,后面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美、生活美,同样净化了心灵。

试题分析:

回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示例:

①作者运用外貌、语言描写“一袭布衣”“馄饨完全是用精肉做成”表现老人平凡、朴实、真诚。

②通过叙述老人的“不有失尊严的大声嚷,而用木鱼做讯号不搅扰他人”表现他心灵高贵。

③通过写“每天凌晨木鱼声总是响进窗口”从侧面表现他勤劳。

④作者运用描写、叙述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卖馄饨老人的形象生动而感人。

(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每点方法1分,结合内容1分,满分4分)

试题分析:

回答此题,应该结合全文内容去找,找一些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语句来作答,然后加以归纳概括。

考点: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层次为C。

(3)这一思想的内涵有:

①真正的美具有淳朴、本真、自然的特点,感受美要用心体会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

②老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深夜卖馄饨谋生,但却不愿有失人格尊严地大声叫唤,于是选择了木鱼,以便“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呼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过着平淡朴实而又保持自己尊严的生活,显示着大美。

③透过现实生活,作者感悟到了老人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领悟了人生真谛。

明白了感受生活中真正的美同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的道理。

(开放性题目,意思方向对即可,每答对一点得2分,满分6分)

试题分析:

回答此题,可从全文内容、作品主题、人物品德、题目句子等方面入手。

考点:

探究题,要审清题目要求,从文本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感悟。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语言运用题(11分)

16.(3分)【参考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教师办公室——桃李满园春绣绵芝兰绕阶座凝香

17.(3分)【参考答案】流星尘埃 影响  气候

【解析】本篇新闻主要报道流星尘埃可能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找关键词的意思就是要找出能概括这篇新闻的三个主要词语或短语。

18.【答案】

(1).①“腹有诗书”是基础

(2).②先有文化(3).③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对1处1分,对2处3分,对3处5分)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语言文字的运用的一道题目,要对文段进行总体的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前后句的关系。

本题第一空根据前面的“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和“‘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得出“‘腹有诗书’是基础”;第二空由后面的“再有理论”得出“先有文化”;第三空根据“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得出

“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

五、19.作文

作文评分参考标准

1.作文60分,立意符合题意,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