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423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docx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

四川省金融稳定报告摘要(2014)

2013年,四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金融业在改革中保持稳健发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综合管理逐步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金融体系总体保持稳健。

但同时受结构调整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影响,金融领域潜在风险仍需关注。

2014年,四川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四川金融业将把握好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工作生命线。

一、区域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

201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四川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长。

(一)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增长逐步放缓

受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周期与结构调整影响,加之“4.20”地震与“7.9”洪灾,四川经济发展增速有所下降。

2013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见图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25.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579.0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1亿元,增长9.9%。

产业结构为13.1:

51.7:

35.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工业的平稳推进和服务业的较快增长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

图1全国和四川经济增长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局。

2.内需平稳增长,进出口增速回落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7%(见图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拉动有力,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46亿美元,增长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增幅回落14.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420亿美元,涨幅为9.1%;进口226亿美元,增幅为9.5%。

外汇收支持续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88.72亿美元,增长92.63%,资本项目顺差34.21亿美元,增长5.62%。

40家金融机构共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711亿元,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倍。

人民币成为四川对外经济交往中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

图2投资与消费增长

数据来源:

四川省统计局。

3.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201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小幅上升0.3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六涨一平一跌”,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比上年上涨4.8%,其次是居住类价格上涨3.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同比下降1.3%,较全国少降0.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累计同比下降0.8%(见图3)。

图3月同比物价指数

数据来源:

四川省统计局。

4.政府债务总体风险可控,工业企业效益回落

2013年,四川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81.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回落3.9个百分点,四川地方公共财政支出6194.29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回落2.6个百分点。

截至2013年6月底,全省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530.98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1650.90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1047.74亿元,债务率和预期债务率两项指标显示四川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工业企业经营效益继续回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2168亿元,同比增长1%,下降21.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95元,增长12.8%。

(二)2014年经济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发展已全面进入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的调整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我省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具体困难,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还在上升。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四川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工作总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迅速启动条件成熟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抓住机遇,加大力度转方式、调结构,抓投资、稳工业、促消费、推动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2013年,四川金融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改革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数量稳步增加,金融业发展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持续提升。

年末,四川金融业总资产6.4万亿元,增长17%,增速有所放缓。

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81.47亿元,增长19.4%,占全省GDP的6%,占比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一)银行业

四川银行业总体保持稳健。

银行业资产负债快速扩张,资产质量改善,盈利水平提高,金融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增加。

仍需加强重点领域与影子银行的风险防控,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运行状况

(1)资产负债规模持续增长。

年末,四川银行机构资产总额6.13万亿元(见图4),同比增加8801亿元,增长16.8%;负债总额5.94万亿元,增加8424亿元,增长16.5%。

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占比39.4%,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占比分别为13.6%、13.5%、18.7%,分别比上年上升0.4、0.3、1.95个百分点。

图4银行业资产及间接融资占比

数据来源: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2)存贷款稳步增长。

年末,四川银行机构存款余额4.71万亿元,同比增加6390亿元,增长15.7%;贷款余额3.04万亿元,增加4159亿元,增长15.8%。

从存款结构上看,个人存款同比少增6.16个百分点,单位存款同比少增3.28个百分点。

从贷款行业投向看,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贷款增速超过贷款平均水平,而制造业贷款增幅减缓。

银行机构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投放,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增幅分别为18.2%和19.5%,分别高于同期贷款增速2.4和3.7个百分点。

(3)组织体系更加健全。

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258家,其中:

法人机构212家(城商行13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192家,非银行金融机构7家),省外机构一级分支机构46家(国有银行5家,政策性银行3家,股份制银行12家,省外城商行8家,邮储银行1家,外资银行12家,非银行金融机构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

全年新设8家村镇银行和1家财务公司。

全省银行业机构网点13431个,比上年增加209个,从业人员21.78万人。

(4)金融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立足县域市场,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平稳推进。

年末,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贷款余额1473.83亿元,同比增长13.82%,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419.4亿元,增长13.86%;拨备后利润84.08亿元,增加3.25亿元。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取得新突破,年末13家城市商业银行中5家机构的实收资本增加,金额为15.93亿元。

同时,农村信用社改革实现积极进展。

2.稳健性评估

(1)资产质量总体改善。

年末,四川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同比减少1.6亿元(见图5),不良贷款率下降0.25个百分点。

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057亿元,增加62.61亿元,增长6.3%,同比多增2.7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领域的风险有所积累,企业突发性信贷违约事件不断发生。

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拨备高位攀升,年末,中小法人银行拨备覆盖率220.8%,同比上升54.7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339.6%,上升85.1个百分点。

图5银行业资产质量

数据来源: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2)资本充足率下降。

2013年末,四川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13.21%(见图6),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

城市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14.58%,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

农村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14.48%,下降0.88个百分点。

村镇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22.84%,下降2.91个百分点。

农村信用社平均资本充足率10.05%,上升0.28个百分点,但仍有部分机构低于监管要求。

 

图6中小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状况

数据来源: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3)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

2013年末,四川省中小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比例54.93%,同比下降7.7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比率54.74%,下降9.99个百分点;村镇银行流动比率74.61%,下降6.56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51.96%,下降5.22个百分点。

从流动性资产负债的布局看,年末,中小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资产增加21.82亿元,比年初仅增长0.61%,流动性负债增加841亿元,比年初增长14.86%,其中同业存款增加了640亿元,比年初增长35.38%。

村镇银行流动性压力偏大,表现为存贷比指标普遍超过75%的监管要求。

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融合了存贷款、同业、表外与理财业务,其流动性管理已从单一的存贷款期限错配发展为多项资产负债管理,市场风险防范和信用风险防控成为其流动性管理主要影响因素。

(4)表外业务发展需进一步规范。

2013年,四川银行业表外业务规模1.15万亿元,同比增加787亿元,增长7.35%。

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承诺,分别占31.1%、27.4%、19.0%。

与此同时,表外业务垫款余额大幅增加,主要为承兑汇票垫款。

(5)盈利水平继续保持增长。

2013年,四川银行机构共实现净利润888.9亿元(见图7),同比增加170亿元,增长23.6%,增幅上升7.7个百分点。

银行业机构平均资产利润率1.56%,上升0.06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率11.53%,上升0.25个百分点。

图7银行业盈利水平

数据来源: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

(6)影子银行监管仍需加强。

2013末,四川共有上百家典当行,开业小额贷款公司34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444家。

部分地方政府还批设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也出现了大量以融资理财公司为代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

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统称银子银行)在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同时,客观存在监管空白、监管不足、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容易演变成非法集资、非法理财和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恶化正常金融环境,引发风险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同时,影子银行机构通过复杂的多方交易,与正规金融机构紧密关联,对正规金融体系的传染性风险亟待关注。

(二)证券期货业

2013年,四川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总体经营稳健,业务创新积极推进。

(一)运行状况

1.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数量稳步增加。

年末,四川共有法人证券公司4家,证券分公司14家,比上年增加4家;证券营业部240家,比上年增加20家;法人期货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34家,比上年增加11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2家,比上年增加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

2.证券期货公司资产负债稳步增长。

年末,4家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368.98亿元,增加34.45亿元,增长10.29%;总负债206.47亿元,增加18.05亿元,增长9.58%。

3家法人期货公司资产总额44.1亿元,增长18.45%。

负债总额37.39亿元,增长20%。

3.证券公司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

2013年,国金证券积极参与创新互联网平台,与腾讯开展多种互联网金融合作,包括低佣金网上开户及交易、互联网基金及理财产品销售以及通过做市商机制完善网上理财产品的交易。

(二)稳健性评估

1.证券公司总体经营稳健,部分风险管理指标下降。

4家法人证券公司净资产162.57亿元,净资本118.28亿元;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为73%,较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为57.3%,较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为78.6%,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

2.证券公司盈利大幅增长,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仍是主要来源。

年末,4家法人证券公司全年共实现利润总额14.2亿元,净利润10.85亿元(见图8),增加3.76亿元,增长53%;实现营业收入38.39亿元,增长20%;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7.27亿元,增长19.8%、利息净收入为4.57亿元,增长7%、自营业务收入(含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39亿元,下降0.9%。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上年的68.6%上升为71%。

图8证券公司收益

数据来源:

四川证监局。

3.期货公司综合实力有所增强。

年末,3家法人期货公司,净资产合计5.74亿元,增长16.9%;全年共实现净利润0.49亿元,增长6.5%。

(三)保险业

2013年四川保险业保费收入企稳回升,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与风险保障功能。

1.运行状况

(1)机构数量略有增加,对外开放稳步推进。

2013年,四川已开业保险公司新增3家,达到72家。

其中,财产险公司31家,寿险公司36家,养老险公司3家和健康险公司2家。

中资公司57家,全年新增外资保险公司1家,外资公司达到15家。

法人保险公司数为3家,含2家财产险,1家健康险。

各级保险分支机构4746家,全国排名第5。

(2)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保费收入稳步增长。

年末,四川保险业总资产1994.91亿元,增长14.2%,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192.9亿元,增长21.8%,人身险公司总资产1802亿元,增长13.4%;全年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14.68亿元(见图9),同比增长11.61%,增加6.37个百分点。

保费规模居全国第7位,保费增速全国排名第22位,高于全国平均0.41个百分点。

图9保险业保费收入

数据来源:

四川保监局。

(3)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稳步发展。

2013年,四川保险业赔付与给付支出314.62亿元(见图10),同比增长35.09%。

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174.37亿元,同比增长18.75%,较去年下滑9.96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赔款与给付支出140.25亿元,同比增长62.9%。

四川农险实现保费收入27.35亿元,同比增长17.99%,保费规模排名全国第3。

受益农户254.36万户次,同比增长2.97%。

四川保险公司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共赔付保险金4528万元,为芦山地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10保险业赔付支出

数据来源:

四川保监局。

2.稳健性评估

(1)公司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中小公司业务负增长。

2013年,全省保费增速同比提高6.37个百分点,但仍有3家财产险公司和12家人身险公司出现负增长。

绝大部分是中小公司,个别公司甚至持续负增长。

(2)财产险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2013年,四川省财产险公司承保利润率3.56%,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车险承保利润率2.92%,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

其中交强险持续亏损,而商业车险承保利润同比下降37.28%;非车险方面,12个险种中共有4个险种亏损,其中企财险受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综合赔付率高达105.29%,为亏损额最大的险种。

(3)人身险公司退保和满期给付较快增长,潜在风险仍需持续关注。

2013年,四川省人身险公司退保金135.61亿元,同比增长95.49%;满期给付96.99亿元,同比增长99.62%,且都主要集中于分红寿险。

预计2014年全省退保和满期给付金额仍将较快增长。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2013年,四川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市场运行稳健,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保持良好势头,对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货币市场

1.拆借与回购市场交易活跃,利率整体水平上移

2013年,四川银行间市场成员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3201.7亿元,增长36.7%;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累计成交13.3万亿元,增长15.5%。

资金持续呈净融入格局,同业净融入资金819.87亿元,债券市场净融入资金9159.63亿元。

成交期限以短期为主,七天以内同业拆借2220.4亿元,占拆借成交总量的69%。

七天以内质押式回购成交8.82万亿,占质押式回购总量的92.9%。

市场利率波动加大,整体水平上升(见图11)。

图112013年拆借资金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2.直接债务融资规模保持高位

四川在银行间市场全年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573亿元,已注册待发行459亿元,存续金额1172亿元,同比增长38.4%。

其中,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8.9亿元,发行量占全国总量的13%,排名全国第2。

10月发行西部首只资产支持票据。

(二)票据市场

1.票据签发量减少,再贴现大幅增长

2013年,四川省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7049.2亿元,下降1.5%,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8128.9亿元,增长21.8%,期末余额为369.5亿元,增长2.92%;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再贴现61.25亿元,增长3.49倍;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326.9亿元,下降4.37%;银行承兑汇票再贴现余额为27.17亿元,增长4.99倍。

商业承兑汇票累计签发77.6亿元,下降50.58%;商业承兑汇票余额为50.87亿元,下降9.49%。

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余额为1624万元,上年同期为零。

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1102.2亿元,增长7.64%;商业承兑汇票期末余额30.67亿元,增长14.47%。

2.票据市场利率先降后升

2013年,四川票据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整体上呈先降后升趋势,在6月、12月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其中,贴现利率2月-5月有所回落,下半年保持攀升;转贴现利率走势与贴现利率的走势基本相同(见图12)。

 

图12四川票据利率

数据来源: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三)股票市场

股票融资规模有所下降,交易较为活跃。

四川A股市场新股发行暂停,股票市场筹资资额为122.72亿元(见图13),下降51.4%,其中,公司债(含可转债)37.5亿元,下降28%,增发(含配股)融资85.2亿元,下降46.5%。

年末,上市公司数量103家(含A+H股2家),包括A股90家,H股15家。

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7,为中西部第一位,A股上市公司中主板60家、中小板23家、创业板7家;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674.07亿股,总市值5579.02亿元,股票投资者开户数为765.62万户,比上年增加18.28万户。

全年证券市场交易额为3.99万亿元,同比上升63.52%。

图13上市公司股票市场融资量

数据来源:

四川证监局。

(四)外汇市场

外汇交易活跃,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强。

四川省银行间外汇市场全年成交14.09亿美元,同比增长72.0%,其中,买入增长33.51%,卖出增长83.67%。

从交易币种看,美元成交12.56亿美元,增长73.5%,占成交总量的89.1%;港币成交9.12亿港币,增长11倍;日元成交3.68亿日元,同比下降84.1%;欧元成交0.24亿欧元,同比下降41.46%。

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趋势明显。

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同比升值3.0%;对日元、港币、英镑、澳元和加元中间价同比初分别升值20.91%、3.03%、1.03%、16.92%和9.37%;对欧元、林吉特和卢布中间价同比分别贬值1.21%、10.79%和11.24%。

(五)黄金市场

黄金交易量保持增长,交易价格有所下降。

2013年末,四川金融机构黄金累计成交75.4吨,增长28.51%;黄金交易金额为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6%。

其中,实物金交易量为12.4吨,增长114.1%;平均价格373.9/克,比上年下降6.45元;实物金交易金额为46.39亿元,增长110.5%;账户金交易量为37.7吨,增长73.19%,平均价格为275.16元/克,比上年下降62.34元;账户金为103.6亿元,增长26.85%。

(六)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持续活跃。

期货投资者开户数4.95万户,较上年有大幅增加,增幅为59.7%,期货交易额15万亿元,交易额较上年翻一番。

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稳定

四川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金融综合管理不断深化,支付系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征信体系建设获得重大突破。

洗钱防控体系有效性稳步提升,有力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一)金融法治环境建设

1.金融综合管理不断深化

扎实开展综合评价工作,发布《2013年四川省银行业机构执行人民银行与外汇管理局法规政策和管理规定情况综合评价细则》。

加强开业管理工作统筹,支持132家新设银行业机构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服务体系。

对44家金融机构的183个网点开展综合执法检查,对金融机构实施行政处罚金额82.67万元。

对518家金融机构的1609个网点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

督促指导金融机构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处理重大事项1471件。

2.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扎实推进

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建立健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组织框架,完善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畅通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受理渠道,优化工作流程,做好消费者投诉受理和督办,及时化解纠纷,维护消费者权益。

2013年,人民银行四川各级机构共受理投诉496起,办结486起,办结率为97.98%,满意率100%。

3.深入开展金融法制宣传教育

各金融监管部门通过互联网站、电视、报刊以及微信、微博等多种载体,以悬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提供现场咨询服务、摆放展板、展品等方式,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各项金融法律知识,进一步提升金融法治环境。

(二)支付体系建设

1.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013年,大额支付系统处理业务4633.3万笔,金额89.4万亿元,分别增长37.7%和23.8%;小额支付系统处理业务7427.3万笔,金额0.89万亿元,分别增长40.5%和12.7%;支票影像系统处理业务4392笔,金额2.4亿元,增长26.8%和26.1%。

全省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达到90个,间接参与者达到4735个,参与者总数较年初增长16.80%,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直接、间接参与者为115家、2403家,银行机构网点通汇率超过90%,资金周转效率有效提高。

2.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运用

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电子支付(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和IC卡)等为补充的各种非现金方式支付资金共32.5亿笔,金额54.9万亿元。

其中,电子支付业务9.9亿笔,金额29.1万亿元,增长35.4%和48.6%;签发电子商业汇票412亿元,办理贴现、转贴现分别为136亿元、201亿元;银行卡发卡量达到2.5亿张,布放POS机具34.1万台,ATM机2.7万台,发展特约商户23.60万户,全年银行卡POS交易笔数3.8亿笔,交易金额9233.2亿元。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共有银行机构代码1.35万个,单位银行结算账户117.74万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2.55亿户。

通过2年努力,完成对198家机构2686.96万户存量个人账户信息的核实,核实率达100%。

3.农村地区支付环境显著改善

2013年9月底四川在具备通电、通讯等基础条件的农村地区提前3个月实现迅通工程建设“户户有银行卡、村村有POS、镇镇有ATM、县县有刷卡无障碍示范街”的“四有”目标。

截至年末,四川农村地区人均持有2.12张银行卡,发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9.84万个,投放ATM机1.28万台,创建刷卡无障碍示范街147个,全年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发生查询938.64万笔,取款业务1030.39万笔,取款金额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