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9272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21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

“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

“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

假装。

②酒以成礼:

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

睡觉。

④因:

趁机。

⑤时:

当时。

⑥何以:

为什么。

⑦觉:

醒。

⑧值:

当......时。

⑨且:

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

“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

“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

睡觉。

    ②因:

趁机。

    ③时:

当时。

    ④何以:

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

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

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

“若欲闻射道②乎?

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

“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①于:

向。

②道:

道理。

③田:

同“畋”,打猎。

④云梦:

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

让。

引:

拉。

⑥虞(yú)人:

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

⑦起:

赶起。

⑧发:

跑出来。

⑨交:

交错。

⑩鹄(hú):

天鹅。

⑾旃(zhān):

赤鱼的曲柄旗。

⑿垂云:

低垂下来的云。

⒀注矢于弓:

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

⒁养叔:

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⒂置:

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

“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

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上奏说道:

‘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

向。

    ②道:

道理。

    ③之:

代“禽”。

    ④射:

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

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

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

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

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

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

同“返”,回,归。

④中流:

江中心。

⑤蛟:

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

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

曾经。

⑧攘(rǎng)臂祛(qū)衣:

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

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

“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

”摇船人回答:

“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

“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

”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

在;    ②反:

同“返”,回,归;    ③全:

保全;    ④复:

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

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

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

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

“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

“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

陕西、四川一带。

②其:

那里的。

③病瘿(yǐng):

得大脖子病。

瘿:

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④异:

奇怪。

⑤焦:

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⑥累然:

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

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

“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

”外地人听了,笑着说:

“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南岐人说:

“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

”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

    ①其:

代词,那里的;    ②辄:

就;    ③异:

奇怪;    ④然:

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

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

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

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

“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

”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注释】①室家:

房屋,房舍。

②匠:

古代专指木工。

③生:

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④涂:

泥。

⑤挠(náo):

弯曲。

⑥败:

毁坏。

⑦缘子之言:

按照您的话。

缘,顺着,按照。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⑧益:

更加,越发。

⑨枯:

干。

⑩劲:

坚固有力。

⑾任:

担负。

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

“不行啊!

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

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高阳应说:

“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

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

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

造;    ②以:

用;    ③善:

好;    ④益:

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

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

使…干涸。

②渔:

捕鱼。

③明年:

第二年。

④焚:

烧毁。

⑤薮(sǒu):

指野草。

⑥田:

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

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

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①竭:

使…干涸;    ②渔:

捕鱼;    ③明年:

第二年;    ④焚:

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

归顺,归附。

②务:

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

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

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

那么;    ②盛:

茂盛;    ③所以:

……的原因;    ④令:

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

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

以……为贵。

②明:

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

)③聪:

听力好。

④智:

思维敏捷。

⑤辐辏:

车轮的辐条。

⑥进:

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

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

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

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

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

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

(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

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

以……为贵;    ②聪:

听力好;    ③智:

思维敏捷;   ④塞:

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

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

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

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

有自知之明的人。

②怨:

埋怨。

③知命:

懂得命运。

④穷:

走投无路。

⑤无志:

没有见识。

⑥失:

过失,过错。

⑦反:

反而。

⑧岂:

难道。

⑨迂:

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

《国语》上说:

“君子务治,小人务力。

”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

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

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

《论语》中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

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

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

认识;    ②岂:

难道;    ③道:

遵循;    ④怪:

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

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

给。

②清角之操:

高雅的曲子。

③伏:

趴着。

④故:

从前。

⑤耳:

耳朵听。

⑥鸣:

鸣叫声,作名词。

⑦掉:

摇摆。

⑧奋:

竖直。

⑨蹀躞(diéxiè):

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

给;    ②如故:

像先前一样;    ③鸣:

叫声;    ④奋:

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

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1.★稼穑艰难

【原文】

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稼穑:

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②斯:

指示代词,这。

③盖:

表示推测,大概。

④贵:

以.....为贵。

⑤本:

根本,这里指生产。

⑥茠(hāo)锄:

茠,通“薅”。

薅锄:

锄草用的短把儿小锄。

这里用作动词,指锄草。

⑦刈:

割。

多用于草类或谷类。

⑧拂:

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

⑨涉:

经历。

【参考译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盖:

表推测语气,大概;②贵:

以.....为贵,看重;③本:

根本,这里指生产。

④安:

怎么。

2.翻译: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3.上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重视农业是立国的根本;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重视农业,做好其他事务。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原文】

谚曰:

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薄:

这里指小。

②伎:

同“技”,指技能。

③是:

这。

④犹:

如同,好像。

⑤营:

谋求,谋取。

⑥馔:

食物。

【参考译文】

  谚语曾说: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

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

【文言知识】

  释“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它多作代词用,相当于“这”。

上文“是犹求饱而懒营馔”中的“是”,即指“这”,句意为这好像追求吃饱而却懒得谋取食品。

又,“是人也不知好恶”,意为这个人不知好坏。

又,“是处不宜住人”,意为这里不适宜住人。

自汉以后,“是”逐步有了判断的作用,但这种用法也不多。

如《桃花源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句话中的“是”,即作判断用。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薄:

与“厚”相对,引申为小。

②是:

这;③犹:

如同,好像。

④营:

谋求,谋取。

2.翻译: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

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的还是智慧的,都想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广的事,但却不肯读书学习。

3.上面这则民间谚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世上的事不是钱财重要,而是读书学习技能最重要。

13.★孙泰逸事

【原文】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

“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

泰亟往还之。

【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

孙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

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

“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

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

“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孙泰曾经在市场上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阅读训练】

1.解释

(1)颇:

(2)风:

风范(3)长:

长女(4)卒:

死亡

(5)市:

3.文中的两件事体现了孙泰怎样的思想品德?

重义气,善良,诚实

14.★蔡磷坚还亡友财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

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

愕然不受,曰:

“嘻!

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④我也。

”蔡笑曰:

“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⑤而致之。

【参考译文】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

(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

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

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

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

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

“哎呀!

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

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

“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

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

”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注释】

  ①诺责:

诺言和责任。

②敦:

重视。

③风义:

情谊。

④语:

告诉。

⑤辇(niǎn):

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

(1)亡何:

“亡”同“无”,没有

(2)其人亡:

亡,死亡

(3)语:

告诉(4)知:

了解(5)致:

送还

2.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

不相信有人寄放千两白银而不立字据,而且他父亲也没有告诉他。

3.这则短文的主题是什么?

  赞扬蔡磷的诚信品质。

15.★王恭从会稽还

【原文】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diàn)④,因语恭:

“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⑨物。

【注释】王恭:

东晋重臣。

会稽:

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王大:

王恭的族叔。

簟:

竹席子。

⑤东:

会稽在东晋国度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

⑥一领:

一张。

领,量词。

⑦荐:

草垫。

⑧丈人:

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

⑨长(cháng):

多余,剩余。

【参考译文】

  王恭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

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

”王恭没有回答。

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

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

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

“我原本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  

【阅读训练】

1.解释:

卿:

你,对人的尊称举:

拿、把谓:

以为、认为

对:

回答说悉:

熟悉,了解

3.上文有“恭无言”,王恭没说什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无余席

4.上文即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6.★钱太守断鹅

【原文】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

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

.还,索鹅,店主赖之,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