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2.58KB ,
资源ID:569272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5692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docx

1、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21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托:假装。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寝:睡觉。因:趁机。时:当时。何以:为什么。觉:醒。值:当.时。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

2、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寝:睡觉。 因:趁机。 时:当时。 何以:为什么 2翻译: 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

3、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于:向。道:道理。田:同“畋”,打猎。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使:让。引:拉。虞(y)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起:赶起。发:跑出来。交:交错。鹄(h):天鹅。旃(zhn):赤鱼的曲柄旗。垂云:低垂下来的云。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养叔:名养由基,楚国

4、善射者。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于:向。 道:道理。 之:代“禽”。 射:射箭时。 2翻译: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

5、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荆(jng):古代楚国的别称。 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反:同“返”,回,归。中流:江中心。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

6、中的一种凶猛动物。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尝:曾经。攘(rng)臂祛(q)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

7、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于:在; 反:同“返”,回,归; 全:保全; 复:又。 2翻译: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

8、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秦蜀:陕西、四川一带。其:那里的。病瘿(y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异:奇怪。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

9、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 其:代词,那里的; 辄:就; 异:奇怪; 然:这样。 2翻译: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

10、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室家:房屋,房舍。匠:古代专指木工。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涂:泥。挠(no):弯曲。败:毁坏。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益:更加,越发。枯:干。劲:坚固有力。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

11、,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为:造; 以:用; 善:好; 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 【原文】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竭:使干涸。渔:捕鱼。明年:第二年。焚:烧毁。薮(su):指野草。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12、”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竭:使干涸; 渔:捕鱼; 明年:第二年; 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

13、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归:归顺,归附。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

14、解释: 则:那么; 盛:茂盛; 所以:的原因; 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8.目贵明 【原文】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贵:以为贵。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聪:听力好。智:思维敏捷。辐辏:车轮的辐条。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

15、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贵:以为

16、贵; 聪:听力好; 智:思维敏捷; 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怨:埋怨。知命:懂得命运。穷:走投无路。无志:没有见识。失:过失,过错。反:反而。岂:难道。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

17、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

18、阅读训练】 1解释 知:认识; 岂:难道; 道:遵循; 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为:给。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伏:趴着。故:从前。耳:耳朵听。鸣:鸣叫声,作名词。掉:摇摆。奋:竖直。蹀躞(di xi):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

19、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为:给; 如故:像先前一样; 鸣:叫声; 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11稼穑艰难【原文】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稼穑:播种

20、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斯:指示代词,这。盖:表示推测,大概。贵:以.为贵。本:根本,这里指生产。茠(ho)锄:茠,通“薅”。薅锄:锄草用的短把儿小锄。这里用作动词,指锄草。刈:割。多用于草类或谷类。拂: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涉:经历。【参考译文】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阅读训练】1解释:盖:表推测语气,大概; 贵:以.为贵,看重; 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21、 安:怎么。2翻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3上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重视农业是立国的根本;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重视农业,做好其他事务。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原文】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暧而惰裁衣也。(选自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薄:这里指小。伎:同“技”,指技能。是:这。犹:如同,好像。营:谋求,谋取。馔:食物。【参考译文】谚语曾说:“积财千万,

22、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文言知识】 释“是” “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它多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犹求饱而懒营馔”中的“是”,即指“这”,句意为这好像追求吃饱而却懒得谋取食品。又,“是人也不知好恶”,意为这个人不知好坏。又,“是处不宜住人”,意为这里不适宜住人。自汉以后,“是”逐步有了判断的作用,但这种用法也不多。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

23、话中的“是”,即作判断用。【阅读训练】1解释薄:与“厚”相对,引申为小。是:这;犹:如同,好像。营:谋求,谋取。2翻译: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的还是智慧的,都想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广的事,但却不肯读书学习。3上面这则民间谚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世上的事不是钱财重要,而是读书学习技能最重要。13.孙泰逸事 【原文】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24、。【参考译文】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市场上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阅读训练】1.解释(1)颇:很 (2)风:风范 (3)长:长女 (4)卒:死亡(5)市:买3.文中的两件事体现了孙泰怎样的思想品德?重义气,善良,诚实14. 蔡磷坚还亡友财【原文】蔡磷,字勉旃

25、(zh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 郎君。”卒辇而致之。【参考译文】蔡磷,字勉旃,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

26、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注释】诺责:诺言和责任。敦:重视。风义:情谊。语:告诉。辇(ni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1)亡何:“亡”同“无”,没有 (2)其人亡:亡,死亡(3)语:告诉 (4)知:了解 (5)致:送还2.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不相信有人寄放千两白银而不立字据,而且他父亲也没有告诉他。3.这则短文的主题是什么?赞扬蔡磷的诚信品质。15. 王恭从会稽还【原文】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n),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27、。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注释】王恭:东晋重臣。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王大:王恭的族叔。簟:竹席子。东:会稽在东晋国度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一领:一张。领,量词。荐:草垫。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 长(chng):多余,剩余。【参考译文】王恭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本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阅读训练】1.解释:卿:你,对人的尊称 举:拿、把 谓:以为、认为对:回答说 悉:熟悉,了解3.上文有“恭无言”,王恭没说什么,是因为_(用原文回答)。无余席4.上文即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16. 钱太守断鹅【原文】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