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69575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

《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docx

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

2019年陕西中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方案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在中考前夕,我很荣幸能与大家谈谈参加省教科所组织的《2018年中考历史研讨会》以及自己教学心得,希望借此交流机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我准备从大家关心的考什么,怎样备考两方面来谈:

第一部分:

历史学科命题分析

【一】近年来陕西历史学科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

〔1〕材料丰富,图文并茂,表达灵活性。

选择题选择原始情境材料和表格〔15、17、18〕,表达材料的鲜活性和生动性、真实性。

非选择题充分发挥材料〔图片、地图、文献〕的作用,更直观、有效地考察了学生的学科能力。

〔2〕纵贯古今,涵盖中外,表达综合性。

16题以世界史作为切入点,考察中国史知识,将中国历史置于国际大环境之下,表达了全球史观。

19题是中国史综合题,20题是世界近现代综合题,21题是中外综合题,无一不表达出试题的综合性。

〔3〕注重考察学科能力,表达功能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在诸如13题对印刷术的考察,15题对《海国图志》的考察和21题中都有显著表达。

〔4〕贴近生活、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表达时代性。

2017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21题对此都有所涉及。

19题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考察折射出今年有关孔子雕像摆放位置的争论。

同时20题秉承去年试题重视科技发展的特点,持续关注“科教兴国”战略。

〔5〕适度向高考命题方向靠拢,表达发展性。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呈现出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等特色和突出以全球史观为指导,注重对社会生活史的考察。

在今年我省的中考试题中也能够看到这样的趋势。

【二】2018年中考毕业学业考试说明《历史部分》变化及命题思路

〔一〕考试内容要点变化

1、总体思路:

与高中内容衔接,表达通史体系完整性,表达相关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历史借鉴性与时代性。

2、题型例如变化:

试题整体变化55.6%。

以近两年中考正题和副题为主。

3、突出时间特征,突出知识典型性、时代性,突出知识对比性、联系性和材料的丰富性。

更加表达历史学科特征,加强能力培养。

4、对2017年96个考点删减、合并、同时也新增一些考点,2018年84个考点。

具体是:

删减:

〔全部删去或部分删去观念陈旧及常识性考点共18个〕。

13.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全部〕;15.概述郑和下西洋史实〔全部〕;16.简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全部〕;2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演变。

了解《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部分〕;2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基本史实〔全部〕;25.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部分〕;3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全部〕;39.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全部〕;46.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部分〕;50.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部〕;54.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全部〕;64.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全部〕;6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全部〕;

66.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全部〕;68.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全部〕;71.了解华盛顿、拿破仑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全部〕;76.简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部分〕;91.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全部〕。

合并:

〔繁复、线条重复〕〔14考点〕

19、20合并为:

了解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史实;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5、46合并为:

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状况;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65、66合并为:

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69拆开与75、76合并为:

简述哥伦布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72、73、74合并为:

以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等基本史实为例,概述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81、82、83合并为:

以电力广泛使用、爱迪生发明电器、本茨和莱特兄弟发明活动等基本史实为例,概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新增:

〔12考点〕

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3、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4、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5、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6、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8、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9、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10、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1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12、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2018年中考命题思路

2018年中考命题仍然将会表达历史学科特点和教育功能;将注重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深层次分析;将进一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将重点突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避免抄书简单再现课本内容。

命题依然会重视使用课本中的古文、图表等原始材料;研究历史教科书中的“自我测评”和“学习与探究”,丰富试题内容。

依据“课标”和“说明”,不拘泥具体版本,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中外关联,古今贯通,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变换新角度、设置新问题。

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有一定突破,但依然会在它们的要求范围之内。

具体说依然会呈现八化:

立意价值化、题型多样化、情境新颖化、考查主干化、思维迁移化、开放合理化、思考辩证化、导向明晰化。

第二部分:

中考备考方案建议

【三】分析学生答卷情况,扬长避短

1.成功之处:

〔1〕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准确、扎实。

(2〕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好,能正确理解题意,明确答题方向,依据材料、依托课本再现知识体系,回顾考点、专题,审视问题、分析问题。

〔3〕解答问题能做到史实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书写工整。

〔4〕一些优秀试卷答案,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和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回答以下问题。

如:

19题第〔2〕问选做②。

“简要谈谈儒家思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考生不仅答出了“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答出了“在当代,儒家思想中仍有适合于现代生活的内容,它对于稳定社会、改善人际关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有借鉴作用,对人类文明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优秀答卷说明:

在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历史综合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经世致用的学科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令人欣慰。

2、不足之处:

〔1〕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不扎实,史实混淆,造成失分。

如:

材料题的19题第〔1〕问填空第一部分。

考查道家思想的主张,问“材料一所示的三位思想家〔材料给出了孟子、庄子、墨子的图片及主要言论,并分别用A、B、C表示〕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哪一位?

〔填字母〕”,该空本应填“B”即道家思想,但由于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史实混淆不清,竟将道家思想张冠李戴为儒家思想或墨家思想,误选为“A”或“C”。

〔2〕审题不清,答题方向不明,盲目作答,避重就轻、南辕北辙,造成失分。

如:

材料题19题第〔2〕问,选做①。

让考生“分析〔韩非子思想〕对秦朝的影响”,考生由于审题不清,答题方向不明,将“韩非子思想对秦朝的影响”错答成: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影响”。

甚至个别同学答成:

“秦朝的人都很听话,也非常好管教;国家也就非常的好管理”;“韩非子的思想使秦朝的统治衰减”。

〔3〕文字阅读和材料阅读能力较差,不能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理解偏差,答非所问,造成失分。

如:

19题第〔1〕问,个别考生不理解材料的含义,缺乏将图B图片及对应文字材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的关键词“天地”、“万物”转化为“自然”的能力;在19题材料二中抓不住表达韩非子思想的关键词“严刑、重罚”;

〔4〕历史学科基本素养欠缺,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不足,造成失分。

试卷中凡是简单记忆类、一般再现类题目,学生普遍得分较高,凡是涉及到分析、比较、理解、概括、归纳、运用的开放性问题时,学生那么失分较严重。

如:

第19题第〔1〕问,填空第二部分。

比较、归纳“春秋战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

考生由于缺乏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类比、归纳能力,竟出现“抗战时期”、“文革时期”、“黄金时代”、“五月的季节”、“危难时期”、“过去的时代”等不着边际的答案。

〔5〕历史阶段特征、时空概念模糊不清,造成失分。

如:

前述第19题第〔1〕问,填空第二部分。

比较、归纳“春秋战国和五四运动时期”的阶段特征”。

学生答成:

“抗战时期;文革时期;黄金时期”等;

又如:

第21题第〔1〕问。

“概括武昌起义后至1919年,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所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特点。

”学生答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繁荣与开放”、“改革开放”等;

〔6〕缺乏答题技巧,灵活性不足,不会合理安排时间,造成失分。

学生答卷和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答题按部就班,缺乏技巧,灵活性不足,遇到难题不善于转换思维、灵活处理;时间分配前松后紧。

结果个别难题占用了学生较多答题时间,使考生产生畏难情绪,直接影响到后面做题速度和质量,结果造成难题不会答,容易的题能答而无时间答或草率作答的情况。

造成不应该的失分。

〔7〕语言表述不清,归纳概括能力欠缺,答案口语化倾向严重,造成失分。

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虽审题准确,也看懂了题目要求,做了回答,但作答时由于语言表述不清、归纳概括能力欠缺,要么一字不落照搬照抄原材料或课本,答非所问;要么答题逻辑思维混乱东拉西扯;要么口语化语言严重泛滥,总之,答案答不到“点”和“意”上,结果导致丢分较多。

〔8〕书写潦草,卷面凌乱,不分题号,不分层次,错别字屡屡出现,无法给分。

①试卷书写龙飞凤舞或小如蚁足,难以辨认;乱涂乱画,卷面凌乱;

②不在规定位置答题,随意更改题号,或不看题号答错位置;

③字体很大,大如牛眼,部分答案写在答题框外;

④答卷不知分段、分层、分句,条理不清,一“逗”到底。

⑤将基本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常用词语写错、写别的情况。

考生在这套试题中出现的常见错别字有:

提倡〔提肠〕、封建社会〔风建社会〕、郡县〔群县〕、秦朝〔秦潮〕、抗美援朝〔抗美绥朝〕、实际〔实迹〕、探索〔探所〕、重视〔重识〕、各国〔个国〕、科技〔科记〕、艰苦〔坚苦〕、战役〔战议〕、共和制度〔共合制度〕、人口爆炸〔人口暴诈〕、增强〔争强〕等。

后果:

加大了老师阅卷难度;增加了失分机率。

【四】复习方略

〔一〕更新史观

〔1〕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

比如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

〔2〕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评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

〔3〕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4〕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例如:

不同的史观评价新航路开辟

文明史观:

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全球史观:

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

现代化史观:

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

革命史观:

是殖民掠夺之路。

文明史的考点梳理

1.文明诞生〔无考点〕

2.农业文明的兴起

世界:

上古人类文明: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等

中国: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

3.农业文明的发展

世界:

文明交融与传播〔大化改新、阿拉伯数字等〕

中国:

晋、北魏、隋、唐、宋相关考点

4、工业文明的曙光

世界:

文艺复兴、新航路、三角贸易、资革

中国:

明、清初〔闭关锁国、反侵略、巩固边疆〕

5、工业文明的来临

世界:

两次工业革命、殖民掠夺、美国内战、俄日改革、近代科学成就、社会主义诞生、

中国:

中华农业文明的抗争与变革〔侵略与抗争、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6、转型期的动荡与探索

世界:

十月革命和新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二战

中国:

中华文明抗争与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7、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世界:

战后美、日、西欧的发展

中国:

社会主义探索和早期成就〔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

8、走向21世纪的人类文明

世界:

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

中国:

中国特色道路发展〔改革开放、863计划等〕

〔二〕研读课标与考纲

历史学业考试按三个层次要求进行考查。

1、“列举”“知道”“了解”“简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

即能够准确地再认再现所学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2、“概述”“理解”“说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

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能够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材料及信息;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3、“分析”“评价”“比较”“探讨”“体会”为运用层次要求。

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历史知识客观地去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三个层次的考查要求是递进关系,每高一层次考查要求同时也包括了较低层次的考查要求。

〔三〕紧扣课本

1、关注教材中的目录,单元标题、单元导读,每课导读,课文大字、小字、图片、地图、材料、课中练习,每课一得、课后习题、单元活动等。

2、重点关注新增考点。

3、正确处理课本与教辅资料、校本教材的关系。

采取措施杜绝学生过分依赖复习资料,盲目照抄的现象。

〔四〕构建网络,整合知识

知识网络指的是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历史知识点、线、面、体的系统化,进而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学习方法。

是抛弃死记硬背,学“活”历史知识的捷径之一。

1、抓住史实的要点。

所谓“点”即历史知识的基本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要制度的相关概念。

如复习“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可以通过以下七个知识点进行复习:

①原因②时间③领导阶级④开始的标志⑤过程⑥结果⑦意义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来龙去脉。

2、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线索是历史事件发展的主干,也是我们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元素。

如:

九年级历史课本的主干知识是资本主义发展史,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

“产生—确立—巩固—扩大—发展—完善—进一步发展”。

要善于用线索把看来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贯穿起来,使之系统化,即学会“穿针引线”。

3、扩展知识的横纵面。

“面”指的是将历史知识点的横面和纵面来构筑历史发展的整体内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新航路的开辟,我们可以看为一个“面”来加以分析:

纵面:

新航路开辟为文艺复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进一步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精神和物质基础。

强化第一单元每课知识的内在联系。

横面〔加强与中国史的联系与对比〕:

①早于新航路开辟前的半个多世纪,明代航海家郑和书写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但它不以发展海外贸易为目的,缺少持久的经济动力,并未实现中国命运的转机。

②明朝后期实行禁海令,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彻底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③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中国遭受殖民侵略、掠夺的历史。

如:

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占据台湾。

4、形成历史知识的立体化。

“体”指的是将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形成一个总体。

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把握历史的阶段性。

或图表、或归纳、或对比、或专题,巧妙地挖掘历史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将错综复杂的知识由点穿成线,由线连成面,由面形成体,将课、单元和专题形成三种有机联系,形成“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整体知识网络。

〔五〕关注史料教学

2017年试题充分使用文字、图片、地图、表格、曲线图等多种材料的呈现方式。

文字以外的材料共达11幅,为历年之最。

1、充分合理使用教科书上的史料。

2、适当补充史料。

原那么:

〔1〕史料应确保真实可信;〔2〕史料与教学重点难点应紧密关联;〔3〕史料的长短应适宜;〔4〕史料的难易度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3、加强对学生运用史料的指导。

〔1〕要运用史料精心设计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史料和运用史料解答问题。

〔六〕针对学情,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训练技巧

1、建立易错、易混知识和试题的“存储库”

例:

易错、易混: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珍妮机的动力等。

错别字:

《权利法案》、蒸汽机、君主立宪

2、总结答题规律,训练答题技巧

〔1〕审题抓关键词。

〔2〕答题要多层面、多角度。

〔3〕成文要层次分明,语句通顺,避免口语化,杜绝错别字。

3、正确认识开卷考试。

〔1〕扭转观念,消除偏见,走出误区。

〔2〕教育学生做到开卷考试用书要科学。

不要题题都翻书,书上笔记要系统,有条理,仔细审题,不盲目抄书。

【五】几点建议:

〔1〕系统复习,掌握考点,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2〕师生互动,划分专题,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点线面体,整体把握,归纳知识,力求精细,纵横对比,联系到位,隐性考点,适度拓展。

〔4〕关注教材:

目录特征,大字小字,图片材料,注重转换,每课一得,大事年表。

〔5〕精析典型试题,总结答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6〕分析史实,论从史出,客观公正,一分为二。

〔7〕关注既考点,理清未考内容,剖析个中缘由,适当深度挖掘。

2006--2017六年陕西中考已考考点归纳

〔注:

未划线——单项选择题;划线——材料题〕

06年:

古代雕塑、四大发明、虎门销烟、辛亥革命、长征、西安事变、科技革命、新政;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新中国成立、家庭联产承包制;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07年:

张骞通西域、《齐民要术》、洋务运动、卢沟桥事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三次工业革命、全球化;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新文化运动;美国专题〔独立、统【一】新政〕

08年:

都江堰、《义勇军进行曲》、西安事变、王进喜、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全球化、战后欧美经济发展;丝绸之路、一国两制、改革开放;工业革命〔铁路〕、洋务运动;孔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09年:

墨子、明清巩固统一措施、土改、经济危机、《兰亭序》、第三次科技革命;《汉谟拉比法典》、秦中央集权、科举制度、《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井冈山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特道路〕、新中国外交

10年:

战国社会变革、故宫长安城宋城、十月革命、中共七大、54宪法、雅典民主;秦、唐定都时间地点,秦、唐交通及对外交往;洋务运动的措施、新式教育发端、新中国教育;三次科技革命、战后美国经济

11年:

活字印刷术、元朝的行省制度、百家争鸣、韩非子思想、儒家思想、确立统治思想的因素,《海国图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关条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五四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新经济政策、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

,经济危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

对六年来已考考点的基本认识

〔1〕注重考查“双基”。

〔2〕注重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价值立意、对比、归纳、探究、思辨方向转变,开放力度加大,难度逐年增加。

〔3〕史料新颖,材料形式呈多样性。

〔4〕注重对乡土历史的考查。

〔5〕不刻意回避已考考点,个别考点常考不衰,常考常新。

〔6〕有突破“能力层次”的趋势。

〔7〕日本史考点六年来几乎未考查

06--11年列入考试范围,但未曾考过的考点

中国史:

〔孝文帝改革;评价汉武帝、唐太宗、武那么天,开元盛世;

人口南迁和江南开发,宋代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唐蕃关系,元朝民族关系,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宋代社会生活,民国习俗变化;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的变化;闭关锁国;《史记》和《资治通鉴》;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九一八,南京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意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黄继光、邱少云;中共成立,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张謇兴办实业;詹天佑,侯德榜,杂交水稻,863计划;

严复;高等教育;两岸统一)

世界史:

(金字塔,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与和平交往;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日本经济;但丁、达芬奇、哥伦布;评价华盛顿、拿破仑,三角贸易,克莱武掠夺;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爱迪生、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二战;生物工程)

专题复习实例

对照《中考说明》“考试要点”,找出与日本史、中日关系史相关的考点

〔11.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6.简述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25.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5.简述九一八事变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38.简述七七事变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39.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4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